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坐姿矯正 ★

 

《咖呼的運動小教室》頸椎篇—正確坐姿

腰椎維持正常前凸,身體上半身重量平均放在兩側屁股上,身體重心微微向前移 (大概感覺鼻子的位置超過肚臍) --> 感覺上半身的重量平均放在兩個膝蓋上 (這樣腰椎就可以免除身體重量的負擔)。側面來看,耳朵、肩膀、大腿骨的關節呈一直線

頸椎 較安全的運動方式 (有頸椎症狀的病人,特別要注意)

 

《咖呼的運動小教室》頸椎篇—頸椎旋轉

下巴後縮,手壓住下巴,維持下 (或用頸部肌力保持),才開始作運動


《咖呼的運動小教室》頸椎篇—躺著收下巴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慢性C肝拉警報 引發關節疼痛

 

慢性C肝拉警報 引發關節疼痛

47歲的楊小姐(化名)有慢性C型肝炎病史,近6個月來有多處關節痛的情形,包括雙手指關節、膝及手腕,早上會痛得特別厲害且合併難以忍受的僵硬感,但關節並無紅腫症狀。

剛開始楊小姐覺得不嚴重,但之後疼痛頻率增加,因此她開始用一些外用止痛藥緩解症狀。

她到骨科就診,因無明顯關節紅腫現象,影像學檢查也沒有發現骨頭有異常現象。她服用一些止痛藥,症狀會好些,血液檢測有低濃度的類風濕因子,骨科醫師懷疑她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此將她轉介到風濕科門診接受進一步評估。

楊小姐有明顯多發性關節痛症狀,卻缺乏典型關節炎的徵象(紅腫熱痛),調閱骨科醫師之前照的影像,關節並沒有明顯骨頭缺損或破壞,風濕科醫師也幫她做了些免疫學檢查,發現有低濃度「抗核抗體(ANA為1:80)」,發炎指數輕微上升,「抗環瓜胺酸抗體」為陰性。

經臨床症狀及各項檢驗結果發現她有慢性C型肝炎相關的關節炎。

臨床上,慢性C型肝炎病患易有一些肝臟外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關節痛、肌肉痛、眼乾、口乾、皮膚紅疹、淋巴病變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血液可看到一些包括類風濕因子及「抗核抗體」等自體抗體,病毒除了在肝臟造成肝傷害外,還可引發免疫細胞不正常的反應,造成發炎相關細胞激素上升。

有些特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會有對稱性關節痛、晨間僵硬、血液中有類風濕因子等;但也有些不一樣的表現,如慢性C型肝炎相關的關節炎不會有關節破壞、不會有「抗環瓜胺酸抗體」等,且關節炎症狀較類風濕性關節炎輕微。

兩者的藥物治療也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較多種類且較重的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慢性C型肝炎相關關節炎則只需較少種類的免疫調節劑或較低劑量的類固醇,效果便會反應不錯。

有研究指出,同時控制C型肝炎病毒量,其肝臟外的症狀也會有改善。

在經過低劑量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治療後,楊小姐的關節痛明顯改善,晨間關節較不易僵硬,3個月後停掉類固醇,持續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目前她固定在腸胃科追蹤C型肝炎病情,以及風濕科追蹤C型肝炎相關風濕症。

(作者為國軍台中總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

C型肝炎病毒相關的風濕性疾病

作者:尤珊富醫師 │ 服務單位:高雄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 主治醫師

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具有hepatotropic 及lymphotropic特性,會在肝臟和肝臟外的器官致病,醫學上通稱為HCV症候群。而與HCV相關的風濕性疾病,其臨床特徵與血清學表現,常常會與非HCV相關的風濕性疾病有相似重疊之處;因此,在治療病患之前,做出正確診斷是必要的。然而,因為HCV感染和複雜的自體免疫功能改變,常常是共同存在的,故要能作出正確判斷與治療是有困難度的。

舉例來說,C型肝炎為台灣最常見混合型冷凝球蛋白血症候群(mixed cryoglobulinemia syndrome)之原因,而其治療原則須以治療C型肝炎有效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根除C型肝炎病毒為原則,或再配合改變免疫系統的方法,如:使用Rituximab、cyclophosphamide、類固醇,血漿置換術…等等。在臨床經驗中,治療策略應根據冷凝球蛋白血症候群的嚴重程度或疾病活動度來進行調整,以及針對每個病患的狀況作改變;冷凝球蛋白血症所致的皮膚潰瘍,乃是治療的一大挑戰,可分成局部(如:保濕、避免感染、清創)及全身(如:類固醇、免疫抑制藥)的治療方式。 

與HCV相關的關節炎,應與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加以區分;它可以低劑量類固醇和hydroxychloroquine治療,嚴重情況下也可考慮生物製劑(如:Rituximab)。 

原發性乾燥症很少與HCV感染有關,而乾燥症狀和肌痛,經常在C型肝炎患者出現。而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骨硬化症,纖維肌痛症….等),在不同國家的病患族群中,也都報導過可能與HCV感染相關,這代表遺傳或環境因子對疾病發生的影響。故這些疾病的處置,應根據每位病人的肝功能、血液、病毒、或免疫報告......等各方面結果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