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健保和醫療品質真的很令人擔心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自由電子報 - 《星期專訪》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硬推新制 形同逼健保走末路 - http://goo.gl/zBGWw

「官方明知補充保費無法因應健保財務失衡,卻還硬上路,造成勞民又傷財,大家都很擔心勞保、公保、軍保破產,事實上,健保破產問題一定會更快出現,健保改革不是上路,而是走向窮途末路…。」
二代健保即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上路,一般保費費率由五.一七%降為四.九一%,但加收六項補充保費,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憂心指出,健保新制是動員全國收費,卻還是不敷支出,預計一○三年就將出現赤字,一○八年就算保費漲到六%、補充保費漲到二.四四%的法定上限,健保還是將欠債八百多億,全民的醫療品質及健康安全,將成最大犧牲品
補充保費 收入難如預期
Q:健保保費費率降為四.九一%,但加徵六項補充保費、預計每年加收二○六億,健保財務失衡可改善?
A:二代健保不是以「家戶總所得」徵收,甚至不是一.五代健保的「個人薪資總所得」計費,是在個人所得中挑三揀四地收費,政府估計補充保費可收二○六億,但外界估計收不到兩百億。
因為衛生署是以九十八年稅收、即以九十七年經濟去估算,但當年是金融海嘯後起飛,還算不錯。明年收費則以今年經濟為基礎,中研院等估計GDP會跌破一%、很不理想。
而補充保費中的存款利息、股利、兼職所得等與經濟景氣相關。主計總處就曾做過國人收支調查,五分之二家戶沒存款,前五分之三的存款平均不過十三萬,存款利息會因不景氣減少,股利也會縮水。補充保費徵收很不樂觀。
一般保費部分,又因費率下降,官方估計一年減收二○八億,民間更估計其實短收兩百六十億。
官方還期待政府負擔保費比率三十三.六%增到三十六%、可增加兩百億填補收入,但其實衛生署原估算須三十七.五%才夠,主計總處卻刪到法定下限三十六%、少一百四十多億。而政府也是雇主,新增保費其實多用來付補充保費,估計就佔二十多%,另還要扣掉補貼僑民、中國陸生等外籍生、中低收入戶、老人等保費費用。
甚至最近政府修法、無故新增的受刑人保費補貼,國人若失業得自付六成保費,但諸如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等官員若定罪,卻得由全民負擔保費。政府所增保費可能不夠支付自己應付部分,哪能分攤健保赤字
收支難平衡 後年就見底
Q:健保收入可能不足,支出卻在相對擴大?
A:健保保費要增加,須依賴人口增加或投保者薪資增加,但國人平均薪資是不增反減,人口增加又比不上老化速度,目前老人退休金不用繳保費,醫療支出卻是年輕人的四倍,意味保費會縮減,醫療支出卻會不斷成長(見附表)。
目前每年健保收入約一.六%成長,醫療支出卻是四%至五%增長,以去年健保支出已破五千億來估算,明年支出會增加至少兩百億,加收的保費根本不夠。
政府還承諾要五年三百億去改善醫界五大科的醫護人力不足,明年估須六十億,這也要健保部分給付。此外,中央政府還很慷慨要幫台北市、高雄市、新北市分攤健保欠費,一年要代付健保補助款約三十億,錢又要從哪裡來?
明年也許以目前健保還有餘款一百六十多億可勉強撐過,但一○三年就會入不敷出,一○五年就須漲費率到五%以上,否則無法打平。
但馬總統承諾五年不調保費,估計到一○八年,一般保費就算漲到法定上限六%、補充保費漲到二.四四%,健保還會有八百多億的龐大欠債。而且不像勞保、公保可累積欠款,健保是「即收即付」,破產問題的來臨勢必更快
收支連動 犧牲醫療品質
Q:但衛生署長保證因為健保「收支連動」, 五年不調也可因應?
A:這是最讓人不齒的,官方早就知道健保財務失衡無法以這樣的新制收費來解決,還是放任問題惡化。甚至說要「收支連動」來因應,這是準備要縮減醫療支出來因應收入不足,拿醫療品質當犧牲品
政府宣稱健保新制上路,八成民眾可減保費,但只怕每月只「省下一個便當」的幾十元,但健保收支失衡,醫界收入少,面對油電雙漲等物價成長,甚至「做一元只能領八毛」,財務缺口還是得靠全民彌平,民眾要付出的醫療費用將是好幾倍。
例如「自費項目」及「部分負擔」會增加。有調查顯示(見附表),在健保實施當年,國人自費佔全民醫療支出(NHE)約二十七.八%,但二○一○年已升到三十六.四%,健保新制再讓財務惡化,自費恐更多;又如心臟支架、人工水晶體等「差額給付」,恐快速增加。
更擔心的是,官方及醫界也會著手刪減醫療支出,例如健保給付項目會限縮,藥品適應症審核也變嚴;健保住院天數恐將縮減,會出現更多「人球」被醫院轉來轉去
越改革 越傾向財團資方
Q:除財務可預見虧損,外界質疑健保徵收新制,反引發更多不公?
A:近年健保調整,政府總是把保費漲在不對的地方,不符「多所得者多保費」精神,健保改革希望的「品質」、「公平」及「效率」等三大核心價值更蕩然無存。
政府沒魄力改正健保以往六項十四目的收費差異不公,不做「家戶總所得」費基的徹底改革,不分職業身分,讓首富郭台銘與一般民眾都相同費率計費;且這次一般保費費率下降,讓負擔六成的企業資方與分攤三成的政府,成為省到錢的最大獲利者,增收最多的卻還是受薪階級,製造更多不公,健保越來越傾向財團資方。
此次補充保費只挑六項收費,而中低收入戶、大學生等七大類不用收費。以個人的收入而言,就有白天與晚上、正職與兼職的「垂直差異」,一般正常薪資因雇主及政府分攤,以四.九一%換算,個人保費自付約一.四%,但相對地,兼職所得卻要徵收二%保費,對於薪水不夠用的人而言,像在處罰打工及兼職。
各職業、身分別的「橫向不公」,更是複雜化;例如大學生不收但研究生收費,職業工會的兼職所得不收保費,估有四百萬人可不收,薪水族的薪資卻都要繳。
還有「差別下限」的不公,有人兼職所得在基本工資以下就不收費,但大多數人是五千元以上就要繳費。
開單收費也有「單筆上限」的不公,例如收入超過一千萬上限都只要繳二十萬保費,五千萬也只要繳二十萬,但如分為五筆的一千萬收入,就共要繳一百萬保費。
計費繁雜 社會成本龐大
Q:對於補充保費收費,全民好像「霧煞煞」?計費開單、繳費繁瑣,也是社會成本?
A:新制是完全不符「效率」改革;補充保費收費組合就有數十種到上千種,健保局承保人力很少、稽核人員更只有十多人,根本無法收費、稽核。
銀行公會曾抱怨全民存款利息逐一開單扣繳保費,就需廿七億成本,健保局因此一年要補助六千萬去僱十五人去幫銀行存款五千至兩萬元利息者開單,這僅是冰山一角,全國有近八十萬個投保單位,估算光補充保費的開單收費,社會要付出的成本十分龐大
費基不改 財務更難改善
Q:政府總說健保改革「先求有再求好」,會越來越好?還是對台灣社會會有結構性副作用?
A:當初民間推二代健保,是希望把可查到的收入都納入家戶總所得,解決收費不公,高所得者也須負擔相對高保費,減輕年輕世代負擔,但目前新制根本無法達成,加上勞保、國民年金費率也將提高,年輕受薪階級、基層勞工負擔越來越重,恐變「破產階級」。
而目前健保還是人頭收費,沒收入的家庭主婦及嬰兒還得跟著戶長爸爸一樣收費,眷口數多的家戶受惠不大,還是無法鼓勵生小孩。
新制更恐將導致薪資結構改變,企業可能把薪資轉為獎金或津貼、只繳二%保費,薪資水準將倒退;臨時工、兼職工預計將增加,以後勞動人力結構恐都將改變。
總之,健保費基不改,健保財務改善不了、收費不公無法改、年輕世代負擔不會減輕。就算政府不會讓健保倒,但可怕的是,在不足又不公的財務黑洞之下,世代負擔可能一段時間才會顯現,但醫療環境與品質的惡化會立即產生,全民都需要為健康安全捏把冷汗了
=======================================

身在醫療環境中,確感受到這些年來,醫療品質沒有提昇,其實民眾才是真的最大輸家。當成為病人時,才更能體會醫療品質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