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礒谷療法

More about 礒谷療法的精髓與臨床應用

礒谷療法是個人很有興趣的一個療法,只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去接觸,只能讀讀書,想想看,過過乾癮。
個人對此療法持正面肯定,但眾多疾病治療方面,目前西醫尚無法實證。
此派療法專門focus在股關節的問題, 正因為"專一",所以才能深入,讀起來能有所心得。
這本書只是礒谷療法的其中一本書,因為是近期的新書,故以此為代表一窺。
或許之後可能接觸到礒谷的老師,能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否則紙上談兵,是無法幫助別人的。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連針灸師都在用的身體互動關連書

More about 連針灸師都在用的身體互動關連書

書的介紹是這麼寫的:

你的身體和你想像的不一樣!你可以拉筋、拍打、做各種健身操, 但若不了解身體各部位間的關連, 你所做的,可能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善用這本連針灸師都努力鑽研的身體關連圖解書, 就能化解你對身體活動和大小毛病的誤解!……

這句話,是有其道理的,所以每天在運動的人,是否有想過這個問題?? 有害或有益真的只是一線之隔。
本書的作者,一位bodyworker,一再提到他對身體的熱愛,從書的內容來看,確實可以感受到。書的作者應參考了不少書籍,及真實用心地拿自己的身體去實驗,才有辦法寫出這樣的一本書。所以,基本上,個人對這本書的定位,應是較有一些身體訓練基礎的人(或需要指導下),才能更深入理解其內容。比如說:找到股關節,即可有效改善腰痛問題、膝關節觸診,克服年長者的腳部疾病等等,這些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確實可以感受學習到的。就如同鞠鴻賓老師在太極教授中提到的,太極拳論的那些話句,是真的可以感受到的。

要真正地享受到運動的樂趣,可能還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識。

---------------------------------------------
對只會讀書的我,來寫寫書評吧!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基因改造食物 食用安全性要注意

媽媽的堅持——主婦聯盟反對基因改造食品的故事 - 熟年誌 Life Plus - 健康樂活 - udn聯合書報攤
全球化時代食生活最大危機:基因改造食物
主婦聯盟是台灣率先公開反對基因改造食品的組織,二○○八年與綠色陣線協會、臺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共同發起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迄今插牌認證為無基改農區的面積共計三百四十二公頃,主婦聯盟也持續遊說各地的農民加入,且主導多項「農民保種運動」的座談會,力求維持原生物種的多樣性。
不對等的風險承擔:我們居於劣勢
基因改造四大作物分別是:大豆、玉米、棉花以及芥花籽(油菜)。基因改造食物充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基因改造的大豆和玉米,是世界上最廣泛種植、也是最常見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劑,從餅乾、泡麵到嬰兒麥粉、口香糖都可能含有基改成份。黃淑德強調,在美國,大豆多用於榨油和飼料,但在亞洲國家,豆類﹙包括黃豆、青豆、毛豆﹚經常被當成主食,或是豆漿豆腐是家常食品,而黃豆蛋白製品更是素食者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我們的飲食習慣偏向直接接觸原料,使得我們承受基改作物的風險,遠比美國民眾大得多。
黃淑德總結,基因改造食物的利益,大部分歸於開發與生產的企業,但風險卻全由種植的農友和食用的消費者來承擔,這種關係在本質上就不對等,不應該發生。
我們如何免於基改食物的危害?
現代消費者面對產品時,通常是以「品牌」或是「價格」來作決策,而不是根據標示成分,產品種類不斷推陳出新,也都只是以銷售量的消長,來作篩選的標準,並非成份健康與否。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是誰, 謀殺了許多醫師的熱情 ?

思過格.口木小札: [轉載] 是誰, 謀殺了許多醫師的熱情 ?
無可否認, 在一個團隊當中, 總是會有害群之馬
醫師這封閉的團體也不例外
但我相信絕大部份的醫師都是抱著良心來從事醫療事業
前兩天看了檢察官起訴某醫師的新聞
竟然有所謂 “非監禁不能收懲治之效” 這字眼, 心中的熱情再度被澆熄…

昨天去醫策會參加有關stroke的breakthrough series課程
碰到了一位好久不見的神內醫師…
想起我在當住院醫師時碰到的一位病人…該醫師處理的態度, 令我感佩至今
那是一位中年男性, 主訴右側無力被救護車送到某地區醫院的急診室
剛好是我看的病人, NIHSS score 14分, 中風發作約2小時內
該神內主治醫師快速評估後決定給予tPA(一種血栓溶解藥)的治療
該血栓溶解劑有可能會造成腦出血, 所以需要家屬簽同意書
該血栓溶解劑卻是病人能有效恢復的唯一希望
在等候家屬前來簽署同意書的過程中,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眼看中風黃金三小時快過去了….
該神內主治醫師當機立斷決定不再等待立即施打…他希望和我一起代簽同意書
我這小小住院醫師善意提醒他要不要再等家屬,
該神內主治醫師的回答我至今仍無法忘記
“學弟,我知道你是擔心醫療糾紛,但我們身為醫師就有必要替病人做最好的選擇”
“他是中年男性, 我想必定是家庭的經濟支柱,
如果我們保守不打, 我們絕對不會有醫療糾紛
但是他肯定下輩子就要長期臥床…家裡一定會很辛苦
如果我們有打tPA, 他有機會恢復得很好, 不用臥床, 可以工作

病人對醫療知識不清楚, 我們一定要努力協助他, 做我們該做的, 要給他機會
我不會強迫你一起簽署同意書…你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一起sign”
聽完之後., 我二話不說, 決定一起簽署同意書, 一起去承擔出血的風險

結果老天爺真的保護好人, 該病患恢復得很好, 沒有出血, 順利出院
而且可以順利繼續他以前的工作
或許病人永遠不會曉得他的大恩人就是該神內醫師
但我相信他會很感激這小小的白色巨塔給了他重生的機會
他的家庭, 他的小孩, 可以繼續正常的生活, 不因經濟壓力而倒下
這神內醫師的情操深深的影響了我日後看病的決心與勇氣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什麼時候該當機立斷, 什麼時候該aggressive
我不再猶豫不決, 大膽果斷, 小心求證, 成了我看病的原則
物轉星移, 隨著醫界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醫糾越來越多, 我覺得自己退縮了..
我開始有點看不清楚未來的方向, 更擔心自己會敗在一些匪夷所思的醫糾上
尤其是個人身處的急診科…更是醫糾的 “烘爐地” 呀…
如同我前面所言, 我從來不否認醫界的確有害群之馬, 更有許多檢討的空間
但我深深覺得很多事情被不問是非的媒體放大處理, 嚴重污名化了
再加上台灣因為藍綠惡鬥所造成的民粹主義至上…
很多事情真的是非要把你置之死地不可
聳動的新聞標題先把你打入地獄….澄清的新聞卻是必須要用放大鏡才看得清楚
不管日後的是非曲直…上了新聞標題的醫師永遠翻不了身
仇醫的心態不但在法界漫延…更在許多民眾心中留下很多問號
醫院不再是醫院, 醫師不再是醫師, 而病患更不再是病患了…
心中對醫療的熱情……我真的再也找不到了….
我認真過, 我努力過, 我付出過, 但卻是換來一次又一次的質疑
每天看病…每天開處方…第一想法就是會不會有醫糾…我已失去了當年的勇氣
我真的很懷念以往的自己呀….


談到這裡, 又不得不為勞苦功高的白衣天使們說上幾句話…
基層的護理師真的是很辛苦很辛苦的一群…真的是感同身受…
除了把屎把尿把睡覺, 有時更要受醫師受家屬的氣…但有誰真正幫過他們呢?
對認真付出的護理人員, 我從不吝於給予有尊嚴的維護
但我真的很想問問護理界的前輩們, 為了改善護理環境付出了多少 ?
每天嘴巴說要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但行動上卻是設計了一堆又一堆沒有什麼意義的護理單張與表格
我深信, 為了這些護理單張與表格, 許多護理人員都延後下班…
有時候甚至填寫這些表格的時間都比照顧病人與病人溝通還要長
這些表格說穿了, 就是為了顯示自己在位時有在“做事”
殊不知, 您們所謂的“做事”是建立在許多護理人員的犧牲上面…
個人在此不是在做負面宣導, 只是感觸真的好深好深…無能為力呀
我多麼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能快樂的好起了…
但我想…..我距離我的理想越來越遠了…
我多麼希望自己的醫術自己的果斷真的能拯救很多辛苦的家庭
但我想…..我真的很難再看到這一天了….
我不敢唱高調說自己有多強有多好…但我一路走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病人有緊急狀況我必定親自處理, 從不假手他人…
目前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許趁著有選擇的時候做一個關鍵的決定
心裡充滿著許多許多的不捨, 需要沈澱來看個清楚
如果今天的你問我還有沒有勇氣簽署該份有可能造成醫糾的同意書呢 ?
我只想回說 「是誰, 謀殺了許多醫師的熱情 ?」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生、老、病、死 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

自由電子報 - 請教這位醫品病安專家
醫事處長石崇良面對醫師要求納入勞基法的訴求時說,醫師工作有其特殊性,限制工時之後,將有害病人安全。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一九八四年五月的紐約,一位名叫Libby Zion的十八歲少女在一家醫院的急診室中去世。她的父親一狀告上法院,雖然最後敗訴,但是法官在判決書中說,Libby Zion之所以年紀輕輕就往生,部分原因來自於值班醫師過勞所致,因此建議應該做相關立法。紐約州當局於是在一九八九年全美第一個立法,規定醫師每週工作與值班的總時數不得超過八十小時,這也就是一般所謂的Libby Zion法。更進一步的在二○○三年,美國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ACGME)規定,美國全國的教學醫院,都須遵守Libby Zion法。石處長是醫品病安專家,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故事。而處處學美國的台灣醫學教育,強調住院醫師要有ACGME定的六大核心能力,卻對工時的相關規定避而不談,也同樣令人匪夷所思。
護理人員也有和醫師類似的遭遇。美國研究在一般外科病房,護理師最適合照顧的病人數,不論白班小夜班還是大夜班,都是四人。每增加照顧一人,病患的死亡率就會增加7%。因此美國加州立法規定「護病比」1:4。台灣衛生署卻只用「醫院評鑑規範」護床比,包括馬總統一直在說的1:3,指的也是護床比。但是護床比的規定漏洞百出,醫院雇用的護理師不一定用在臨床照顧病人,台灣的醫院評鑑又常被詬病淪為形式主義的表面功夫,用醫院評鑑的方式規範護床比有用嗎? 為什麼不直接立法規定護理師直接照顧病人的上限?
醫護過勞真的會造成病人安全危害嗎?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在每次轟動全國的醫療新聞中,多少都有這個因素在內,而且會上新聞的事件,只是冰山的一小角而已。二零零九年七月,宜蘭羅東博愛醫院護理師更換病患點滴時,誤將C床病患的盤尼西林,加到已知對此抗生素過敏的B床的點滴中,產生過敏反應而病危。當時此病房大夜班的護理師人數為四人,要照顧的病患人數為57人。當這一類的事件發生後,我們的衛生署官員總是會說,我們有某某法律,可以來「伺候」這個醫護人員。但是在有問題的制度之下工作的醫護人員所犯的錯誤,衛生署自身才應該是最需要負責的單位。
醫療工作與其他行業有一點很大的不同,醫療從業人員的勞動條件,影響的不只是勞動者自身的勞動人權,更會深刻的影響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而護病比與住院醫師責任工時,可以說是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基石,沒有這兩個基石,醫院評鑑就是惘然的。因此制定相關規範是政府衛生主管機關無法迴避的責任。
也期待全國公民一起來參與病人安全的推動,為了自己與後代的健康人權,要求政府積極制定保障醫療勞動人權的政策。也希望台灣法官審理醫療糾紛事件時,能如同二十多年前的紐約法官一般,要考慮到政府的責任。更期盼立法院能將相關規定法制化,讓醫護能在更安全的醫療體系之下工作,病人安全也才能得到更完善的保障。(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部長)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減重第一良方 專家:減少油脂攝取量、多運動

減重第一良方 專家:減油脂、多運動 | MSN 新聞頻道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減肥及瘦身產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市面上流行的減肥運動課程、瘦身食品、減重保健食品等大多價格昂貴。然而,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的研究顯示,最有效、最經濟的減肥方法其實只要減少油脂的攝取量,以及多運動,就可以很有效控制體重。 減肥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科學家團隊研究4,000名體重過重的成人,發現採用「常識減肥法」的人,比起採用流行瘦身法、進食液體食物、或購買減重保養品的人更有機會減肥。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上。 比起那些服用瘦身保健品、參加瘦身課程的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減低油脂攝取量的人,其中41%的人較可能在1年內減去5%的體重,且他們如果比平時更常運動,減重的機率又會增加30%。另外,也有37%的人可能減去10%的體重,加上運動則會再提升減重機率達36%。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服用減肥藥的人,減肥效果並不佳。且藥物價格大多不便宜,英國國民健保每年花費4,700萬英鎊在減肥藥上。英國的減重業非常發達,為了減重,英國平均每位女生1年花費500英鎊在健康食物、運動瘦身器材及體育館會員費等。 減重可以避免癌症、心臟病及糖尿病發的風險。然而,減重也必須得法,研究人員之一克莉絲蒂娜威醫生說,還有許多減重食品及昂貴的藥物還未被證實是有效的。 英國國家肥胖研討會主席大衛海斯藍醫生也說,不只在短時間內有效減肥,長期也看得到效果才算成功,且飲食的改變也必須持久才行。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治療脊椎側彎應有的正確觀念

戰勝脊椎側彎或向側彎屈服?由您來決定 - 閻曉華脊骨神經醫學網 - Yahoo!奇摩部落格
有人選擇穿著背架矯正側彎,背架就像在城堡外面再修築城牆,它可以防止敵人的進攻,但若沒有更積極的作為,假使移除城牆後,不但不保證敵人不會再次攻擊,也不確定將軍(大腦)是否能下達正確的指令去防禦,士兵(肌肉)能否守得住城堡。在戰術上來說,是一種非常被動的作戰方式,效果也不一定顯著
再來手術,就像是在城堡外建築一道銅牆鐵壁,它使得士兵無用武之地,漸漸地士兵變得無力,柔軟度不佳,最後連作戰的能力也沒有,數年後的脊椎酸痛便可能會出現。如果銅牆鐵壁能支撐住脊椎就算了,如果支撐不住而斷裂,而士兵又失去了作戰能力,那該怎麼辦?
真正的側彎矯正,是要加強肌肉的訓練、增加脊椎的柔軟度,然後教導將軍(大腦)下達正確的指令,學習正確的姿勢位置,然後透過士兵來協助維持大腦所下達的指令。這種大腦的訓練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非常新的側彎治療方式,目前都還在起步階段,利用這種方式來訓練側彎,在國外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成效。
目前一般常見的側彎治療最欠缺的就是訓練大腦的這個區塊,所以矯正的效果才難以維持,為什麼要訓練大腦學習新的姿勢呢?因為一般的側彎病患,長久下來為了適應側彎, 身體自然發展出側彎平衡姿勢,所以他們以為是正的位置,其實都是歪斜的姿勢,但側彎病患本身並不自知,為了要打斷大腦對這種錯誤姿勢的聯結,才需要重新訓練大腦認識新的姿勢位置。一旦學習到新的姿勢,還需要不斷的練習,因為大腦一開始下達命令時,是非常緩慢的,將軍要對一個士兵、一個士兵不斷的下達每一步驟指令,例如:告訴骨盆、肩胛骨、脊椎的凹凸側、頸椎及下肢如何移動,以達到最佳的姿勢狀態。
透過不斷的訓練及學習,將軍對士兵所下達的指令就不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進行,而是一個指令下去,所以士兵就會一起對該指令產生動作。因此一旦此路徑被建立,只要大腦一下達命令,正確的姿勢就可立刻產生。
學習新的姿勢,有點像學習新的運動技能,如果想要當個好的網球選手,不是只要拉拉筋、練練肌力就足夠,還要大腦學習戰術,再來要重覆不斷的練習揮拍打球,讓整個動作流程順暢快速,增加肢體的協調性,這樣才能增加贏的勝算。
側彎的姿勢學習亦是如此,一般臨床上針對側彎所設計的運動很多以拉筋為主,以為拉開凹側的肌肉,側彎就會變直。另外還有一些肌力的訓練,也是增加背肌及腹肌的訓練,這些對姿勢的學習,實在是幫助有限。這些訓練都只是針對士兵來訓練,姑且不論訓練的方式是否正確,就算士兵擁有作戰能力,但沒有將軍下達指令,協調所有的動作,那士兵在作戰上就如同一盤散沙,只有挨打的份。
所以治療上,我們能給予的是加強士兵的訓練,儘量製作最好的武器教導士兵使用,讓大腦學習最正確的位置,同時教導將軍如何作戰。至於最後的結果,就要看側彎病患本人的肌耐力及柔軟度能否被建立起來、大腦能否下達正確的指令讓身體接收,能否讓大腦持續的下達命令,這些都是要戰勝側彎的重要關鍵因素。
側彎矯正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與否來決定結果,掌控權都在自己的手上,就像找最好的老師教學,可是學生自己不努力或沒有意願學習,不論花再多錢、再多時間,還是沒有成效。
有時在治療上會遇到一些有心無力(肌耐力不足)、有力無心(毅力不夠、配合度不佳、大腦拒絕學習或感受不到身體的位置)、無心無力的病患、也有人接受矯正治療時非常認真,但回家後完全沒有做居家運動,也不將所學習到的東西運用於日常的姿勢維持,這種情況下,都會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使治療完全無效,這就是側彎矯正的難處,需要醫者及病患雙方面的配合,才有可能打贏勝仗,而病患本身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致勝關鍵,醫者只能從旁儘量提供最佳的協助
------------------------------------------------------
不論是脊椎側彎或是一般人的酸痛問題(比如:整脊),這篇都是可以讓我們仔細思考的文章。
關於酸痛,腦部方面的訓練,常被一般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