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方向比努力重要

彰化襪子小鎮 「滅鎮」危機真相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TuOmy
看不到客人和敵人,單子說斷就斷 「像井底之蛙被KO」
2012年底,台灣唯一的織襪聚落,傳出史上最大的跳票潮。它曾經擁有美國第一的榮耀,如今,卻是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受創最重的小鎮。 社頭與鄰近鄉鎮約6萬人以織襪為生,2012年底,一家營業額數千萬元的貿易商,跳票1500萬元,其後又傳出5、6家也撐不住,總計跳票金額近1億元。跳票危機讓這群小人物,原本就不堪一擊的生計,蒙上更大陰影。

簡立峰:台灣有警訊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goo.gl/167qn
網路服務已經大大的影響及改變世界,例如,亞馬遜改變了零售市場、Netflix改變了影片租賃的模式、蘋果的iTunes改變了音樂產業、Linkedin也改變了招募的模式。
舉例來說,在終端裝置非常擅長的供應商,如HP、DELL、SONY及NOKIA等,短短幾年內,他們已經不像從前那麼具備影響力。另外可看到的趨勢為,很多網路服務商,現在同時又是硬體終端的開發者出現,像是Google、微軟、facebook、及Amazon。
未來走在路上,將會有人送你免費的手機,因為目的是要消費者使用網路服務。

當實體店面變網路商店的展示間... http://goo.gl/mKOt0
智慧手機普及給了消費者隨時隨地上網比價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正在讓實體的「賣場」漸漸退化成「展場」。尤其是越高單價的商品,消費者越有理由比價,而展售這些商品的賣場也就越危險。
在未來的 20 年,行動上網與 App Internet 將會大規模的改變全球消費者的購物方式與習慣,這代表著在台灣每年 3-4 兆台幣,在全球每年數十兆美金的交易行為將要進行大遷徙。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衛冕者將會被打敗,很多新的冠軍將會被產生。 這就是我們所處在的時代。

膽結石和一般的頸椎病要區分

大吃後腹痛至肩 恐是膽結石惹禍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goo.gl/o20cf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1名肥胖中年婦女,原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近來吃飽飯後,感覺上腹部漲痛,有時還痛到右肩、背部等,甚至嚴重至影響睡眠;最近即因腹痛去掛急診,經由檢查發現,患者不但有膽囊發炎現象,還合併多顆膽結石,所幸在緊急外科手術治療後,患者已逐漸康復。
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病症,主要是因長期飲食不當所導致;台南醫院外科醫師莊育權指出,尤其中年、肥胖、多產婦女等都為高危險族群,嚴重甚至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腹膜炎等病症,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即早接受治療。
治療上,膽囊炎多已採用腹腔鏡手術,不但術後腸沾黏的情形較少,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度;莊育權說,透過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傷口小,發炎反應也較為輕微,且以住院的長度相比,傳統手術後通常須住院七天,但腹腔鏡手術約三天內就可順利出院。
但並非每個人都適用於腹腔鏡手術,像是年紀較大、心肺功能不好等患者,風險可能比一般人高出許多;莊育權提醒,預防膽結石的發生,就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三餐正常、均衡飲食等,降低影響膽囊正常收縮的因素,才能有效防止罹患膽結石。
-------------------------------------------------------------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膽結石知多少 - http://goo.gl/rFDTv
罹患膽結石時該怎麼辦? - http://goo.gl/XHGd8

在臨床上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患者,有較高的膽結石罹患率
飲食習慣與膽結石的發生有相當密切的相關性。根據統計,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膽固醇過高、肥胖、多次懷孕的婦女、中年婦女、嗜高膽固醇食物、嗜油膩食物、嗜甜食...... 較容易罹患膽結石。
當肥胖或飲食中油脂或膽固醇過多時,容易使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上升,造成膽汁過於黏稠,於是容易結石。
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有一個與飲食無關直接關係、但卻也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減肥(控制體重)、使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增加,不僅使膽結石的機會減少,也減少罹患了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來試試吧! 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的飲食,加上規律的運動,不僅能使你避免膽結石,也會使你遠離其他令人討厭的疾病,使你活的更健康、更有活力。

膽結石罹患者未必會有臨床症狀。在臨床上,大多數膽道疾病所表現的症狀都是非特異性的;換言之,其中包括有消化不良、燒心感、脂肪食物耐受性不良,腸內空氣過多,腹脹、放屁以及打嗝 等等。
事實上,民眾一定要有這樣的觀念:「膽結石不一定具有任何臨床症狀,而是因人而有所不同;有的絲毫沒有半點身體不適的感覺,有的或許會出現輕微的上腹部脹痛或類似消化不良的現象,有的在急性發作時卻會出現劇烈的膽絞痛」。
但膽結石在臨床上亦有其常見特異性的症狀及表徵,其中包括有:
1. 上腹痛不適感。除了上腹部不適外,患者可能有間歇性噁心的症狀;尤其在食用豐盛的油脂類食物後,腹脹或消化不良的症狀將更加明顯。有時疼痛會侷限在右上腹部,但嚴重者或許會反射到右背部,甚至右肩膀上;而在患者深呼吸時,疼痛會更加劇烈。
2. 感染症狀。假若膽道系統不幸受到細菌侵襲,再加上結石的存在,更會使得膽道發生感染的症狀,而且這兩種原因互為因果;在臨床上或許會先出現「寒顫(畏寒)」,然後繼發「高燒」的現象;假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敗血症」的形成,而產生生命危險。
3. 黃疸(阻塞性)、茶色尿及糞便呈現陶土樣顏色。由於膽汁無法順利排出膽管內,而使得受滯留的膽汁逆流到血液循環中,血清中的總膽紅素則會異常增高,使得患者鞏膜出現泛黃的現象,同時亦會排出似濃茶樣的尿液;又由於膽汁無法進入腸道內,而使糞便失去原有的土黃色並呈現陶土樣顏色。
4. 白血球計數上升高達一萬以上。
--------------------------
研究總結,易患膽結石的患者有四F的特徵:Female(女性)、Fat(肥胖)、Forty(四十)、Fertilization(多育)。

女性:這和女性獨特的體質、氣質相關。女性普遍氣質淤滯,肝氣鬱結,膽汁易瘀阻,就易産生膽結石。
  解決方法--多笑:在用消炎利膽藥物的基礎上要保持心情舒暢。笑是一味良藥,不僅能養肺,還能疏散鬱結,使身心通暢,通則不痛,多笑笑,心情好。

肥胖:肥胖易導致代謝綜合征,影響膽黃素的代謝,從而生成結石。另外多吃高脂、高膽固醇食物也會加重結石,甚至導致膽囊炎的急性發作。
  解決方法--多運動:肥胖,除易得膽結石,還是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應堅持每天一萬步或游泳半小時。

四十:40歲左右的女性壓力大,易生氣,長期壓抑,找不到出口"泄洪",生悶氣,就很容易膽汁淤滯,形成膽結石。
解決方法--少生氣:可以對症吃些調節情緒的中藥,用藥同時,少生氣。中醫認為百病皆生於氣,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多育:總體來說,生育過的女性比沒有生育的更易得膽結石,每多生一胎,幾率會增加。因為妊娠期間,孕婦飲食攝取的膽固醇較高,易發生沉澱形成結石。另外,妊娠期間腸道功能易紊亂,平滑肌收縮乏力,使膽囊的膽汁滯留,易形成結石。
  解決方法--少吃葷:妊娠期間要葷素搭配,少吃葷,即便是魚這樣的優質蛋白,也要注意別過量。

膽結石愛找"4F"_健康_新聞中心_新浪網-北美 http://goo.gl/slh8DS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武術的範圍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武術的範圍 - 八卦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goo.gl/5yW6b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強調,我練中國武術是在「習武」,不是「練拳」,「練拳」是「習武」的內容之一,不是全部,習武的目標是「人」,「拳」只是工具,所以「練拳」的目標也是「人」,不是「拳」,此所以,先師宮寶齋先生說:「練『武理』,不是練『武力』」,是「拳練人」,不是「人練拳」。 據說圯上老人要傳兵書給張良之前,先考驗他的是「人品」而不是「機智」,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查也」,屠龍刀一定是要交給張無忌這種憨厚之人才不致於害人害己。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習武名人」沒有被正確認識,「諸葛亮」不見他上陣殺敵,為何被封為「武侯」?他是「武人」?還是「文人」? 晏子被稱為「政治家」卻能領兵作戰,「晏子」是文人還是武人? 「孔子」門生中能帶兵打仗的不在少數,「孔子」是否習武? 「墨子」及門人奔走於各國之間試圖消彌戰爭,「墨家」是否「武人」? 許多武術門派都爭著當「岳飛」的徒子徒孫,可見過岳飛的書法、文章?「岳飛」是文人還是武人? 「戚繼光」、「曾國藩」、「左宗堂」、「鄭成功」是否都是「習武之人」? 中國歷史上的這些「習武之人」幾乎都是「文武雙全」,然而「文」、「武」是一件事?還是兩件事? 明朝徐有貞著「文武論」說:「文武為二事則天下無全才」,離開「文」則學不好「武」,沒有「武」的根基也學不好「文」,「文」與「武」不是兩件事,在「人」身上,這是一件事情。 中國武術各門各派的祖師都是學兼文武的「大宗師」,沒聽說一個「武夫」可以創宗立派的,我們常說「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為什麼?哪裡博大精深?如果後學者學養不及前人,如何能體會那個「博大精深」? 西安的秦俑坑中出現一把劍,具有「記憶金屬」的特性,我們知其珍貴,是因為現代科學家具備了「記憶金屬」的知識。 那一輛銅馬車成為珍寶,是因為我們知道製作那個一體成形的「傘蓋」有多困難。 我們知道「稀土」的價值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因為在此之前,我們根本不認識「稀土」。 我們如何認識「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有賴於我們這些徒子徒孫有多少學養、見識。 那麼今天「中國武術」的徒子徒孫是什麼格局呢? 曰:「打鬥而已」! 岳飛也是打鬥,鄭成功也是打鬥,那是為國為民的格局。 今天「打鬥者」的極限稱為「極限格鬥」,那是自願進入籠子之內,把自己當成羅馬時代的奴隸或野獸,成為一個「娛樂觀眾」的工具,而這竟然是許多「中國武術」後繼者與推廣者的努力目標! 「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被簡化成「神鬼戰士」,這也成為眾多「中國武術學習者」的唯一目標與學習內容~「給我打鬥,其他免談」。 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東西,都是放給一般人玩玩的,你真的以為那就是「西方價值」嗎?你真的以為西方世界就是這樣訓練他們的菁英嗎?那你真是受騙了! 任何國家的「精緻文化」都嚴謹的保留給他們的「菁英人士」,這是一個國家的本錢,如同一個酒莊儲存的老酒,深藏在地窖之中,鞏固著酒莊的價值。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精緻文化」,能否品嚐出它的深厚,有賴於品嚐者的修養,而學習品酒的門徒們如果只求一醉,永遠沒有機會品嚐醇酒。 我教八卦拳二十多年,時常鼓勵學生去學個樂器,讀點古文、小說,改善人際關係,找個正常的工作等等,然而大多數的學生都只在乎學拳,認為那些事情與武術無關,「我是來學八卦拳,你教我八卦拳就好了」。 學生指導老師「應該如何教?」、「應該教什麼?」是現代的怪事,卻也是今天的平常事,武術學生也是如此,甚至蔚為風氣。 「習武」的內容不止於「練拳」,不止於「打鬥」,凡與「人」的本質有關的事物都是武術的教學內容,簡化武術的人也制約了自己,這種人是沒有資格學中國武術的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任何技術都醞含練習者本身的內在涵養。
古人的武術內功,據說也能開發人之智慧潛能。若僅放在打鬥的思疇,真是太可惜了。所謂的武、醫、道。三者實為一體。
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實際上大大影響了未來的學習發展。一邊學習,一邊藉由學習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
宮寶齋、何靜寒兩位師徒,真不愧是名師高徒,令人欽羡。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足掌內肌的訓練 small foot exercise

腳部的小問題,很多可以從足內肌(intrinsic muslces of the foot)的訓練得到治療和改善。
腳的重要性,常被忽略,大多數人重視腰痛、膝痛。其實有一部分,引起的原因是由於腳或是腳踝。
有多久的時間,我們沒有仔細地關心腳了??
已有姆指外翻和扁平足的人,這個運動更要經常練習。
要訓練的部位:

youtube的教學: (感覺上圖的所在位置)

站著就改善扁平足的神奇運動|你不知道的冷姿勢【三個字SunGuts】 - YouTube http://j.mp/2AwSV1Z

http://magicpttsai.pixnet.net/album/video/311266995
Strengthening intrinsic muscles of the foot - YouTube - http://youtu.be/f9OsUCzXqZg
The Small Foot Exercise, with Dr. Kurt Strecker - YouTube - http://youtu.be/FCzrhf9fU7Q
Intrinsic Foot Exercises - YouTube http://j.mp/1MHmG1S 有趣的小運動
Intrinsic Foot Muscle Training - YouTube - http://youtu.be/lUDjgdl5eOQ

強調腳起始位置(posture)的重要
另類腳底按摩
Foot Savers: Exercise to Relieve Foot Muscle Stress - YouTube - http://youtu.be/7Cws6O644-Y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按摩不當 脊髓中風四肢癱

一名37歲健康男性,享受泰式按摩後隔天突感背部劇痛、雙手麻木,數小時後四肢癱瘓、呼吸困難,送醫一度插管急救,經過磁振造影發現是「脊髓中風」。
脊髓中風可能造成四肢麻木癱瘓,影響呼吸、排泄等自主神經功能。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鄭美雲說,脊髓中風不常見,占所有血管病變疾病1.2%,但診斷困難、近年發生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發病年齡比常見的腦中風早,發病年齡越輕,症狀較為嚴重,復原較不理想。
長庚近15年有20名脊髓中風案例,半數患者有高血壓,其中八成有相關致病因,四成血管動脈硬化,另外二成五罹患主動脈疾病,有高血壓主動脈疾病者多合併脊柱中風,也就是「龍骨」中風。
但上述37歲男性屬於非疾病導致的特殊案例,他平時身體健康,也無外傷,推測是泰式按摩過當,導致頸椎骨出現裂痕,其後頸椎轉動時導致血管狹窄、阻塞,引發中風,患者治療後已可在家人攙扶下出院、持續復健中。
脊髓中風時,頸、背劇痛如刀割,或出現類似心絞痛的胸部悶痛,通常在半天內就有肢體無力、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難等症狀。此時必須立刻送醫,盡快找出血管阻塞點、了解有無主動脈疾病。
不過,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主任羅榮昇提醒,脊髓中風前的疼痛與一般肩頸痠痛不同,大家不必過度緊張,而正常人一般按摩也不容易導致中風,但按摩時宜注意頸部轉動強度不宜過大高血壓等慢性病者更應多加留意
鄭美雲說,高血壓等慢性病增加,等於脊髓中風危險因子增加,早期發現高血壓應及早控制,45歲以上或家族史有相關心血管疾病者,可定期接受血管與神經系統健檢。

頸部按摩請注意
●按摩、轉動時應放慢速度
扭轉頸部角度不宜太大
●頸部過緊、痠痛時,不宜太用力按摩
●有外傷、主動脈疾病者不適合頸部按摩
全文網址: 按摩不當 脊髓中風四肢癱 - 心血管疾病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7325#ixzz2OYOuG2Li
------------------------------------
按摩要注意的事項,其實在運動時,何嘗不是該注意呢?
喜歡作頸部轉圈運動的人,一定要小心。最好是請教過專業人士後再從事頸部相關之運動。

脊椎損傷 (Spinal Cord injury) 簡略位置判斷


脊椎損傷(spinal cord injury)是復健科很常見的問題。
C6 (頸椎第六節) 也是一般常見的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Intervetebral Disc)引發神經根症狀的地方。
* 壓迫到神經根和壓迫到脊椎的症狀是不同的。
這一張圖,簡單好記。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脊椎律動 spine wave (站式的貓式運動)

脊椎律動 spine wave - YouTube - http://youtu.be/bLno24jZ0u0

這個運動類似瑜珈的貓式運動,把整個脊椎都能動一動。
專注於脊椎每一節的前後動作,尤其是薦椎和胸椎一定要有動作產生。

脊柱側面伸展 side stretch on spine (力由脊發)

何靜寒老師教學影片:
脊柱側面伸展 side stretch on spine.AVI - YouTube - http://goo.gl/ZfDAC

臨床上,發現頸椎患者,多數肩胛骨或上背部的肌肉動作很少。
仔細觀察這個影片的運動去體會背部肌肉的運動。

力由脊發

不要用前側的力量,用背部的力量。慢慢一步一步來。
手臂的動作,不是僅從手臂,而是從背部(肩胛骨)脊椎兩旁。(如同鳥類的雙翼)。
常見錯誤:僅有下背部(腰)出力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活動但不要激烈運動

運動傷害一發生,要完全痊癒不太容易。尤其是平日有酸痛的人,不宜在假日時從事較激烈的運動。



緩和、持久活動 較易控制血糖 - 糖尿病保健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goo.gl/2JevY
每天多站、多走路,比固定激烈運動1小時更有助人體調節血糖。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研究人員團隊透過實驗發現,每天輕鬆走路總時數達4小時,站立時間達2小時,即使不特別花時間運動,血糖的調控比起固定激烈運動1小時的人更理想。
馬斯垂克大學研究人員針對18名成年人進行實驗,他們的健康大致正常,在不改變飲食習慣下,模擬久坐、每天劇烈運動1小時、增加站立時間及長時間輕鬆走路,而不特別運動等不同的生活型態,每種生活型態持續4天,隔10天換一種生活型態,並記錄他們的血糖及新陳代謝相關數值。
結果顯示,即使不排出時間特別運動,每天輕鬆走路總時數達4小時,2小時站立的人,比特意激烈運動1小時的人,血糖與新陳代謝調控更理想。
研究顯示,雖然固定運動有益處,但生活中經常走動、站立的人,身體健康較為理想。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多數都會地區民眾很難每天走路4小時或站立2小時。
罹患糖尿病高危險群為年齡大於45歲、身體質量指數(BMI)≧24、高血壓、高密度膽固醇過低、三酸甘油酯過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及久坐的生活型態且少運動的民眾。
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仍以口服降血糖藥物為優先選擇,較嚴重者,必須考慮合併或改用胰島素治療。


Open sacrum 重要觀念

何靜寒老師的教學
薦椎運動 open sacrum - YouTube - http://goo.gl/6U3Tc

薦椎的動作是非常的重要。可影響到脊椎往上。
薦椎要能打開
和股關節和腳的肌肉有關
從股關節動或膝關節引發腳的動作?
把臀部的肌肉放鬆,而力量來自薦椎(骨盆底肌)往下pull down (或是說sink"沈")

用薦椎領力 use sacrum to lead - YouTube - http://goo.gl/raD2s

轉身注意到薦椎的動作 (--->股關節放鬆則能轉,不轉自轉)

藥物的利弊要思考

退休員警小中風 用藥多達14種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ovu4P

家庭醫學科主任黃盈翔表示,該名退休員警除了有多重用藥、重複用藥之情形外,且因止痛藥產生慢性胃出血導致貧血,以及長效型安眠藥增加病人跌倒危險,甚至還有輕微巴金森氏症狀,經由門診藥物調整後,目前服藥種類已減少至6種
黃盈翔主任指出,老年人口急速增加,也使得罹患慢性疾病及併發症的病患數隨之增加,並造成失能或功能障礙者的比例直線攀升,而健康生活照顧、醫療及社會資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因此,如何讓老年人「健康老化」,是老人醫學的重要課題。


復健的一些觀念

越不動越痠痛! 規律運動改善退化關節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pV0V5

開業醫復健科診所院長暨運動醫學會理事長周適偉醫師表示,一般痠痛的主因一是溫度,因冷造成肌肉收縮,使痠痛問題擴大;二是精神狀態,如熬夜、壓力等。而退化性關節炎主因是隨著年齡增長,活動量銳減而造成,尤其這類患者活動意願通常會降低,不活動又使痠痛越發嚴重,導致惡性循環
周適偉醫師建議,年長者在家感到痠痛時,可盡量活動痠痛部位,並冰敷約20分鐘,冰敷時間視皮膚狀況而定,以不凍傷為原則。他強調,一般人認為一遇痠痛就要熱敷,其實並不正確,通常急性疼痛時,以冷敷消炎鎮靜為主,因熱有發炎效果,僅能使肌肉放鬆,無法真正解決疼痛。
至於規律運動有助於預防痠痛,更可改善關節炎患者關節的疼痛情形,但切忌做過度激烈,以及超過能力範圍的運動,需選擇較緩和的運動如快走。周醫師建議,若不清楚自己關節活動的能力範圍,可以護膝等護具,加強對關節的保護力。
此外,周醫師提及「觸覺」可與痛覺兩相競爭,盡而減緩疼痛。常見小朋友跌倒父母會拍拍受傷部位「呼呼」,就是此道理,因此若家中無法活動的長者遇有痠痛問題,家人可協助輕輕按壓痠痛部位以緩解痠痛。

[轉載] 健保刪安養復健費 @ 周適偉診所 (Fit Great Clinic) :: 痞客邦 PIXNET :: http://goo.gl/KgP3Z
健保開放醫師到安養機構替住民看診,但最近中區業務組抽查十間醫療院所,發現多數案件浮報,因此刪減這些醫療院所費用約一百萬元,其中復健科就占65%。 健保局表示,復健不是按摩,有醫療院所替高齡中風患者,進行復健治療達三年之久,遠超過常規的一年黃金治療期。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周適偉表示,中風病人沒有只能復健一年的說法;他說,中風不復健反而可能有關節變形、硬化等風險
周適偉說,可以理解健保局基於財務立場,必須做好財務控管的心情,畢竟財務大餅就這麼大,不可能面面俱到;他說,健保局應讓民眾瞭解給付不可能無上限,民眾知道給付範圍後,才能透過商業保險彌補健保不足,健保財務才會更健全。

有運動傷害的版友們 - 鼠頭鼠腦裝的鼠心情 - 無名小站 http://goo.gl/dbBHQ
一位病人的復健經歷,很值得我們參考!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治療思考

李文吉醫師 骨科專欄: 骨震波治療成功的條件 - http://goo.gl/N1La6

1. 首先,要先釐清的是:骨震波治療並不是要把足底「骨刺」"打"掉。一看到X光 跟骨前下突有「骨刺」,就想當然爾 訛稱 骨刺 是罪魁禍首,要 " 打 "掉 (除之而後快乎?) ,十足是 便宜行事的錯誤邏輯及誤診。

2. 事實上,足跟骨刺並不是足底筋膜炎的病因。足底筋膜炎是接骨點的筋膜,受傷後久久得不到足夠的血液營養來痊癒,是筋膜久傷不癒而演變成退化( Angiofibroblastic degeneration )的表現;治療只有設法改善血液循環,使局部筋膜得以痊癒再生,才是真正的治本。

5. 最關鍵的還是在正確的診斷*,這是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個人認為病人是否有明確的晨起下床時劇痛,是足底筋膜炎指標性的症狀;當然,細心檢查特定部位的壓痛,佐證以良好的足底軟組織X光( 或MRI),有經驗的醫師都可以無誤的作出診斷。
-----------------------------------------
這篇文章提供我們一些思考。
記得曾遇過一位足底筋膜炎患者且X光發現足跟骨前有一骨刺,經注射類固醇後症狀加拉筋,症狀大為改善,患者要求骨科醫師再照一張X光,結果骨刺並沒有改變。
診斷(思考判斷)是很重要的,現在的病人,往往很容易把影像學的發現對應成自己疾病的診斷。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什麼學習對孩童是重要的?

近日看日劇"GOLD",作者(野島伸司)提出很令人深思的觀點,孩童階段最需要學習的是~~"忍耐力"。

電影"海苔億萬富翁",真人實事改編,主角堅持的毅力,令人感動。
打不倒的小老板--《海苔億萬富翁》 | 看雜誌 - http://goo.gl/f3Hi1
泰國佐克柏,海苔築起億萬傳奇 -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138期 - http://goo.gl/eZDnV

清代名臣曾國藩的看法
曾家子孫皆成材 曾國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訣?_歷史_鳳凰網 - http://goo.gl/PMhS6
曾國藩要求孩子們一生銘記16個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小女兒只有十幾歲時,跟隨母親來到曾國藩任兩江總督的總督府。小女兒入總督府總要穿的體面些,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藍色的小裌襖,下邊穿了一件綴青邊的黃綢褲,就這條黃綢褲其實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長嫂,也就是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過世的妻子留給她的。但就是這條褲子的一個青色花邊讓曾國藩覺得太繁複、太華貴了,就指責小女兒不應該穿這樣的褲子,讓她趕快換掉。小女兒趕緊回到房間換了一條沒花邊的綠褲子。
曾國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國藩的家(富厚堂)和他弟弟曾國荃的豪宅相比,簡直是差遠了。就這樣一個富厚堂,曾國藩聽說花了那麼多的錢,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沒有雕樑沒有畫柱,就是一種非常拙朴的木結構建築。這個房子有一個書樓,體現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讀之風。整個房子只不過比一般的農戶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於「行」,在那個時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轎子,可是,曾國藩卻在信中告訴孩子,你要步行去辦辦該辦的事,絕不許使喚轎子。同時,他對孩子們還這樣要求,不許使喚奴婢給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從曾國藩家書看家庭教育:從「笨小孩」到一代名臣 - http://goo.gl/7D5BX
第一,「笨小孩」不笨,勝在刻苦。一篇文章背誦了一個晚上,連樑上君子都已經聽的張口背來,跳下來嘲笑他笨,這樣的曾國藩大概跟天縱英才不搭邊,而實實在在的有點笨了。但他22歲考取秀才,28歲中進士,少年得志,官運亨通,10年連升10級,官至二品,這樣的仕途之路絕不是誤打誤撞,關鍵在於刻苦二字。一個孩子,背文章背了一個晚上,這樣的認真和刻苦精神令人動容。反觀當前一些家庭教育,我們是不是對孩子總抱著一種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態,孩子遇到摔打便心疼不已,甚至習慣用羽翼去保護孩子免受風吹雨打?給孩子適當嚴格的要求,培養其從小刻苦、堅韌的品格,讓孩子獲得受用一生的精神支柱。
第二,重治家,做表率。作為一個身負重任的清王朝官員,曾國藩仍心繫家庭,時時修家書,強調持家教子,修身立志,道德修養,對長輩悉心問候,對同輩勸誡勉勵,對晚輩嚴格鞭策等等,可見他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也正是曾家家風嚴謹,才使其名人輩出,惠及五代不衰,出現如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曾國藩不僅治家有方,而且身體力行,以身垂範。他強調勤勉作風,自己黎明即起,從不睡懶覺,參與勞作,帶領家人餵魚養豬種菜等,他強調力戒驕奢,日用家居,不求華貴,但求結實,吃飯經常夜飯不用葷菜,以肉湯燉蔬菜一二種,婚喪喜慶一切從簡,他強調門第越高,越應謙虛待人,謹慎處事,切不可盛氣凌人,仗勢胡為,對於一個身居高位的要員來說,這樣的謙虛低調,足見其眼光深遠。
第三,學本位,詩書傳家。曾國藩強調學習,在他的家書裡,他經常要求兒子寫信告訴他學習情況,詳細到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新的體會,疑問等等都要一一匯報,曾國藩則悉心指導,告訴他們該看什麼書,練什麼字體,怎樣掌握書的精髓,怎樣理解一個詞,怎樣寫文章才能有氣魄有震撼力。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一個長者,一個老師,循循善誘、春風化雨般的鞭策和鼓勵,他把父愛融進書信,把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淵博知識滲透在字裡行間。曾家幾代奇才,由此可見一斑。那麼我們是否重視孩子的讀書?我們給孩子讀的是什麼書呢?我們指導孩子讀書了嗎,尤其是在他們腦中的道德體系剛剛開始架構的時候?
從生活行為入手,滲透道德培養,曾國藩的的治家教子之法值得每個做父母的借鑑和學習。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书》 - http://goo.gl/r2xsj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好心有好報: 在心理學上

從自我內在的角度,長遠的角度,是合理實在的。



好人真的有好報!日研究:友善的人較易獲得回饋及喜愛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TkMDai

好人真的有好報嗎?日本有研究團隊以幼稚園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並得到「好人有好報」的結論。分析結果發現,友善待人的兒童,較易得到其他孩童的喜愛,也會從別的孩童身上獲得回報。
根據日本NHK報導,日本大阪大學人間科學研究所發達心理學研究團隊,以70名5歲至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藉由觀察70名兒童的日常行為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主動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其他人、熱心助人的兒童,較易獲得其他孩童的喜愛,也較容易得到他人的回饋。
研究團隊認為,自幼兒時期開始,人類潛意識中對於較善待他人的人,會自動給出好的評價。研究人員表示,此次藉由科學角度證明「好人有好報」的觀點。

美加研究:罪惡感讓人變「沉重」 - 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 - http://goo.gl/JBg42p


享受事物的本質

晚年生活,準備了嗎?

要想要有好的晚年生活,至少要有的三個條件。


上面提到運動障礙的比例真的很高啊!

書摘:
你的身體保固年限只有50年,現在就要開始養肌肉:防止跌倒、失智,與心血管疾病,隨心所欲最後三十年的健身法 - http://goo.gl/yQ8sT
相類似的書:
最高肌密 - http://goo.gl/2tbTU

上二本書值得翻讀,建立一些觀念來準備更有意義的老年生活。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肌肉鍛鍊法 VS 太極拳論


怎麼跟太極拳論的道理這麼相似?
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膝蓋對腳尖 (不要內八,只要股關節放鬆,不要用力下壓,就不會外八)
動作要均、柔 (常犯的錯誤為放下的動作太快)

摘自書籍:
你的身體保固年限只有50年,現在就要開始養肌肉:防止跌倒、失智,與心血管疾病,隨心所欲最後三十年的健身法 - http://goo.gl/yQ8sT

膝痛時可以作運動嗎?

不論身體何處酸痛,一般來說,若能做正確的運動,是比臥床休息較好。
再進一步而言,若能在尚未發病時,就鍛鍊出適當的肌力及運動方式,意外發生後,便容易在指導下從事正確的運動活動。

膝痛知識12個測驗題。關於膝痛的重要知識觀念。

答案:


摘自書藉:
圖說常見病自療(緩解膝蓋疼痛的妙法) - 讀書網|DuShu.com - http://goo.gl/uOisN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關節聲響

李文吉醫師 骨科專欄: 關節怎麼會有聲音? - http://goo.gl/n8Vf0

研究也顯示,聲響的能量也會造成軟骨傷害。一般關節聲音的能量尚不足以(只及15%)造成關節傷害。 不過,一項長達35年、針對350 位 長期板響指節者 的追蹤,卻發現這些人普遍有指節變大、抓握力變弱的問題。 樂 "此" 不疲 的仁兄,應該知所節制。研究指出,正常關節休止時,腔壓是負壓 ( 像膝關節就是 - 4mmHg );當關節發炎時,腔壓會上升,除造成疼痛外,也對軟骨細胞的存活不利;反之,譬如當四頭肌縮收時,膝關節的腔壓會降低,理論上,除有利軟骨細胞存活並有遲緩關節退化的效應。因此,長期而言,不加壓關節製造聲音,還是關節保養的正道
-----------------------------------------------
有些病人,尤其是頸椎部分,自己把頸部轉動造成聲響後,會暫時有舒服的感覺,長期而言,對頸部是有傷害的。
同樣的道理,長期的整脊,而沒有運動的配合,目前也不被西醫所贊同。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人體工學坐墊

HOW TO USE BACKJOY: 3 Quick (and easy) Steps - YouTube - http://youtu.be/N7v3bbQshL0
這個坐墊試坐過,確實可以減少背痛的機會,大家也可以去想想看,雖然沒有坐墊,該如何去坐?

Pros & Cons Of Sitting On A Stability Ball | LIVESTRONG.COM - http://goo.gl/BhJht
簡單便宜的方式,對腰痛也會有幫助。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摘自 八卦掌 何靜寒老師的Blog

我們如果可以在行為中分出三分心思觀照自己,通常會發現當情緒改變之時,呼吸會隨之改變,然後產生行為改變。 我們開始或許不太容易察覺「情緒」轉變的契機,但是呼吸總是可以察覺的,而我們如果能讓呼吸保持平靜,我們的情緒就會平靜,爾後的行為也會正常穩定。 自己平常是怎麼呼吸的?從現在開始去察覺。 粗?細?快?慢?深?淺? 空氣是循鼻腔而上? 還是循氣管而下? 深呼吸可以充滿肺腔嗎? 可以充滿多少? 左邊多還是右邊多? 上肺多還是下肺多? 深呼吸時哪裡會緊張? 喉嚨?胸肌?肩膀?還是全身? 呼吸時能感覺到橫隔膜的活動嗎? 活動度有多大? 吸氣時與呼氣時心境有什麼變化? 呼吸之間的停息時間有多久? 感覺如何? 是的,每個人呼吸時的身心反應多種多樣,各不相同,這些都反過來影響我們的身心狀態。 用輕鬆的坐姿或睡姿感覺呼吸、練習呼吸,先吸到肺也可以,能把肺吸滿表示胸腔周遭的肌肉都放鬆了,慢慢調整空氣在肺葉的分佈,吸滿之後讓胸腔隨著吐氣慢慢放下,注意肋骨、胸椎、腰椎以及胸廓內的臟腑都舒適的開展而歸於正位。 如果一開始可以吸到小腹,表示胸部放鬆了,試著用一個吸氣逐漸由下而上充滿腹部、腰部以及胸腔,練到呼吸緩慢、細長而有力。 呼吸之間可以停息,但呼吸中不能憋氣,感覺臉紅氣悶馬上吐氣暫停,這時心跳一定增加,等心跳平靜後再開始。 把這些練成習慣,當我們感覺呼吸改變了,馬上回到這個習慣,開始試試看,你會發現,改變呼吸方式對一個人身心的改變可以非常明顯。
口吃者言之三~調整呼吸 - 八卦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goo.gl/RgKDz

「多元」似乎是這個時代的王道了,什麼事情都強調「多元」,而「多元」之外,就被打成「專制」、「獨裁」、「狹隘」、「一言堂」。 孔子說他「三十而立」,請問是立於「一」?還是立於「多」?我們在建立自己「根基」的時候一定要「立於一」,這個「一」是以後接受「多」的條件。 東方藝術或北非面具對馬蒂斯而言是「補藥」,因為他有深厚的西方傳統繪畫「根基」來「欣賞」、「吸收」、「選擇」、「轉化」這些「多元」的元素。 薩克斯風大師 Jan Garbarek 從中東音樂、印度音樂中汲取養分,是因為他有深厚的屬於自己的「根基」。 我有一位朋友是日本職業薩克斯風手,他到美國找 薩克斯風大師Stanley Turrentine 深造,Stanley Turrentine 只改善他的「音色」,Stanley Turrentine 說:「你有你自己的音樂,不需要學我的音樂」,也就是說「回到你的『根基』,回到你自己的『一』」。 如果沒有自己的根基而面對「多元」,「多元」就成為「毒藥」,因為自己沒有「載體」去分辨、吸收、轉化。 每一個「多元」都有其自己的「一」,如同樹林裡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根」,「多元」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不能幫我們生根。 現在從學校到社會,從學文到習武都崇尚「多元」,鮮少有人用力於「紮根」,長此以往,我們將永遠跟在別人後面的塵土中追逐,永遠吸收別人二手、三手的唾沫。 「多元」很好,只是,老子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多元」是補藥也是毒藥 - 八卦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goo.gl/g8hlf

以下是南懷瑾先生的遺言,留下來自我惕勵: 「下面是南懷瑾在兩年前用口述方式發表的一封公開信,請容我邀請諸位一起來閱讀,方可知斯人而有斯疾也,能不撒手西歸?信很長,這是老居士慈悲心切,需要諸位仔細品嚐。 "組團見南師"諸位:2010年1月22日來函《禪七法會申請書》收悉。已稟告 南師。南師囑秘書室代筆答覆如下: 「一、來信他們讀給我聽了。大家都說向我求法,我也沒有認為自己開悟得道了,也沒有認為自己在弘揚佛法,也沒有所謂的山門,也不收弟子,幾十年都是如此。所有我所知道的,在書上,都講完了。你們自己讀書發生這種見解,是你們自己上當受騙。 二、所謂"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你們有何問題自己去研究經典,為何一定要找個人崇拜依賴呢?我九十多歲了,已經很累了,沒有精神應酬那麼多人啊。 三、太湖大學堂不是宗教團體,不提倡宗教。是爲了研究教育文化而開辦,也沒有常規招生。有緣的好朋友,合條件的,一起做研究而已。偶然有緣來旁聽的,出去說是參與了什麽什麽班,都是他們自己叫的。我來這裡也是掛單的。 四、你們是小說故事看多了,什麽斷臂求法,程門立雪,還有不見面就跳河的,還有要跳樓的,想長跪不起的,這不是威脅嗎?哪裡是求法,於做人做事合理嗎?不是說學佛嗎?心理上都在強迫人家,變成威脅,都在自欺欺人。我是九十多歲的人了,你們非要威脅人家拜師,這也是求道嗎?你們都是知識分子,怎麼做這種事? 五、我從來不想做什麼大師,不想收徒弟,也沒有組織,更沒有什麽所謂"南門"。我一輩子反對門派、宗派,那是江湖幫會的習慣。 六、你們以為拜了老師就會得道?就會成佛?當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嗎?真是莫名其妙!口口聲聲求法渡眾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從平凡做人做事開始磨練吧,做一份正當職業,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諸己,磨練心智,轉變習氣,才有功德基礎。否則就成了不務正業,活在幻想的虛無縹緲中罷了。修行重點首在轉變心理習氣,修習定力是輔助。人貴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覺。功德夠了,自己會開發智慧。 七、你們找我學佛修道,我九十多歲了,還沒找到一個真仙真佛,你們找我有什麽用?不要迷信了。我那些書只是做學問而已,你們不要上當受騙,那些書中,《論語別裁》是中心。你們要學禪,揚州高旻寺、西安臥龍寺、福建大雪峰都在打禪七,很多寺廟也都在修禪堂,你們怎麼不去那裡呢?我並沒有弘揚禪。所謂曾經有個禪修班,是偶然機緣,某大學登記的校友讀書會組織的,經該大學領導認可,對每個人有嚴格資格考察的,轉來一起做了幾天研究而已。結束之後又怎樣呢?還不是要回去老老實實平凡地做人做事、磨練心智、轉變習氣嗎?路當然是要自己走的。求人不如求己!真相信因果,就要從自己起心動念處檢點,才是智者所為,也是修行核心。眼睛向外看,怨天尤人,崇拜偶像,依賴他人,玩弄境界,都是自欺欺人! 諸位珍重!專此即頌平安! 秘書室 敬上 己丑臘月 西元2010年1月24日」
南懷瑾先生的幾句話 - 八卦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goo.gl/bL39T
-----------------------------------------------------
何老師不僅在拳術上有專精,在思考智慧上也超人一等,任人贊嘆!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網路書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
寶靜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article3/2074.htm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一曰「童蒙止觀」,亦名「小止觀」)
http://www.amtb-dba.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6&Itemid=144&lang=zh#ch06

老人家是禁不起臥床的


記得之前住院醫師訓練時,主任查房,只要看到病人臥在床上不動,都會面露不悅。
老人跌倒是個很嚴重而必須儘量防制的問題。臨床上,老人家跌倒骨折後,多會出現整個身體狀況急遽下降。

髖關節骨折患 2成於1年內過世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xvXob7

養生先養腳


其實腳和腰是息息相關的,腳好腰才會好,所以有腰痛的人是否該注意了?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值得觀看的影片

這位老師一系列的演講值得觀看學習: 學習對自己的身體更了解些及學習如何能以更輕鬆的方式移動身體

釋放鼠蹊部內側的末端力,調正骨盆的位置 - YouTube - http://youtu.be/cr8oeXtELos
「重心的移動」:跟學員做比較 - YouTube - http://youtu.be/Ac1mKOLXJ9Q (學習意在動作之前)
「重心的移動」:原地放鬆擺盪 - YouTube - http://youtu.be/lAZvkck8A_w (學習節節貫穿,由腳底帶動,學習甩手功的人一定要加以體會的動作)
身體提沉練習 - YouTube - http://youtu.be/-9S9KdJti6Y (很基本重要,免腰部受傷)
「起立坐下」:所有力量都在腳,一動全身一起動。(含放鬆背部的方法) - YouTube - http://youtu.be/IzCV9vQuW9I (後半段拉筋發聲,最好是坐著練習)
身體慣性的觀察與處理:聲音、中心軸、上顎骨與頸部的關係 - YouTube - http://youtu.be/stw-JjaWzuY (挻胸的觀念、頸椎鬆和喉嚨鬆有關,發聲也和姿勢有關係,所以聲帶有問題的人…)
《頖宮禮樂疏》佾舞:初獻(示範) - YouTube - http://youtu.be/Hvu1L36EbBA (這讓我想起了日本的能樂,據說能通陰陽界的人,才可以跳好能樂)
「勁」與「力」的差別 - YouTube - http://youtu.be/BLIDdkVA2RE (學習樂器者必看,局部的力和全身的力不同)

膝蓋對腳尖,下肢關節放鬆

鄭子太極拳94年鞠鴻賓老師談膝蓋保護.wmv - YouTube - http://youtu.be/Mrb4meMQvdo

初學太極拳,最常見的是膝關節受傷。(其他運動同樣有此問題)
若有膝關節問題,一定要好好觀看思考這段影片。
* 影片中還提到一事: 是鬆下去或是壓下去。

行功心法轉膝 - YouTube - http://goo.gl/ffmZB
注意雖說是轉膝,但是腳踝一定要鬆,力量才會下到腳底,若是腳踝不鬆,而硬轉膝關節,也是有受傷的危險。
還有,要輕鬆的轉,不要用拙力。
(這個運動建議在指導下為之)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太極網站 鞠師公教學

鞠老師是鄭曼青大師的列名弟子,目前居住在高雄市。是太極尤老師之師父。
2003年鞠鴻賓老師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武藝獎.wmv - YouTube - http://youtu.be/HS8QXYkIxio
*歡迎蒞臨*鄭子太極拳基金會. - http://goo.gl/1VzYF
網站內關於太極的資料,值得一讀。

太極拳大師鞠鴻賓講斜飛用意不用力 - YouTube - http://youtu.be/toXsZ21-AU0
太極拳沒有求力量的表現。最主要是意和氣。周身協調。
腳若能鬆定,則上手出去不會有力量。

鞠鴻賓大師示範教學鄭子太極拳起勢0111 - YouTube - http://youtu.be/MTRdOmkz2bE
這一段很重要,一個起勢就該包含所有重點。
影片中一直強調用意念,一般人意念使用太強,就不容易帶動氣。

鞠鴻賓老師講按的虛實 - YouTube - http://youtu.be/TBtrE4ZlzYU
虛實是太極拳的重要課題。

太極拳大師鞠鴻賓提手上勢研討 - YouTube - http://youtu.be/_hU2TZo033M
眼睛方向和尾閭中正有關

手的氣是從尾閭上來的,這是鞠老師曾特別提到的。
鞠老師上課一再重覆太極拳論,每一步驟都要能和拳論相契合

推薦書: 8步治背痛

為酸痛所苦的人,值得讀的一本書。
繁體版:
更多有關 零痠痛!人體正確使用姿勢書 的事情

簡體版: (台灣可購得)
8步治背痛/艾斯特•戈卡莱-图书-亚马逊 - http://goo.gl/bZPzF

頸部力量的加強(立姿)

後面兩手往前推,而頭部藉由收下巴及頸部前方之力抵住。
注意的重點:
第一: 不要閉氣,可吐氣時出力或數息。
第二:一個是力量在頸部的前方出力

若是上面的動作標準的話,可以再此姿勢基礎上,再加稍微轉頭的動作。(也請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主要由頸部前方肌肉,來帶動轉動,而非後方
轉動時,要注意上半身(胸椎、腰椎、甚至腳)也要動,而非把所有的力量加在頸椎。


進一步道理: (不可只有頸部轉動)
坐姿八式一乾坤運轉 - YouTube - http://youtu.be/gQe2vEMuK74
內文提到: 沉肩墜肘才能氣沉丹田

運動是神奇良藥 可以怯除百病

運動是神奇良藥 可以怯除百病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xDuHh

根據多方研究顯示,運動是一帖免費的神奇良藥,除了戒煙之外,沒有任何行為能夠像運動一樣,給人體健康帶來那麼多的好處。
最新一期出刊的「讀者」雜誌,刊出一篇安迪寇藍所寫的文章。作者指出,隨著農業跟工業勞動的減少、汽車的使用、以及電視跟電腦的出現,把人們困在災難性的靜止不動中。在1935年,全球人口20億人,有1千5百萬糖尿病患,到2010年人口增加了三倍,糖尿病患者卻增加了近15倍,不運動是關鍵因素。
多個研究發現,運動比任何單一療法更能預防早亡。這種神奇藥物,身體裡面也許沒有一個器官不受它的影響
好幾個研究單位正在進行「運動即藥物」的研究,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每週做150分鐘快走、舞蹈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就可減少40%心臟病導致的死亡,效果跟服用斯他汀類藥物大致相同。台灣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肪沈積,預防心臟病跟中風。
運動即藥物」研究更驚人的發現,每週中等強度運動,可以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機率降低58%,效果是服用二甲雙弧藥物的兩倍。此外,同樣的運動能使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也讓罹患腸癌的風險降低六成。
美國德州大學醫學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預防痴呆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伊利諾大學研究團隊也研究證實,運動可使大腦中攸關記憶的海馬體增大提高記憶力,彌補掉因老化引起的疾病。即使青春期孩子也同樣適用,透過運動能擁有更大的海馬體。
南卡羅萊納大學運動研究員布萊爾說,體重超重的人,即使不減肥也能從運動中獲益。強壯而運動的胖子早亡的風險,只有強壯而不運動的瘦子的一半。
布萊爾還說,美國人平均每天看八小時電視,如果懶得去做運動,光是利用廣告時間繞著沙發散步,若能堅持下去,也能達到運動的效果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脊椎側彎 (scoliosis) 的問題

脊椎側彎/脊椎歪了?整脊效果不大
2013/03/04 【聯合報╱楊欣潔】
「你脊椎歪了耶!要多來喬喔!」林小姐因為腰痠背痛去推拿,推拿師建議要幫她「整脊」。林小姐聽了半信半疑,到骨科請醫師檢查,確認是否真的脊椎側彎。
林小姐的問題也是骨科醫師常遇到病人詢問的問題。林口長庚醫院脊椎科主治醫師賴柏亮表示,門診中常有民眾表示自己經常腰痠背痛,或被民俗調理人員建議整脊,想檢查自己是否脊椎側彎。但許多患者檢查後,並無脊椎側彎問題,或側彎狀況輕微。
賴柏亮說,輕度脊椎側彎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多影響,不一定需要治療,僅需定期追蹤;中度脊椎側彎,則可透過穿背架矯正,若是在發育期發現,有較佳療效,一旦生長期結束,生長板閉合後,矯正療效並不顯著。 整脊、推拿等民俗療法雖然可以短暫舒緩不適,但矯正脊椎側彎的效果十分有限 ,「只是花錢買希望」。
賴柏亮說,重度脊椎側彎應積極治療,若未治療,不但會使病情惡化,胸椎側彎角度太大,也會壓迫心肺。
林口長庚脊椎科主治醫師游家偉表示,脊椎側彎依成因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若是骨頭發育畸形或神經瘤造成的脊椎側彎,就得進行手術,將發育異常的骨頭矯正;因椎間盤突出造成有腰痠背痛的側彎,應積極治療椎間盤突出,並避免不良姿勢;腦性麻痺、小兒麻痺等神經肌肉萎縮造成的脊椎側彎,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


全文網址: 脊椎側彎/脊椎歪了?整脊效果不大 - 筋骨毛病多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3746#ixzz2Ma4lOXMl
-------------------------------------------------
一般人的脊椎側彎,多在 <20度,所以多作一些矯正運動及注意姿勢,才是最根本長久之道。

若要進一步認識脊椎側彎問題,推薦網站:
閻曉華脊骨神經醫學網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goo.gl/sjfSv

媽媽手 (De Quvervain's tenosynovitis)

Finkelstein test
若無明顯外傷且近日較多勞務,但作此動作,在手腕大拇指側有疼痛,則很可能就是得了"媽媽手"。

健康年長女性服用低劑量鈣片、維生素D無法降低骨折風險

健康年長女性 別吃鈣片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7TqKG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健康年長女性服用低劑量鈣片、維生素D無法降低骨折風險,若服用高劑量,效果不明,還可能造成腎結石問題,因此建議健康年長女性最好不要隨便服用鈣片、維生素D補充劑。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昨(二十六)日在「內科醫學年鑑」發表研究指出,年長女性若身體健康,不需要特別服用鈣片、維生素D補充劑。但如果是維生素D缺乏者,或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則不在此限
研究團隊分析一系列維生素D補充劑、鈣片相關研究,發現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年長者每天吃鈣片、維生素D補充劑可預防骨折。
傳統認為,維生素D補充劑使用量少於四百國際單位、鈣片攝取量在一千毫克以下無法有效預防骨折,不過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研究顯示,年輕男女就算服用到這樣的劑量,也不見得可以產生預防骨折效果,且還會增加腎結石風險。
但如果是六十五歲以上跌倒高風險群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可預防跌倒發生。該委員會主席、貝勒醫學院兒科教授維吉妮亞‧莫伊爾建議,民眾若想服用維生素補充劑、鈣片,最好諮詢一下藥劑師
研究人員提醒,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以了解自己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年輕女性若是骨折高風險群,也要定期檢查骨質密度。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值得一讀的書

教育: 學校和社會

自由電子報 - 這群日本年輕人 贏得尊敬 - http://goo.gl/9KIJk
混過的醫大生 「媽媽眼淚救回我」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x9W48

上個禮拜,年假才剛過完,水餃店的生意依然「強強滾」。中午不到十一點,客人就一個個、一群群的湧入,我們忙得像陀螺似的。下午一點,剛送走一批趕著上班的食客,正想喝口水、喘口氣時,瞧見店外出現五位背著背包,拿著地圖的年輕人。他們指著地圖,比手畫腳,低聲交談著。觀察他們的衣著及舉止,我判斷應該是日本觀光客。一群人左晃右看,確定這裡的確是網路推薦的美食店,他們才放心找位子坐下。
大嫂略通日語,笑著上前招呼客人。他們點了三十個水餃和一大碗青菜蛋花湯後,就輕聲細語的閒聊著。當我們送上餐點時,個個不斷點著頭表達謝意。此時因忙碌告一段落,我在一旁靜靜的看著:他們只取適量的沾料,不亂抽取餐巾紙,用餐時沒有觀光客慣有的喧嘩聲。結帳時,我們這群伙計都看傻了眼:桌面上大盤、大碗、小碟、小碗等餐具,居然整齊的堆疊在一塊兒,最後還用衛生紙將不小心滴在桌面上的醬汁擦乾淨才起身,接著以日本人特有的九十度鞠躬禮,向我們致意後,才笑嘻嘻的離開。
望著那堆疊整齊的餐具,腦中卻呈現國人用餐後的桌面景象:滿桌的菜渣、沾料,滿碟快溢出的醬汁,丟了一地的大蒜皮、衛生紙及封筷子的塑膠袋,桌面、桌下一堆取了又不用的餐巾紙……,我忍不住感嘆:「看看日本人的生活教養,出國旅遊絕不丟國家的臉,我們真該好好學學。」語畢,在場的客人全都望向那張桌面!
回想起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災民們排著綿延數百公尺的隊伍,等著領取救災物資。沒有人爭先恐後,沒有人咆哮謾罵;他們安靜、依序的從救難人員手中領到的只是一瓶水和一根小黃瓜,但那深深的一鞠躬,所表達的正是難以言喻的感恩心。反觀我們,辱罵救災人員事件屢見不鮮。
是什麼樣的教育,讓日本人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能保有惜物、惜福、感恩、有禮的生活素養?同樣標榜著儒家思想教育的我們,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你、我為人父母者,應深自反省,讓我們從最基本的生活教育中重新出發。期望我們的孩子未來不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贏得尊敬。(作者為教職退休,台北市民)
-----------------------------------------
以自己日本旅遊的經驗,這絕不是少數的日本人會如此,去日本常常在小地方上,會讓人感動或會心一笑,大事不皆是由小事慢慢堆積起來的嗎? 且藉由小事來磨鍊心地,才能活出最真實的生命。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姿勢不良 - 肩頸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Line Pilates: 姿勢不良 - 肩頸 http://goo.gl/plpAc
駝背姿勢,而所謂的" cross syndrome ",剛好會是交叉的型態,後上背肌肉相對前胸肌肉是被拉長的,而前頸部肌肉(屈肌)相對於後頸部肌肉(伸肌)是被拉長的,肌肉長久不平衡造成姿勢改變,這種姿勢會造成頸椎受到重力產生的壓力大大增加,除了肩頸痠痛支外,也會使得退化提早來找您報到


這篇文章介紹得很清楚,值得慢慢探討。
注意: 上圖中紅字部分的肌肉,一般人多需要加強伸展。(自己也有此問題,慘~~~~~),可參考如下網址:
Stretch your neck stiffness away! | SGErgo.com - http://goo.gl/Ymqkn

常見錯誤使用電腦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