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腸道發炎 會加劇阿滋海默症

腸道擁有大腦以外最複雜神經系統,也被稱為「第二大腦」,國內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與大腦間會「交流對話」,腸道發炎恐加劇阿滋海默症患者的大腦神經退化,使行動力變差,甚至折壽,建議民眾多吃蔬果、多運動、減輕壓力,打造健康腸道。

免疫細胞往腦移動
阿滋海默症是最常見退化性失智症,估計八十歲以上每五人即有一人患病,至今無有效治療藥物;醫界認為,阿滋海默症主因是β類澱粉蛋白引起大腦神經發炎,但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大腦發炎的源頭可能來自於腸道
此研究由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團隊進行,利用患阿滋海默症的果蠅實驗,經餵食腸道桿菌後,破壞果蠅腸內的菌相平衡,結果發現果蠅的神經退化病程明顯加劇,行動能力下降,壽命也縮短。相關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
莊志立說,腸道感染後,將刺激體內免疫細胞變成「過動兒」,而失智症患者大腦有較多氧化自由基,會把過動免疫細胞「召喚」過來,促使腦部發炎、腦細胞死亡,且腸道菌叢遭破壞後,還會加速免疫細胞往腦部移動,加劇發炎、退化,所以未來可設法藉由改善腸道功能,來減緩阿滋海默症病程。

多活動別長期臥床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指,腸道的免疫、神經細胞數量佔體內一半,且與腦神經密切相關,而改善腸道環境已知能改善過敏、調節情緒,減緩失智惡化是全新發現。若要改善腸道環境,康建議多吃蔬果,少吃加工食品,維持正常排便習慣並調整壓力;莊志立則提醒,失智症患者要多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影響腸道健康。

腸道發炎 會加劇阿滋海默症│蘋果日報 http://j.mp/2vH0jUy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腳痠痛要怎麼走?他服藥降血脂竟橫紋肌溶解

一名75歲王老先生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病纏身,服用降血脂藥長達10年,卻常感腿部痠痛無力到無法行走,吃止痛藥、貼痠痛貼布或按摩都沒效,還以為是糖尿病下肢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直到就醫才發現老翁罹患橫紋肌溶解症,疑是降血脂藥物引起,停藥後疼痛果真「不藥而癒」。

收治病例的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史他汀類的降血脂藥物效果好,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有1到2成的患者會出現肌肉痠痛的副作用;此個案是因合併使用同有降血脂效果的纖維酸類藥物,才發生全身性肌肉疼痛、肌肉無力的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一。原來該名老翁長期服用史他汀類(Statins)降血脂藥,即便腿痛也不以為意,照嗑海鮮、肥肉等高膽固醇美食,故血脂仍居高不下,醫師只好再加開纖維酸類併用,演變成全身疼痛,就醫才發現是橫紋肌溶解症;事後家人回想,家族中還有2人也曾服用相同藥物出痠痛症狀,卻找不到病因,拖了數年最後往生。張嘉修說,史他汀類與纖維酸類藥物都會造成細胞膜不穩定,影響體內Q10合成,併用就會增加肌肉病變風險;另如抗黴菌抗生素、心律不整用藥也會造成藥物濃度過高,還有葡萄柚汁、花椰菜十字花科蔬菜與此類藥物併用也會加重藥效,最好避免食用,或服藥4小時後再吃。張嘉修說,該病例停用所有降血脂藥物後,改以飲食控制膽固醇,不吃海鮮、肥肉等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經停藥3天輔以飲食控制後,果真全身肌肉不痛了,也能正常走動;他建議,有服用降血脂藥物的民眾若發生嚴重的肌肉疼痛,應立即回診諮詢。(江慧珺/台北報導)

​腳痠痛要怎麼走?他服藥降血脂竟橫紋肌溶解│即時新聞│20170714│蘋果日報 http://j.mp/2tpqXQw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每天喝低脂牛奶 巴金森氏症風險提高三成!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已故世界拳王阿里在生前飽受巴金森氏症所苦,而這項與腦中風、老年失智症並稱為「老年人三大腦病」的健康疾病,據流行病學推估,在台灣的高齡病患可能逾三萬人。排除遺傳因素而導致的早發型病例來看,病患多發病於55歲以後,隨著年紀越高,盛行率也跟著提高。部分研究者認為食物中的農藥殘留可能是影響民眾罹病的關鍵因素外,也有一部分則認為其發病的成因與腸道菌叢健全度有關
天天喝低脂牛奶 罹患巴金森機率增39%
根據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在今年6月7日於美國神經學學會期刊《Neurology》中發表的一份大規模健檢報告研究,發現了每日攝取3份以上牛奶、起司、冰淇淋等乳製品的民眾,其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比每日攝取1份以下者高出了34%;另一方面,每周攝取至少7份脫脂或低脂牛奶者,其罹病的比例也比每周攝取1份以下者高出了39%。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近25年內的「護理師及醫療從業人員」的健檢資料,其中雖然也包含了遺傳性的早發型巴金森氏症患者,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證明這項神經退化疾病與飲用牛奶的習慣確實有關。
腸道菌叢是關鍵
主導研究的凱薩琳‧休斯提到,近年來因為防止肥胖及飽和脂肪酸所給人的不良印象,低脂乳製品的市場正在逐日壯大,然而本次研究中卻也發現了攝取大量低脂牛奶,反而會讓生病機率也跟著增加。她認為這與低脂牛奶對腸道細菌的影響具有高度關聯,但是也坦言,本次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而根據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公布的資料,發現75%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確實有腸道問題,其中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秘。該研究提到,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都可能促使身體的運動機能惡化,而運動機能惡化也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
長庚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宋昌穆表示,長期的便秘會使腸道菌相逐漸走向發炎狀態,產生出來的發炎性細胞激素就會透過神經傳達至大腦,經年累月後就會誘發巴金森氏症。
因此凱薩琳‧休斯也建議民眾,若是想要飲用牛奶,也盡量選擇乳脂肪含量正常的一般鮮乳,養好腸道才是長久維持健康的必勝之道。

每天喝低脂牛奶 巴金森氏症風險提高三成! @ 鄭醫師的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http://j.mp/2uOhnbK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年輕族群髖關節壞死 當心是輕忽這個原因

一名30多歲女子,日前發現雙腿髖關節壞死已無法正常行走,須置換人工髖關節,原來她10多歲時已確診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此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全身關節會被自體免疫系不斷攻擊,但女子卻未好好治療,導致髖關節壞死。醫師表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性疾病,應多注意髖關節受損情形。

收治病例的台北榮總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任陳正豐解釋,置換人工髖關節族群分為兩類,第一是年紀大髖關節長年磨損,第二為年輕族群因罹患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性免疫疾病,或是長年過度飲酒,引發髖關節軟骨缺血性壞死;此外,若長期罹患過敏、氣喘卻濫用類固醇藥物患者,也可能造成骨質流失、疏鬆,導致髖關節壞死。陳正豐說,要避免髖關節提早磨損、壞死,應先避免從事搬運等粗重工作,且不應飲酒過量,當罹患過敏、氣喘,甚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性免疫疾病患者,應依醫囑按時服藥,控制病情,降低髖關節壞死風險。陳正豐指出,髖關節若已嚴重磨損、壞死,恐須置換人工髖關節,提醒術前應先經醫師評估,依個人需要選擇金屬或陶瓷材質髖關節,但術後仍應注意保養,切忌激烈運動,登山時則須使用登山杖,以防人工髖關節過度使用,影響使用時間。(沈能元/台北報導)

年輕族群髖關節壞死 當心是輕忽這個原因  蘋果日報 http://j.mp/2u3XzTF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瑜珈造成肌肉骨骼疼痛的風險可能比預期還高

作為幫助身體延展放鬆、思想沉澱的方式,瑜珈(Yoga)是許多人喜歡進行的健身運動,然而不管是任何運動若是熱身不足或進行不當,皆可能造成運動傷害。《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日前刊登美國梅西大學(Mercy College)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發現儘管瑜珈給人傳統的印象較為緩慢而溫和,然而其帶來傷害的風險可能比預期中還要高。研究中作者自兩家瑜珈工作室中招募354位受試者,以問卷調查其年齡、經驗、每周進行瑜珈運動的時數、進行瑜珈的強度、是否感受到任何形式的疼痛或傷害,並在一年過後讓這些受試者再填一次同樣的問卷進行追蹤調查。實驗結果顯示,10%的受試者出現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 pain)的情形,剛開始瑜珈運動時,疼痛大部分集中於上肢,例如肩膀、手臂等。而有21%的受試族群出現既有傷害變嚴重的情況。其中超過三分之一受試者的疼痛傷害持續超過3個月,並可能讓受試者決定完全放棄瑜珈課程。
瑜珈造成肌肉骨骼疼痛的風險可能比預期還高 http://j.mp/2upNL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