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誠實也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呂俐安(作者為台大心理研究所碩士)

問:今日的社會充斥著各式的誇張言語,小孩無形中也會模仿,雖然我常灌輸小孩要做人要誠實,但他們以「你們大人還不是這樣來回話」,認為出於善意的謊言是沒關係的;同儕間流行「毒舌」,講話傷人不自知,還以為自己講話很坦白。我該如何讓孩子明白誠實真正的意義呢?

答:現在媒體資訊發達,小孩子接收的訊息如果不經篩選,的確會出現價值觀混亂的情形,尤其「誠實」是人格中最重要,卻也常是被忽略的特質。當大人們無法以身作則,凡事以誠實為首要,小孩又從大人身上模仿,這的確很難令小孩感受到誠實的重要與可貴。

當我們察覺小孩出現說謊的行為時,不要急著斥責,要試著瞭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逃避被處罰?還是維護自尊,規避責任?還是只想引起注意,證明自己是有影響力的?瞭解其動機後,才能告訴他盲點之所在,繼而說明誠實的好處。

就拿佛陀的孩子羅睺羅來說,他存著只是好玩的心捉弄問路人,一方面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沒想到讓那些想要見佛陀的信眾浪費寶貴的請法時間。佛陀沒有責備羅?羅,只是叫人端了一盆水,洗了腳,這盆水變髒了,同樣的,羅?羅的行為,看似沒有傷害性,但是對於本身的人格是有其影響的,以後將無法取得別人的信任,無形中也會喪失很多機會。

也許小孩會覺得大人們不是常說這是「善意的謊言」,但是,我們認真想想,謊言都是從無關緊要的事情開始的,例如「狼來的故事」,牧羊男童的惡作劇一開始不具傷害性,最後還是傷害到自己。所以,大人不應該以善意的謊言搪塞,只要是說謊,就不是誠實的行為,縱使沒有造成傷害。

另外,關於誠實的拿捏,有人說話自以為坦白,或是小孩間的玩笑言語,已經傷害人而不自知。但是小孩會納悶,大人不是說要誠實嗎?我只是坦白說出我的感受呀!沒錯,誠實是做人的原則,是內外一致的,但說出口的話是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內心是充滿愛心,而不是不經修飾,這樣才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也才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
禪修是專注在當下,沒有一定的規則。事情多需要思考之後再決定是否接受。
或許,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頸椎病的非典型表現

摘自網頁

http://www.ioohu.com/book/info/info_35911.html

頸椎病是頸椎結構退化,使鄰近組織、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受到壓迫與刺激所致的一系列症侯群。其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體位性頭暈、上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等。
臨床上採用X線或CT等檢查方法,對頸椎病的診斷並不難。然而,頸椎周圍組織因受刺激、壓迫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常會有一些少見、不典型的表現。正因為人們對頸椎病並發的一些非典型症狀缺乏認識或未加足夠重視,也影響了對頸椎病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那麼,頸椎病在臨床上有哪些少見或非典型表現呢?
1.頸心綜合徵:由於頸脊神經等部位的交感神經受頸椎骨增生物刺激或壓迫所致的心臟症狀及心電圖改變,本綜合徵易誤診為冠心病。其特點是:(1)發作常與頭頸部位置突然改變及受刺激或壓迫有關,轉動頸部、向上高舉手臂或咳嗽、打噴嚏時心前區疼痛可明顯加劇;(2)心前區壓迫痛或鑽痛,時間多為15分種以上,有時可達數小時,硝酸鹽類不能緩解發作;(3)心電圖出現ST-T波及心律失常改變,擴冠及抗心律失常治療未見改善;(4)頸椎攝片可見明顯病理改變,按頸椎病治療後心臟異常症狀可獲改善或消失。
2.血壓升高:頸椎病可導致血壓不穩定,尤其以血壓增高較多見,臨床上稱為「頸性高血壓」。其發生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及交感神經刺激引起功能紊亂有關,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特點為:(1)有典型頸椎病症狀和體徵,同時血壓增高;(2)常伴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及頸心綜合徵的表現;(3)多有睡眠障礙、頭暈、情緒不穩定等表現;(4)服用降血壓藥效果不佳或無效,但按頸椎病治療後血壓常隨之下降正常。
3.吞嚥困難:主要表現有吞嚥困難、食管異物感、聲音嘶啞等。因吞嚥困難最為明顯,故臨床又叫「頸性吞嚥困難」。此病多與食道後壁受頸椎前緣骨刺壓迫或刺激而引起狹窄痙攣有關,尤其當頸椎骨刺位於頸6椎附近時,即使骨刺很小也極易妨礙食管運動而產生症狀。臨床易將此症誤診為食管癌或癔病球。臨床表現是: (1)吞嚥困難或食管異物感時輕時重,發作時常與頸部突然改變及受壓迫有關;(2)除具有頸椎病症狀外,同時伴吞嚥困難、胸悶、嘔吐、乾咳、發嗆、聲音嘶啞等症狀;(3)頸椎側位攝片及CT掃瞄可見頸椎前緣骨刺向前突出的改變及食管受壓程度;(4)使用激素、消炎痛、芬必得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4.聽力障礙:頸椎病可能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短暫失聽等聽覺改變和聽力障礙。其原因是由於耳及腦部缺血引起神經核功能障礙所致。特點是:(1)症狀常在頸部受壓或突然轉動時明顯;(2)排除藥物及其它因素所致;(3)治療頸椎病可能使聽力障礙恢復或好轉。
5.視力障礙:頸椎病可引起視力及視野等改變。臨床上將頸椎病引起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眼脹痛、怕光等稱為「頸性視力障礙」。其原因可能與頸椎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繼發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臨床表現有:(1)當頸椎受壓或改變位置時會同時或相繼出現眼部症狀,且兩者密切相關; (2)開始常是一眼或雙眼脹痛、怕光、間隙性視力模糊,隨後可出現視力障礙及眼部其它症狀;(3)眼科用藥治療效果差,但通過治療頸椎病後症狀可緩解、視力下降也可明顯改善。
6.下肢活動障礙:頸椎病發生脊髓側束受骨刺壓迫或刺激時,可出現下肢運動或感覺障礙。其特點是:(1)早期患者可出現下肢無力、麻木、疼痛、跛行、走路輕浮如踩在棉花上的感覺;(2)個別患者可出現單側下肢或雙下肢癱瘓,且症狀常有改變,但無顱神經及語言障礙;(3)下肢症狀在個別病例可為頸椎病的首發表現,而頸部常見症狀很輕,臨床上極易誤診;(4)交感神經受壓急性發作時可有尿頻、尿急、排尿不盡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狀,脊髓型頸椎病可造成持久性排尿障礙。
通過瞭解病史,對有典型臨床表現及頸椎照片或計算機斷層掃瞄等檢查的患者作出頸椎病的診斷並不難,但對中老年患者,且症狀不典型,按原發病治療無效者,如伴有上述提到的特殊表現,應考慮有可能與頸椎病相關。這樣可以減輕少誤診,漏診,並及時有效地治療原發病。

==============================================================
頸椎問題可以引起很多症狀,臨床上若有頸部酸痛、手麻及合併上述症狀,就必須考慮是否為頸椎病引起的非典型症狀。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根本問題

關於算命之事,個人有些感想:
一個人成敗,必須要有因有緣,才能究竟。本身要具備根本的條件,再加上外
在環境的配合,事情才會產生成敗的果。
每個時代對成功都有不同的定義,因此需要不同的根本能力和外在環境。
首先要先把自己在時代中的定位找出,再去努力培養需要的特質,之後還需
要大環境和種種緣的配合,就不是個人所能完全掌握的。但若沒先作好準備,這
時期的機會常是一飛即逝。
現代年輕一輩,壓力真的很大,抱怨就不免而生,但這卻不是好事,因門診之故,
接觸到一些成功的人士,很少聽到抱怨的話語,反之,不如意者,多有怨氣。
如果整天抱怨,恐怕連好運都給趕走了吧。或看到一些想要有所作為者,卻不能根
本去注意自己的言行與健康(運動或動作),成就終究是短暫的吧。
所以,根本問題還是最重要且能掌握的,成敗就留給緣分和外在世界吧!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不可因為合乎自己觀點就信以為真

佛陀向葛拉瑪族人所做的開示

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流傳廣遠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經據典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合乎自己觀點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證常識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 ==================================================

佛陀也有另一相類似的開示

羯臘磨經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禪食慢味:宗哲和尚的精進料理

日本人對萬物之尊重用心,真的很值得學習,令人感動,台灣社會和教育中很缺乏的一項,就是學習對人的尊重和感激。
食物之中(不論是準備、煮食、品嚐)自有道,若不識此道,只知往外用心,就失去了最珍貴的禪味。

今天的YAHOO新聞:
基測閱卷老師:價值觀偏差 再不救,就晚了!
「如果老師罵你,應虛心接受,不要以德報怨。」「為何要體諒別人的辛勞?為什麼沒人體諒我?要不要我撒一泡尿給他?」這些匪夷所思的字句,來自基測作文答案卷。
一群來自中山女中、建中等名校的基測閱卷老師發現,考生不只錯字連篇,連價值觀都嚴重偏差,「再不救,就太晚了」。
================================================================
以下為書之擷錄:
尊重季節,尊重天地,尊重最天然的味道…等理念,不是日本料理或是佛教素食獨有的精神,而是所有頂級料理共有的本內涵。
實際上,所謂"有媽媽的味道"的店所提供的米飯就完全不同,一粒粒米飯都活生生的,具有限生命力。
不僅是美味,連心都受到洗滌
設身處地易位為食材本身。…別一味地只想把料理做得好吃,將食材的原發揮出來才是重點
請讓每一種食材的每一部分都徹底發揮功能,這就是精進料理的精神
仔細深思,即使是一滴水,也像佛陀的生命般珍貴,其重要性不可言喻。要如何珍視它、使用它,化腐朽為神奇,這就是所謂的"禪"。
欲求之物跟不上貪婪的心,無論如何都無法獲得滿足;愈是追求,愈得不到滿足,欲望的盡頭只是無盡的寂寥罷了。
腳下照顧: 腳下的雜亂,即是心的散亂。
眼非向外看,而當向內看,不要為了做料理而準備食材,活用手邊現有食材的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引入基因遺傳工程的農業栽培,讓農作物因此失去了表情、味道、清脆感,也就是說,蔬菜變得沒有潤澤滋養。
我之所以以日本為榮,就是因為在日本還嗅聞得到"旬"的味道。
如果您能設身處地體會蘋果的心情,那就以蘋果的心情來做菜
人間:包括的是你和我之間的關係,而人間的間字也有"其間"、"適當的時間"之意
料理人需要一分深刻的感受力,以及對品嚐者的用心、體貼與親切。
用佛教的因緣觀來說,發酵的大豆是因(直接原因),黏稠的菌絲是緣(間接原因);品嚐納豆這因緣,而得到健康的果(結果)
給予茶道的建議是:「泡茶的時候,腹部用力、背挺直…」「品茶時,用舉起全宇宙般的打算。」甚至是從腹部開始,作吧!」「全身全靈化為茶勺!化為茶筅」
必須善盡天地源的食材來滋養身心,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品嚐天地的恩賜)
「我們身為禪和尚,不管心理有什麼想法,或對任何事有所好惡,絕不抱怨。尤其是對於吃的食物,即使有什麼不習慣,也不能挑剔地說出我想吃這個、想吃那個的 話。全都是受施而來的東西,一生中都不能忘記呀!」
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化身來救渡眾生,白蘿蔔也是,變身為味覺的救濟。

反抗的心易引起另一個反抗,貪念易引發另一個貪念

每個人總有理想(或是想要的東西),雖說有時是很簡單、可達成的,但也總令我感到好奇,這些理想的人或潛意識背後,真的就只是這一個理想?或是這一個最主 要而突顯,當一件事完成後,另一件就會顯露出來?從平常的言行去觀察,應不難找到推測。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生命不必要去抗辯爭執,而是好好地作自己。
不論動作(酸痛治療)或思考,都必須要注意,切勿落入惡性循環而不自知。很多憂鬱症和慢性酸痛的病人,都不難看到這些循環。

以下是最近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但是絕不可輕忽這些"秘密"。

有錢人的口頭禪,貧窮人的口頭禪  作  者:齋 藤一人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所謂成功的祕密,那就是用最 簡單的言語召喚幸福與幸運
沒人納稅比我多,不稀奇,沒人比我更幸福,才重要!
日本累計納稅額No. 1的鉅富齋藤一人,相信一個簡單的宇宙法則:當你付出時,就算不期望,也會得到3倍以上的回報。
他認為,幸福和成功只會靠近歡迎它們的人,好話和好的想法,都是正向的波動,能夠為你召喚無窮的好運
•貧窮人的波動
貧窮人的特徵是,喜歡說錢的壞話。
「錢不是萬能的。」
你常這樣說或這樣想嗎?
可是對錢來說,這是最糟糕的壞話。
世界上當然有其他東西比錢更重要,可是站在錢的立場看,這種說法實在太過分了。錢聽到這種話 想必會很傷心。這就像對著喜歡你的女孩子說:「世上不只有你一個女人。」
•有錢人的波動
貧窮神靠著「嘆氣」「牢騷」「壞話」維生,最討厭「幸福」和「感謝」
因此,有錢人最常開口說:
「我真幸福啊!」
「我真富裕呀!」
「運氣真好!」
不要想太多,只要說出口,貧窮神就會誤以為你已經變得很幸運而自動離開。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愛情沒煩惱

出處:
愛情沒煩惱  〈智慧掌中書系列〉
作者:聖嚴法師

【執著,就是苦】

「情」字最會折磨人,相愛的人感情正濃烈時,如膠似漆分不開;一旦愛過了頭,就又變成了苦。
佛教雖然勸人學習著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但並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
照道理說,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無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愛情還是以佔有、控制為出發點
歸根究底,這和人的不安全感有關,因為沒有人希望和別人分享情人。所以,雖然愛情是最甜蜜的事,往往也是最痛苦的。
真正的愛情應該要做到像中國人所說的「相敬如賓」,互相關懷、照顧,彼此體諒、尊重,這樣的愛情才能夠維繫長久。

【沒有不得了的愛情】
我曾經遇到過這麼一個年輕人,在他陷入熱戀的時候,把女朋友說得好似天女下凡一樣;失戀的時候,卻把對方說得一文不值。
當時我告訴他:「世界上的女孩子都是人,是人就不會好到完美無瑕;反過來說,她再怎麼壞也還是人,是人就不會壞到一無是處。」
這就是佛法所說的「無相」道理,能夠知道什麼是無相,就能夠知道什麼是「無住」。
「無住」就是不把一個現象,或是一樁事當成是特別的、不得了的重要,但也沒有一樣事是不重要的。
所以,當覺得一個人或一件事有好、有壞,那是「有住」,就會帶來痛苦

=======================================================
古人說: 淡中滋味長。
人與人之相處,不論親疏,尊重還是最重要的。

比較的心

現代教育與生活中,比較無所不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經常會起比較的心。比較來比較去的人,很難有真實的快樂平靜。佛教中提出懺悔和隨喜的想法,其實相當實用,也易讓心詳和。
比較的心,也就離開了佛教的基本精神。

不怕走得慢,只怕走錯方向。學習東西一定要時時明辨,不然很容易走錯方向。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Gluteal medius m. (臀中肌)的重要性

The gluteal medius and leg abduction are used in all sports requiring side stepping or movement to the side (lateral movement)
Leg abduction is also the key action in shifting your body weight in the hitting and throwing sports.
The gluteal medi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alking and running by keeping the pelvis level. When the muscle is weak, your hips will drop on the side of the swing leg and in time this can cause back problems. Body-builder need the muscle development for shapely sides of the hips.
Gluteal medius m 的訓練,要非常注意your body remain in a straight line during exercution of the exercise.
太極拳獲強調立身中正,若是不中正,則腰背易受傷害。

覺路進程

黃念祖居士 心聲錄
信深、理明、願切、行專、功純、業淨、妄消、真顯

密宗是所以殊勝,所以成就快成就大,唯一的原因就是特別重視菩提心。看經看教種都不能離開萻提心。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
華嚴: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不明根本只行小善不能出魔。
生了煩惱,你在惱害人,或者被人惱害,那樣的時候就是著了魔了。
一般人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變,存此妄想非邪即魔
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

=============================================
這個時代修密法的人不少,但若不明菩提心是根本,把最根本的東西扔了,便是捨本求末。
看了書中所提,發現自己生活中有相當多是偏離的,若不時時返求自心,修諸善法便成了魔業,不得不慎。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將相和」的故事

廉頗是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其征戰數十年,攻城無數,殲敵數十萬,而未嘗敗績。為人亦襟懷坦白,敢於知錯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馬光所言:「廉頗一身用與不用,實為趙國存亡所繫。此真可以為後代用人殷鑑矣。」這一結論,既概括了廉頗一生榮辱經歷的史實,又揭示了人才與國家盛袁興亡的重要關係,確實值得後人深思。   
趙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地位竟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封為上卿心懷不滿,認為自己做為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城,擴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藺相如只動動口舌卻位高於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揚言要當眾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並不想與廉頗去爭高低,而是採取了忍讓的態度。為了不使廉頗在臨朝時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總是稱病不至。有時,藺相如乘車出門,遠遠望見廉頗迎面而來,就索性引車躲避了。這引起了藺相如舍人的不滿,藺相如解釋說:「強秦與廉頗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當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還會怕廉頗嗎?強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趙國,這是因為我和廉頗同在朝中為官,如果我們相鬥,就如兩虎相傷,沒有兩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無非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個人的恩怨之上罷了。」廉頗聽後,深受感動,他選擇藺相如家賓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荊條,赤膊露體來到藺相如家中,請藺相如治罪。從此兩人結為刎頸之交,生死與共。
  「將相和」的故事,後人以各種不同的文藝形式加以表現,它強烈的愛國情感催人淚下,感人奮發。而廉頗勇於改過,真誠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覺得可親可愛。
========================================================
這個簡單,言熟的故事,卻令人感動,兩位美麗的人物在歷史上交會,表現出可敬的人性。
目前台灣的政治亂象,更讓人覺得故事之可貴。
在國外時,就能體會中國是個很值得驕傲的民族,因為很多的智慧被流傳下來,但相對地,若是不能活用智慧、理解智慧,而只重形式的話,歷史就變成為包伏。

聽和了解是不同

一部DVD "走出寂靜",探討一個耳聾的父親,試著去了解學音樂的女兒。告訴我們,聽和了解是不同的,雖聽不到聲音,卻是可以試著了解。這故事不也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試著去了解對方,而不是僅是去聽、看、說。聰明應指耳聰目明,而智慧是去了解對方。

聽了和了解是不同的。

得心應手

古人說得心應手,如何把心藉由手表現出來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論掃地、作事都是一種領悟,古人說禪,是否也有此意?
得心實屬不易,因為頭腦的作用實在是太堅固,若用心時,據說手部會變溫暖起來,"一個屋簷下"日劇中,有對白:就選擇手心溫暖的那位。或許就是指這個意思。
心是存在的東西(非指西醫學中的心臟),雖說是中國人老生常談,現代人要找到這個它,反而是愈來愈不易。沒有感受,所有的宗教都功虧一簣,即便是太極運動,也是強調以氣為主,以心為帥。
台灣有很多善良的人,但其善事卻多在頭腦上作福德。可敬可惜。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針灸對慢性下背痛是確實有效

German Acupuncture Trials (GERAC)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randomized, multicenter, blinded, parallel-group trial with 3 groups.

Haake M, Müller HH, Schade-Brittinger C, Basler HD, Schäfer H, Maier C, Endres HG, Trampisch HJ, Molsberger A.
Orthopaedic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Bad Abbach, Germany.

BACKGROUND: To our knowledge, verum acupuncture has never been directly compared with sham acupuncture and guideline-based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A patient- and observer-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nducted in Germany involving 340 outpatient practices, including 1162 patients aged 18 to 86 years (mean +/- SD age, 50 +/- 15 years) with a history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for a mean of 8 years. Patients underwent ten 30-minute sessions, generally 2 sessions per week, of verum acupuncture (n = 387)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m acupuncture (n = 387) consisting of superficial needling at nonacupuncture points; or conventional therapy, a combination of drugs, physical therapy, and exercise (n = 388). Five additional sessions were offered to patients who had a partial response to treatment (10%-50% reduction in pain intensity). Primary outcome was response after 6 months, defined as 33% improvement or better on 3 pain-related items on the Von Korff Chronic Pain Grade Scale questionnaire or 12% improvement or better on the back-specific Hanover Functional Ability Questionnaire. Patients who were unblinded or had recourse to other than permitted concomitant therapies during follow-up were classified as nonresponders regardless of symptom improvement. RESULTS: At 6 months, response rate was 47.6% in the verum acupuncture group, 44.2% in the sham acupuncture group, and 27.4% i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were as follows: verum vs sham, 3.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7% to 10.3%; P = .39); verum vs conventional therapy, 2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4% to 26.7%; P < .001); and sham vs conventional therapy, 16.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1% to 23.4%; P < .001. CONCLUSIONS: Low back pain improved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at least 6 months.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either verum or sham, was almost twice that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網路之父」溫瑟夫:新創意就是Google的最大挑戰者

對於網路,溫瑟夫有無限想像,任何新發展,他都可以延伸出新應用。
網路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是什麼?答案不是問專家,應該是由消費者自己找答案。與其尋找一個殺手級應用,不如看大家如何利用網路,發展出更多可能性。
個人,將是這些新運用最大的受益者。
尤其,軟體開發和應用是沒有止境的,唯一的限制是我們的想像力,軟體正等待我們產生新的創意、寫出新的程式。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有想不到。
有時候我真希望我現在是八歲,這樣我就可以看到網路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相信很值得期待
=========================================================
如果說未來是一個以消費者為主的社會,那麼具備服務與體貼的民族,才容易有一席之地,可惜的是,這些東西好像都不被台灣現在的教育所強調。
從這段話中,應該讓我們對孩子和自己的未來有一番省思。

劉樹華氣功師談氣功

劉師傅:
沒有氣功基礎的人,看書自練氣功十分危險,操作不正確不但引起不適,甚至會加重病情!過去多年來,就有不少自學氣功產生了氣功病的人來找我糾正偏差。以香港來說,更甚的是自練自發功、甚至跟不夠經驗的師傅練自發功而出了毛病的。如氣往上沖向後跌倒,造成腦震盪!或在自發功中不停用手擦眼,造成眼角膜受傷!或一次自發動作長達三、四小時,筋疲力盡才停止!台灣方面一些人更嚴重,有弄至精神失常的!有弄至在垂死邊沿的!
擔憂和恐懼的情緒引致無法練功入靜和放鬆,就全憑自己的意志和信心。要知道不良的情緒會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
練功中出現不良幻覺,完全是潛意識的行為,也是恐懼情緒的反映。雖然有不少人明白這一點,悲觀的情緒仍揮之不去!若如此,則宜暫停練功,以免受應激的情緒困擾,然後散散步,看一些激奮人心的書,聽一些雄壯的歌曲,去培養良好的情緒,待信心回來的時候再練功。
劉師傅的忠告:
氣功並非萬能,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充滿矛盾和相對性的。假如一個醫生說他包治絕症,那必然是騙人的鬼話!同樣的練氣功治病能否成功,成功多少,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1. 病人的情緒〈樂觀或悲觀〉。2. 對氣功和教授者的信任程度。3. 正確的練功方法。4. 年齡和體質。5. 疾病的嚴重程度。6. 疾病的多少。7. 練功時間的多少。8. 是否天天練習。9. 練功是否過勞等。
=======================================================
氣功是個很神奇又尚未被現代科學所完全了解的事物。所以在練習上要有老師的指導,若想以解剖、生理學的角度看待氣功,是很難完全理解的
但是氣功確實是有很大療效的。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轉義務為服務

佛學知見(三十)-修行上的問題-轉義務為服務
紫虛居士96年9月16日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一般人做事時,若心存義務的想法,則潛意識裏會有權利的相對看法......
有義務的心態,好像受到某一種約束去做,問題沒想清楚而去做,結果就很容易出問題(產生怨氣)

應仔細觀照自己的內心(潛意識)是不是真的想要助人解決困難,或是潛意識有想要賺些利息,想要獲得某些東西,有權利就有風險,日後拿不到利息或本金,內心就認為當初熱心助人如今卻被反咬一口,這就是權利的心態。

修行人應把心轉為服務,不要有「有所得」的心態,不要精打細算、做多少應得多少回來,還希望多得一點,這樣是永遠不會有福報。義務及服務的心是不同的,很多人因某些因素會去壓抑個人的想法、表面上看不出.....
表面上、第六識沒有問題,卻把問題壓到內心深層,但問題並未解決,對於問題應勇於面對及破解,不可壓抑問題,探討問題的本質去解決它,而不是壓抑它,不然有一天終會顯現、爆炸

常看到一些人講話想要表達A意思,但聽者卻聽成C意思,為何會有此差異?這是潛意識在作祟,潛意識有壓抑一些問題,講話時就會把潛意識的思想加進,因此別人會聽成C意思,所以應坦然面對問題,一些思想出來自覺不妥,應去面對破解而不是壓抑

平時大家多想一想如何起心服務人,這類似如何發慈悲心,常有人問『為何慈悲心發不出?』這要透過很多的觀想,慢慢轉化個人心念。例如:我們日常看世間的事物都是實實在在,少有人能觀如幻,一般人不相信這一切如幻,因為一般人的潛意識都有堅固的執著-執為實有,把世間一切都當實有,這種狀況很難改變,認為世間的子孫、功德、福報、眾生一切都是實在,這種心是非常堅固很難破除,人會覺得有壽命、時間、空間及方向,也就是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很堅固,一般人難破除、很難觀如幻,必須常觀想這些都是根、塵、識湊合起來,今因有眼根、眼識才會把這些原子、分子看成這個樣子,慢慢去觀,由實在的東西轉成「湊合的東西」,這要花很長的時間,要常去觀照,觀到潛意識都轉變,才能做到真正如幻,這是佛教的觀想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