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單腳站立 single leg stanc

 



每一個單腳站立的運動中,都要讓骨盆保持在中心位置,並且注意抬腳的幅度皆不會改變髖部原本的水平狀態。伸展脊椎,尾骨往下,拉提腹部,不要聳肩,胸部放鬆。這個運動可以矯正多數姿勢不正的問題。對著鏡子做,隨時調整姿勢。支撐側的肌肉等長收縮、強化,非支撐側的肌肉則除了強化之外,還得以伸展。腰肌對兩側肌肉的作用不同,所以保持骨盆的平衡將有助於穩定、強化和/或伸展肌肉。



練好你的腰大肌 psoas:活化能量系統,讓身心靈都放鬆 (Books) 腰肌會影響全身

 

推薦閱讀: https://reading.udn.com/udnlib/tpml/B/202979




人體中這唯一連結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肌肉。事實上許多人都不知道腰大肌的重要性
「有力的腰肌」(mighty psoas)。它是人體最重要的骨骼肌,同時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姿勢肌,因為它是唯一一條連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肌肉(脊椎到腿部),並且掌控髂股關節和腰椎的穩定和活動。這條肌肉的位置也靠近身體的核心,所以它同時具有維持身體平衡與影響神經、能量系統的功能。

當我們說「腰肌」(psoas)這個名詞時,通常是指腰大肌,或是包含腰大肌和腰小肌的肌肉群。    這兩條腰肌都是髂腰肌(iliopsoas)肌肉群的一部分,這個肌群也包含髂大肌。當此肌肉群收縮時,髖關節就會屈曲,是髖關節最深層、最有力的屈肌肌肉群。髂肌附著在股骨到骨盆的髂骨,而腰大肌的末梢附著在股骨上,靠近身體中心一側則是經過骨盆,附著在第一到第五腰椎的位置,有時候則在第十二胸椎上。

一言蔽之,那便是:腰大肌是一條功能複雜的肌肉。現在除非是以髂腰肌肌群的形式提到腰大肌,否則我不會再說腰大肌是髖骨屈曲的重要作用肌,因為在很多動作中,其實髂腰肌肌群才是比較有力量的屈肌。當然腰椎處還有其他更有力量的屈肌,其中又以腹直肌為主。腰大肌在做為腰椎和髖部的穩定肌,以及上下半身之間的連結肌這兩方面上,有更大的功能性和重要性,只不過它穩定功能的發揮仍需依動作的姿勢而定

情緒上:在心理與情感連結的部分,腰大肌與神經系統之間有令人難以置信卻千真萬確的關聯性。

我們身體核心區域的脊椎是由一群肌肉所纏繞包覆,這些肌肉可以幫助脊椎保持平衡。腰大肌(psoas major)是其中之一,它在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腹斜肌(obliques)、腹橫肌(transversus abdominis)、背闊肌(latissimus)、豎脊肌(erector spinae)、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和背部深層肌肉的幫助下,穩定脊椎的下半部。在髂股關節(iliofemoral joint)處,腰大肌也是髂腰肌肌肉群的一部分,它與股直肌(rectus femoris)、縫匠肌(sartorius)、恥骨肌(pectineus)和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互相配合,使髖關節能夠屈曲。有了這些肌肉的幫忙,腰大肌得以發揮它最重要的功能:整體性的連結。
現在要進行核心健身,一定要記住,所有核心肌肉群必須協調、相輔相成,不應該只鍛鍊單一肌肉。許多健身教練打著「強化腰力」的口號,他們大多是著重在鍛鍊深層的腹橫肌。但是有一件事我們必須了解,我們不能過度讓腹部凹陷或壓平背部。脊椎的最佳狀態是自然彎曲,脊椎原本的曲線可以平衡肌肉,讓肌肉能夠柔軟輕鬆地完成動作。

腰肌也能幫助下半部脊椎側向彎曲(右側腰肌收縮會使脊椎向右彎曲)和對側旋轉(右側腰肌收縮會使身體向左側旋轉)。相較於腰肌的其他作用,這些動作收縮力量較小。

必須謹記,腰肌在拉直脊椎的動作中主要是扮演穩定者的角色,而非作用者。

想要觸摸腰肌部位時,必須要由肚臍下方約三吋的位置開始
它在腹股溝韌帶後方,腹股溝韌帶位在骨盆的髂骨前上棘到恥結之間,這兩個部位皆位於骨盆前方的突起處,能夠輕易找到。當我們將大腿向前舉起,並按壓髂骨前上棘下側的邊緣時,即可感受到髖部的屈肌收縮

對腿、骨盆和軀幹而言,腰肌的位置最為重要。它就像身體的結構導管,當肌纖維向下延伸時,引導著脊椎的支撐力量。

懸吊在軀幹至腿部間的腰肌有助於脊椎傳導動作,並可幫助我們在活動,將軀幹的重量轉移至大腿。如果身體兩側的腰肌不協調,可以想像這對我們走路的姿態和步伐會有多大影響。
腰肌的任何作用力(肌肉的收縮)都可以刺激並按摩臟器,像是小腸、腎臟、肝臟、脾臟、胰臟、膀胱和胃等等,甚至連生殖器官都會受到影響。臟器傳導到腦部的信息被稱作「內臟訊息」。由於腰肌鄰近主要臟器,所以它會對這些刺激產生反應。
物理治療師,蓋理博士,則將它稱之為「前面的屁股」。多麼了不起的身分!


深蹲(Level I/II):多數的人不認為它是一個強化薦髂關節的運動,但只要正確、適度,深蹲可以有效增加骨盆、核心和髖部肌力的強度,對薦髂關節和腰肌發揮保護作用。
深蹲運動(squat exercise)非常適合強化這個部位的肌肉力量,它同時還要配合髖部向外旋轉的動作。

脊椎扭轉式(Level I):當臀大肌也需要鍛鍊時,站立式的脊椎扭轉式是最有效的扭轉運動。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登山傷膝蓋?聽登山控教授醫師怎麼說!

 

登山傷膝蓋?聽登山控教授醫師怎麼說!

2011年陽明大學發表的碩士論文,探討〈登山活動對運動傷害、身體組成與大腿肌肉形態功能之探討〉,研究者將有五年以上登山習慣的中、高年人分為兩組 (1) 高山組、(2) 郊山組(高度在1500公尺以下)。另外對照兩組:(3) 無規律運動中、高年者與(4) 年輕受試者。以問卷及理學檢查做為研究方式,探討登山對於人體可能之影響。此研究發現:高山組肌力最佳,而無規律運動組最差。長期規律進行費力的登山活動,可改善中高齡男性肌力下降的情形,也證實了強度較大的高山活動,有助於預防老化造成的初期肌力衰退,讓人有年輕的狀態。

在膝關節磨損方面,以股骨末端軟骨厚度而言(圖二),兩登山組與年輕受試者結果幾無差異,皆明顯優於無規律運動組,膝蓋的磨損問題與年紀關聯性較高,而非運動造成,反而是登山過程中能夠強化膝關節附近肌肉的肌力,如股四頭肌與膝關節屈肌,減緩軟骨磨損。這與筆者多年的臨床觀察相同:復健門診來看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多缺乏運動,常見體重過重但腳很細。真正登山者的膝關節退化反而不太顯著,登山者較常因膝蓋周邊軟組織,如韌帶或肌腱的受傷而產生疼痛。

膝關節的磨損與肌力呈一互補,肌力越差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就容易造成關節軟骨磨損,登山者若膝關節周圍肌力足夠,反而能保護膝蓋防止磨損。平常有登山習慣者,肌力慢慢鍛鍊,自然經得起使用;平常不運動的人,加上中廣身材,膝關節負擔重,一般走路就會造成磨損,反而退化明顯。突然作超過能力的運動,更傷。無怪乎研究顯示,最有證據力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法,竟然是肌力訓練

常使用的訓練方式是反覆半蹲與站立,靠牆半蹲與站起是一種簡便安全的訓練方式,踩腳踏車、飛輪與阻力訓練,也是常見的訓練方式。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從根本消除膝蓋疼痛 ( Books knee)

 

從根本消除膝蓋疼痛



許多學者發表了膝蓋疼痛與運動療法之間的關聯,並證實了我這個療法的有效性。於二○○八年,國際退化性關節炎研究學會(OARSI)發表了世界認定的治療指引。我們認為應優先考量的治療方式不是被動式療法(如打針與吃藥等),而應該是患者自身靠著下肢運動來減緩疼痛的主動式療法。換句話說,醫學界已肯定了我所提倡的療法是有效的。

  對於中高年齡者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簡單的體操運動來減輕膝蓋疼痛




注意坐姿(背部)的姿勢
注意抬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