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腰酸背痛-脊椎側彎患者的最終宿命

腰酸背痛-脊椎側彎患者的最終宿命?

 


青春期的側彎孩子,不論側彎度數有多麼嚴重(80~10多度),幾乎大部份的人都沒有疼痛症狀,因此有很多人會忽略側彎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筆者曾在先前的文章脊椎側彎老了會怎樣?中提到一些案例,幾乎所有腰酸背痛的側彎患者,其症狀都是由輕微慢慢變嚴重,這點尤其常見於中壯年、老年腰椎側彎患者身上。

大部份容易出現腰椎不適的側彎患者,他們的典型姿勢都是胸椎側彎不太明顯或較輕微,但腰椎側彎較大,並伴隨骨盆明顯偏移,他們的側彎度數不一定很嚴重,因為不太嚴重,而側彎又伴隨著他們一輩子,所以從年輕開始,下背部陸陸續續出現一些小酸痛,但他們通常不太在意,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脊椎側彎正以看不見的方式,一步步地蠶食他們的脊椎健康,大部份這些患者,最常見的主訴是無法久站或走路,只要站了一段時間,不是腰背酸痛,就是會出現下肢麻痛的問題,而且這種痛會愈來愈難以忍受。

不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背痛患者,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導致身體所能承受壓力的能力愈來愈差,而因為脊椎側彎患者的脊椎是歪斜不正的,所以所能承受的力,會較沒有側彎的人來得差。那這些壓力是怎麼來得呢?
跌倒、車禍、外傷等外力會對身體產生壓力外,另外最常見、也看不見的力就是重力對身體的影響,這點最常被大家所忽略,也最常聽到人家說,為什麼以前都可以這樣工作、做相同的事都不會酸痛,為何現在就不行?因為我們的組織本來就會隨著時間而老化,可能出現一些退化問題、而每天重覆不斷使用,產生細微累積性傷害,造成原本的組織被弱化,最後便會出現疼痛不適的症狀。

這些疼痛不適一開始可能都非常輕微,可能偶而出現,活動一下便會消失,但隨著時間,患者會發現身上的酸痛時間愈來愈長,無法像以前一樣,稍微活動或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再過一段時間,就會感到酸痛的問題愈來愈糟糕,不管接受什麼治療,好像能舒緩症狀的時間愈來愈少,酸痛的症狀無法再靠一些被動治療來改善,沒有疼痛不適的時間愈來愈短。
當有上述的情況出現時,就要開始思考我們的身體組織,是否無法再承受自己在某些姿勢下的身體重量,若出現這種情況時,治療就不該單單只是被動治療,必需開始去調整自己的工作空間、時間、工作時的姿勢、或利用外加的輔助去協助支撐身體(如穿護腰、護具等),若無法同時改變這些部份,身體的狀況一定會愈來愈差,最後就只能透過手術來協助解決問題,但在這種情況下,手術能解決多少問題也是個未知數,所以千萬不要等到這種情況,才開始擔心尋求協助,這樣所能得到的幫助也相當有限。
側彎患者該如何避免掉中年過後的腰酸背痛的問題呢?是否這就是側彎患者的宿命,無可避免的最終結局呢?筆者並不這麼悲觀,根據筆者在臨床上的觀察,沒有脊椎側彎的老年人,也一樣有很多人有腰酸背痛的問題,而絕大部份的脊椎側彎孩子,不論側彎多麼嚴重,幾乎都沒有任何疼痛等問題,所以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只要脊椎是健康的,不論脊椎是否有曲線存在,幾乎不會產生任何疼痛不適,但有側彎曲線的脊椎,發生問題的機率,可能較沒有側彎的人來得大。
那到底什麼是健康的脊椎?
1.         平衡的脊椎
2.         沒有酸痛不適
3.         良好的姿勢體態
不單單指的是靜態的站姿,還必需要觀察維持姿勢的力,這裡指的是維持姿勢時,身體施加在承重關節處之力的方向,當然大部份人體的承重關節(如膝蓋、脊椎等)都是承接由上而下的重量,但能否透過深層核心的訓練,去減輕施加在脊椎的力,將會是減少腰酸背痛的關鍵因素
4.         足夠的關節活動度
脊椎不過度僵硬,亦不過度柔軟且要有足夠的彈性
5.         肌肉要有適當的張力及延展性
6.         適當且平衡的肌肉力量
肌肉的強度並非愈強愈好,筆者認為淺層脊椎的肌肉不應練得太過強壯,應該加強的是深層核心的穩定度,肌肉強度並非維持脊椎健康的關鍵,而是如何用該出力的部份出力,不該出力的地方放鬆,這種是需要透過適當的協調訓練,才能達到平衡的狀態
所以我們的脊椎只要是上述的任何一點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有腰酸背痛的症狀,若同時出問題的點愈多,患者的問題就可能愈難解決,最後就慢慢形成不可逆的退化骨刺,甚至壓迫神經。

閻曉華脊骨神經醫學網: 腰酸背痛-脊椎側彎患者的最終宿命? http://j.mp/1FXVA3p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每天吃止痛藥 猝死風險增6成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每天服用普拿疼等含撲熱息痛止痛藥,將提高猝死機率達63%。
利茲風濕與肌肉骨骼醫學研究所檢視涉逾66萬人、追蹤14年的研究也發現,長期吃止痛藥的病患,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提高68%,胃潰瘍或出血機率增近50%。研究指,止痛藥可能導致抑制防凝血和放鬆血管的症狀,影響心血管平衡。愛丁堡大學毒理學教授貝特曼說,撲熱息痛是安全藥物,但任何藥都不應長期大量吃。(張翠蘭/綜合外電報導)

每天吃止痛藥 猝死風險增6成 | 即時新聞 | 20150303 | 蘋果日報 http://j.mp/1BV43BZ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10年後的「老」台灣

前陣子,柯P一席未婚女性將成為未來國安問題的談話,引起許多討論;未婚者老後固然有照護問題,已婚者也有可能離婚,或被家人遺棄,台灣逐漸步入人口老化社會是不爭的事實,老人照護問題如果一直都倚靠外勞輸入,也確實是國安問題。尤其看到日本厚生省於今年二月份發表的報告,已關注到2025年的照護人力短缺問題,同樣也面臨人口急速老化的台灣好像太悠哉了
為什麼是2025年?根據日本厚生省的報告,出生於戰後的嬰兒潮,也就是所謂的「團塊世代」,在2015年已經來到65歲到74歲的階段,所謂的「前期高齡者」,而10年後的2025年,推定高齡人口的數目將突破3500萬人,人口急速老化,將是國家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

日菲簽約輸入醫護

按照厚生省在2013年所做的統計,包括正職與兼職在內,從事老人照護工作的人口大約在177萬人,推估到2025年最多也只能增至215萬人,距人口老化的速度與比例推測,尚有30萬人力不足的缺口。因老人照護工作需體力,又因收入偏低,慢性人力不足情況將越來越嚴重。
尤其,需要老人照護服務的對象當中,有一半是罹患「認知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失智症」,根據厚生省的推測,日本失智症人口將在今年突破300萬人,到了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10人之中就會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傾向。
厚生省的報告指出,到了2025年,家有65歲成員的家庭之中,超過70%將只有一人獨居或夫妻兩人,沒有家人子孫同住。但這些獨居老人之中,也許身體健康,喜歡住在自己習慣的家裡,或即使行動稍有不便,但是經過醫療機構評估,可以申請居家照護,只要有人定時協助清掃、煮飯、洗澡或陪同就醫的居家服務就可以。
因應2025年的老人照護人口短缺,日本政府今年打算編列90億預算,投入老人照護人員的強化計劃,包括已經離職的照護人員再就業,高齡者本身也可以接受簡單的照護訓練,還有補貼老人照護工作者的收入。
日本並未允許個人申請外勞看護,反觀台灣,不單是老人照護倚賴外勞,有時候以老人照護名義申請外勞,卻要兼嬰兒保母、煮飯、洗衣等家事,雖以醫療照護名義申請,最後卻是做著幫傭的事情。針對這問題,一位住在九州的台灣朋友說,日本的老人照護中心或醫院的附屬設施,多年前就開始引進具備醫護經驗的菲律賓醫療人力,同時輔導這些菲律賓籍的醫護通過考試,取得證照,解決語言溝通問題,在考到證照前,可用「研修」的名義申請居留,是菲律賓政府跟日本簽定的契約,有計劃的輸出醫療勞動人口。
2025年,眨眼之間就來到了,台灣的老人照護計劃只能單純倚賴外勞嗎?我們的鄰里長組織是不是也可以結合居家照護網?失業人口是不是可以經由專業訓練輔導,投入照護工作?老人福利應該不只是年金發放跟假牙補助,或選舉綁樁賄選發紅包而已。當東南亞國家不再輸出看護人力,毫無準備的台灣,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