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止瀉藥緩解腹瀉?醫:能不用就少用

許多人對於腹瀉感到困擾,不論引起腹瀉的原因為何,往往認為眼前先用止瀉藥「停止拉肚子」就是好事,醫師表示,拉肚子是一種警訊,排便的次數以及糞便的性狀,是提供醫師判斷病症的要素,用止瀉藥並沒有對症解決問題,不當使用甚至可能引起便秘或腸穿孔等後遺症,臨床上建議:止瀉藥能不用就少用。

許多人不論引起腹瀉的原因為何,往往認為眼前先吃止瀉藥「停止拉肚子」就是好事,並沒有對症解決問題,不當使用甚至可能引起便秘或腸穿孔等後遺症。

腹瀉是身體警訊之一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引起腹瀉的原因眾多,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腸炎、也可能是腸道本身發炎;甚至若有腫瘤問題,腹瀉且帶有血便也是可能的症狀,因此腹瀉的頻率和糞便的性狀,以及患者身上合併的不適症狀,都提供醫師判斷的線索。
有些人自療腹瀉的方式就是吃止瀉藥,王志堂醫師指出,有時肚子拉一拉之後,不適症狀就紓緩許多,補充喪失的水分是唯一必要的治療,而不是吃止瀉藥治療好。且使用止瀉藥得這個習慣,就如同一發燒就用退燒藥一樣不智,因為只是用藥關掉身體發出的警訊,並沒有真的對症下藥。
比如若細菌性或寄生蟲性感染引起的腹瀉,吃了止瀉藥,反而導致病原體停留在腸道、延長腹瀉的時間,他指出這類的腹瀉應給予抗生素治療,消滅了病原體,才不會持續刺激腸道。
止瀉藥能不用盡量少用
王志堂醫師表示,臨床上醫師提供患者止瀉藥,多半是在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瀉,比如諾羅病毒,患者一天可能已經拉了數十次、腿都軟了,這時會適度給止瀉藥,讓患者得以多休息,並透過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的支持性療法,讓身體逐健康復;如果患者用止瀉藥1次,已能夠緩解過於頻繁的腹瀉,就不會讓患者持續使用。
止瀉藥的機轉就是讓腸道不蠕動,民眾若自行亂用,輕則導致便秘,嚴重則可能讓病原體停留在腸道內,延遲復原,甚至造成腹膜炎及腸穿孔的危險。
因此,腹瀉時仍應先觀察,重點是要補充水分來預防脫水;若合併有腹痛等不適則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用藥,比較安全。
止瀉藥緩解腹瀉?醫:能不用就少用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jSH7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