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笑也是一種學問

當心!打鼾,孩子健康拉警報:一次解決過動、過敏、睡不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988





從心而發的微笑和social smile是不同的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修復關節炎28天計畫:德國醫學博士30年臨床經驗,破除關節炎一定要開刀迷思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910

書摘:
不管是貼貼布還是吃消炎止痛藥,都只能暫時緩解疼痛,就跟牙痛一樣,還是得需針對患部進行處理,才能有效獲得改善。吃藥止痛只是把疼痛警訊壓下去,還可能造成關節惡化

很多人整天坐著、很少運動,卻有關節疼痛問題;有些人關節疼痛就盡可能少動,以為能減少關節磨損與疼痛。但是,「活動」並不會磨損關節,反而能重建關節,運動有助於關節與軟骨健康,所以要學習讓關節得到修復強壯的運動,而非不動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美國癌症協會防癌指南4指標

最新!美國癌症協會防癌指南4指標|健康關係|健康醫療|2020-07-09|即時|天下雜誌 https://tinyurl.com/ybxu7h69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公布最新癌症預防指南。

根據最新的癌症預防研究,2020年的防癌指南將建議運動時數提高2倍,反應出固定運動對防癌的重要性。

最新的癌症預防指南對成人作出4項建議:

1. 保持健康體重,避免過重
2. 成人每週應該中度運動150到300分鐘,或是高強度運動75到150分鐘。

  • 最好達到或是超越建議的300分鐘上限。

3. 最好不要飲酒

  • 若是飲酒,建議女性一天不要超過一份酒精,男性一天不要超過兩份。

4. 任何年齡的人都應該遵從健康的飲食習慣

  • 健康的飲食應該攝取高營養食物,協助維持健康的體重。並且多加攝取各色蔬菜、高纖豆類、各色水果與全麥。
  • 健康飲食應該限制紅肉、加工肉品、含糖飲料、加工食品與精緻澱粉的攝取。

在舊版本的癌症預防指南中,建議運動時間為中度運動150分鐘,高強度運動75分鐘。新指南大幅增加的建議運動時間,是回應了今年6月的新刊研究,發現靜態生活者的罹癌風險,比動態生活者高出82%。

「最新的指南反應出最新的營養研究,沒有單一的食物可以降低癌症風險,」美國癌症協會副會長馬克霍夫(Laura Makaroff)說,「現在的科學證據支持,不要以營養成份為中心,而是以全盤飲食習慣來思考健康飲食。」

馬克霍夫指出,健康的飲食習慣對降低大腸直腸癌與乳癌風險,效果尤其顯著

美國飲食協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發言人巴斯雷洛( Caroline West Passerrello)指出,想要減少酒精攝取必須依照個人情況而定。

她提出3種假設性的飲酒情境,與相對應的策略:

1. 在社交場合聚會喝酒,建議把其中一杯酒精飲料替換成萊姆汽水
2. 晚上藉由喝酒放鬆,建議思考替代的放鬆方式取代飲酒
3. 習慣飲酒搭配餐點,建議減少飲酒頻率或是份量

醫師柯派翠克(Kristin Kirkpatrik)則指出,

過量飲酒與乳癌的關聯性非常強,有乳癌家族史的人應該意識到飲酒的健康風險。

癌症的風險來自外在環境與生活習慣等因素,除了飲酒之外,研究更顯示出抽菸為最首要的癌症風險因素。

美國俄亥俄大學腫瘤學研究員柯林頓(Steven Clinton)指出,數據顯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癌症與抽菸有關。

(資料來源:Healthlin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膝蓋有負擔?5種跟跑步一樣有效的運動

跑步對膝蓋會造成負擔。膝蓋受傷或者單純不愛跑步的人,有沒有其他一樣有效的運動選項呢?

跑步逐漸蔚為風潮,愛跑步的人會告訴你,這世界上沒有比跑步更棒的運動。
但是屬於高衝擊(high impact)運動的跑步,對膝蓋會造成負擔。膝蓋受傷或者單純就是不愛跑步的人,有沒有其他一樣有效的運動選項呢?

健康網站《Healthline》提出5種,膝蓋無負擔,但是跟跑步一樣有效的替代運動:

2. 橢圓機/太空漫步機(the elliptical trainer)
橢圓機對想要換換運動口味或是受傷的跑者而言,是絕佳的訓練方式。

橢圓機讓你可以模仿跑步的動作,雖然屬於負重運動(weight-bearing),它對關節的衝擊卻比跑步要小。這代表你可以訓練跑步時所使用到的肌肉,但避免掉跑步對關節造成的壓力。跟跑步機比起來,橢圓機是低衝擊運動的絕佳選項。

膝蓋有負擔?5種跟跑步一樣有效的運動|健康關係|健康醫療
bit.ly/3izMe4B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是失智症 還是憂鬱症

以多陪伴及關懷來降低精神行為症狀發生的可能

有病為什麼不吃藥

安邦就很不懂醫師所說的,他以為有病及症狀,就應看醫師,請醫師對症下藥,為何醫師看了藥物,還不建議他直接給母親服用。這位失智症專科醫師語重心長表示,所有精神藥物的使用都有其副作用,對失智症長者並非全然是好的,根據國外研究,除增加死亡率,還可能導致失智症長者在智能方面的退化。

所以,若長者的精神或行為症狀已造成對自己或家人有安全上疑慮,要使用精神藥物時,醫師還建議以最小劑量開始讓失智症長者服用,並注意觀察長者的身體狀況,尤其是夜晚起床上廁所,要特別注意長者的神智及肢體狀況,避免有跌倒的情形出現,如果長者精神行為症狀已改善時,應立即再降低劑量或暫停服用精神藥物。

失智症以非藥物療法優先

安邦聽懂醫師的說法,立即聽從醫師的建議,到社區失智症支持中心,找照護專家來為母親規劃非藥物療法的生活方式。他先將確診的經過向照護專家陳述,這位照護專家先恭喜他,說他碰到一位好醫師,願意花時間向他解釋失智症藥物及非藥物療法,及會建議他對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上先以非藥物療法為優先策略。

憂鬱症患者,常強調自己認知功能的的問題,記性不好、表現出與失智症類似的症狀,易被誤診為失智症,即所謂「假性失智症」,約佔憂鬱症者的10~15%。兩者的區別如下:
憂鬱症發病的時間較能確定,失智症則不確定。
憂鬱症患者過去病史中也許有憂鬱症的記錄,失智症則沒有。
憂鬱症患者常會強調自己記憶不好,失智症患者則極力掩飾自己有記憶的問題
憂鬱症病程進行快且不規則,無日夜差異,失智症病程進行緩慢,且夜晚較差。
憂鬱症患者的電腦斷層掃描和腦電波檢查為正常,失智症患者出現異常。
憂鬱症患者對問題的反應通常為「不知道」,失智症患者則是會虛答或言語重覆,甚至有無法正確使用字語的現象。
憂鬱症患者少有神經學檢查上的異常,失智症患者則較多有異常現象。

是失智症 還是憂鬱症 - 康健雜誌 https://tinyurl.com/y88xvkgd



治療運動的強度:到底夠不夠?

當有背痛丶膝痛丶肩痛時,物理治療師或醫師都會教病人回家去作運動。少則一兩項,多則5-6項。每個運動基本上要作10次重複喔。從運動醫學的觀點,一般一組運動作下來原則上要達到"運動自覺強度"的5~7級,也就是吃力到非常吃力。如此才對我們肌肉骨骼的疼痛產生效果。仔細詢問物理治療師或醫師治療運動的細節很重要。若有心、肺或其他身體問題則要先請教醫師診斷。

治療運動的強度:到底夠不夠?  @ 悟理治療部落 :: 痞客邦 :: https://tinyurl.com/y7ahw5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