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搶救退化性關節炎,先強化韌帶、肌肉

 林頌凱:搶救退化性關節炎,先強化韌帶、肌肉 - 康健雜誌 https://tinyurl.com/y23mja84

過去膝關節退化治療多著重關節軟骨,現在研究已發現,先救韌帶、肌肉才是關鍵。

20年前《美國老人醫學(Gerontology)》期刊著名文章寫道:「如果期待膝關節可以像身體器官一樣正常運作,就必須仰賴所有維繫其機械性穩定的組織,包含韌帶、骨骼、半月軟骨、以及關節囊⋯⋯而退化性關節炎最早發生的組織變化,就出現在韌帶附著於骨頭的交界處。」後來研究也證實,韌帶受傷、鬆弛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定。

如關節外圍鬆弛的韌帶未經強化治療,接下來導致骨骼的破壞和軟骨磨損,一步步地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站在專治運動傷害醫師的觀點,先治療鬆弛韌帶,強化膝關節支撐力道,可避免軟骨磨損、骨頭摩擦,避免走向最後的關節置換。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Popliteus Strain and/or Tendinopathy

 Popliteus tendinitis | Physio Check https://tinyurl.com/y68pzjcc

 Popliteus: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https://tinyurl.com/y6ays2un


Popliteus tendon tenosynovitis
In the case of popliteus tendinitis, the tendon of the popliteal muscle is inflamed. The muscle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knee and can cause symptoms, for example, whilst running. Running downhill can provoke the symptoms.

Function:
The function of the popliteal muscle is to flex and turn the lower leg inwards.
The job of the popliteus muscle is to internally rotate the tibia

Location:
The popliteal tendon is inflamed. This tendon runs from the back of the knee to the outside of the knee.

Cause and origin
Popliteal tendinitis can have several causes. The symptoms can occur with excessive inward rotation of the feet (pronation), with downhill running or always running on the same side of a sloped road. This causes excessive strain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popliteal tendon.

Signs & symptoms
The pain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knee and along the outside of the knee. The symptoms occur mainly during (downhill) running.

Popliteal tendonitis causes tenderness at the insertion of the poplilteus tendon on the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near the femoral insertion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DD:
Pain at the back of your knee can be caused by an injury to the hamstring muscles in the back of your thigh, by an injury to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in your calf, or by swelling from your knee joint (a popliteal cyst/Baker’s cyst).

膕肌(Popliteus muscle) - 小小整理網站 Smallcollation https://tinyurl.com/y4xetj3v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除了開刀,還有什麼選擇?

 改善疼痛,我們醫起: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https://tinyurl.com/y48equpp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可以透過增加活動、維持良好姿勢、減重、戒菸等方式來保養椎間盤,自然是再好不過。但萬一真的不幸椎間盤爆漿了,怎麼辦呢?是不是一定要開刀把椎間盤切掉才能治本?

其實倒也不一定,透過藥物、自我照護、復健等方式撐過急性期,一部分的椎間盤突出會縮回去一些,因此症狀上也可能會自然改善。(註一)只是說到底多少比例的人經過多長的時間才能有顯著恢復,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答案。

除了開刀,還有什麼選擇?

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我們也可以透過一種微創注射的方式,將微量的類固醇打到受壓迫的神經周圍,幫助受傷的神經消炎消腫、恢復健康。這種方法稱為「穿神經孔硬膜外類固醇注射(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 TF-ESI)」,文獻統計認為,雖然穿神經孔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的療效比開刀稍微差一些些,但是大約七成的病人可以獲得顯著(一半以上)的改善,甚至有三成可以完全康復!(註二)

此外,穿神經孔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可以讓大約一半的病人免於接受手術,這樣的保護效果甚至可以持續到第三年之後(註三)。

到底什麼才是治本?

話說回來,微創注射不能治本,開刀才是真正的「治本」嗎?


你知道腰椎手術之後可能有 10% 以上的機會,原本的症狀只能部分改善、甚至發生額外的不適嗎?(註四)
你知道腰椎減壓手術之後,10% 的人會在四年內發生上下節的退化而需要再次手術嗎?(註五)

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的「本」究竟是什麼?除了少數因為創傷而破裂的椎間盤,讓我們回想一下它們的成因:

彎腰搬重物
反覆彎腰
姿勢固定不動
體重過重
缺乏活動
抽煙

這些成因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生活習慣!沒錯!「生活習慣」才是椎間盤突出引發坐骨神經痛的本!若要「治本」,就是要改變成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同場加映:脊椎保健之道),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養背 (養背的關鍵,不要駝背)

養背,明年更年輕:脊骨神經專家設計的人體正確移動手冊,讓你耐久站、久坐,走跑跳撿搬,怎麼動都不腰傷背痛。 https://tinyurl.com/yxjw7kk2

第1章  背痛不是病,靠自己就能痊癒

第2章  我十幾歲就受背痛所苦,但現在再也沒有復發

第3章  養背的關鍵,不要駝背!

第4章  超過80%的背痛,可以自癒

第5章  規則1:正確走跑跳,背部不受傷

第6章  別讓地心引力壓垮你的背

第7章  規則2:不要駝背,不管站著或坐著

第8章  規則3:增強你的核心肌群

背痛是躲在床下的怪物,它讓你總是得躺在床上或地板,痛苦的翻轉身體,像隻熱鍋上的魚。

  多數的美國人都很清楚這種痛不欲生的感覺,消失一段時間後,又突然回復的不適感,迫使他們不得不取消計畫、失去工作。這種痛苦很難忍受,因此他們願意做任何事情來緩解,但什麼都試過了,仍然無效。
  背痛患者每年平均花費約新臺幣 75,000 元,進行只能暫時緩解的「治療」,但他們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然而,如果那種治療真能奏效的話,他們會願意花更多的錢嘗試,但多數方法都沒用,或是效果無法持久。於是,人們盡其所能配合疼痛來安排自己的生活,但這也行不通,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襲。
  它來的時候,不像肩痛或跛腳那樣,你沒辦法改用另一隻手就好,也不能拄著拐杖,依靠健康的那條腿,一拐一拐的走。當背部出現問題時,你的麻煩就大了。當背部受傷,你的生活也會跟著受創,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西醫和背痛間的關鍵問題是,西醫不太關注姿勢問題和改變,但是背痛主要源自長期姿勢不良。這表示,到最後還是只有自己能修正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上背痛半年竟是胃炎轉移痛、 當心肩背痛也是膽胰警訊

 上背痛半年竟是胃炎轉移 當心肩背痛也是膽胰警訊 https://tinyurl.com/y58ktf7g

40多歲的張先生上背部痛了半年,位置就在肩胛骨中間,俗稱「膏肓」的位置。他沒有外傷或運動傷害,痛感也不會因為動作而加劇或減緩,就一直這麼隱隱作痛,他也不知如何是好。後來他參加公司健檢,胃鏡檢查發現有慢性胃炎,開始服藥治療,沒想到上背痛竟然就改善了。

收治這名案例的書田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康本初研判,張先生上背痛應該是胃的轉移痛,因為胃的神經和上背部神經有重疊,雖然大部分胃病患者還是以上腹痛為主,但是有些人也會有上背疼痛的症狀,有時甚至比上腹痛更明顯。

另外,有些膽囊結石造成膽囊發炎,會引起右肩轉移痛,膽囊結石若掉到胰管開口造成疼痛,或是有酒精引起的胰臟發炎問題,也會引起肩胛骨中間的上背痛。

轉移痛和肌肉痠痛怎麼區分?康本初表示,肌肉痠痛經過休息、伸展放鬆、或是服用止痛藥,都會會有所改善,局部按壓會痛,放開就會緩和。但是消化系統的轉移痛就不會因為休息放鬆而改善,也不會因為壓某個部位或肌肉就更痛,反而可能因為飲食油膩、喝酒、喝咖啡而更痛。

如果發現上背痛、肩痛,但適度休息或復健治療後一直沒有改善,或是發現痛感會隨著飲食內容改變、有其他消化相關症狀,建議應持續就醫,進一步檢查,以免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

------------------------------------
胃不舒服?小心是膽結石而不是胃潰瘍 - 康健雜誌 https://tinyurl.com/yypdmxpe

而膽囊主要是膽管旁的儲存槽,當我們吃下含油脂的食物時,神經會刺激膽囊,將膽汁釋出,用以分解脂肪。

膽結石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腹內器官的疼痛,常常很難明確定位。膽結石引起的疼痛,分成兩種,一種是半大不小的石頭,從膽囊掉入膽管時,引起的管壁痙攣疼痛,通常都是來去像一陣風,最常發生在吃了油脂豐富的食物之後,膽汁排放將結石一起推入膽管。

這種絞痛感,在英文稱作colic pain ,我的病人常告訴我,會痛到想在地上打滾,直到石頭排入腸道之後,症狀會突然消失。

而另一種結石引起的問題,就是膽囊炎。試想,原本澄清的膽汁,混了雜質,自然容易發炎,若本身有糖尿病,或是長期臥床,免疫力弱的人,更容易併發細菌性的膽囊炎,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敗血症。

這種症狀就很模糊了,有些人是用上腹痛來表現,許多人把這種痛當作胃潰瘍在治療,當然,怎麼吃都不會好;另外這種痛也常會牽引到右肩膀,當膽囊發炎腫脹到一個程度時,深呼吸壓右上腹時,會劇烈疼痛,在理學檢查上的特殊名稱叫「摩菲症狀(Murphy’s sign)」。

若有長期的上腹痛,吃胃藥老不會好,建議要做個肝膽超音波,以排除膽結石的可能性,若知道自己有膽結石,一但有右上腹疼痛、發燒的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

------------------------------
飲食「少油水煮」小心膽結石!5種壞習慣你中了幾條?  https://tinyurl.com/y3o3wa8k

哪些壞習慣會導致膽結石?

油脂吃太少
油脂吃太多
空腹時間太長
不吃早餐
膽固醇過高

如果都不吃油脂,消化的時候就不需要膽汁,膽汁就只能儲存在膽囊裡,久而久之因為儲存太久,也變得又濃又黏,一樣形成膽結石。每天正常的油脂攝取量應該是3茶匙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