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運動

中國是個充滿智慧的民族,運動告訴我們先運再動,若把運當成拉筋,似乎尚不達古人之要求,運氣而後動,在動之前,似乎還需要一些什麼? 太極拳強調意氣在動作之先,在打太極或作動作之前,我們是否該去感覺或是想一下,什麼是運動?

奇妙生命

最近發生一些事情,讓自己對生命產生了更多的了解(或者說是疑惑),雖說人生多苦,但抱著接受的心態是非常的重要,人生是得是失,真的不單是眼前所見,凡夫肉眼的我們,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得多,想要的也遠超過實際需要。"純然"、"真心"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得一見。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蔣友柏 白木怡言

有網友來戲稱說我「每天下午兩點就下班」,怎麼有資格帶領一家公司,讓員工心
服口服地為公司賣命,橙果的員工有我這種老闆,不要在公司裡胡混就不錯了,更
不要說有機會讓公司的經營獲利;所以,橙果的獲利必定是我很會利用關係去抓住
蔣家特權留下來的尾巴。對於這類的指控,我已經完全免疫,我也不怪他們,因為
就我的一些客戶們都會質疑我工作的態度。甚至之前有「一個潛在的投資者」都把
我每天的工作小時數列為一項「投資條件」。當然,也有一部分網友是來表示欽佩
與羨慕,說我顧家、事業成功又能堅持自己的生活原則...等等的。
  很不幸地,總括以上的意見來說,大家還是習慣看「新聞報導」裡淺層浮誇的
表面上的東西,就連一部分的「白木怡言」網友也不例外(我一直驕傲並自爽地認
為白木怡言的讀者一定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年輕人,顯然,不全然如我想像的這
樣);雖然,我每天下午兩點就下班,但並不表示我每天在「下午兩點」以後就不
工作了;過去四年,其實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十個小時,有時甚至超過十二小
時,週末假期也「在家」犧牲掉;只不過工作的地點在每天下午兩點以後從辦公室
移回家裡,我雖然physically at home, nevertheless, mentally at work with
my full energy.
  通常,需要替客戶思考的branding strategy and design concept或是橙果的
下一步發展方向這一類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我會無時無刻地放在心裡,不管人在家
裡或在辦公室裡,這些「思考」總是在我的大腦裡轉個不停,揮也揮不去、停也停
不下來。晚上,家人都睡著以後,我會有幾個小時的時間,看mail、回mail、讀報
告、寫給客戶的計畫書...,我常常 on line與公司的員工討論一個話題談到深夜。
  我一直認為自己很笨、很不踏實,所以只能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動手去做。因
此,過去兩年我在家裡最常做的事是我自稱為「書僮」的事,我會利用晚上的時間
逛遍世界各地的「設計公司」、「時尚產品公司」、「設計概念」、「品牌」與
「行銷」的網站(累積至今已有超過80相關網站在「我的最愛」裡面),只要發
現「有創意的圖案或顏色設計概念」或具有「突破性概念的產品設計」,我都會
download or copy and paste整理成一個檔案;每週一次與全公司的設計夥伴們分
享這些來自全世界各地最新鮮的「創新概念」;這每週一次的功課,我稱之為
「weekly picks」,這件事情我前後已經堅持兩年了。我覺得這對提升公司整體的
設計能力的效果很好,而且在公司裡每週都可以提出一個讓大家一起討論的話題,
對加強設計師們相互之間的團隊默契也很有幫助。而透過這樣持續地、不間斷地去
做這一件事情,學到最多的「新世紀」、「最前進」、「最後現代」的設計概念的
人其實就是我自己。
=================================================
知識經濟的時代,用工作時間和量來規範員工的公司,其實反倒容易被淘汰,只是
台灣的老板、主管、員工們,能不能改變想法,只作表面工夫,是行不通的。

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皮拉提斯治腰 阿鈣直呼好神

〔記者徐正揚/台東報導〕左腳在比賽中,經常抽筋、使不上力的「老症頭」,廖于誠終於不用再煩惱了,因為他找對了部位治療,原來,問題不在腳,而是腰。
老症頭 原來是腰作怪
廖于誠指出,很長一段時間,幾乎都在為左腳的狀況煩惱,試過很多方法,鎖定腳、膝蓋這些部位,卻沒有一種治療、訓練有效,直到去年季末,才終於找到「源頭」:第四腰椎。
這時,廖于誠才知道,自己有輕微的椎間盤突出,因神經根受壓迫,造成腰、腿經常痠麻無力,象隊訓練員衣思訓特地跑去萬芳醫院學習皮拉提斯(Pilates),協助、指導他進行復健、訓練。
成效如何?廖于誠可得意了,因為老症頭竟然就此根治,「我學著做,才2天吧,腰、腳、膝蓋竟然都不痠不痛,實在太神奇了!以前我都搞錯方向,在腳上做一堆白工。」他說。
除大患 球種球速突破
除去「老症頭」,球速跟著變快,廖于誠更敢放手突破,春訓期間,他勤練新球種,使球速落差擴大至40公里左右,讓自己在場上更有競爭力,「其實,只是加強變速球、曲球,出手姿勢不變,球速卻更慢,低到90公里左右。」他說。
======================================================
年輕的病人,運動治療往往可以達到很不錯的療效,但卻常被忽略。

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Use your crutches correctly

摘自
http://www.survivinglimbloss.org/rehab_information.html
How crutches fit is important. You should be able to put 2
fingers between the crutch and your armpit. The handgrip
should be at wrist level. When you walk with crutches, your
weight must be on your hands. If you walk with your weight
on your armpits, you will squeeze important nerves which
will cause pain and permanent damage to your arms and hands.
If your crutches don’t fit, ask your prosthetics center to
replace or change them, or fix them yourself.
臨床上拿拐杖的人很多,拿得好的人,真的太少了。

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洗腎率世界之冠!台灣慢性腎臟病患比率達1/10

2008/01/17 18:56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在台灣,慢性腎臟病末期洗腎率已高居世界之冠。根據一項新研究發現,國內約有
20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換言之,每10位成人就有1人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比起糖
尿病的患者還多出1倍以上。
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醫學院腎臟科溫崧峰教授從美兆健診的資料庫研究分析,國中
以下教育程度的族群罹患慢性腎臟病,比高中以上的族群,其盛行率要高3倍,其
中又以男性族群應特別注意,而且大部分患者自己都不知道,直到快要洗腎才知道。
溫崧峰表示,多數慢性腎臟病病患常可能同時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或蛋白尿,全台
每年約有上萬人的死亡可歸因於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總共分為5期,初期為尿中含有蛋白尿,末期為腎功能損害需要洗腎,
如果發現自己的尿液中有泡泡,或是半夜起來小便超過3次以上,就應小心可能罹
患慢性腎臟病。
專家也建議預防腎臟病「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著手。三多:多運動健走、多蔬
果、多檢查身體;三少:少熱量、少肉食、少吃藥;四不:不信偏方、不抽菸、不
嚼檳榔、不坐以待斃;一沒有:沒有鮪魚肚。
醫師也提醒,慢性腎臟病的預防可從定時運動,戒菸、減肥做起,平日應隨時注意
自己的血壓及血糖是否正常,此外,減少止痛藥及抗生素這類具累積腎臟毒性的藥
物,減少蛋白尿的發生。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Immediate mobiliza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mmobilization for the impacted nonoperatively treat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bstract
BACKGROUND: There have been few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valuating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To investigate shortening the period of dependence, we assesse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early mobilization of the shoulder (within three days after the fracture)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three-week immobilization followed by physiotherapy. METHODS: We randomly assigned seventy-four patients with an impact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to receive early passive mobilization o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overall shoulder functional status (as measured with the Constant score) at three months. 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the Constant score at six weeks and at six months, the change in pain (on a visual analog scale), and the active and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RESULTS: At three months and at six weeks, the early mobilizat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Constant score than did the conventional-treatment group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9.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9 to 17.8] [p = 0.02] and 10.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0 to 18.1] [p = 0.02], respectively) and better active mobility in forward elevation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1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7 to 22.4] [p = 0.02] and 28.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7.1 to 49.1] [p = 0.01], respectively). At three months, the early mobiliz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pai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treatment group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15.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52 to 30.8] [p = 0.04]). No complications in displacement or nonhealing were noted.
CONCLUSIONS: Early mobilization for impacted nonoperatively treat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s safe and is more effective for quickly restoring the physical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injured arm than is conventional immobilization followed by physiotherapy.

醫療品質

摘自康健雜誌
中研院謝啟瑞教授的研究發現,醫師平均每週看診時間愈多,發生醫療糾紛的機率就愈大。美國國家護理研究中心研究指出,以一名護士照顧4名病患為準,每增加照顧1名病人,病人死亡率會增加7%,若增加到8個病人,死亡率更增加到31%。「但台灣大醫院白班護士就需照顧8~10個病人,」一位醫學中心護理部副主任指出。

具有律師、醫師背景的衛生署醫事處長薛瑞元指出,醫療糾紛不適合走司法,原因在於原告和被告有醫病關係。醫師是出於善意幫助病人,但結果不如預期,難道在法庭上拚個你死我活?結果是病家身心俱疲,醫護人員對濟世救人失去信心。

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

眼神的角度

眼睛和全身有奇妙微細的關連,若要對運動有進一步的探討,就不得不注意。
我們的眼睛多習慣在某一個角度,上下移動睛球,且要感受到眼內肌的動作,找到一個後頸部放鬆,腹肌張力產生、呼吸較順暢的感受。
無論是打坐或是太極拳等,眼睛都被強調,可見全身的放鬆,是少不了注意眼睛的。
近代的生活,電腦使用很多,眼睛有問題者不少。
推薦書藉:
Relearning to See
ISBN-10: 1556433417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改變四種生活習慣 多活14年!

英研究:改變四種生活習慣 多活14年!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108/17/rgu3.html

英國一份研究指出,不管你胖售、有錢還是貧窮,只要改變四個生活習慣,就能「多活14年」!這四個生活習慣包括吃足夠 的蔬菜水果,不要抽菸。

這份由英國劍橋大學和英國國家醫學研究理事會合作的研究,針對2萬名年齡45歲到79歲 的英國人進行長達13年的追蹤,從1993年到2006年,他們的社會背景不同,不過以白人居多,至少在研究期間他們並未被診斷出罹患癌症

研究人員調查受試者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抽菸,每周飲酒量限制在1到7杯 之間,每天吃五份蔬果,以及有運動活動(如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但是每天有運動至少半小時﹔還是工作本身就需要活動。)全部作到者滿分四 分。

結果發現,上述四項都有做到的,不僅研究期間死亡率比一項都做不到的人還較低,而且,一名60歲一項都不合格的人,死 亡風險和一名74歲但是四項都做到的人一樣,而且不受受試者體重是否合乎標準或者經濟貧富狀況影響。

研究負責人劍橋大學臨床醫學肖教授(Kay-Tee Khaw)說:「我們已經知道這些因子對壽命的個別影響性,例如不抽菸或者運動,但是這次首次探究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他說:「我們發現,社會地位和身 體質量指數(BMI)並沒什麼影響。」他說,這表示大多數人真的能藉由一點小改變就有健康上的好處。

研究顯示,與死亡率降低最有關係的就是心血管疾病,零分的人死亡率比四分的人高五倍。13年間的整體存活率,零分的 75%,四分的95%。

英國心臟基金會對這份研究成果表示歡迎,該會代表蘇利文說:「這是好消息,顯示過著健康習慣的生活能減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份報告刊登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期刊。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秋竹仁波切法語錄

上課是為利益眾生來聽課, 學好以後可利益眾生, 若無此發心, 開始是佛,結果是魔.

學佛心腸要硬,心地要善良。 心地善,心腸軟,會一直陷在其中而無法自拔。 心腸硬,當機立斷,能救則救,不能救則找支援, 惟有心地善,心腸硬才能成佛。

可以生氣,但不能有怨恨;如意時也不要太得意。

佛號咒語唸了十萬、二十萬遍, 如果內心沒有真正的感受,就如同做業績。

學佛是學其精神,不是學其事項儀軌。 學佛也是孤單的,要甘於寂寞,沒有熱熱鬧鬧成佛的。

真正的布施圓滿,不是指對外施捨了多少東西, 而是對內的吝嗇心斷了。

怨也是修行的助緣,可以修悲; 親也是修行的助緣,可以修慈, 兩者皆可修習菩提心。

凡夫的自然反應是:遇事實則執著,遇不可思議則懷疑。

一切諸法歪沒關係,心不要邪最重要。

因為有空性,所以我們才能長大; 因為有空性,所以痛苦不會長久, 所以我們要感謝空性。

願要廣大宏深,行要從小做起。 從何做起呢?利樂他人的念頭能持續一整天,即使躺著睡覺也無所謂。

很多人學佛很久,以為要有感應,有磁場,會覺得汗毛直豎或感應有什麼東西壓到或是看到什麼,那都是著魔了。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法王噶瑪巴給予藥師佛灌頂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時間:2007年12月25日
報導:噶舉祈願法會文宣組
攝影:噶瑪善治 / 噶瑪諾布

------------------------------------------------------------------------------------------
噶舉大祈願法會圓滿之後,有連續三天(12/25-27)的藥師佛法會,地點仍在正覺大塔金剛座前。
藥師佛法會的第一天,法會以修持一座藥師琉璃光儀軌開始。接著,法王為聞法大眾解說藥師法門的歷史和修持的功德利益,讓大眾對藥師佛法有正確的認識而升起清淨的信心。之後,法王給予灌頂及儀軌開示及口傳。此次儀軌講授,以《藥師佛琉璃光法流儀軌》為基礎。
一. 藥師佛灌頂前行解說
佛法和生活
此生,能得知如何獲得快樂的正道,能有機會選擇修持佛法,是非常難得的。從世間和佛法的兩個角度來說,我們都沒有自主性,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生活中往往遭遇到各種困難。例如,由些人雖然想做善良的人,想做善事,但做的卻盡是惡的,自己也無可奈何。因此,聚集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可說是比較幸運的,眼前都有修持善行的機會,只要自己願意,都能做善事。我們應該把握機會,盡力行善。若能利益他人,今生就有意義了。
生活中,我們總是遇到各種困難和考驗。這世界上有貧富的差距,有男女的差別,及各種不平等的現象。政治、經濟上的壓力,也造成生活上的一些困難。世界上有許多宗教,每一種宗教都有自己的教義,彼此之間或有些忌諱,有些比較激烈的宗派甚至有強烈的優越感。總之,在這世間生活是不容易的,充滿各種痛苦。唯有消除痛苦,我們才可能得到快樂。
世間生活充滿各種困難,這是因為世間紛亂而起的嗎?即使如此,外在環境紛亂,但重點還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的心能改變世界。法王說:以我自己為例,我一生和佛法因緣很深從出生到現在,我一直生活在佛法的環境中,對佛法特別有信心。我的名字--鄔金欽列多傑,也和佛法有關。從西藏出來以後,生活在不同宗教和種族的環境中,我也遇到許多困難。例如,來到印度以後,我必須和其他宗教交流,交流時我必須特別注意一些事情。即時我自己本身並不覺得有什麼須要特別注意的,但是身為佛教徒,我有責任要去注意這些事情。
佛教是一個很包容、很真誠的教法。由於對佛法的信心和歡喜心,讓我看到佛法和其他宗教是不相違背的。佛教的精隨是因果業報。今生我生為佛教徒也是因果的道理,我對佛法特別有信心也是由於因果。今生是過去的因成熟的果,我們應該以歡喜心去面對今生。有些宗教認為有一造世主,從某方面來說,我之所以生為佛教徒,也可說是因為這位造世主的緣故。這樣的想法和佛法的道理是不相違背的。總之,不同宗派之間,應該有互相包容、互相歡喜的心。我對自己身為佛教徒的角色也感到非常歡喜。
從世間的角度來說,我也有許多必須面對的問題和困難。例如,我沒有自主性,有很多事情,我無法自己做主。此外,就算我自己沒有問題,別人也會丟一些問題給我。每天都有很多人帶著各種大大小小問題來見我,要我幫忙,或要我特別關心某些事,例如,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的問題等。有些人是問了一些家庭問題而來,例如:夫妻不合、小孩子要開刀、小孩子要考試……等。總之,我必須負責解答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醫療問題,有時要扮演父母的角色,有時要扮演醫療顧問的角色,各式各樣的。我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呢?他們都是帶著信心來見我的,我不能告訴他們我沒辦法,請他們回去。我有責任要幫助他們。我沒有條件能給他們什麼,我唯一能做的是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有勇氣面對問題,而歡喜地面對人生。這也是我能為大家做的最好的一件事,讓每個人升起信心,面對人生。
平時,我對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都是以發自內心的熱誠,以慈心和悲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並以這樣的動機去做很多事情。例如,用眼睛去看人時,我也是盡力以這樣的心去看。由於我這麼做,對方沒有感受到什麼,但至少會升起一種歡喜,會找到一種希望或寄託。這是我的期望,希望別人也有這樣的感覺,但有些人可能也沒有生起任何感覺,但人世間就是這樣。我想這這可能是世間的法則,不可能一切都圓滿、都如意。
總之,不論是在世間法或佛法,我們總是會遇到問題。處理問題時,外在因緣條件固然要具足,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在的因素。我們必須要有信心和勇氣,一種有智慧、具有善巧方便的自信力。有了自信力之後,我們就能面對世間的許多問題。當然,生、老、病、死的問題是無法立即消除的。我們的身體就是無常的,不離成、住、滅、空。但是,隨著自信力的增長,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能力也會增長,逐漸出離生、老、病、死的問題。
藥師佛灌頂的目的,就是為了增長心的這種力量:自信力。剛才大家一起共修過一座藥師法了。儀軌中提到藥師佛的淨土極其莊嚴、極其廣大。為什麼要做這種形容和觀想呢?這是為了鼓勵我們,讓我們的心升起歡喜。生活在這世間上,如果我們的心只往黑暗的地方想,那我們看到的都只是黑暗的、沒有希望的;如果我們的心往光明面想、往光明面看,即使只有少許的光明,我們也能找到光明、找到希望。情器世間中,並不是一切有情眾生都是邪惡的,外在器世間的一切也不全都是有毒或污染。如果我們的心具有勇氣、力量和熱忱,這世間可變成淨土,一切有情眾生成為空行、天女等。因此,藥師佛儀軌中提到藥師佛的淨土如何莊嚴,淨土中一切眷屬如何莊嚴,就是為了要讓我們升起勇氣。否則,單單看看這會場就可能令人非常灰心,不論每天如何打掃,一天下來還是這麼髒,哪可能是藥師佛淨土?同樣的,每天一打開新聞,盡是殺人、偷盜、火災之類的事,簡直是地獄的境界,哪談得上是藥師佛淨土?
密乘灌頂、觀修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升起勇氣,讓光明面升起,讓我們知道這世間真的是可以變成淨土的,而且其中的眾生真的可以變成菩薩和聖者的。這並不只是佛教的教義而已。佛陀的法教並非只是針對佛教徒而已,而是針對所有的眾生。藥師儀軌並非只是針對佛教徒而已,而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升起光明面。
灌頂與魔障
灌頂前行包括施魔障的朵瑪。什麼是魔障呢?由自他分別的角度來說,世間有外在的魔,但最主要的魔在我們心中,那就是「我執」。如果不去除我執,就好像金剛帷幔中塞了毒藥一般。若你讓我執的毒舒適地住在你心中,你再怎麼高喊「吽呸」,也毫無用處,去除不了什麼魔障。這就好像小偷在家裡,你卻在大街上高喊小偷不要進來,那有什麼用呢?任由家裡的小偷偷東西,而去外面抓小偷是沒有用的。因此,雖然灌頂儀式中有遮除魔障的部分,但去除心中的魔障還是最重要的。
《成一切續》中提到,修持密續的地方首先要去除魔障。這裡是佛陀降伏魔障的地方,因此應該是沒有什麼魔障的,是修持密乘最好的地方。總之,雖然金剛座這裡應該是沒有魔障的,我們還是按照儀軌修了除障施朵瑪的部分。接下來,我們應該要建立降伏心魔的基礎,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沒有煩惱地做事,否則我們所做的一切伴都隨著我執,都和煩惱相應,而不是讓我們遠離煩惱。
祈請給予灌頂
請求是生活中一種正常的程序,在灌頂儀式中也是一樣。在這段祈請文中,我們向無量上師及一切諸佛、菩薩,尤其是藥師佛,祈請賜予灌頂。祈請文也說道,在證得菩提之前,要依止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本尊,也就是「賜予本尊」的意思。這是因為以前的人,求取的灌頂是自己想要依止的本尊法,不像現在人,覺得哪個灌頂好就去灌哪個頂。有些人甚至根據世俗的需要而灌頂,例如,須要錢財就去請求財神灌頂,或要做事業時就去請求綠度母灌頂,這和世間法沒什麼兩樣。
只要仍然是六道的一份子,我們就應該互相關愛、互相幫助,這是很重要的。我們都是在父母的關愛之下而出生的,我們的身體也是因為父母的關愛而形成的。然而,生活在世間,我們每一個人都遇到過各種身、心方面的痛苦,有些人有身體上的病痛,有些人有心理方面的疾病。事實上,很多痛苦是因為內、外的病而起的,依止藥師如來可幫助我們消除身心內外的各種病苦。
顧名思義,藥師佛和醫藥有關,能滿足眾生所須的醫藥救怙。因此,依止藥師佛可幫助我們自己及他人消除身心內外各種病苦。
本尊
本尊在藏文稱為「宜淡(yidam)」,意思是「心中的誓言」,而這誓言包括承擔和本尊有關的事業。如果只是為了自己一人的利益而在房間裡擺設藥師佛唐卡,或供奉很多藥師佛的佛像,每日持誦藥師咒,甚至把整部藥師經都背下來了,那並不能算是依止藥師佛為本尊。依止本尊必須有皈依發心的基礎。
皈依發心
在世俗中,一個計畫的成功須要三大要素:首先,規劃者或領導者必須具有能力;其次,所有工作人員對領導者和計畫有信心;第三,所有工作人員彼此信任和合作。皈依的道理也是一樣,佛如同領導者,法如同計畫,僧如同工作友伴。皈依就是對這三者都具有信心。
發心更是重要。一件事情是否能成功,在於我們是否有信心、有勇氣,及真正去做的決心。成功的人物不一定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們總是有勇氣去面對問題及克服困難。
如果能把皈依和發心的意義帶到日常生活中,我相信這會對大家很有幫助。
觀想本尊
如同先前說過的,觀修本尊時要觀想外在器世界轉變為淨土,且一切有情眾生都轉變為本尊,一切不淨都轉化為清淨。只是合掌念誦「為利眾生願成佛」是沒有用的,念誦時心中要同時觀想。觀想要盡量清晰,清晰的觀想如同清晰的藍圖。腦中一片空白、眼睛直瞪著釋迦牟尼佛或觀音像地念誦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把眼睛對著心看,用心去觀想和發願。外在的佛像一直坐在那裡,是不會動的,會動的是我們的心。釋迦牟尼佛現在不在這世間,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像和唐卡,只是在提醒我們佛的樣子,真正能改變一切的是我們的心。我們具有思惟和觀想的能力,與其睜大眼睛、呆呆地望著不會動的佛像,不如讓眼睛往內觀,清晰地觀修本尊的清淨相。
此次藥師佛法會的緣起
這次藥師佛法會是喇嘛札西敦珠請求與供養的。這是為了圓滿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圓滿藥師佛咒語持誦的心願。本屆法會也和藥師佛的意義相呼應。本屆法會同時興辦義診,在七天期間,台灣路竹會五十位醫護人員和義工組成的義診團為五千多人看診。他們的善心和熱忱,為金剛座附近的居民帶來實質的利益。今天,許多義診團的醫師和團員也前來參加灌頂。希望這樣的善心和善願能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救助須要救助的人,甚至向閻羅王要人。
由於這次藥師佛法會的功德,相信未來的法王都能長壽住世。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已受損的動脈血管能否癒合

「好」膽固醇,「壞」膽固醇和心臟病    ─ 許世雄醫生

最近的研究報告進一步發現,人們不僅可由飲食生活的改變,或服用藥物,來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甚至可將原本已受損害、塞滿了膽固醇等沉澱物而變得狹窄的動脈血管重新舒張。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歐尼希( Dr. Dean Ornish )作了這樣的實驗。他教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吃非常低脂肪的食物(只有含百分之十的熱量來自脂肪),同時指導他們作中度性的運動、戒煙,還配合精神鬆弛療法( Stress Management )。一年後發現,這些人的冠狀動脈血管的狹窄度,平均來說,進步了百分之十,而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而且血液中的 LDL (「壞」膽固醇)居然減少了百分之四十。由此可見,改變飲食生活習慣,減少心理緊張,不但可以預防心臟病的發作,甚至可以治療已經受損的心臟及身體。

動作異同

最近一本書的封面,很有意思,仔細看看,還真的有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