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不建議灌骨水泥的情形, 建議灌骨水泥的時機

 

建議灌骨水泥的時機
壓迫性骨折,經過保守治療 2-3 週仍然疼痛。
壓迫性骨折,骨頭不癒合形成空洞。
病理性骨折且疼痛 (某些蝕骨性腫瘤)。

不建議灌骨水泥的情形
完全不痛。
脊椎感染。
對骨水泥過敏。
合併神經症狀。

其中合併神經症狀,表示骨折的非常嚴重。骨折後的碎片甚至壓迫神經,造成腳痛、麻、無力等神經症狀。這時候建議的治療方式,是開刀手術治療,才能放鬆神經,改善症狀。

最後,若是脊椎骨沒有骨折,當然不建議預防性灌骨水泥。可能增加骨水泥滲漏到血管中的風險,而且單靠灌骨水泥也是無法改善骨質疏鬆的。

誰說腰酸背痛穿護腰?

 摘自下列網頁:  誰說腰酸背痛穿護腰?

醫學界對於穿戴護腰的好處,其實是有許多爭議的。某些研究發現的好處,在其他研究其實是被推翻的。根據一項針對醫師的研究發現,骨科、復健科或神經外科醫師,會習慣建議病患使用護腰的比例其實只有 56 %的醫師。

護腰與下背痛
根據一篇大規模的實證醫學分析,在沒有背痛的患者,穿戴護腰不能預防短期或長期的下背痛發生。穿戴護腰對於短期下背痛的患者的疼痛沒有幫助,但是對於短期下背痛患者的功能恢復有部分幫助。而且護腰與其他治療,像是止痛藥物、復健等相比,並沒有更好的止痛效果。

護腰的使用多半用在急、慢性下背痛發生,患者又無法好好休息,需要工作或外出時。這時穿戴護腰,目的在保護腰部、限制患者活動、提醒患者避免活動太劇烈,並提供腰部出力時的部分支撐。但會提醒患者,當休息時、不需工作活動時,要盡早拿掉護腰,避免因長期穿戴護腰的副作用。 (長期穿戴護腰造成腰部肌肉萎縮、長期使用患者會因依賴護腰反而降低活動)






Compression fracture 壓迫性骨折 老人跌倒

 Fractures of the Spine X-Ray Cases







摘自網頁 :老人跌倒要人命
脊椎壓迫性骨折常好發於老年人及停經後婦女
術後依醫師指示,下床活動時須穿著背架3至6個月。
行走活動時應注意安全,預防跌倒。

二、脊椎壓迫性骨折有那些症狀?
疼痛:以下背痛最為常見,翻身活動時會有突發性的疼痛,因此在急性期時患者多半是躺在床上無法活動。
腳麻無力:當骨折部位壓迫到神經,可能會有腳麻、腳無力情況。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脊椎壓迫性骨折,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脊椎外科門診就醫。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症狀與併發症
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時,最常見的主訴就是「移動痛」。病人常常會因為站立或坐著時感到腰背疼痛,不得不躺在床上,可是躺床期間只要翻身變換姿勢,又是一陣劇痛少數病人會以腹部疼痛或兩側脇肋疼痛為表現,往往在做完相關臟器檢查無恙後,才發現真正的病因是脊椎壓迫性骨折。

三、脊椎壓迫性骨折要怎麼治療?
保守治療:如穿背架、服用止痛藥及復健等,大約二至三個月骨折會自然癒合,疼痛就會獲得緩解。
手術治療:若骨折無法自然癒合且持續或劇烈疼痛,醫師評估後建議手術,目的為減輕背部疼痛及恢復行動功能。

四、得到脊椎壓迫性骨折了,要怎麼照顧自己?或我該怎麼照顧脊椎壓迫性骨折病人(二要三不):
要穿背架:
術後即可穿著背架下床活動,依醫師指示穿著背架3至6個月。
要補營養:
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很容易輕忽,可藉由營養補充及生活習慣的調整來強化骨骼,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例如攝取小魚乾、牛奶、鮭魚等,每日曬太陽10-15分鐘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延伸閱讀:骨質疏鬆症之照護)。
不要跌倒:
漸進式增加活動量,下床活動及行走時應注意安全,預防再次跌倒(延伸閱讀:預防跌倒)。
不要提重物:
搬重物容易讓脆弱的骨骼受到進一步傷害,半年內應避免提舉超過5公斤以上的物體(舉例:一個黃肉小玉西瓜大概2.5-4公斤),避免再次骨折。
不要彎腰:
日常生活保持腰背平直,術後半年內避免彎腰


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除了打石膏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除了打石膏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一般而言,臨床上骨癒合大概發生在4-6週後,醫師也常常會在這時候安排X光檢查,確定骨頭癒合狀況。 通常手腕、脊椎的骨折在6-8週已經有好的穩定度可以承受外力了,大腿小腿的骨折則比較慢,甚至需要三個月以上。可利用助行器,雙邊到單邊的腋下拐杖…經醫師同意且不痛範圍內逐步增加下肢的載重,避免骨質流失,也加速骨頭癒合。

其實發生骨折之後,復健治療就應該要及時介入。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方式的復健治療。

1.發炎期:此時骨折的地方會聚集很多發炎細胞,傷處會覺得紅腫熱,約持續1-2週。
在這個階段,骨折周圍的組織會腫脹,疼痛,骨折處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發炎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減輕疼痛和腫脹,促進血液循環,並防止肌肉衰退和血栓形成
•肌肉活動:進行輕微的肌肉活動,例如肌肉原地收縮而不移動關節的方式,又稱為〔等長收縮〕以防止肌肉衰退。
適當固定:除了打石膏外,穩定的骨折,像是線性及非移位骨折,在手指腳趾可使用紙膠、鋁板、壓舌板、熱塑型的副木固定或是市售的合格護具(如下圖)來促進骨質的癒合,好處是比較輕巧也可穿脫方便洗澡;而不穩定的骨折像是粉碎、斜形、螺旋骨折因為容易移位而且復位後也容易再度移位,則需要打環狀石膏甚至是手術固定。


2.修復期:骨頭開始修復,長出骨痂,這段時間通常持續數週或數個月的時間。X光片可以發現骨折斷裂縫隙開始變的不明顯,但須注意此時的癒合骨還不成熟,無法承受扭力及壓力,活動還是要小心,以免發生斷骨處癒合不良的悲劇。
肌肉強化運動:可以從肌肉等長收縮的運動方式,改成加一點阻力訓練,以不感到劇烈疼痛為原則
•訓練平衡和協調能力:進行平衡和協調訓練,比如大腿以下的骨折可以選用助行器、拐杖等幫助走路的穩定平衡,安全狀況下,逐漸增加下肢負重,也為日後正常步行做準備。

3.重塑期:是從骨折癒合到恢復正常運動和活動水平的時段,可能需要三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時間。在這個階段,骨折部位的新骨組織變得更加強壯,肌肉和關節也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功能了。
這時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肌肉和骨骼的強度,並恢復原有生活的運動模式。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前彎動作必須注意 Is it OK to Round Your Back in a Forward Fold?

 

Is it OK to Round Your Back in a Forward Fold?

If your goal is to stretch your hamstrings
If you’re using a forward fold as a hamstring stretch, it’s often preferred to keep the back flat. Why? Because this ensures that all of the forward fold is appropriately coming from our hips and not our back.
Our hamstrings are actually a group of three different muscles that run from “sits bones” at the bottom of our pelvis to the back inside/outside of our shin bones under the knee:

A great modifi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tighter hips is to bend your knees, which can make the hamstring stretch more comfortable, which in turn makes it easier to keep the back flat.




曾受坐骨神經痛之苦 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蔡文鐘靠伸展加復健痊癒

 曾受坐骨神經痛之苦 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蔡文鐘靠伸展加復健痊癒

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蔡文鐘雖然是專業的復健科醫師,卻也深受腰痠背痛所擾。他坦言,自己的問題與多數上班族一樣,來自久坐與不良姿勢,他一天的門診動輒八到九小時,中間連續四、五小時固定坐姿看診,加上替患者做超音波檢查時必須彎腰、扭身,這些動作都讓他的腰背負擔大增。但他平時透過加強核心與伸展運動,大幅降低腰痠背痛的機率。

頭愈低頸椎承重愈大,肩頸痠痛已成文明病
蔡文鐘說,門診最常見的痠痛,以腰背、肩頸與肩關節疼痛為大宗。腰背痛多半來自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久站或彎腰過久,導致肌肉緊繃或拉傷。肩頸痠痛則是典型的現代文明病,滑手機、使用電腦時的頭部前傾是主因。
千萬別以為只是頭往下傾一點,對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傷害,蔡文鐘說,頭部重量約4.5公斤,若前傾15度,頸椎承受的重量增加2.5倍、前傾30度則增加4倍,長時間下來易造成頸部肌肉緊繃、血液循環變差、廢物堆積,就容易痠痛。

從正確調整姿勢做起,未必需要人體工學椅
蔡文鐘說,要改善這些痠痛,不是靠吃藥,而是從日常做起。像是久坐族的坐姿應讓椅背支撐住腰背,接觸面積愈大愈能幫忙分散壓力,椅子不必刻意購買昂貴的人體工學椅,只要軟硬適中即可,滑手機時一定要把手機抬高,讓頸部保持直立,減少頸椎負擔,而不是埋頭彎脖子看螢幕。
當痠痛僅限肌肉緊繃、沒有麻痛,大多只是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造成,適度休息、局部熱敷、按摩、伸展都能改善。但若出現手麻、腳麻、沿著某個路徑的放射痛、夜間痛到睡不著,就可能是神經壓迫,必須就醫。部分疼痛也可能來自感染、腫瘤或其他嚴重問題,不建議一味依靠止痛藥,這只會掩蓋症狀,而非解決問題

最推薦抬臀與棒式:伸展+核心運動,防痠痛最佳保養品
除了調整姿勢,伸展與核心肌群訓練是預防痠痛最有效的方式。蔡文鐘每天一定會做腰背伸展與核心運動,兩者缺一不可


復健兩三次沒好就是沒效?醫曝4大錯誤觀念讓疼痛永遠好不了

有些人認為復健兩三次就好,沒好就是沒效。
周嘉駿表示,許多民眾面對痠痛時存在「4大錯誤觀念」,這常是復健療效不彰或疼痛反覆的主因:
1.吃止痛藥就好:把止痛藥視為根治手段,忽略背後真正的病因
2.復健兩三次就好:將復健視為速成治療,缺乏耐心與持續性 。
3.打一針就好:過度期待單一注射能徹底解決慢性問題。
4.沒完全好/沒馬上好/復發=沒效:缺乏對慢性傷害修復過程的理解,一旦症狀緩解就中斷治療,導致復發又認定復健無效。
周嘉駿強調,有效的復健是醫病雙方的共同責任,醫師要確立診斷、對症下藥,提供物理治療師等跨團隊復健介入,並給予病人支持;病人則要主動參與,改變姿勢、工作方式等日常生活習慣,並確實執行醫師建議的個人化復健如居家運動。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請問你吞口水的時候舌頭在哪裡?

 

https://tinyurl.com/2dxz4uu8


吞嚥的動作 也有對錯 (及和臉型關係)
影片說明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牙痛止不了,可能是三叉神經痛

 牙痛止不了,可能是三叉神經痛

據新聞報導,新北市中和區一名 57 歲婦女,半年來一直為牙 痛所苦,在牙醫診所治療多次,都未能改善病情,在難耐病痛折 磨下,於清晨跳樓輕生死亡,還在遺書中點名詛咒幫她治療的牙 醫師。這消息讓人看了覺得惋惜,可以體會,這位婦女的牙痛 一定是很劇烈,而且持續疼痛到無法忍受的地步,才會做出如此 激烈的舉動。
其實,牙痛經久治仍止不了,很可能是罹患三叉 神經痛,若能耐心持續接受適當治療,是可以緩解的。 另一位年近 70 歲婦女,突發右側上排牙齒疼痛,牙痛劇烈 難忍且頻繁發作,讓她不能吃、、不能睡,三周內看了三家牙科 診所,醫師檢查後都認定牙齒沒問題,最後,她接受牙醫師的建 議,轉診到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神經內科,經醫師檢查後,診斷 是病毒侵犯右側三叉神經節導致劇烈的三叉神經痛。 歷經數周 的藥物治療後,疼痛漸漸緩和,可以順利進食、睡眠也改善。 一 直到三個月後才完全不再疼痛,最終不需再治療。 據信,三叉神經痛是人們經驗中最痛的感覺之一

它發生在三叉神經的分佈區域,也就是臉部及口腔部位。 常常是突然 發生的,發作起來會讓人臉部或牙齒刺痛、抽痛或燒灼痛,對冷 熱食物敏感,即使是日常活動過程,因刺激到神經而被觸發疼痛, 如進食,說話,或觸摸顏面。 劇烈疼痛會影響進食、情緒、睡 眠、整體健康狀況和就業。 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導致自殺。 三叉神經痛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最常見的是大於 50 歲患者, 發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它可能來自不同的原因,其中包括:顱內 腫瘤或血管畸形擠壓到神經,中樞神經發炎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和 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中風或牙科手術造成三叉神經損傷等。 在治療方面,需要跨科別的團隊合作,包括:神經內、外科, 牙科。 三叉神經痛來自前述各種不同的原因,因而治療有不同 的考量。初期都是先採用藥物治療預防三叉神經痛發作。 一般 止痛藥是無效的,抗癲癇藥物則反應良好。 但是,服用藥物可 能會有頭暈的副作用。 所以,年長者宜小心使用。 正常由低 劑量開始,再逐漸調高,一般在數日到兩周內 疼痛會緩解。 若 三叉神經痛持續很久,藥物效果可能會遞減。
針對顱內腫瘤或 血管畸形壓迫神經的患者,可以採取手術治療。
至於,各種藥 物治療皆無效患者,可以考慮神經阻斷術或是立體定位放射線照 射治療。病患宜積極配合醫師檢查並參與醫療決定,選擇適當的 治療方式。
三叉神經在肉眼下即可辨識有三大分支因而命名,包括:眼分支、上頷分支、 下頷分支。 主要功能為支配顏面、口腔的感覺及咀嚼運動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從根本消除膝蓋疼痛 ( Books knee)

 

從根本消除膝蓋疼痛



許多學者發表了膝蓋疼痛與運動療法之間的關聯,並證實了我這個療法的有效性。於二○○八年,國際退化性關節炎研究學會(OARSI)發表了世界認定的治療指引。我們認為應優先考量的治療方式不是被動式療法(如打針與吃藥等),而應該是患者自身靠著下肢運動來減緩疼痛的主動式療法。換句話說,醫學界已肯定了我所提倡的療法是有效的。

  對於中高年齡者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簡單的體操運動來減輕膝蓋疼痛




注意坐姿(背部)的姿勢
注意抬的高度



雙手抓住椅子,椅子只需要坐到一半,身體坐姿可以稍微往前傾
另一邊的腳請彎曲呈直角。慢慢把腳抬高10公分後放下算1下,請做20下。

 第一招、襪子體操  膝蓋特別痛時更應該做
膝蓋很痛的時候會不敢動,但其實要動一下才能減輕疼痛。襪子體操是自己一個人時也能做的運動。
一位70歲的A女士,大概2年前,她的膝蓋漸漸開始痛,且愈來愈厲害。一開始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做襪子體操,但她在堅持了一陣子之後疼痛就慢慢減輕了,實施3個禮拜的體操後,就已經能上下爬樓梯了。
當膝蓋痛得很嚴重時要實施襪子體操

第三招、如果走路會痛  就先從原地踏步運動開始
膝蓋痛就會無法走路,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能不走路,走路療法是減輕膝蓋疼痛,恢復行走能力的第一步
如果讓膝蓋承受負擔的話就會痛,這個運動把大部分重量放在手上,所以能減輕膝蓋的負擔,從而減輕疼痛。
如果做「原地踏步運動1」也會痛的話,請試著改做「原地踏步運動2」。
雖然幾乎沒有人做「原地踏步運動2」還會痛,但如果還是感到疼痛的話,請再減少施作的組數。

健身動作注意辨別

 

https://youtu.be/m3Nsjdx-UY0?t=106

https://youtu.be/m3Nsjdx-UY0?t=130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159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182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374
https://youtu.be/D-TL5hDQucI?t=433






正確的動作,注意手臂後三角肌位置肌肉動作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200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289

https://youtu.be/D-TL5hDQucI?t=430

膝痛適合以淑女型腳踏車鍛鍊股四頭肌

image
注意:膝蓋和腳尖對齊.注意出力的腳是那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