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如果不運動、不改變不良習慣,即使以整脊將骨骼肌肉調正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構又會錯位,疼痛又回來了

「喬」骨頭擺脫病痛?整脊5問
Q2整脊對哪些疾病治療效果最好?

坊間有些整脊治療誇大療效,宣稱氣喘、過敏性鼻炎、失眠、胃腸道等諸多疾病都可藉由整脊治癒。而國外曾有一些研究質疑整脊的療效,認為幾乎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實,整脊可以治療背痛、頸部疼痛、氣喘、過敏、頭痛等問題。
整脊究竟有沒有效,主要視病痛是否因為身體結構失衡引起,例如因為骨骼關節錯位引起疼痛,利用手法矯治回復正常位置,排除神經壓迫情況,病痛自然解除。
目前,整脊只對於神經骨骼肌肉系統,如急性頸痛(像落枕)、急性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急慢性腰扭傷等問題,有比較好的療效。至於其他如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內科疾病,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整脊的效益。
而是否即早治療,也會影響整脊的效果,如果發生半個月以內就接受治療,效果會比變成慢性疼痛後再治療要好。
此外,調整生活型態和運動才能促進疾病復原。治療效果一半靠自己,絕非只靠「喬」骨頭,就能永遠擺脫病痛之苦。
汪作良醫師指出,身體具有自我療癒能力,醫生利用手法將身體結構調正,只是幫助啟動身體的自我療癒系統,接下來,病人需要調整不良的生活型態、姿勢習慣,並配合運動,才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效。所以,病人第一次來看診,他除了診斷、矯正治療外,一定教病人運動,複診時,要病人做一次給他看,確保病人做得正確,並一再叮嚀回家要持續運動。
如果不運動、不改變不良習慣,即使以整脊將骨骼肌肉調正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構又會錯位,疼痛又回來了


腳痛沒有簡單的答案

博客來書籍館>健康人生,從腳開始:眼鏡小醫的足踝外科診療室
腳痛沒有簡單的答案
我要提醒大家,鞋子只是一個工具,不要奢想它會矯正你的腳,從此變為正常,頂多它可以改善或減輕疼痛,幫助走路而已。
然而當你覺得有莫名其妙的腳痛時,應該小心,因為它可能是某種異常。自己去買雙鞋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可能還會延誤治療。
可是商業廣告把它太簡單化、傳奇化,非黑即白地誘導大眾。例如有氣墊鞋廣告說:「只要穿我們的氣墊鞋,就..」其實氣墊鞋對有些人是有害的;或是「只要穿我們的足弓墊,就..」足弓墊對有些人也是有害的。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有關腳的問題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答案。
曾有家長問我:「這小孩的腳會這樣,是不是因為他走路姿勢不正確?」我心想:哪有什麼正確的姿勢呢?這孩子是為了適應他的筋很緊、或是骨頭排列問題,而產生出怪異的姿勢讓他可以走路,而所謂的正確姿勢,反而不會走路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幫他找出真正的原因
============================
這本書被個人列為購買清單。專家寫的書,一定會有參考價值的。
光是腳痛沒有簡單的答案,這句話,就讓人感到這個人不簡單。
人生與其道聽塗說,不如多看看書。
門診中常聽到病人說從某某人那裏學到的,很少聽從某某書中看到的。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風濕關節炎 ??

李文吉醫師 骨科專欄: 濕 寒 關節痛
濕 寒 關節痛
台北的冬天總是霪雨綿綿,骨科門診這時常常就會有病人因他(她)們口中的「風濕關節炎」而求診。這些人多半呈現 指節、手腕、肩或膝等的紅腫熱痛或僵硬,症狀類似急性的關節發炎或肌腱炎,冷鋒過境求診人次就更多了。這「風濕關節炎」果真是風寒與溼氣 (借用中醫術語) 引起的嗎?
骨科教科書與文獻並沒有「風濕關節炎」的記載。依骨科觀點,關節炎裡痛風關節炎是因尿酸高引起;骨關節炎 (即退化性關節炎) 則起源於關節軟骨的耗用與磨損;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則緣自 自體免疫失調,導致關節內連鎖的炎性反應所致。那麼,「風濕關節炎」是甚麼?
低溫,身體的反應是收縮周邊或末梢血管,以保存溫血在心臟及中樞;但手腳血循的減少,卻使關節僵硬、動作遲緩。另方面,關節平常壓力是小於大氣壓的 ( 即 關節內是負壓;像膝關節是 -4mmHg)*;濕答答的日子裡,氣壓低,相對關節言,內壓變高了,這會使已緩解的關節炎組織陡然膨脹,炎性反應復燃 (acute flare up),這就是為什變天 (濕、寒) 關節會像氣象台的道理。多年前,芬蘭有一項大規模的實驗**,証實了低溫會引起肌腱或軟組織的毛病,像是:肌腱炎、腱鞘炎、腕道症、媽媽手、…..等,也會加重下背痛與關節痛;這實驗的結論是:低溫會引起結締組織的炎性反應。因此,濕寒所引起臨床症狀,嚴格而言,學理上應該是 關節周圍炎(Periarthritis);而不應該把它稱作「風濕關節炎」,而混淆一般人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認識
不管稱它是「風濕關節炎」也罷、 關節周圍炎也罷,濕寒不利於肌腱軟組織或關節總是事實。治療上,只須保守療法 通常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它彰顯了骨骼肌肉系統冬天也得要保暖。 避免長時間曝露於低溫、家庭主婦冬天少碰冷水、機車騎士出門戴手套、老人家穿帶護膝、常常浸泡溫水、用蓮蓬頭或熱毛巾熱敷、....等,都是很好的關節保暖法,懂得這樣作,.庶幾就可以遠離「風濕關節炎」了。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學問派別真多

常上網看一些健康相關的資訊,發現獲得健康的方式很多,派別也好多。真的令人
難以抉擇。
好好地思辨體會,才是不二法門。

希望每個人都能遇到好的老師、快速地獲得健康。

人生的路上,每個人每天都在不停地下決定,而多數人多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達
頼喇嘛曾提到,大家要"聰明的自私"。又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梅蘭芳的肢體

藝術和醫學也有共通之處。
學習復健醫學之後,對肢體的觀察很有興趣。一些大師的各類表演總不想錯過。
今天看了梅戲後上網查詢梅師的劇照,在手臂的動作上,都有很小的旋轉,是個不
容忽視之處。
網路上說梅師的手勢很漂亮,在一些劇照看來,確有無法言喻的美感。和一些佛像
很類似。
不過,最讓我有興趣的是他的情感如何透過肢體來表達。

從事藝術的人,真實情感的生活、表達,是該真誠地令人感動才是。
戲裡戲外,都是如此。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智慧的重要

最近聽了幾場演講,會中強調,有錢有地位不是最幸福的,最重要的是具有智慧。
會後深省了一些事,也非常同意這個論點。
這個時代的人,受苦者居多,一方面名師難遇,一方面自己要多加思考一些問題。
比如常在門診中,看到一些病痛之人大談健康經、健康的方法,固然久病成良醫,
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是否更該跟健康的人請益如何保持健康,或是科學上已
證實上的方式去尋求健康,這才是更明智的。
每一個方面都有專家,打開自己的心去聽,才能真正地學到東西。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瞋恨心足以摧毀所有功德

達吉仁波切開示: 2009/10/02
   台灣尚未從八八風災復元,現在芭瑪、米勒雙颱虎視眈眈,極可能侵襲台灣。現今功利的社會,競爭強烈,人的瞋恨心也隨之增強。瞋恨心足以摧毀所有功德,當這種業力聚合在一起時,連天地都變色,我們人類也自食惡果。
  我感嘆眾生的苦,也希望大家能離苦得樂,趨吉避凶。以我仁波切一個人的力量也許不足以改變許多,但我願聚合眾人的善念來為台灣祈福,祈願度過這次風災,也希望台灣人民能自省。藉由這次十月四日的蓮師財神如意寶法會,希望參與的佛子們都能從現在起發願為眾生祈福。也希望聽聞到此法會的十方大德們能與我們一起參與法會,讓我們的善念能聚集迴向,改變世界。
阿彌陀佛!
======================================
很值得思考的一段話。
不必用任何神蹟奧秘去解讀。用智慧去感受。眾人的心念將能聚成一股很大的力量。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華智大圓滿中心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悲心的訓練與慈心一樣,也是從自己或任何一個最能激起你悲憫之情的人或動物開始

他想到眾生的痛苦,心裡實在難受,眼淚忍也忍不住就流了出來。 - 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與香巴拉大日雙融,本站聚集種種開示,與勇士共享 - Yahoo!奇摩部落格
悲心的訓練與慈心一樣,也是從自己或任何一個最能激起你悲憫之情的人或動物開始,逐步擴展到親人、朋友、認識卻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惡的人、及至所有眾生。自己在經歷痛苦時,努力保持住覺察,看到情緒的變化,看到自己的反應,看到脆弱、怨恨和驚慌,同時儘量把心敞開。這時你能瞭解報紙上、電視裡、書本中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心裡的感受了。他們無論做什麼,你都不會詫異,你都能體諒。謙卑、寬容、感恩這些詞彙背後的深義,此時你方開始理解。
 當我們看到苦難的景象,不要馬上把頭扭開,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去體驗其中的痛苦,並盡己所能地伸出援手。這是我們學習如何生活的重要課程。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中詳細講述了自他相換的修法,把痛苦、煩憂吸進自己心裡,把喜樂、輕鬆釋放出來。自他相換又稱為施受法,施與和接受。日常工作、生活中隨時隨地各種具體的情境下,都可以通過觀想,為自己和其他眾生修這個法。比如,自己感覺到壓抑、疲憊時,先安靜片刻專注於內心的感受,看到那個在壓力下疲憊不堪的自己,然後深深地吸氣,把壓抑、疲倦等等不適感吸進來,呼氣時把輕鬆和旺盛的精力送出去給自己和其他人。吸氣和呼氣過程中的觀想可以非常具體。如果你的朋友不小心把手割破了,你可以儘量去觀想他的傷口,去感受他的疼痛,然後通過綿長的吸氣把那種痛感吸進來,呼氣時觀想給他送去止血貼、創傷藥和止痛片。如果你知道對方最需要什麼,或者什麼東西最能令對方歡喜、放鬆,你就可以在呼氣時觀想送給他什麼,一杯清茶,一段音樂,都可以。如果你不知道該送出什麼,則設身處地想像一下自己在同樣情境中會需要什麼,然後把它送出去...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覺知和內省有何不同?

什麼是覺知?_若耶_新浪博客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節選自《最初的和最終的自由·論覺知》

問:覺知和內省有何不同?並且是誰在覺知中覺知呢?
克:首先讓我們考察一下我們說的內省是什麼意思?我們所說的內省是看自己的內在、檢查自己。為什麼要檢查自己呢?為了改進、改變、改良。你內省是為了成為什麼,否則你不會全身心投入內省。如果沒有要改善、改變、稱為不是現在的你的慾望,你就不會檢查自己。這是內省再明顯不過的理由。我生氣,所以我內省檢查自己,為的是擺脫憤怒或緩和或改變憤怒。凡是有內省的地方,也就是有改善或改變自我的回應、反應的慾望的地方,總是有一個期望中的目標;如果目的沒有達到,那麼就會憂鬱、沮喪。因此,內省總是伴隨著沮喪。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到當你內省的時候,當你為改變自己而查看內心的時候,總是有一陣沮喪。總是有著憂鬱情緒的起伏顛簸你不得不與之搏鬥;你不得不再次檢查自己,以克服那種情緒等等。內省是一個沒有釋放的過程,因為它是一個將真實存在轉變成某種它不是的東西的過程。顯然,當我們內省的時候,當我們沉浸於這個特定行為中的時候,確切發生的情況就是如此。在這個行動中總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我」總是在檢查某事物,為的是要改變它,因此總是存在著二元衝突,也因此有了受挫的過程。永遠不會有釋放;並且,認識到那種挫折後,憂鬱便隨之而來。
覺知是完全不同的。覺知是不帶譴責的觀察。覺知帶來瞭解,因為此時不存在譴責或識別,只有靜靜的觀察。如果我想瞭解某事物,我就必須觀察,我不應該批評,我不應該譴責,我不應該將它作為快樂來追求,或將它作為不快樂來躲避。必須僅僅是對事實靜靜的觀察。沒有期望中的目標,有的只是當每件事發生的時候,對它們的舉止。當有譴責、識別或開脫的時候,這種觀察以及對它的瞭解就停止了。內省是自我完善,所以內省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覺知不是自我完善。相反,它是自我的、「我」的終結,帶著它特有的個性、記憶、要求和追求,統統結束。在內省裡,有著識別和譴責。在覺知裡,不存在譴責和識別;所以也不存在自我完善。它們兩者之間有巨大的差別。
如果一個人想改善自己,他是永遠不會覺知的,因為改善的含義就是譴責和取得某一結果。而在覺知裡,有著沒有譴責、沒有否定、沒有接受的觀察。覺知著,和事物接觸著,和自然接觸著,覺知由外在事物開始。首先,有著對自己週遭事物的覺知,對事物、對自然以及對人的敏感,所有這一切意味著聯繫;然後有對觀念的覺知。這種覺知,對事物、對自然、對人、對觀念的敏感,不是由分裂的過程組成的,而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它是對內心生成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思想、每一種感覺、每一個行動的持續不斷的觀察。因為覺知不是譴責的,所以不存在積累。只有當你有標準的時候,你才會譴責,也就是說,這時存在著積累,因此存在自我的完善。覺知是對自我、「我」在和人、觀念以及事物的關係中的領悟。這個覺知是一刻接一刻的,所以是不可能被練習的。如果你練習某件事,它就成了習慣,而覺知不是習慣。習慣性的頭腦是不敏感的,在某一特定行為的成規裡發揮功能的頭腦是遲鈍的、不靈活的,而覺知則要求有恆常的靈活性、警覺性。這一點不難做到。這就是當你對某事感興趣時,當你感興趣地看著你的孩子、你的妻子、你的莊稼、樹、鳥兒的時候所做的事。你不帶譴責、不帶識別地觀察;所以在這個觀察裡有完整的交流;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處在完全的交流中。這種情況在你對某事物深深地、完全感興趣的時候才會發生。
因此,在覺知和內省的自我擴張式改善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內省導致挫折,導致更多、更大的衝突;而覺知是一個從自我的行動中釋放出來的過程;它是要覺知到你每天的活動、覺知到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以及覺知到他人、觀察他。只有當你深愛某人,當你對某事深感興趣的時候,你才能做到這一點;當我想瞭解自己、我的整個存在、關於我自己的全部內容,不只是一兩個層面的時候,此時,顯然必須沒有責難。然後,我必須對每一種思想、每一個感覺、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壓抑敞開自己;並且,因為有越來越廣闊的覺知,就有了從所有隱藏的思想活動、動機,追求解脫越來越大的自由。覺知是自由,它帶來自由,它產生自由,而內省產生衝突,是自我封閉的過程;所以總是有挫折和恐懼。
提問者也想知道誰能覺知。當你有某種深切體驗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當有這樣的體驗時,你會意識到你正在經歷嗎?當你生氣時,在你氣憤或嫉妒或快樂的一剎那,你會意識到你在快樂或你在生氣嗎?只有當體驗過去後,才會有體驗者和被體驗的東西。然後體驗者觀察被體驗的東西、體驗的對象。在體驗的時候,不存在觀察者與被觀察的對象:只存在體驗。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在體驗。我們總是在體驗的狀態之外,所以我們總是問類似「誰在觀察?誰在覺知?」的問題。無疑,這樣的問題是錯誤的問題,不是嗎?在有體驗的時候,不存在覺知的人和被他覺知的對象。不存在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有的只是一種體驗的狀態。我們大部分人發現生活在體驗的狀態裡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這要求具有異乎尋常的靈活性、機敏、高度的敏感;這一切在下列情況中都不會存在:如果我們追求結果,如果我們想成功,如果我們有期望中的目標,如果我們在算計——所有這些做法會帶來挫折。一個不要求任何東西的人,一個沒在追求某個目標的人,一個不管結果的含義是什麼、也沒有在苦苦尋求它的人,這樣的人是處在不斷體驗的狀態裡的。那時,每件事物都有了一種活動、一種意義;沒有什麼是舊的、沒有什麼是燒焦的、沒有什麼是重複的,因為真實存在是永遠不會舊的。挑戰總是新的。只有對挑戰的回應才是舊的;舊的東西製造出更多的殘餘,那就是記憶和觀察者;觀察者將他自己與被觀察的對象、與挑戰、與體驗分離開來。
對於這一點,你們自己可以很簡單、很容易地試驗一下。下一次,當你生氣、嫉妒、貪婪、暴怒或無論什麼的時候,注視一下你自己。在那種狀態裡,「你」是不存在的。只有那個存在的狀態。過一會兒,一秒鐘後,你給它個稱呼,你給它起個名字,你稱它為嫉妒、憤怒、貪婪;所以你立刻製造出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體驗者和被體驗的對象,然後體驗者試圖改善這個體驗,改變它,記住有關它的事,等等;因此,他保持了他自己和被體驗的對象之間的分離。如果不給那種感覺起名字——也就是說,你沒在追求一個結果,你沒在譴責,你只是靜靜地覺知到這種感覺——那麼你會發現在這個感覺、體驗的狀態裡,沒有觀察者,也沒有被觀察的對象,因為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是一個共同的現象,所以,存在的只是體驗。
所以說,內省和覺知是完全不同的。內省導致挫折,導致更多衝突,因為蘊含其中的是想改變的慾望,而改變只是一種改善過的延續。覺知是一種沒有譴責、沒有開脫或識別的狀態,因此就有了領悟;在這種被動而警覺的覺知狀態裡,既不存在體驗者,也不存在被體驗的對象。
內省是一種自我完善,自我擴張的形式,它永遠不會把我們領到真實那裡,因為它始終是自我封閉的過程;而覺知是一種可以產生真實的狀態——那真實存在的真實,我們日常生活的簡單真實。只有當我們瞭解了日常生存的真實時,我們才可能走得更遠。你必須從近的地方開始,才能走得遠。但是我們大部分想跳躍,在不瞭解近的東西的情況下,就從遠的地方開始。當我們瞭解近的時候,我們將發現近的和遠的之間的距離是不存在的。沒有距離存在——開始和結束是同一的。
=============================
摘自好友的網友,他真的很了不起。
頂禮!!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其實,愛的是我自己

友人學佛的一段故事----南懷謹老師開示

講到作夢,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四、五十年前,我有一位一起學禪的朋友,他的
太太也想一起來學,他這位太太很嬌,也很折磨丈夫,很愛丈夫,拿感情折磨丈
夫。有一天她來看我們的袁老師,袁老師對她很不客氣,鬍子一抹,問她:「妳來
幹嘛?」「我跟劍秋來,(他的丈夫名叫劍秋),想先生收我作徒弟。」袁老師眉
毛一橫,頭一歪,說:「我這裡不收女人的!」我們在旁邊看到,擔心死了,不要
回去吃安眠藥唷!趕緊跟在後面送她出去,「大嫂!不要難過啊!先生脾氣就是這
樣。」「我不難過,我不難過。」她態度表現很好。她回到家裡,氣了,這糟老頭
有什麼了不起,擺臭架子,我就成佛給你看看!於是,自己弄個蒲團,打起坐來。
拚命用功,飯也少吃,覺也少睡,想馬上成佛,腿痛也強忍下來,搞了幾天,病倒
了,發高燒。剛好碰上家裡沒有錢,她先生急了,不曉得怎麼辦?只好守在太太旁
邊,求觀世音菩薩幫忙。平時叫他唸佛,打死也不幹。現在太太病了,家裡又沒
錢,只好唸佛,他一口氣唸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唸了五個鐘頭。到了黎明,
他太太突然坐起來,一把抓住先生的手說:「劍秋!我信了。」這下可把我那位朋
友嚇了一跳,以為她發高燒,燒過了頭,發瘋了。問她:「你信了什麼?」她說:
「你是菩薩,你的老師是佛。」這麼一答,更加令人莫名其妙。「怎麼了?妳怎麼
這樣講呢?」她說:「我病好了。」這樣一說,他才放心。「那倒底怎麼回事?」
他太太說:「我病得好難過!好痛苦啊!我叫你拿水給我喝,看到你全身都是金
光,金光照到我身上,就清涼了,痛苦全消,然後就睡著了。醒來以後,燒也退
了,病也好了。所以說你是菩薩。」第二天,我這位朋友跑到維摩精舍來說給大家
聽,大家都笑,袁先生也笑,大家等著看她下一步會怎麼樣?她還是繼續用功,天
天打坐。有一天夜裡作個夢,她自己也知道要作夢了,就讓它作吧!她心裡想:
好,要作夢嘛!就作個大夢,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看看。她的念頭這麼一動,就看到
一尊大佛,光芒四射,她就跪下來,向佛磕頭。她說她一邊磕頭,一邊心裡還在
想:袁老師!你這個糟老頭!嗯!我現在看到佛了。她向佛說:「佛啊!你要度
我,我要回去跟那位老頭子比一下。」阿彌陀佛對她笑一笑,也不講她什麼,對她
說:「妳餓了吧?」「對呀!我餓了。」地上就冒出一張桌子出來,什麼好吃的東
西都有。吃完之後,佛問她:「妳到這裡來,還想看什麼?」她說:「佛啊!你這
裡有沒有跳舞的呀?」佛說:「有啊!」佛將手一比,馬上出來一群美女,那些女
的真漂亮呀!她說我根本就無法跟她們比。看完了跳舞,佛又對她笑,她問佛:
「佛啊!你這裡有沒有電影?」佛說:「有啊!」馬上電影銀幕就出來了,反正,
要想看什麼就有什麼。過了一段時間,她想一想,我在作夢,不要夢太久了,假如
丈夫以為我死了,把我抬去埋了可不好。於是,她跪下來向佛說:「謝謝!我要回
去。」佛說:「好,你回去吧!」故事還沒有完,她拜別了阿彌陀佛,就走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墳墓,從墳墓裡走出一位女鬼,這女鬼很凶惡,要抓她。
她趕緊打坐,把心定下來,向女鬼說:「妳不要抓我,有冤也好,有仇也好,有愛
有恨也好,我剛從阿彌陀佛那裡回來,等我成佛以後,我帶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而且,我喜歡漂亮,妳那麼醜,我不怕你。」她這麼一說,那女鬼羞答答鑽回墳墓
裡去。然後,她就繼續往前走。走沒有多久,出來一位男鬼,這位男鬼真漂亮,比
以前所見過的男人都漂亮,向她百般挑逗,她心裡知道這個男鬼就是那個女鬼變
的,她告訴這個鬼:「你少來這一套,我剛從西方極樂世界回來,什麼好看的都看
過了,你這一套迷不住我。」這個時候,這個漂亮的男鬼突然變成青面撩牙的厲
鬼,這下子把她嚇住了,她拚命跑,拚命往家裡跑,跑到家門前,踩到一塊踏板,
一滾,滾到床上,出了一身冷汗。她就這樣醒了,醒來之後,愣了半天,坐起來,
看看丈夫還在睡覺,於是將丈夫搖起來。她丈夫問她:「妳幹什麼?」──「我悟
了!」,她丈夫說:「妳不要發神經。」她說:「我真的悟了。」她丈夫看她說得
那麼正經,說:「怎麼回事?你講給我聽聽。」她說:「夢的也是我,阿彌陀佛也
是我,西方境界也是我,那個女鬼也是我,男鬼也是我,那可怕的厲鬼也是我。我
愛你愛得要死,其實,愛的是我自己。從此以後,我不再愛你了,以後我們是道
友。我不再被自己騙了。」她的丈夫聽了很高興,告訴她:「好了,妳真悟了,現
在我也解脫了,老實說妳這樣死愛我,我被你纏得也受不了。你現在悟了,我很高
興,我來皈依妳。」她的丈夫就在床上跟她磕頭。第二天清晨,兩人一齊去見袁老
師,袁老師也怪,一進門就叫她跪下磕三個頭,這下我收妳作徒弟了。她說:「袁
老師,今天你不收我也沒有用,我已經打好主意,一進門就要向您磕頭了」。袁老
師說:「好!好!我都知道了。」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專一心意

佛教點光明燈,有別於一般民間信仰「花錢消災」、「改運祈福」等觀念,其中蘊含甚深法義。 - LIFE TV生命電視台 佛陀教育中壢中心---地藏觀音佛弟子願網 - Yahoo!奇摩部落格
當時有一個貧困的老婦人見到國王作這樣的功德,心裡感到很歡喜,為了感恩,她便將乞討得來的一點錢拿去買油。
  油店老闆見他來買油,便問說:『老媽媽,您這麼窮困無依,好不容易乞討來的錢,怎麼不去買食物填飽肚子,反而拿來買油呢?』
  老婦人回答:『我聽說能夠生在有佛的時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要一百劫才能遇到一次啊!我這輩子有幸能夠遇到佛,但卻因為太貧困無法供養,真是遺憾!現在國王做這樣的大功德,雖然我很窮,但也很想點一盞燈供佛,希望來世能夠有點福報。』
  店主聽了很受感動,就成全她的心意,雖然老婦人只有二個錢,只能買二合的油〈一合為十分之一升〉,店主特別多給她三合,加起來便有五合了。老婦人便歡喜的帶著油去點燈了。
  然而,五合的油也只夠點半個晚上的燈,老婦人因此發願道:『如果來世我能夠成佛,必定要使油能燃燈整夜光明不滅!』說完就行禮離去了。
  國王所點燃的燈,有的明、有的滅,但是老婦人所點的那一盞燈,燈火卻特別的燦爛明亮,比其他的燈都還殊勝,而且過了一整夜之後,油也都沒有燒盡。
到了隔天早晨,佛陀對弟子目鍵連說:『天已經亮了,可以將燈熄滅了。』
  目鍵連便遵照佛陀的意思,將燈一一熄滅。這時所有的燈都被目鍵連吹熄了,只有老婦人點的那一盞,吹了三次還是不熄,目鍵連於是以袈裟去搧,燈火卻更加 光明,接著他又運用神通,引來了風然後乘著風勢去吹,而  這盞燈火卻燒得更熾盛光亮了,其光明不但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更上達梵天之上,都能看見這盞燈 火的光明!
  這時佛陀對目鍵連說:『停下來吧,這盞燈含有未來佛的光明功德,不是你的神通可以熄滅的。這位婦人在過去世曾供養一百八十億的佛,過去的佛已經為她授 記了。但她前世因為都在佛法上修行用功,沒有時間慈悲佈施,所以今生貧窮沒有財富。但是三十劫後她將會成佛,名為須彌燈光如來至真等正覺。到那時,世間沒 有日月,但人們身上皆會發出光亮,互相照耀,如忉利天一般。』老婦人也聽到佛說的話了,因此非常的歡喜,向佛禮拜後便離去。
  阿闍世王聽說此事,便問耆婆說:『我做的功德這麼大,佛都沒有為我授記。這婦人只不過點了一盞燈,佛就為她授記?』
  耆婆回答說:『這是因為,您所做的功德雖然很多,但是心意並不專一,不如那位婦人有那樣一心敬佛的心意啊!』
===================================
不論從事什麼事,能專一心意的人,才是令人羡慕。


家長拚經濟 孩子放學沒人理

家長拚經濟 孩子放學沒人理-Yahoo!奇摩新聞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雙薪家庭愈來愈多,孩子下課後面臨無人照顧問題,8日立委與多位北市議員候選人提出「學校供場地、流浪教師做服務」的想法,但家長與教師團體認為不易推行,建議應結合社福團體、發展社區照顧。
父母忙碌 孩子丟安親班
一般來說,小學孩子多為4點下課,但低年級會更早,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對雙薪家庭的家長來說,不可能4點就下班接孩子,很多孩子都被送往安親班;而家庭經濟差的孩子就只能回家或在外面閒晃。
謝國清說,孩子缺乏照顧的問題需要積極處理,但過去提出課後照顧的想法,學校老師都怕增加負擔,能結合流浪教師或許可行。不過,謝國清指出,流浪教師雖然號稱有10萬人,仍有許多學校找不到代課老師,流浪教師可能也不願意面對不穩定的出路,況且課後照顧一定要有管理機構,若讓學校管,也會增加負擔。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肯定課後照顧問題需被討論,但他主張「照顧是內政跟兒福的責任」。劉欽旭不解,孩子缺乏照顧,為何一定要往學校丟?
劉欽旭表示,現有教師的上課時間,是經過國際比較,規劃備課與家庭時間後的上課時數,要加重教師負擔並不可行,流浪教師或許可以,但如何徵選、待遇及人事管理權與流浪教師身分,都是複雜的問題。
活化社區 與NGO結合
「總是把孩子留在學校,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好像在經營補校。」劉欽旭表示,孩子缺乏照顧是教育問題碰上社會問題與台灣經濟類型的結果,不是把學生留在學校就可解決。他指出,若要擴大學生在校的服務時間,勢必得提高教育經費;但經費又有限額,屆時將產生排擠。劉欽旭表示,把孩子留在同一場域,對孩子來說不見得好;尤其小學生放學後繼續長時間留校,對身心健康也有影響;過去國中生長期被留校,遭批評「學校滿足社區、孩子都不進步、公共服務也落後」,劉欽旭認為,政府應該發展的社區照顧。
「孩子下課不是只有唸書,可以打球、可以閱讀。」劉欽旭認為政府應扶持更多NGO跟社區提供需要課輔的孩子場地,強化社區公共圖書館的閱讀系統,或是優良的運動場地、社區型教練等,不僅能活化社區,孩子的生活也不在只有學校跟家裡。
謝國清也支持民間團體協助的想法,呼籲不論學校或是社區,政府應想辦法釋出空間,提供願意進駐服務的民間團體資源,才能讓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享有課後照顧的福利。
==================================
別作殺雞取卯的事。在台灣看到很事情,總取近利,卻不避遠禍。
現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台灣。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重新踏上認識身體的歷程

重新踏上認識身體的歷程 - 張老師月刊 - 健康樂活 - udn聯合書報攤
張慧卿:羅夫結構整合治療師、費登奎斯療法治療師。專長帶領「覺知的律動」、「全方位呼吸法」工作坊。
長期從事身體工作的我深刻地體會到「姿勢」也是情感結構的一部分,我們外在的肢體與內心的情感、價值觀、心理態度息息相關,無論是生命早期積累而來的親密、熱情、信賴、愛等正向感受,或者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壓抑的許多負向感受,都在在影響我們的「姿勢」展現。
換言之,身體像是靈魂的鏡子,映照出我們的心靈軌跡,過去未曾好好面對與照顧的情結,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種種的不良姿勢、僵硬的肌肉盔甲、各式各樣的症狀與疾病,示現在身體的層面,所以當我們重新踏上認識身體的歷程,也就意味著開始觸及我們內在隱藏且陌生的自己。
《觀想》一個會哭泣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