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被蚊子叮咬後紅又腫,血管性水腫? 恐是蜂窩性組織炎?

 

小孩被蚊子叮咬後又紅又腫,許多爸媽會擔心,是不是蜂窩性組織炎?對此,禾馨民權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巫漢盟表示,此情況無需特別擔心,較高機率為血管性水腫,通常冰敷就能改善,但若出現會痛不會癢的情況,就要特別注意,恐是蜂窩性組織炎

血管性水腫VS蜂窩性組織炎

至於血管性水腫及蜂窩性組織炎該如何分辨?巫漢盟說,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癢與痛,其中,血管性水腫會癢、不會痛;而蜂窩性組織炎則是會痛、不會癢

此外,巫漢盟指出,血管性水腫主要是因過敏引起,如:蚊蟲叮咬及藥物,通常幾小時到1天的時間就會產生,醫師會利用抗組織胺藥及類固醇治療;而蜂窩性組織炎則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利用抗生素治療,其產生時間也較久,通常需要2至4天,但仍有特殊狀況。

蜂窩性組織炎 仍有機率快速發生

巫漢盟提醒,被動物咬傷後,若是感染巴氏德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它可以在4至24小時內產生蜂窩性組織炎。此外,在水中受傷而感染到海洋弧菌,它的蜂窩性組織炎的病程也較快速。因此,當這兩種情形的傷口出現紅腫,建議馬上就醫。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76598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ChatGPT 完全免费了

ChatGPT 完全免费了 语音功能正式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

飛蚊症需要看醫生嗎?

ChapGPT回答
飛蚊症通常是由於眼內玻璃體混濁或纖維狀物質引起的,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老化現象。然而,如果您突然出現大量飛蚊或有其他視覺變化,最好咨詢眼科醫生,以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的眼部問題。

飛蚊症需要看醫生嗎?
http://www.dreye.net.tw/article/view/37

這種「有黑點跑來跑去」的症狀,就需要花時間去找出原因,通常醫生就會做散瞳檢查,詳細看看眼底的情況,才能知道原因。

特別注意的眼睛急性變化,這時病患往往主訴飛蚊忽然增加很多,這時不論之前是否飛蚊症早已存在,也不論是否最近才檢查過,醫師都仍需再次詳細散瞳眼底檢查,這一類的病症及檢查在眼科算是灰色地帶,檢查不清、交代不明,醫病關係往往很容易造成誤解。事實上就算醫師沒有找到視網膜裂孔或出血,還都一定會交代返診,往往醫生最常說:「我現在看眼底沒有破洞也沒有裂孔,但是你仍然要回診追蹤,尤其飛蚊急遽增加或合併閃電感覺時,必須趕快回診檢查!

所以我們可以說玻璃體的退化,大部份會造成退化性飛蚊症,但是少部份是會造成病理性飛蚊症的,玻璃體的退化一般約需一至二月才會退化完全,這就是為什麼通常醫生會交代回診,以防病情有變化。

眼底檢查只能看出當時視網膜有沒有破洞或裂孔,但是並不能預期或預測第二天玻璃體退化會不會就拉出一個裂孔(圖八)。也就是不論定期追踨也好,緊急檢查也好,醫生只能檢查當時眼底的變化,並不能推測病情的演變。也就是說,就算醫生檢查當時只看到生理性或退化性的飛蚊症,並不代表明天或將來不會合併病理性飛蚊症。根據病患的主訴,沒有散瞳眼底檢查,沒有醫生可以推測患者的飛蚊症是哪一種,也無法預測患者的飛蚊症是否安全?而且就算當時做了詳細檢查,結果是安全無羌的,也沒有醫生能保證第二天不會有變化,這就是飛蚊症麻煩的地方。所以定期追蹤與緊急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曾有看過前一天散瞳眼底檢查沒有問題,但是第二天卻有視網膜裂孔,甚至視網膜剝離需要開刀的病例

飛蚊症仍需要看醫生
 
    所以飛蚊症有沒有關係,事實上是「不檢查不知道」,沒有散瞳詳細眼底檢查,不論病患費盡唇舌主訴飛蚊的形狀、數量、大小與位置,醫生都不可能單由病患主訴而做出結論。如果已經做了檢查,醫生說沒有問題沒有關係,那也僅代表「當時」沒問題沒關係,不能說以後絕不會「合併」另外產生病理性飛蚊性。所以我們可以說飛蚊症是一種可大可小的病症,而且是種進行性的退化現象,嚴重的病理性狀況雖然只佔5%,但卻會造成視網膜裂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嚴重時可能造成失明,所以不論飛蚊症已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十數年,或已給醫生檢查沒發現病況,如果有了新的症狀如飛蚊數目增多或伴隨光視現象,或一部份視野看不到,或自覺視力忽然下降,都不能掉以輕心等閒視之!

*********
醫生說 600度以上就算重度近視 就很有機會會產生破洞 也就是有機會視網膜剝離
檢查很簡單 所以建議600度以上的近視族都應該去檢查看看

高度數近視,定期檢查一下眼睛。

高度近視:每半年至1年檢查1次

一般民眾:
◎孩童若視力檢查有問題,應做眼底檢查。
◎50歲以下,每3-5年1次;50歲以上每年檢查1次

https://m.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295886


目前因為視網膜剝離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建議近視500度以上的民眾,約30歲就可以開始每年定期為眼睛安排健檢,平常若出現異樣症狀,也要提高警覺,提早安排就醫。臨床上常見病患因為忙碌或輕忽嚴重性,對於單隻眼睛突然出現黑點沒有留心而錯失治療時機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878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認真健身,為什麼肩頸上背反而越來越痛?

 

認真健身,為什麼肩頸上背反而越來越痛?復健科醫師提醒3大錯誤動作別再做

以上的場景都是真實,且每週都會有這一類「認真健身、但越做越痛」的族群掛病號,為什麼會這樣?醫師不是建議我們要多做運動?要多健身多增加肌力、才不會痠痛,但為什麼健身反而沒有改善?越做越嚴重!

健身運動常出現三大錯誤動作模式

1.沒有在正確的起始動作 (--->平時就要維持好的姿勢)

2.動作的過程、出現不正常的代償

3.健身超過自己能負荷的能力

所有的健身動作,核心肌力強化和脊椎穩定都是健身的基本功,沒有好的核心穩定,在做上半身的肌力訓練,就很容易讓姿勢垮掉,且無法有效的發力,在訓練肩頸的健身課單中,核心的穩定訓練是一定要加入的。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超慢跑 腳底的變化

 

超慢跑 腳底的變化

痠痛復健 治標不治本

 

痠痛復健 治標不治本

久坐不動,低頭緊盯螢幕,這使得台灣已成痠痛王國,平均每廿人就有一人背痛、頸痛。健保資料顯示,去年因肩頸背痠痛就醫人數高達一百○三點六萬人,一年就醫五百五十七點四萬人次,其中八成五接受傳統電療、熱療、牽引等物理治療,為此,健保就支付四十六點九億元。

不過,國外相關醫學文獻證實,電療、熱療、牽引等物理治療,治療效果等於零、無效,或是僅能暫時緩解疼痛的項目,看診一次,可做六次復健,等於只是「做心酸的」,這也讓許多復健場所成中老年人社交場所。

林先生就是典型「復健做心酸」個案,他在一年半前某次重訓後,下背不適,至地區醫院求診,X光檢查正常,又做了核磁共振,結果疑似椎間盤突出。

為此,他每周回診做三次電療,熱敷、腰椎牽引、紅外線,三個月後,又至復健專科診所接著三個月電療,熱敷、腰椎牽引,治療半年期間,暫停所有運動,但背痛依舊。

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王劼去年九月在《物理治療》期刊發表兩篇研究,分析二○一一年健保資料,當時頸痛或背痛病人大都只接受簡單熱敷、電擊等物理治療,明顯與各國實證指引建議相抵觸。

王劼表示,各國醫學會與政府單位歸納實證研究,制定頸痛和背痛物理治療臨床指引,大多建議,運用徒手治療或運動治療。至於牽引、熱療、電療等國內常見復健治療,則被認為證據不足、不建議做,僅有少數指引建議,可在急性期暫時緩解症狀,例如自行在家熱敷。

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復健科醫師林頌凱表示,電熱療及牽引具有舒緩緊繃、減少疼痛、減少神經壓迫程度等效果,但舒緩之餘,無法治本和預防。

「別以為復健儀器治療無害,有健保就不做白不做。」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教授王子娟說,愈來愈多實證顯示,電療熱敷等被動儀器治療對病人可能有潛在危害,「保持適當活動」更重要。

痠痛患者以為痛就是發炎,所以應該少動,透過儀器就能消炎,以致出現「恐懼迴避(fear avoidance)」惡性循環,愈不敢動,愈來愈沒力氣、功能愈來愈差,恢復進程延緩,醫療支出增加,許多患者因復健無效而被建議開刀。

日常生活的頸部運動 (Alexander Technique)

 

Letting go of neck strain with the Alexander Technique

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多裂肌」和下背痛有關,這是什麼冷知識?!

 

摘自下列網路: 「多裂肌」和下背痛有關,這是什麼冷知識?!



如果多裂肌罷工,在活動時腰椎這些堆疊在一起的積木彼此之間就會晃動得很厲害,有過多的相對位移,可能因此造成椎間盤過多壓力、小面關節壓迫、或因此壓到腰椎神經根,因此和下背痛有很大的關係

 腰椎開刀對多裂肌有不好影響?

有篇研究觀察了腰椎手術(posterior lumbar surgery)對多裂肌的影響,在手術前後分別使用核磁共振去量測多裂肌的大小,結果發現多裂肌的截面積有顯著的減少(L4/5 level: 整體減少 11%,可收縮部分減少 14%;L5/S1 level: 整體減少 14%,可收縮部分減少 26%)。

常見的腰椎手術如脊椎融合手術,把不穩定的脊椎用釘子固定起來,結果反而造成了多裂肌的萎縮,且其他節未被固定的脊椎會承受更大的負擔,導致更早期的退化。考慮到不穩定的脊椎是可以使用運動或注射等方式來幫助恢復穩定,如果不是急性需緊急處理的狀況,其實在效益及風險的考量下,脊椎固定手術的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你真正了解呼吸嗎?你知道你的呼吸屬於哪一種嗎?

 

骨盆底肌』以及『腹腔及胸腔往前擴張』,正是我們所謂的『橫隔膜呼吸法』。

橫隔膜一直在扮演著雙重角色,它不只是能做呼吸肌肉使用,更重要的是它同時也扮演著姿勢的維持

以下是八條在『用力呼氣』時會用到的肌肉:

肋間內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提肛肌胸橫肌 腹橫肌錐狀肌腹直肌

我們訓練這些肌群時,必須把身體擺放在一個正確的排列上脊椎的延伸和動作會影響我們用力的方式


摘自下列網頁: 呼吸訓練你該知道的8條肌肉

-----------

摘自下列網頁 呼吸的迷思:深呼吸其實無法讓你放鬆

以橫膈膜收縮為主的橫膈膜呼吸較以肋間肌收縮為主的胸式呼吸效率較高,所消耗的能量與氧氣也較少

橫膈膜與外肋間肌是吸氣的主要肌肉

深呼吸時的呼吸相關肌肉收縮的動作,在吸氣的時候,吸氣主要肌肉收縮(腹式呼吸時橫隔膜肌肉收縮,胸式呼吸時外肋間肌收縮),接著頸部的吸氣輔助肌肉收縮;在吐氣時,吸氣相關的肌肉逐漸放鬆,接著吐氣的輔助肌肉收縮(內肋間肌以及腹部肌肉),因此一個完整的深呼吸,幾乎所有與呼吸相關的肌肉都要做收縮的動作。

真正的放鬆呼吸,呼吸的深淺其實不是重點,而是在於呼吸速度緩慢且均勻規律


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棒式運動 plank exercise







Having good hip flexor strength is vital when loading the lower body on groundstrokes, volleys

Having good hip flexor strength is vital when loading the lower body on groundstrokes, volleys, and serves, and it is highly evident during the follow-through and landing phase of the lower body during the serve.





2023年6月6日 星期二

問診 (加理學檢查)

 長者走幾步就膝蓋痛!光換人工膝關節沒用,靠一招助改善

80歲劉阿嬤,以務農為樂,去年接受膝關節退化手術後,卻感到大腿腫脹,必須彎著腰走路,走幾十步就得休息一下才能再走,以為手術沒成功,但透過影像檢查發現,阿嬤可能是脊柱狹窄造成的後遺症。

脊柱狹窄是老人家常見的症狀,主要特色是間歇性跛行,走不遠。因為脊椎長期退化後使神經所處的空腔縮小,神經被約束住,血液循環也變差,約有十分之一患者因脊椎神經病變造成膝蓋痛,所以,阿嬤走幾十步就必須休息,但當神經比較通暢時,她又可以繼續走

阿嬤在兩年前開始覺得右腳膝蓋疼痛,經檢查發現右腳膝蓋內側第四級退化、外側第三級退化,先以注射玻尿酸、消炎藥緩解。但奇怪的是,阿嬤總是彎著腰走路,反而蹲坐在田裡耕作時比較輕鬆,所以懷疑她彎腰走路與腰椎有關,於是安排X光檢查。

一般脊椎退化好發在第4、5節及薦椎第1節,會產生神經病變,也就是「坐骨神經痛」,會從大腿到小腿、足背到腳底都產生疼痛。但阿嬤是較少見的2、3及3、4節退化,因此症狀會表現在膝蓋上,包括膝蓋上方大腿附近疼痛、走不遠,坐下來或蹲著務農時,因為神經較為通暢反而能緩解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疲勞身體的省力圖鑑:身體會累,是因為在「白費力氣」的關係!

推薦書籍



• 彎腰時不是真的彎腰,而是把屁股肌肉往外頂,減輕腰部的負擔。
• 坐著起身時力量不是往上,是要把重心往前,利用作用力輕鬆站起。
• 久坐時屁股要緊靠椅子最後方,背部力量靠在椅背上,就不會駝背造成肩膀痠痛。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常做惡夢會喊叫 R.O 巴金森氏症前期

 

常做惡夢會喊叫 易患巴金森氏症

有國外研究報告指出,常做惡夢時會喊叫或伴隨有肢體動作的人,在十到十二年後,約有近90%的比率會出現帕金森氏症。一位59歲女性,常被惡夢嚇醒,發現枕頭套被汗濕,身上卻不流汗,看過很多科別的醫師,仍無法改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表示,這樣的症狀的確很詭異,經多巴胺核子醫學掃瞄,發現他的基底核不對稱,診斷為前期帕金森氏症,也可以說是提早兩年就發現此疾病,相對在治療上有更大機會防止其惡化。

這位患者半年來深被頭汗症和惡夢困擾,睡不著、焦慮、口乾舌燥也跟著纏身,看了身心科、婦產科、免疫風濕科也找不出病因,先後給予焦慮症、停經症候群、乾燥症等藥物治療,但仍未能獲得改善,最後才尋求神經內科門診,至此她已神疲行勞,擔心身體出了嚴重問題。

葉守正主任表示,當他看到該患者走進診間,表情平淡,連眨眼都顯得不自然,請她做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快速碰觸動作,標準每五秒要十五次以上,她才十次;在平舉雙手,右手有非常微小的顫抖。再進一步做多巴胺核子醫學掃瞄,發現其成對的基底核影像不對稱,確診是罹患前期帕金森氏症。

該患者罹患前期帕金森氏症,是否與她頻繁惡夢和頭汗症有關係?葉守正主任說,該患者所出現惡夢連連、頭汗症、口乾舌燥等症狀,顯然不是自體免疫問題的休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而是神經退化所引起的乾燥症,而頭汗症是因身體不出汗的代償現象,汗水集中往頭部才會汗濕了枕套,不是因惡夢而嚇出冷汗,因此,前期帕金森氏症也會表現出乾燥症的症狀,是由於自律神經退化,要詳細鑑別診斷才不會發生誤診,讓病患吃了免疫藥劑,反而對身體不好。而由於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腦幹也會產生病變,而腦幹與睡眠遙控有關,是頻繁惡夢的原因

葉守正主任指出,該病人的帕金森氏症被提前診斷出來,可以更早做防止進一步惡化的治療,如果未能在前期發現,約兩年後就會出現休息時手抖、走路變慢甚至有駝背的情形。對前期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除吃藥外也鼓勵患者多運動和攝取抗氧化食物,如綠花椰菜、菠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的海苔海帶、小番茄、胡蘿蔔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國外研究報告指出,常做惡夢時會喊叫或伴隨有肢體動作的人,在十到十二年後,約有近90%的比率會出現帕金森氏症,因此,帕金森氏症能越早診斷出來是醫療上的重大挑戰。葉守正表示,在他的門診中,一年約診斷出五十多位的前期帕金森氏症患者,男女比率差不多,年齡都在50到60歲之間,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口乾舌燥、眼乾、睡不著、焦慮、便秘、嗅覺失調、頭汗症等。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55452

如果是在 50 歲發病,患者可能在 30 歲時會注意到有便祕、嗅覺異常的毛病,40 歲就注意到有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RBD,REM behavior disorder),快速動眼期基本上就是正在作夢,一般作夢就只是做夢,身體不會亂動,可是有些人在作夢的時候會跟著手舞足蹈,夢到在打架,身體就出現打架的動作。在診斷前 5、6 年,患者開始會有些憂鬱或焦慮狀況。

非動作症狀的出現與體內的左旋多巴缺乏有關,蘇豐傑醫師解釋,根據病理分期(Braak staging),一開始可能會有嗅覺異常跟自律神經失調,到了病理分期的第 3 期、第 4 期,開始有睡眠跟一些動作的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會影響到大腦皮質,而有情緒與認知功能障礙。巴金森患者大多不曉得巴金森病會造成焦慮、憂鬱、便秘,也可能沒有察覺到相關症狀,而沒有及時到神經科就診。

中年後常做惡夢可能是失智警訊,男性尤需注意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姿勢調整,讓盆底肌康覆事半功倍

 

曾經接手了一位產後客戶,腰背痛和漏尿困擾了她十多年。在此期間,她嘗試過各種治療:針灸、推拿、核心訓練,但收效甚微。



良好的姿勢可以加速盆底肌的恢覆,而不良的姿勢不僅是普通人盆底退化的重要因素,也是阻擋產後恢覆的主要因素。

在盆底康覆中,從最基礎的呼吸練習到盆底肌激活以及正常的健身訓練,都要先有一個好的身體姿勢,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薦閱讀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Neck (cervical) deep flexor exercises

 

https://youtube.com/shorts/zCMy4Cryu9Q?feature=share

https://youtu.be/0JEWM_McBmM?t=44

摘自網路搜尋



健身動作注意辨別

 

https://youtu.be/m3Nsjdx-UY0?t=106

https://youtu.be/m3Nsjdx-UY0?t=130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159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182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374
https://youtu.be/D-TL5hDQucI?t=433






正確的動作,注意手臂後三角肌位置肌肉動作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200


https://youtu.be/V0dYd1jyLpE?t=289

https://youtu.be/D-TL5hDQucI?t=430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用呼吸 (diaphragm)帶動行動

摘自下列網頁
译:从内而外稳定核心

腹壁肌肉是核心训练的重点,但真正的核心激活应该是从内部开始。

横膈膜是核心稳定的关键部分,横膈膜必须先收缩,然后再收缩腹壁肌群,而不是相反的顺序。过早或者过于用力收缩腹壁肌群会阻止横膈膜的正常下降,这在腰椎的稳定中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我要介绍Kolar教授和他同事对横膈膜的两个有趣的研究结果,他们证明了横膈膜具有“控制呼吸”和“维持核心稳定”的双重功能。

Hodges和他同事研究开启了核心训练热潮,但现在表明在执行任何动作之前不仅仅需要激活腹横肌更需要激活横膈膜来稳定躯干。腹横肌成了得到了关注,成了核心训练的明星,但是却忽略了横膈膜。

在理想的横膈膜收缩中,整个横膈膜向下推入腹腔,可以观察到下肋骨和腹壁肌群在所有方向上的膨胀。(把手指放下肋骨部位,在吸气时测试者可以明显感觉到下肋骨的横向扩张和后侧腹壁肌群的激活如果下肋部向上或者向内代表呼吸功能障碍)

只要横膈膜被正确的激活,核心训练将存在于所有练习动作中。正确的核心激活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所有动作模式的基础



对于任何有兴趣提高运动表现或者防止腰痛的人群,我都建议他们花一些时间来正确激活核心,这是值得的

推薦閱讀



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呼吸 和 sacrum 的互動 nutation in SI joint (sacrum)

Breathe In = Nutation
Breathe Out = Counternutation

When the pelvis is weight-loaded from above in standing and upright seated postures, it moves in a specific way that is well-documented by orthopedic science. The top of your sacrum moves down into the center of your pelvis as your tailbone moves up. Your ilia, or hipbones, move toward each other. This causes your pubic bones to also squeeze together. Your ischia, or sit bones, move slightly apart. This movement is referred to as pelvic nutation.

You can feel with each in-breath that pelvic nutation is maximized as your lumbar spine is drawn all the way forward. Sense a slight tightening of your pubic bones and a widening sensation between your sit bones. You can discern for yourself that inhalation and pelvic nutation are a closely coupled, interdependent system. Your breath creates the shape and movement of your spine, pelvis and pelvic organs.

Counternutation occurs when your spine is slouched or your belly pulled in. The top of your sacrum moves up and out of your pelvic interior, while your tailbone tucks under. Your ilia pull slightly apart as do your pubic bones. Your sit bones move toward one another. Counternutation is closely coupled with exhalation. You must let all your breath out to pull your navel maximally toward your spine.


image

i love physical therapy: The importance of pelvic nutation - http://bit.ly/12u7yRE
Breath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肌力訓練(肌少症) 也必須考慮的問題 (Valsalva maneuver)

 

摘自書籍
肌力訓練在執行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到Valsalva maneuver

Draw-in呼吸法穩定脊椎,改善腰痛

 摘自下列網頁:
呼吸不對、腰背受罪!一招Draw-in呼吸法穩定脊椎 改善腰痛

良好的腹內壓能穩定脊椎 避免腰痛
橫膈膜可以說是整個呼吸動作中最重要的肌肉,横膈膜的上升使肺縮小,下降使肺擴張,是驅動整個呼吸過程的主要引擎。近期研究發現,横膈膜除了影響呼吸以外,同時也會改變身體姿勢穩定性、脊椎減壓、流體動力學、內臟健康和情緒調節等功能。

減輕腰部疼痛最具實證呼吸法「Draw-in呼吸法」
根據Donald A. Neumann 所著的《Kinesiology of the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這本物理治療學界中的經典提到:「Draw-in呼吸法」是能夠減緩腰痛的有效方法,因為它能有效誘發腹部的深層肌肉─腹橫肌

3.試著將肚臍以下區域往地板移動(類似縮小腹動作),如果說大力的縮小腹是100%的用力的話,那嘗試放掉一半的力量(50%),接著再放掉一半的力量(25%),這時候差不多就是微微收小腹的感覺,微微的並不會很大力

但過程中不要忘記維持脊椎直立(感覺脊椎長高),不駝背或太過挺胸,因為姿勢的改變也會影響你的呼吸

摘自下列網頁:
哪種坐姿會讓你一小時就核心無力?用Draw-in呼吸法幫你快速啟動核心

當你快速舉起手時,全身的肌肉哪邊會開始先出力?

當你快速舉起腳時, 全身的肌肉哪邊會開始先出力?

最後,你覺得(1)(2)的答案是一樣的嗎?想出來了嗎?

第一題答案(2005, Urquhart DM):

出乎意料的,第一個先出力的是-腹橫肌(中部)→腹橫肌(下部)→腹內斜肌→三角肌

第二題答案(1996,Hodges):

與第一題答案類似,腹肌群(腹橫肌與腹內斜肌等)會在髖屈曲前就開始出力

一樣嗎?可以說是一樣但是卻又不一樣,一樣都是腹橫肌力穩定,但是卻是由不同區段

抬個手舉個腳都是傷你的腰啊!!!!

那….什麼時候腹部會變得無力呢?殘酷的事實是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

『慵懶的坐姿』

發現持續使用駝背坐姿1小時的姿勢,就足以讓腹內斜肌與腹橫肌變得無力

(還記得這是我們在舉起手跟腳最先穩定我們脊椎的肌肉嗎?)



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某些足部壓力不均的病人,會很訝異他花在氣墊鞋上的錢竟然沒有用

某些足部壓力不均的病人,會很訝異他花在氣墊鞋上 的錢竟然沒有用,事實上的確如此,愈穿愈痛。


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治療 必須考慮生物力學及發炎原因, 是否吻合臨床症狀

手術,必須考慮生物力學及發炎原因,確定診斷是否配合症狀


不止手術治療如此,復健治療也是如此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縮足運動 small foot exercise

就像身體核心肌力的不足,腳也有内在肌力不足的問題。

縮足運動的重點踩在地上,腳趾和腳跟都不動的情況下,喚醒並驅使內在肌動作使腳長縮短且足弓拉高

傳統方法是在大拇趾球部下放一個十塊錢,直接貼著地面將錢拉回來並升高


站立 stand


摘自書籍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 : 足踝專科名醫教你遠離痛風.凍甲.腳麻.拇趾外翻.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保護性的動,其實是非常必要的。



事實上,關節若是長期處於不活動的狀態下,很有可能會衍生類似神經萎縮症的「複雜性區域疼痛症候群」(CRPS),所以腳踝扭傷除了需要專科醫師的協助,還應該配合復健雙管齊下,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醫療效果,也就是說,「保護性的動」其實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