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氣是個心煩的節氣。當煩惱產生時,每一個人的反應都是不同的。但是最多時候,我們是本能地去"煩惱這個煩惱",這樣不就又自己製造了一個煩惱嗎?假使一個煩惱產生,我們就把它當一個煩惱地覺知,不去追尋它,也不去抑制它。這個煩惱好像就只是一個煩惱,而不會被放大了? 佛陀的四聖諦中:諸漏皆苦,心情不好是苦,心情HIGH時,也有隱藏的苦,能辦別出嗎?
煩惱若因我們去煩惱它,而能被解決改善,當然是有價值的。但是往往解決之道是否會帶出另一個煩惱呢?
其實把問題先放下,也未嘗不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步驟。就如同醫師診斷病情,有時也必須要有一段觀察期,畫家作畫的留白,也是必要的。
但是人往往去作一些事,簡單,什麼都不去作,難!記得有一位在社經上很成功的人士來到門診中,教他作任何困難的治療運動,都輕而易舉的學會了,而且非常認真地執行。但是請他放下肩膀上的力量,卻讓他無所適從。
學習動作酸痛方面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惡性循環,只要能打破惡性循環,復原的機會便很大,因為身體具有很強的自癒能力。而多數酸痛所苦者,多是生活在惡性循環的動作習慣型態中而不自知,若用誇張一點的說法,真的就是無邊無盡的苦海而出不來了。若個性敏感者,因此而近乎得憂鬱症者,相信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