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運動傷害防護

運動傷害防護室 北縣光榮國中啟用 - 防意外傷害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運動傷害防護室 北縣光榮國中啟用

培育眾多運動選手的台北縣光榮國中,昨天成立全國國中首座運動傷害防護室,由專業人員以「深層震盪治療儀」等設備幫選手消除疼痛,並減少運動傷害的後遺症。
學校教練陳隆明表示,運動傷害防護室不但是運動員的元氣補給站,意外發生時有效降低傷害程度,也讓基層體育人才的培訓計畫更加周延有效率。
光榮國中訓練眾多運動健將,累計全國及縣級金牌數已破千面,光榮田徑隊是競技場上常勝軍,網球隊則在今年獲全中運女網個人與團體3面金牌,籃球隊則是今年甲組籃球聯賽全國季軍。
「這是全國國中第一座!」校長楊尚青表示,為照顧選手健康,光榮國中自籌經費聘專業的王馨苹、鄭薇珊任運動防護員,平日幫選手簡易貼紮按摩、協助操作防護室的設備,或講授專業運動保健知識,在重要比賽時全程陪伴,提供立即安全的防護處置。
王馨苹表示,運動傷害防護室有整療床、十二管肢體循環機、三組式海浪波中頻向量干擾治療儀、雙頭雙頻超音波治療儀、熱敷箱、深層震盪按摩槍、深層震盪治療儀等設備,透過深層熱療、空氣加壓或靜電震波的按摩刺激,可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或淋巴液回流,達到減輕疼痛,改善表層與深層循環,縮短身體修復時間。
防護室由教育部、縣教育局和三重市公所補助120萬元設置;三重市長李乾龍昨天參觀後,當場應允再補助30多萬元,將防護室設備提升至「師大級」。
----------------------------------------------
運動傷害的防護,軟體的重要性大於硬體,軟體的實力才是台灣最要努力的方向。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符合足弓高度、足底形狀的跑步鞋 還是會引起傷害

符合足弓高度、足底形狀的跑步鞋 還是會引起傷害 - 足部問題多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跑步鞋配合足弓高度、足底形狀,不見得能防止受傷。美國陸軍司令部公共衛生部門、海軍陸戰隊招募所研究發現,符合足弓高度、足底形狀的跑步鞋無法降低受傷機率,要預防足部受傷,可能還要多注意其他因素,而非單純仰賴鞋子好壞。
共有1400多位自願者參與研究,他們都是海軍軍人,男女都有。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一組為控制組,共689人,穿著穩定度一般的鞋子,另外722人則穿上特殊跑步鞋,這些鞋子特別量身訂作,符合足弓高度、足底形狀。
根據美國「洛杉磯時報」指出,參與研究計畫的人每周須穿上指定鞋子12到15小時,他們在這段時間接受體能訓練,為期12周。研究人員再比對他們的就診紀錄、受傷記錄,結果發現,受訓期間,兩組受傷機率相當。穿特殊鞋子的人受傷機率並沒有比較低。
研究人員指出,若只為預防受傷,不一定要為海軍軍團提供特殊跑步鞋,符合足弓高度的鞋子不見得能保護軍人不受傷害。另外,新兵受訓時,一定要確保他們都領到新鞋,以免舊鞋增加受傷風險。研究成果發表於九月號的「美國運動醫學期刊」(AmericanJournalofSportsMedicine)。

當醫師變成殺人犯

自由電子報 - 當醫師變成殺人犯
當醫師變成殺人犯
◎ 穆雲
近日報載國泰醫院資深醫師因「誤診」瘧疾而遭判刑。從就醫到確診經過兩天時間,是否涉及疏失,目前兩造各有說法,官司也尚未定讞。筆者無意討論個案,然而深以為若醫師因延誤診斷而須負刑責的判決一旦成為通例,則每位站在第一線診療患者的醫師頓時皆是罪犯或即將犯罪,不僅再度打擊台灣醫界已降到谷底的士氣,四大(科)皆空的態勢更無可挽回。
沒有一位醫師敢說自己不曾誤診,除非他/她從未診治過病人。患者的主訴與症狀代表了各種可能的疾病,醫者往往須一步步抽絲剝繭才能得到最正確的診斷,甚至有時安排各種檢查也未必得到肯定的答案。外界常常不能理解為什麼醫生一天到晚把「可能」掛在嘴邊,因為醫療就是充滿不確定性。
假設某醫師神奇到看診後有九十九%的正確診斷率,那麼每百位患者還是會有一位被延誤診斷。若每百位被「誤診」的病人有一位後來治療結果不盡理想,醫師就要負業務過失傷害或致死的刑責。那麼每診療一萬人次該醫師就犯罪一次,以內科醫師工作三十年的職業生命,就算平均一天只看十位病人,一生約十萬次診療機會,如此神醫大概都要「犯罪」十次!
筆者曾至美、日、英國醫院進修,未曾見過哪一國的司法體系視醫師的常規診療為犯罪行為。在台灣,選擇在第一線與病魔對抗的醫師,越來越難說服自己堅守崗位。除了醫治病人之外,健保核刪與各種評鑑帶來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以及與日俱減的生活品質和薪資待遇,已經讓我們看起來像傻瓜了!現在,居然隨時可能變「殺人犯」!
醫界最德高望重的宋瑞樓教授,幾年前在一場演講中談到如果他可以選擇來生,下輩子還是要做醫師,但不要在台灣當了!偉大如宋教授者尚有此嘆,吾等小輩不知漫漫黑夜,何時天明?
(作者為教學醫院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FAST CAR 很感人的音樂

Jeremy's Boxxx:經濟成長、貧富差距與財政赤字的Fast Car - 樂多日誌

http://bit.ly/aatkNN
經濟成長、貧富差距與財政赤字的Fast Car

這篇文章的標題定得很生硬,但其實只是想講一下20日讀新聞湧上的一種「感覺」,並沒有打算長篇大論地探討「經濟數據」,況且那也超越了我的能力範圍。
先要從一張音樂精選集談起,這是Tracy Chapman(崔西‧查普曼)在2001發行的一張暢銷金曲精選,我也是最近才認識這位暢銷歌手並買了這張專輯,雖然他的專輯數不多,但擁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曲,這位嗓音低沉的創作型才女,以民謠曲風加上對當時美國社會的批判自省歌詞,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獲得極高評價與迴響。
1988年的第一章同名專輯,銷售量便破了千萬張,且在出道第一年就拿下葛萊美獎最佳女歌手等三項大獎,尤其是這首《Fast Car》完整詮釋了當時美國的社會現況,更道出許多市井小民的心聲。
這首歌《Fast Car》是描述中下階層無法擺脫的困境,一個女孩因為父親愛喝酒,決定與男友一起逃離這個家庭,他們擁有一輛車,這台車象徵的新生活與新希望,但是事情並未如此順利,在大環境使然之下,男友也成了酒鬼,他必須再次決定是否駕著這台車再次逃離這樣的環境,為了他的孩子與未來的希望。
這首歌在當時造成非常大的討論,因此有必要說明一下美國80年代的背景,這是雷根主政的年代,在雷根執政之前,美國經歷了經濟衰退期,石油危機導致通貨膨脹與高失業,共和黨重新執政後,雷根施行了著名的「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復甦經濟計畫,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減稅」來刺激經濟發展,同時減少政府支出避免過度干預市場機制,以結果來看,這個供給面經濟學確實降低了通膨與失業率,並且讓景氣回升。(與歐巴馬的經濟復甦政策相反)
然而,這樣的政策也造就另一種層面的影響,首先是大幅減稅,雖然是所有納稅人都受益,但實際情況是富人階級比中下階層獲益更多,減稅政策也造成財政赤字大幅上升,以聯邦預算赤字走勢來看,雷根主政時期是美國國債大幅攀升的起點,且因縮減政府支出也大量刪減社會福利政策,底層人民也因此成了政策的犧牲品,而這個時期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貧富差距大幅擴張,1989年佔人口比例1%的富人已經擁有全國36%的資產。
老布希接任總統後延續雷根的經濟政策,可是此時經濟復甦的美國再度開始走下坡,已經不再有每年4.2%的GDP增長率,同時80年代的美國面臨產業轉型的陣痛期,有著大量工人失業,但老布希繼續大幅刪減社會福利開支,也否決多項援助窮困者的措施,而失業率也重新上升到8%,這就是《Fast Car》這首歌的時代背景。
時間回到2010年的八月二十日,主計處公佈了最新經濟數據,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來到8.24%,多數平面媒體都以頭版頭條刊登這則振奮人心的數字,經濟成長率樂觀地向上修正,是近二十年來最好的表現,但打開二版卻發現主計處也公佈了另一個重要訊息,貧富差距擴張至8.22倍,為史上最慘的懸殊比例,多麼刺眼的對比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也同時隱藏在「振奮人心」的經濟成長率裡,明年總預算繼續大幅舉債4290億,國債4.9兆破紀錄,因此,工商時報寫了專文質疑馬政府稅收預算超估千億,簡單地說就是政府為了美化債務數字,以較高的經濟成長率高估稅收,避免舉債比例過高,藉此規避輿論批評的鴕鳥技術。
在大幅經濟成長率的表現下,多數社論呈現的不是喜悅而是擔心,因為我們的經濟成長不是回歸多數人享有,而是寡頭的財閥的經濟成長數字,貧富差距史上新高就是警惕;且在經濟成長率躍進的同時,我們仍然以繼續擴張政府支出來維持經濟復甦的動能,連續三年的總預算已經借了1.3兆,與前朝政府的八年的舉債額相當,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如果景氣已經復甦還要大幅舉債,而非調控財政赤字,不免令人擔心這個政府的遠見在哪裡?又或者,在華麗的數字下難道是藏匿著借錢不用還的心態?
最近公佈的三個經濟數字,經濟成長、貧富差距與財政赤字,單純地讓我聯想到《Fast Car》這首歌,我們的經濟成長率也像是一台往前衝的車,貧富差距衝的更快,財政赤字根本是在飆車,而在這個自由市場的年代裡,經濟復甦與成長造就了一批更富有的富翁,但中下階層卻陷入了難以逃離的泥沼,掙扎再掙扎,就是無法擺脫命運。
Tracy Chapman的這首歌在二十年後的台灣,聽起來特別有感覺,是我們步入了後塵嗎?而在繁榮的數字底下,又有誰來喚醒社會的良知呢?不說了,聽歌吧!

中英歌詞來源

You got a fast car
你有一輛跑得很快的車
I want a ticket to anywhere
我想要一張可上任何地方的車票
Maybe we make a deal
也許我們可以打個商量
Maybe together we can get somewhere
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到某些地方
Any place is better
任何地方都好
Starting from zero got nothing to lose
一切從零開始,不會有任何損失
Maybe we'll make something
也許我們可以做些事情
But me myself I got nothing to prove
但我無法保證什麼

You got a fast car
你有一輛跑得很快的車
And I got a plan to get us out of here
我有個計劃可以離開這裡
I've been working at the convenience store
我一直在一家便利商店上班
Managed to save just a little bit of money
存了一點兒錢
We won't have to drive too far
我們不必開得太遠
Just 'cross the border and into the city
只要過了邊界,到城裡去
You and I can both get jobs
你我都可以找到工作
And finally see what it means to be living
最後,體會活著的意義

You see my old man's got a problem
你知道我老爹的毛病
He live with the bottle that's the way it is
他整天就是與酒瓶為伍
He says his body's too old for working
他說他的身體老得無法工作
I say his body's too young to look like his
我說他還年輕,不該是現在這個樣子
My mama went off and left him
我媽媽離他而去
She wanted more from life than he could give
他無法給她想要的生活
I said somebody's got to take care of him
我想總得有人來照顧他
So I quit school and that's what I did
所以我休學,就是這樣

You got a fast car
你有一輛跑得很快的車
But is it fast enough so we can fly away
但它快得夠讓我們遠走高飛嗎?
We gotta make a decision
我們得趕快作決定
We leave tonight or live and die this way
今晚就走?還是這樣混吃等死?

I remember we were driving driving in your car
我記得我們開著車
The speed so fast I felt like I was drunk
車速飛快,讓我覺得好像喝醉酒
City lights lay out before us
街燈在我們面前一字排開
And your arm felt nice wrapped around my shoulder
你的手臂環繞在我肩膀,感覺真好
And I had a feeling that I belonged
讓我有一種歸屬感
And I had feeling I could be someone, be someone, be someone
我還覺得自己能有一番成就

You got a fast car
你有一輛跑得很快的車
And we go cruising to entertain ourselves
我們開著四處晃遊
You still ain't got a job
你還是沒找到工作
And I work in a market as a checkout girl
我在一家超市當收銀員
I know things will get better
我知道一切會逐漸好轉
You'll find work and I'll get promoted
你會找到工作,我會獲得晉升
We'll move out of the shelter
我們可以搬離收容所
Buy a big house and live in the suburbs
買間郊區的大房子

You got a fast car
你有一輛跑得很快的車
And I got a job that pays all our bills
我有一份工作,可以付所有的帳單
You stay out drinking late at the bar
你總在酒吧酗酒到很晚
See more of your friends than you do of your kids
見朋友比見到孩子的時間還多
I'd always hoped for better
我一直期待會有改善
Thought maybe together you and me would find it
心想也許我倆可以找到方法
I got no plans I ain't going nowhere
我沒有計劃要去什麼地方
So take your fast car and keep on driving
那麼,就繼續開你的車吧

You got a fast car
你有一輛跑得很快的車
But is it fast enough so you can fly away
但它快得可以讓你遠走高飛嗎?
You gotta make a decision
你必須做個決定
You leave tonight or live and die this way
今晚就走?還是就這樣混吃等死?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多到森林、山野走走確可增免疫力


多去森林、山野間走走,有助增強免疫力。芬蘭森林研究所愛娃‧卡爾亞萊寧(EevaKar-jalainen)博士指出,當人接觸森林時,會感覺心情很好、很放鬆,不過許多人並不知道,科學證據顯示,大自然對身體確有療育效果。
愛娃‧卡爾亞萊寧解釋,森林、大自然、綠色植物有助減輕壓力,讓人變得更快樂,多接觸大自然可以改變心情,減少憤怒情緒,並降低侵略性。此外,到森林散步也能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增強免疫力,身體裡的殺手細胞數量會增多,細胞活性也會增強,更有力量摧毀癌細胞。
許多研究顯示,當一個人承受極大壓力,或耗盡心力,此時若能到大自然環境走走,散散心,身心復原較快,復原狀況也會比較好。血壓、心跳速率、肌肉緊繃程度和壓力荷爾蒙濃度都會下降,身心逐漸趨於平衡。
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憂鬱、憤怒和侵略情緒也都能得到紓解,過動症、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如果能到大自然遊玩,過動症狀可能獲得改善。
愛娃‧卡爾亞萊寧指出,城市裡保留一些綠地、樹木非常重要,因為綠色植物可以幫助民眾紓解壓力,維持身心健康,對治療疾病也有益處,可減輕醫療費用支出。
http://goo.gl/mPtC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李遠哲:汰耗能業 保農業

李遠哲:汰耗能業 保農業-Yahoo!奇摩新聞
李遠哲:汰耗能業 保農業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7/25 13:59"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5日電)參與連署學者護農環保反國光石化案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表示,必須要淘汰高耗能產業,發展農業及再生能源等永續產業,民眾才有工作、糧食。
全台學者教授所發起的環保護農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已有758位教授連署,並有18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提案反對國光石化案。
前述連署案也獲中研院院士響應,繼周昌弘、陳建仁、林明璋,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已加入連署,並可能參與 8月間學界將召開的記者會。李遠哲接受中央社專訪,闡述他參與連署的核心價值。
李遠哲指出,「有些人以為經濟開發,我們才有實力把 CO2排放減少;但時間有限,若2050年還不能做到大轉變,很多人還不相信,全世界就要說By-By了。」
他說,做為科學家,他不想用危言聳聽的話恐嚇人,但地球負荷超量、快達極限;只要人慢慢走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風調雨順」的生活方式,CO2排放量自然會大量減少。
何以一再重申國際科學界認為走先進國家的路行不通,必須全體人類全面性改變生活方式,地球才有救?他說,目前台灣毫無改變作為的跡象,但像德、日都在環保產業上做過很大努力,也還沒達到目標,「台灣是根本沒有負起我們僅有的責任。」
對於國際興起推動少肉、素食生活方式,素食人口增加中。他表示支持。他舉例,以3、4及5公斤穀物依序產出1公斤雞肉、豬肉及牛肉而論,飲食方式對生態的影響,確實存在效率差異;但政府不能要民眾節能,卻開發國光石化,如此的話,大方向上根本是錯的!
他說,人比動物還可怕,需要改變很多面向上的生活方式,從無限度變成有限的。
身為國際科學理事會下任理事長,李遠哲說,該會一直推動與災害有關的工作,明年起則要推動永續發展的研究工作,包含對環境變遷的預測、觀察及因應。
但他也感慨的說,每次出國開會,他總對台灣人均每年CO2排放量達12到13公噸,為全球均值 4.7到4.8公噸的數倍感到不自在;雖然他對政府提供過意見,政府也一直說好,但總是沒有降下來。
他質疑,「如果全球都在努力,台灣卻不努力,這些(石化等 CO2高排放量)產業發展之後,真的會帶來效益嗎?以為這些排放量可以賣得出去嗎?」他預測,「賣不出去的!」
他也長年質疑,能源局隸屬經濟部,經費來自中油跟台電,而後 2者對節省能源使用效率都沒有什麼概念;還有報導指出,今夏很熱,電需求量增 20%,因此還要擴充發電量;顯示這些單位對整個人民的福趾、社會的發展,跟他們自身所想的,落差太大。
他們試問上述企業,若只考慮企業利益,其利益又不是人民要的利益,能永遠存在嗎?
他也提醒政府,如果讓把錢從海外帶回來的人發展房地產,也只會讓房產變貴,對將來不會有用;反之,若投注在再生能源或使生活更有效能的產業上,國人反而都會有工作,而且對將來的發展是會有幫助的。
他認為,政府 4年改選,易短視;學術界反而看得遠,需與政治人物進行更多溝通與說服。
他強調,「國家的發展重點是要怎麼發展風調雨順的好生活。要對發展什麼是好發展,做討論!」若台灣真要減碳,應致力於工業升級,把高耗能產業淘汰掉;並發展各種與將來人類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產業。
延續發展永續產業的觀點。他提醒政府,全球人口今年已68億人,2050年將達90億人口;氣溫又慢慢上升中,洪水發生頻率也在增加,溫度上升 1度,極端氣候會增加10倍左右。
他預警,50年內,全球人口將增30%、糧食減10%,屆時「我們吃什麼呢?」而且目前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0%,糧食70%都是進口的,以後買也買不到!現在卻有很多休耕地,並要「把很多農地慢慢要變工業用地,這是不對的!這完全是走錯路的!」
他強調,「為發展工業使用農業地的思想是不對的!」因為50年後,全世界農產品都不夠,以為參加世貿組織(WTO)可以從國際市場買到糧食是錯的,到時候想買也買不到的。
他重申,台灣整個社會的發展必須要重新檢討,不要短視,CO2要減量,農業生產不能一直轉變為工業用地;農村一定要養活很多人,不能讓農業產值很低,把人趕到大都會裡,不然到時候要買也買不到食物了。990725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醫療品質

自由電子報 - 呼應黃達夫 批判衛生署
呼應黃達夫 批判衛生署
◎ 郭明裕、郭明實
監察院針對醫師看診超量影響醫療品質糾正衛生署,衛生署回應是「應容許此自然現象」;還大力要推動「高掛號費將納入醫院評鑑」,引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在自由廣場重批。
二○一○年,開錯腳與乳癌末期仍誤診為正常,重創醫界形象。衛生署不從政策面如轉診制度思考,或行政面如病歷審核謀求改進,卻拿無關醫療品質的高掛號費開刀,真的有夠離譜。
台灣醫學中心,病人門診等到不耐煩,醫生問診卻只有短短幾分鐘,急診室病人像菜市場,等住院等到發慌,住院病人看不到主治醫師身影,夜間門診更是世界奇蹟,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也加入看診行列。令我們新生兒科醫學的啟蒙導師孫獻祝教授,二○○九年自美回國客座演講時,大嘆台灣醫學中心的醫療品質太不可思議了。
一九九七年,英國李德大學發表一篇醫師醫療疏失研究,發現有五十七%是因醫師太勞累造成的。這些科學研究證據,衛生署可以漠視嗎?
在美國有一種病歷審核制度(Peer Review),即基層醫師將病人轉診到大醫院後,仍參與查房與教學,更參與審查每位醫師所寫的病歷,對問題診療投票,以委員會名義行文醫師「下次改進」,醫療品質與基本的醫德才有保障。
美國知名的梅約診所、田納西聖猶大兒童治癌中心,不以業績衝量,只以醫療品質為傲,對研究與教學不遺餘力,留給病人的是高水準醫術與令人懷念的醫德。掛號費與醫療費很高,但並不影響醫療品質被評為「世界第一」,不正好反證了「高掛號費將納入醫院評鑑」的荒謬。(作者分別為台、美小兒科醫師)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世界的快速變化

現代人不可錯過發人深省的短片-- 「你知道嗎?」 1~4集全收錄 | ㊣軟體玩家
讓你能驚覺目前世界的快速變化。如果你或是你的孩子還認為只要照著傳統的方式來學習、升學、求職,那麼這部影片應該會帶給你不小的震撼和省思。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健保總額制度扭曲了醫師價值!

嘯狼的手術刀: 健保總額制度扭曲了醫師價值! - yam天空部落

全世界很少一個國家像台灣這樣的制度,私人醫院或是公立醫院都只有一個共同的老闆─健保局……
台灣健保制度是保險制還是福利制?其實是個最核心問題。
現在我們的作法比較傾向福利制度,小從感冒大到器官移植手術都由健保來給付,這種包山包海的給付,是社會福利制度的作法。如果是社會福利制,應該要有國家預算支付,但實際上卻由人民自己繳納費用,類似保險的方式來支付。
健保如果是保險制,應該是使用者付費精神,付出多的人使用較多資源,例如同樣的病可以有較好的病房、照顧等等。但這其中牽涉到貧富差距、社會公平等核心問題,政府根本不敢去碰這個燙手山芋。
既用社福制度,國家卻不出錢,像保險制,竟是齊頭式平等。林志玲繳的健保費與我家隔壁作農的阿婆一樣多,而我繳的竟與郭台銘一樣多,這是甚麼制度!原始出發點沒有釐清,各級長官為了政策面而含糊其詞,始終沒有界定清楚,這幾年來大家都在看,台灣的健保要如何走下去!
總額制度當道 醫師未來茫茫
一個行業的成長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在台灣醫院的醫療費用成長則被視為洪水猛獸,認為是資源的浪費,只要健保稍一調整,立委諸公就大喊「藥價黑洞」,要求藥價反應成本來賣。如果凡事反映成本,那麼醫院裡清潔阿嫂的薪水誰付?資訊人員的薪水誰付?醫院固定經營的成本誰來負擔?在健保給付項目有嗎?每一個病人健保住院清單內有廢棄物處理費嗎?現在又有評鑑制度,當人員支出增加,醫院成本費用拉高時,健保局便使出終極手段--「總額制度」。
簡要來說,「總額制度」是給醫院一個額度,假設是1億元,不管醫院看的病人再多,或醫院花5000萬元買儀器,健保局不會管你,總額還是一樣,上限都只有1億元。
齊頭式平等 大小醫師都不爽
由於給付齊頭式平等,所有的病人往大醫院、大醫師那邊跑,年輕的醫師、中小型的醫院沒有病人,相反的大醫院的服務量爆增。而大醫師被限制總額,超過上限純粹是做功德,否則會涉及法律及道德問題。然而這些多出的病人也鮮少釋放給資淺的醫師,大醫師累得半死,沒有相對的收入;年輕醫師沒有病人,收入單薄,雙方都很不爽。
在總額給付制度下,醫院不一定需要新的醫師,依目前的環境來看,十年內不可能出現新的大型綜合醫院,沒有新醫院,國家又不停成立新的醫學院,平均一年畢業1000多個醫學院學生,僧多粥少,醫院收入總額分子固定,醫師人數分母增加,收入當然愈來愈少。
全世界很少有一個國家像台灣這樣的制度,私人醫院或是公立醫院都只有一個共同的老闆---健保局;台灣的私人醫院不像私人醫院,不能用私人企業精神去經營,最終的付錢單位還是健保局;公家醫院也不像公家醫院,不但自負盈虧、沒有預算,還必須不顧吃相地與其他同業跳入大缸中去搶食!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全方位治療 揪出膝痛病因

專家意見/全方位治療 揪出膝痛病因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專家意見/全方位治療 揪出膝痛病因
【聯合報╱徐郭堯/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從來文,我想也許只有輕微關節炎,仍有機會重拾網球拍。
膝退化性關節炎是膝關節表面軟骨獨特結構發生病變與破壞,無法發揮膝關節應有功能。症狀會因破壞位置、範圍與病發時間長短有所不同。治療應有全方位考量,從病人體重、活動量、生活習慣及整個下肢的力學軸線(由髖關節經膝關節至踝關節)是否平衡,肌肉代償強度,至有無合併膝關節其他重要構造(十字韌帶、側韌帶、半月軟骨)的破壞,都要評估,作好治療計畫,才有滿意結果。
關節鏡可直接觀察膝關節內重要構造,如關節表面軟骨、十字韌帶、 半月軟骨等。目前醫療科技仍然無法修復、治癒因膝退化性關節炎所產生的關節表面軟骨破壞;至多僅能將破壞的關節表面軟骨整平,引流關節內的發炎物質。這治療結果並未比不手術的結果更好。
高階關節鏡手術可以經由切除膝關節滑囊上的褶壁,或鬆解攣縮的膝關節囊韌帶,減輕膝關節表面軟骨的壓力,或許可以減輕某些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但是,要讓已發生病變與破壞關節表面軟骨修復、治癒,可沒那麼容易,人體組織修復,往往藉由疤痕形成,再高明的整形手術也無法讓疤痕消失,膝關節的軟骨受損後無法再生,即使用了許多先進的軟骨細胞移植與再生技術,頂多也只能形成纖維軟骨,而無法回復成正常的玻璃軟骨,當合併較厲害的下肢力學軸線不平衡,若沒有加上截骨術,平衡整個下肢的力學軸線,膝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往往得不到理想結果;也就是說,沒有除去導致關節表面軟骨破壞的病因,這個疾病是無法治癒的。
大部分的膝退化性關節炎病人並不會在短期內惡化,有人甚至不會惡化;即使X光檢查結果顯示惡化,也不一定產生膝關節疼痛,許多病人膝關節表面軟骨嚴重破壞,關節腔隙完全喪失,也沒有嚴重疼痛,這是因為關節軟骨內並無神經分布,不會產生嚴重疼痛。
病痛往往來自非軟骨結構。反倒是生活品質不良、痠軟無力,而不是疼痛,才是嚴重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這樣的病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後,應該要恢復到連續步行1小時以上、膝關節無任何不適、上下樓梯不須扶手、可以爬山郊遊、回去種菜務農、可以打雙人網球、高爾夫球的境界,手術才有價值。因此,當只有短時間內膝痛,X光未呈現關節腔隙嚴重喪失,不應該以人工膝關節置換作為治療的選擇,而應該積極尋找與冶療膝痛的病因。
===============================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值得深思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手麻、腳麻是姿勢不良下常見的毛病

臉麻手腳麻 找神經內科檢查 - 百病漫談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臉麻手腳麻 找神經內科檢查
2010/04/07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整理/諮詢: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黃婷毓】
問:當我以一般坐姿看書或是做雜事時,左半邊偶而會感到麻麻的,一開始是上半身,漸漸蔓延到左手、左腳,最後整個左半邊都麻麻的。臉部也會這樣,有點像是拔牙時打了麻醉針的狀況,如果咬口腔內頰邊的肉,感覺沒有那麼痛,痛覺鈍鈍的。請問這大概是那邊系統出了問題?我應該找哪一科的醫生求助?
答:手麻、腳麻是姿勢不良下常見的毛病通常換個姿勢後一兩分鐘就會好多了,但如果改變姿勢還是沒改善,甚至還持續一兩天,這時可能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如果只有腳麻,會懷疑是腰椎問題,如果腳、手都會麻,因為神經會在頸椎匯集,所以有可能是頸椎的椎間盤突出,或因鈣化、長骨刺壓迫到神經。
而若如患者所說,不只是腳、手,連臉都麻麻的,同時掌管半邊的是腦部,就可能要去瞭解是否有腦瘤、血管梗塞等問題
建議患者可以找神經內科醫師,如做神經傳導檢查,看看周邊神經是否受到壓迫、以及誘發電位檢查,模擬神經走的路徑,以及釐清臉麻與手麻、腳麻是否是同一個原因引起,若肢體感覺確實不對稱,可由醫師安排做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健檢 黃達夫:貴族不如傳統

健檢 黃達夫:貴族不如傳統 - 求醫知識+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健檢 黃達夫:貴族不如傳統
2010/04/06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說,許多高貴檢查常有偽陽性,反而讓受檢者擔心受怕。不如作糞便潛血、腸胃內視鏡、子宮頸抹片等,較有效益。(記者侯永全/攝影)
正子斷層等健檢 常有偽陽性
不少醫院近年競相打造美輪美奐的健檢中心,以新穎的儀器作貴族化健檢。不過和信治癌中心院長黃達夫今天出書駁斥,認為正子電腦斷層等健檢,費用昂貴,而且常有偽陽性,反而讓受檢者擔心受怕,徒增困擾。他認為,糞便潛血、腸胃內視鏡、子宮頸抹片等,才是比較具有效益的檢查。
高價健檢 非國際認同方式
自1982年起,癌症成為國人死因第一位,許多人談癌色變,不少醫院近年推出的癌症篩檢套餐蔚行。不過黃達夫最近率和信醫療團隊出版新書「癌症大秘密」,直指各醫學中心大力推廣的高價位健檢,並非國際癌醫界認同的方式。
台灣醫界把醫療當商業行為
黃達夫說,台灣醫界把醫療當成商業行為,經過包裝,吸引更多人健檢;但他批評,被當成健檢利器的正子斷層、磁振造影、心臟血管的鈣指數等項目,不僅所費不貲,而且偽陽性高。過度迷信高科技儀器,反而造成患者的疑慮。
他說,有很多患者拿著一張存有大量影像檢查的光碟,來找他尋求第二意見,不僅要花很多時間看片子,「而且跟他解釋不是癌症,患者反而很難接受」。
例如以肺癌來說,患者做了高階影像檢查,一看到陰影,為求安心,便進一步以抗生素治療,或是穿刺等侵入性檢查。在美國曾有研究發現,這樣不正確的診斷,得花掉健保10倍的費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放診科主任醫師宋成龍也表示,電腦斷層雖然可以看到更小的陰影,但是全身掃瞄卻得承受比X光多幾十倍到幾百倍的輻射劑量。患者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這樣的篩檢是否值得?是否會造成健康更大的危害?
黃達夫和宋成龍建議,國際間公認最具效益的癌症篩檢項目,主要是糞便潛血篩檢、腸胃內視鏡、子宮頸抹片、乳房攝影以及攝護腺抗原檢驗等檢驗 ;民眾同時最好找一位熟悉的家庭醫師,瞭解自己的家族史等,規劃適合健檢項目。
【2010/04/06 聯合晚報】
=================================
黃達夫醫師,是很值得敬重的一位醫界前輩。他的文章真的要好好去聽。
醫療是高度的專業,道聽塗說或是一知半解,是很危險的。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如果不運動、不改變不良習慣,即使以整脊將骨骼肌肉調正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構又會錯位,疼痛又回來了

「喬」骨頭擺脫病痛?整脊5問
Q2整脊對哪些疾病治療效果最好?

坊間有些整脊治療誇大療效,宣稱氣喘、過敏性鼻炎、失眠、胃腸道等諸多疾病都可藉由整脊治癒。而國外曾有一些研究質疑整脊的療效,認為幾乎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實,整脊可以治療背痛、頸部疼痛、氣喘、過敏、頭痛等問題。
整脊究竟有沒有效,主要視病痛是否因為身體結構失衡引起,例如因為骨骼關節錯位引起疼痛,利用手法矯治回復正常位置,排除神經壓迫情況,病痛自然解除。
目前,整脊只對於神經骨骼肌肉系統,如急性頸痛(像落枕)、急性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急慢性腰扭傷等問題,有比較好的療效。至於其他如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內科疾病,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整脊的效益。
而是否即早治療,也會影響整脊的效果,如果發生半個月以內就接受治療,效果會比變成慢性疼痛後再治療要好。
此外,調整生活型態和運動才能促進疾病復原。治療效果一半靠自己,絕非只靠「喬」骨頭,就能永遠擺脫病痛之苦。
汪作良醫師指出,身體具有自我療癒能力,醫生利用手法將身體結構調正,只是幫助啟動身體的自我療癒系統,接下來,病人需要調整不良的生活型態、姿勢習慣,並配合運動,才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效。所以,病人第一次來看診,他除了診斷、矯正治療外,一定教病人運動,複診時,要病人做一次給他看,確保病人做得正確,並一再叮嚀回家要持續運動。
如果不運動、不改變不良習慣,即使以整脊將骨骼肌肉調正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構又會錯位,疼痛又回來了


腳痛沒有簡單的答案

博客來書籍館>健康人生,從腳開始:眼鏡小醫的足踝外科診療室
腳痛沒有簡單的答案
我要提醒大家,鞋子只是一個工具,不要奢想它會矯正你的腳,從此變為正常,頂多它可以改善或減輕疼痛,幫助走路而已。
然而當你覺得有莫名其妙的腳痛時,應該小心,因為它可能是某種異常。自己去買雙鞋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可能還會延誤治療。
可是商業廣告把它太簡單化、傳奇化,非黑即白地誘導大眾。例如有氣墊鞋廣告說:「只要穿我們的氣墊鞋,就..」其實氣墊鞋對有些人是有害的;或是「只要穿我們的足弓墊,就..」足弓墊對有些人也是有害的。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有關腳的問題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答案。
曾有家長問我:「這小孩的腳會這樣,是不是因為他走路姿勢不正確?」我心想:哪有什麼正確的姿勢呢?這孩子是為了適應他的筋很緊、或是骨頭排列問題,而產生出怪異的姿勢讓他可以走路,而所謂的正確姿勢,反而不會走路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幫他找出真正的原因
============================
這本書被個人列為購買清單。專家寫的書,一定會有參考價值的。
光是腳痛沒有簡單的答案,這句話,就讓人感到這個人不簡單。
人生與其道聽塗說,不如多看看書。
門診中常聽到病人說從某某人那裏學到的,很少聽從某某書中看到的。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風濕關節炎 ??

李文吉醫師 骨科專欄: 濕 寒 關節痛
濕 寒 關節痛
台北的冬天總是霪雨綿綿,骨科門診這時常常就會有病人因他(她)們口中的「風濕關節炎」而求診。這些人多半呈現 指節、手腕、肩或膝等的紅腫熱痛或僵硬,症狀類似急性的關節發炎或肌腱炎,冷鋒過境求診人次就更多了。這「風濕關節炎」果真是風寒與溼氣 (借用中醫術語) 引起的嗎?
骨科教科書與文獻並沒有「風濕關節炎」的記載。依骨科觀點,關節炎裡痛風關節炎是因尿酸高引起;骨關節炎 (即退化性關節炎) 則起源於關節軟骨的耗用與磨損;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則緣自 自體免疫失調,導致關節內連鎖的炎性反應所致。那麼,「風濕關節炎」是甚麼?
低溫,身體的反應是收縮周邊或末梢血管,以保存溫血在心臟及中樞;但手腳血循的減少,卻使關節僵硬、動作遲緩。另方面,關節平常壓力是小於大氣壓的 ( 即 關節內是負壓;像膝關節是 -4mmHg)*;濕答答的日子裡,氣壓低,相對關節言,內壓變高了,這會使已緩解的關節炎組織陡然膨脹,炎性反應復燃 (acute flare up),這就是為什變天 (濕、寒) 關節會像氣象台的道理。多年前,芬蘭有一項大規模的實驗**,証實了低溫會引起肌腱或軟組織的毛病,像是:肌腱炎、腱鞘炎、腕道症、媽媽手、…..等,也會加重下背痛與關節痛;這實驗的結論是:低溫會引起結締組織的炎性反應。因此,濕寒所引起臨床症狀,嚴格而言,學理上應該是 關節周圍炎(Periarthritis);而不應該把它稱作「風濕關節炎」,而混淆一般人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認識
不管稱它是「風濕關節炎」也罷、 關節周圍炎也罷,濕寒不利於肌腱軟組織或關節總是事實。治療上,只須保守療法 通常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它彰顯了骨骼肌肉系統冬天也得要保暖。 避免長時間曝露於低溫、家庭主婦冬天少碰冷水、機車騎士出門戴手套、老人家穿帶護膝、常常浸泡溫水、用蓮蓬頭或熱毛巾熱敷、....等,都是很好的關節保暖法,懂得這樣作,.庶幾就可以遠離「風濕關節炎」了。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學問派別真多

常上網看一些健康相關的資訊,發現獲得健康的方式很多,派別也好多。真的令人
難以抉擇。
好好地思辨體會,才是不二法門。

希望每個人都能遇到好的老師、快速地獲得健康。

人生的路上,每個人每天都在不停地下決定,而多數人多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達
頼喇嘛曾提到,大家要"聰明的自私"。又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梅蘭芳的肢體

藝術和醫學也有共通之處。
學習復健醫學之後,對肢體的觀察很有興趣。一些大師的各類表演總不想錯過。
今天看了梅戲後上網查詢梅師的劇照,在手臂的動作上,都有很小的旋轉,是個不
容忽視之處。
網路上說梅師的手勢很漂亮,在一些劇照看來,確有無法言喻的美感。和一些佛像
很類似。
不過,最讓我有興趣的是他的情感如何透過肢體來表達。

從事藝術的人,真實情感的生活、表達,是該真誠地令人感動才是。
戲裡戲外,都是如此。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智慧的重要

最近聽了幾場演講,會中強調,有錢有地位不是最幸福的,最重要的是具有智慧。
會後深省了一些事,也非常同意這個論點。
這個時代的人,受苦者居多,一方面名師難遇,一方面自己要多加思考一些問題。
比如常在門診中,看到一些病痛之人大談健康經、健康的方法,固然久病成良醫,
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是否更該跟健康的人請益如何保持健康,或是科學上已
證實上的方式去尋求健康,這才是更明智的。
每一個方面都有專家,打開自己的心去聽,才能真正地學到東西。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瞋恨心足以摧毀所有功德

達吉仁波切開示: 2009/10/02
   台灣尚未從八八風災復元,現在芭瑪、米勒雙颱虎視眈眈,極可能侵襲台灣。現今功利的社會,競爭強烈,人的瞋恨心也隨之增強。瞋恨心足以摧毀所有功德,當這種業力聚合在一起時,連天地都變色,我們人類也自食惡果。
  我感嘆眾生的苦,也希望大家能離苦得樂,趨吉避凶。以我仁波切一個人的力量也許不足以改變許多,但我願聚合眾人的善念來為台灣祈福,祈願度過這次風災,也希望台灣人民能自省。藉由這次十月四日的蓮師財神如意寶法會,希望參與的佛子們都能從現在起發願為眾生祈福。也希望聽聞到此法會的十方大德們能與我們一起參與法會,讓我們的善念能聚集迴向,改變世界。
阿彌陀佛!
======================================
很值得思考的一段話。
不必用任何神蹟奧秘去解讀。用智慧去感受。眾人的心念將能聚成一股很大的力量。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華智大圓滿中心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悲心的訓練與慈心一樣,也是從自己或任何一個最能激起你悲憫之情的人或動物開始

他想到眾生的痛苦,心裡實在難受,眼淚忍也忍不住就流了出來。 - 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與香巴拉大日雙融,本站聚集種種開示,與勇士共享 - Yahoo!奇摩部落格
悲心的訓練與慈心一樣,也是從自己或任何一個最能激起你悲憫之情的人或動物開始,逐步擴展到親人、朋友、認識卻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惡的人、及至所有眾生。自己在經歷痛苦時,努力保持住覺察,看到情緒的變化,看到自己的反應,看到脆弱、怨恨和驚慌,同時儘量把心敞開。這時你能瞭解報紙上、電視裡、書本中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心裡的感受了。他們無論做什麼,你都不會詫異,你都能體諒。謙卑、寬容、感恩這些詞彙背後的深義,此時你方開始理解。
 當我們看到苦難的景象,不要馬上把頭扭開,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去體驗其中的痛苦,並盡己所能地伸出援手。這是我們學習如何生活的重要課程。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中詳細講述了自他相換的修法,把痛苦、煩憂吸進自己心裡,把喜樂、輕鬆釋放出來。自他相換又稱為施受法,施與和接受。日常工作、生活中隨時隨地各種具體的情境下,都可以通過觀想,為自己和其他眾生修這個法。比如,自己感覺到壓抑、疲憊時,先安靜片刻專注於內心的感受,看到那個在壓力下疲憊不堪的自己,然後深深地吸氣,把壓抑、疲倦等等不適感吸進來,呼氣時把輕鬆和旺盛的精力送出去給自己和其他人。吸氣和呼氣過程中的觀想可以非常具體。如果你的朋友不小心把手割破了,你可以儘量去觀想他的傷口,去感受他的疼痛,然後通過綿長的吸氣把那種痛感吸進來,呼氣時觀想給他送去止血貼、創傷藥和止痛片。如果你知道對方最需要什麼,或者什麼東西最能令對方歡喜、放鬆,你就可以在呼氣時觀想送給他什麼,一杯清茶,一段音樂,都可以。如果你不知道該送出什麼,則設身處地想像一下自己在同樣情境中會需要什麼,然後把它送出去...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覺知和內省有何不同?

什麼是覺知?_若耶_新浪博客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節選自《最初的和最終的自由·論覺知》

問:覺知和內省有何不同?並且是誰在覺知中覺知呢?
克:首先讓我們考察一下我們說的內省是什麼意思?我們所說的內省是看自己的內在、檢查自己。為什麼要檢查自己呢?為了改進、改變、改良。你內省是為了成為什麼,否則你不會全身心投入內省。如果沒有要改善、改變、稱為不是現在的你的慾望,你就不會檢查自己。這是內省再明顯不過的理由。我生氣,所以我內省檢查自己,為的是擺脫憤怒或緩和或改變憤怒。凡是有內省的地方,也就是有改善或改變自我的回應、反應的慾望的地方,總是有一個期望中的目標;如果目的沒有達到,那麼就會憂鬱、沮喪。因此,內省總是伴隨著沮喪。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到當你內省的時候,當你為改變自己而查看內心的時候,總是有一陣沮喪。總是有著憂鬱情緒的起伏顛簸你不得不與之搏鬥;你不得不再次檢查自己,以克服那種情緒等等。內省是一個沒有釋放的過程,因為它是一個將真實存在轉變成某種它不是的東西的過程。顯然,當我們內省的時候,當我們沉浸於這個特定行為中的時候,確切發生的情況就是如此。在這個行動中總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我」總是在檢查某事物,為的是要改變它,因此總是存在著二元衝突,也因此有了受挫的過程。永遠不會有釋放;並且,認識到那種挫折後,憂鬱便隨之而來。
覺知是完全不同的。覺知是不帶譴責的觀察。覺知帶來瞭解,因為此時不存在譴責或識別,只有靜靜的觀察。如果我想瞭解某事物,我就必須觀察,我不應該批評,我不應該譴責,我不應該將它作為快樂來追求,或將它作為不快樂來躲避。必須僅僅是對事實靜靜的觀察。沒有期望中的目標,有的只是當每件事發生的時候,對它們的舉止。當有譴責、識別或開脫的時候,這種觀察以及對它的瞭解就停止了。內省是自我完善,所以內省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覺知不是自我完善。相反,它是自我的、「我」的終結,帶著它特有的個性、記憶、要求和追求,統統結束。在內省裡,有著識別和譴責。在覺知裡,不存在譴責和識別;所以也不存在自我完善。它們兩者之間有巨大的差別。
如果一個人想改善自己,他是永遠不會覺知的,因為改善的含義就是譴責和取得某一結果。而在覺知裡,有著沒有譴責、沒有否定、沒有接受的觀察。覺知著,和事物接觸著,和自然接觸著,覺知由外在事物開始。首先,有著對自己週遭事物的覺知,對事物、對自然以及對人的敏感,所有這一切意味著聯繫;然後有對觀念的覺知。這種覺知,對事物、對自然、對人、對觀念的敏感,不是由分裂的過程組成的,而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它是對內心生成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思想、每一種感覺、每一個行動的持續不斷的觀察。因為覺知不是譴責的,所以不存在積累。只有當你有標準的時候,你才會譴責,也就是說,這時存在著積累,因此存在自我的完善。覺知是對自我、「我」在和人、觀念以及事物的關係中的領悟。這個覺知是一刻接一刻的,所以是不可能被練習的。如果你練習某件事,它就成了習慣,而覺知不是習慣。習慣性的頭腦是不敏感的,在某一特定行為的成規裡發揮功能的頭腦是遲鈍的、不靈活的,而覺知則要求有恆常的靈活性、警覺性。這一點不難做到。這就是當你對某事感興趣時,當你感興趣地看著你的孩子、你的妻子、你的莊稼、樹、鳥兒的時候所做的事。你不帶譴責、不帶識別地觀察;所以在這個觀察裡有完整的交流;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處在完全的交流中。這種情況在你對某事物深深地、完全感興趣的時候才會發生。
因此,在覺知和內省的自我擴張式改善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內省導致挫折,導致更多、更大的衝突;而覺知是一個從自我的行動中釋放出來的過程;它是要覺知到你每天的活動、覺知到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以及覺知到他人、觀察他。只有當你深愛某人,當你對某事深感興趣的時候,你才能做到這一點;當我想瞭解自己、我的整個存在、關於我自己的全部內容,不只是一兩個層面的時候,此時,顯然必須沒有責難。然後,我必須對每一種思想、每一個感覺、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壓抑敞開自己;並且,因為有越來越廣闊的覺知,就有了從所有隱藏的思想活動、動機,追求解脫越來越大的自由。覺知是自由,它帶來自由,它產生自由,而內省產生衝突,是自我封閉的過程;所以總是有挫折和恐懼。
提問者也想知道誰能覺知。當你有某種深切體驗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當有這樣的體驗時,你會意識到你正在經歷嗎?當你生氣時,在你氣憤或嫉妒或快樂的一剎那,你會意識到你在快樂或你在生氣嗎?只有當體驗過去後,才會有體驗者和被體驗的東西。然後體驗者觀察被體驗的東西、體驗的對象。在體驗的時候,不存在觀察者與被觀察的對象:只存在體驗。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在體驗。我們總是在體驗的狀態之外,所以我們總是問類似「誰在觀察?誰在覺知?」的問題。無疑,這樣的問題是錯誤的問題,不是嗎?在有體驗的時候,不存在覺知的人和被他覺知的對象。不存在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有的只是一種體驗的狀態。我們大部分人發現生活在體驗的狀態裡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這要求具有異乎尋常的靈活性、機敏、高度的敏感;這一切在下列情況中都不會存在:如果我們追求結果,如果我們想成功,如果我們有期望中的目標,如果我們在算計——所有這些做法會帶來挫折。一個不要求任何東西的人,一個沒在追求某個目標的人,一個不管結果的含義是什麼、也沒有在苦苦尋求它的人,這樣的人是處在不斷體驗的狀態裡的。那時,每件事物都有了一種活動、一種意義;沒有什麼是舊的、沒有什麼是燒焦的、沒有什麼是重複的,因為真實存在是永遠不會舊的。挑戰總是新的。只有對挑戰的回應才是舊的;舊的東西製造出更多的殘餘,那就是記憶和觀察者;觀察者將他自己與被觀察的對象、與挑戰、與體驗分離開來。
對於這一點,你們自己可以很簡單、很容易地試驗一下。下一次,當你生氣、嫉妒、貪婪、暴怒或無論什麼的時候,注視一下你自己。在那種狀態裡,「你」是不存在的。只有那個存在的狀態。過一會兒,一秒鐘後,你給它個稱呼,你給它起個名字,你稱它為嫉妒、憤怒、貪婪;所以你立刻製造出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體驗者和被體驗的對象,然後體驗者試圖改善這個體驗,改變它,記住有關它的事,等等;因此,他保持了他自己和被體驗的對象之間的分離。如果不給那種感覺起名字——也就是說,你沒在追求一個結果,你沒在譴責,你只是靜靜地覺知到這種感覺——那麼你會發現在這個感覺、體驗的狀態裡,沒有觀察者,也沒有被觀察的對象,因為觀察者和被觀察的對象是一個共同的現象,所以,存在的只是體驗。
所以說,內省和覺知是完全不同的。內省導致挫折,導致更多衝突,因為蘊含其中的是想改變的慾望,而改變只是一種改善過的延續。覺知是一種沒有譴責、沒有開脫或識別的狀態,因此就有了領悟;在這種被動而警覺的覺知狀態裡,既不存在體驗者,也不存在被體驗的對象。
內省是一種自我完善,自我擴張的形式,它永遠不會把我們領到真實那裡,因為它始終是自我封閉的過程;而覺知是一種可以產生真實的狀態——那真實存在的真實,我們日常生活的簡單真實。只有當我們瞭解了日常生存的真實時,我們才可能走得更遠。你必須從近的地方開始,才能走得遠。但是我們大部分想跳躍,在不瞭解近的東西的情況下,就從遠的地方開始。當我們瞭解近的時候,我們將發現近的和遠的之間的距離是不存在的。沒有距離存在——開始和結束是同一的。
=============================
摘自好友的網友,他真的很了不起。
頂禮!!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其實,愛的是我自己

友人學佛的一段故事----南懷謹老師開示

講到作夢,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四、五十年前,我有一位一起學禪的朋友,他的
太太也想一起來學,他這位太太很嬌,也很折磨丈夫,很愛丈夫,拿感情折磨丈
夫。有一天她來看我們的袁老師,袁老師對她很不客氣,鬍子一抹,問她:「妳來
幹嘛?」「我跟劍秋來,(他的丈夫名叫劍秋),想先生收我作徒弟。」袁老師眉
毛一橫,頭一歪,說:「我這裡不收女人的!」我們在旁邊看到,擔心死了,不要
回去吃安眠藥唷!趕緊跟在後面送她出去,「大嫂!不要難過啊!先生脾氣就是這
樣。」「我不難過,我不難過。」她態度表現很好。她回到家裡,氣了,這糟老頭
有什麼了不起,擺臭架子,我就成佛給你看看!於是,自己弄個蒲團,打起坐來。
拚命用功,飯也少吃,覺也少睡,想馬上成佛,腿痛也強忍下來,搞了幾天,病倒
了,發高燒。剛好碰上家裡沒有錢,她先生急了,不曉得怎麼辦?只好守在太太旁
邊,求觀世音菩薩幫忙。平時叫他唸佛,打死也不幹。現在太太病了,家裡又沒
錢,只好唸佛,他一口氣唸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唸了五個鐘頭。到了黎明,
他太太突然坐起來,一把抓住先生的手說:「劍秋!我信了。」這下可把我那位朋
友嚇了一跳,以為她發高燒,燒過了頭,發瘋了。問她:「你信了什麼?」她說:
「你是菩薩,你的老師是佛。」這麼一答,更加令人莫名其妙。「怎麼了?妳怎麼
這樣講呢?」她說:「我病好了。」這樣一說,他才放心。「那倒底怎麼回事?」
他太太說:「我病得好難過!好痛苦啊!我叫你拿水給我喝,看到你全身都是金
光,金光照到我身上,就清涼了,痛苦全消,然後就睡著了。醒來以後,燒也退
了,病也好了。所以說你是菩薩。」第二天,我這位朋友跑到維摩精舍來說給大家
聽,大家都笑,袁先生也笑,大家等著看她下一步會怎麼樣?她還是繼續用功,天
天打坐。有一天夜裡作個夢,她自己也知道要作夢了,就讓它作吧!她心裡想:
好,要作夢嘛!就作個大夢,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看看。她的念頭這麼一動,就看到
一尊大佛,光芒四射,她就跪下來,向佛磕頭。她說她一邊磕頭,一邊心裡還在
想:袁老師!你這個糟老頭!嗯!我現在看到佛了。她向佛說:「佛啊!你要度
我,我要回去跟那位老頭子比一下。」阿彌陀佛對她笑一笑,也不講她什麼,對她
說:「妳餓了吧?」「對呀!我餓了。」地上就冒出一張桌子出來,什麼好吃的東
西都有。吃完之後,佛問她:「妳到這裡來,還想看什麼?」她說:「佛啊!你這
裡有沒有跳舞的呀?」佛說:「有啊!」佛將手一比,馬上出來一群美女,那些女
的真漂亮呀!她說我根本就無法跟她們比。看完了跳舞,佛又對她笑,她問佛:
「佛啊!你這裡有沒有電影?」佛說:「有啊!」馬上電影銀幕就出來了,反正,
要想看什麼就有什麼。過了一段時間,她想一想,我在作夢,不要夢太久了,假如
丈夫以為我死了,把我抬去埋了可不好。於是,她跪下來向佛說:「謝謝!我要回
去。」佛說:「好,你回去吧!」故事還沒有完,她拜別了阿彌陀佛,就走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墳墓,從墳墓裡走出一位女鬼,這女鬼很凶惡,要抓她。
她趕緊打坐,把心定下來,向女鬼說:「妳不要抓我,有冤也好,有仇也好,有愛
有恨也好,我剛從阿彌陀佛那裡回來,等我成佛以後,我帶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而且,我喜歡漂亮,妳那麼醜,我不怕你。」她這麼一說,那女鬼羞答答鑽回墳墓
裡去。然後,她就繼續往前走。走沒有多久,出來一位男鬼,這位男鬼真漂亮,比
以前所見過的男人都漂亮,向她百般挑逗,她心裡知道這個男鬼就是那個女鬼變
的,她告訴這個鬼:「你少來這一套,我剛從西方極樂世界回來,什麼好看的都看
過了,你這一套迷不住我。」這個時候,這個漂亮的男鬼突然變成青面撩牙的厲
鬼,這下子把她嚇住了,她拚命跑,拚命往家裡跑,跑到家門前,踩到一塊踏板,
一滾,滾到床上,出了一身冷汗。她就這樣醒了,醒來之後,愣了半天,坐起來,
看看丈夫還在睡覺,於是將丈夫搖起來。她丈夫問她:「妳幹什麼?」──「我悟
了!」,她丈夫說:「妳不要發神經。」她說:「我真的悟了。」她丈夫看她說得
那麼正經,說:「怎麼回事?你講給我聽聽。」她說:「夢的也是我,阿彌陀佛也
是我,西方境界也是我,那個女鬼也是我,男鬼也是我,那可怕的厲鬼也是我。我
愛你愛得要死,其實,愛的是我自己。從此以後,我不再愛你了,以後我們是道
友。我不再被自己騙了。」她的丈夫聽了很高興,告訴她:「好了,妳真悟了,現
在我也解脫了,老實說妳這樣死愛我,我被你纏得也受不了。你現在悟了,我很高
興,我來皈依妳。」她的丈夫就在床上跟她磕頭。第二天清晨,兩人一齊去見袁老
師,袁老師也怪,一進門就叫她跪下磕三個頭,這下我收妳作徒弟了。她說:「袁
老師,今天你不收我也沒有用,我已經打好主意,一進門就要向您磕頭了」。袁老
師說:「好!好!我都知道了。」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專一心意

佛教點光明燈,有別於一般民間信仰「花錢消災」、「改運祈福」等觀念,其中蘊含甚深法義。 - LIFE TV生命電視台 佛陀教育中壢中心---地藏觀音佛弟子願網 - Yahoo!奇摩部落格
當時有一個貧困的老婦人見到國王作這樣的功德,心裡感到很歡喜,為了感恩,她便將乞討得來的一點錢拿去買油。
  油店老闆見他來買油,便問說:『老媽媽,您這麼窮困無依,好不容易乞討來的錢,怎麼不去買食物填飽肚子,反而拿來買油呢?』
  老婦人回答:『我聽說能夠生在有佛的時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要一百劫才能遇到一次啊!我這輩子有幸能夠遇到佛,但卻因為太貧困無法供養,真是遺憾!現在國王做這樣的大功德,雖然我很窮,但也很想點一盞燈供佛,希望來世能夠有點福報。』
  店主聽了很受感動,就成全她的心意,雖然老婦人只有二個錢,只能買二合的油〈一合為十分之一升〉,店主特別多給她三合,加起來便有五合了。老婦人便歡喜的帶著油去點燈了。
  然而,五合的油也只夠點半個晚上的燈,老婦人因此發願道:『如果來世我能夠成佛,必定要使油能燃燈整夜光明不滅!』說完就行禮離去了。
  國王所點燃的燈,有的明、有的滅,但是老婦人所點的那一盞燈,燈火卻特別的燦爛明亮,比其他的燈都還殊勝,而且過了一整夜之後,油也都沒有燒盡。
到了隔天早晨,佛陀對弟子目鍵連說:『天已經亮了,可以將燈熄滅了。』
  目鍵連便遵照佛陀的意思,將燈一一熄滅。這時所有的燈都被目鍵連吹熄了,只有老婦人點的那一盞,吹了三次還是不熄,目鍵連於是以袈裟去搧,燈火卻更加 光明,接著他又運用神通,引來了風然後乘著風勢去吹,而  這盞燈火卻燒得更熾盛光亮了,其光明不但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更上達梵天之上,都能看見這盞燈 火的光明!
  這時佛陀對目鍵連說:『停下來吧,這盞燈含有未來佛的光明功德,不是你的神通可以熄滅的。這位婦人在過去世曾供養一百八十億的佛,過去的佛已經為她授 記了。但她前世因為都在佛法上修行用功,沒有時間慈悲佈施,所以今生貧窮沒有財富。但是三十劫後她將會成佛,名為須彌燈光如來至真等正覺。到那時,世間沒 有日月,但人們身上皆會發出光亮,互相照耀,如忉利天一般。』老婦人也聽到佛說的話了,因此非常的歡喜,向佛禮拜後便離去。
  阿闍世王聽說此事,便問耆婆說:『我做的功德這麼大,佛都沒有為我授記。這婦人只不過點了一盞燈,佛就為她授記?』
  耆婆回答說:『這是因為,您所做的功德雖然很多,但是心意並不專一,不如那位婦人有那樣一心敬佛的心意啊!』
===================================
不論從事什麼事,能專一心意的人,才是令人羡慕。


家長拚經濟 孩子放學沒人理

家長拚經濟 孩子放學沒人理-Yahoo!奇摩新聞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雙薪家庭愈來愈多,孩子下課後面臨無人照顧問題,8日立委與多位北市議員候選人提出「學校供場地、流浪教師做服務」的想法,但家長與教師團體認為不易推行,建議應結合社福團體、發展社區照顧。
父母忙碌 孩子丟安親班
一般來說,小學孩子多為4點下課,但低年級會更早,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對雙薪家庭的家長來說,不可能4點就下班接孩子,很多孩子都被送往安親班;而家庭經濟差的孩子就只能回家或在外面閒晃。
謝國清說,孩子缺乏照顧的問題需要積極處理,但過去提出課後照顧的想法,學校老師都怕增加負擔,能結合流浪教師或許可行。不過,謝國清指出,流浪教師雖然號稱有10萬人,仍有許多學校找不到代課老師,流浪教師可能也不願意面對不穩定的出路,況且課後照顧一定要有管理機構,若讓學校管,也會增加負擔。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肯定課後照顧問題需被討論,但他主張「照顧是內政跟兒福的責任」。劉欽旭不解,孩子缺乏照顧,為何一定要往學校丟?
劉欽旭表示,現有教師的上課時間,是經過國際比較,規劃備課與家庭時間後的上課時數,要加重教師負擔並不可行,流浪教師或許可以,但如何徵選、待遇及人事管理權與流浪教師身分,都是複雜的問題。
活化社區 與NGO結合
「總是把孩子留在學校,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好像在經營補校。」劉欽旭表示,孩子缺乏照顧是教育問題碰上社會問題與台灣經濟類型的結果,不是把學生留在學校就可解決。他指出,若要擴大學生在校的服務時間,勢必得提高教育經費;但經費又有限額,屆時將產生排擠。劉欽旭表示,把孩子留在同一場域,對孩子來說不見得好;尤其小學生放學後繼續長時間留校,對身心健康也有影響;過去國中生長期被留校,遭批評「學校滿足社區、孩子都不進步、公共服務也落後」,劉欽旭認為,政府應該發展的社區照顧。
「孩子下課不是只有唸書,可以打球、可以閱讀。」劉欽旭認為政府應扶持更多NGO跟社區提供需要課輔的孩子場地,強化社區公共圖書館的閱讀系統,或是優良的運動場地、社區型教練等,不僅能活化社區,孩子的生活也不在只有學校跟家裡。
謝國清也支持民間團體協助的想法,呼籲不論學校或是社區,政府應想辦法釋出空間,提供願意進駐服務的民間團體資源,才能讓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享有課後照顧的福利。
==================================
別作殺雞取卯的事。在台灣看到很事情,總取近利,卻不避遠禍。
現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台灣。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重新踏上認識身體的歷程

重新踏上認識身體的歷程 - 張老師月刊 - 健康樂活 - udn聯合書報攤
張慧卿:羅夫結構整合治療師、費登奎斯療法治療師。專長帶領「覺知的律動」、「全方位呼吸法」工作坊。
長期從事身體工作的我深刻地體會到「姿勢」也是情感結構的一部分,我們外在的肢體與內心的情感、價值觀、心理態度息息相關,無論是生命早期積累而來的親密、熱情、信賴、愛等正向感受,或者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壓抑的許多負向感受,都在在影響我們的「姿勢」展現。
換言之,身體像是靈魂的鏡子,映照出我們的心靈軌跡,過去未曾好好面對與照顧的情結,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種種的不良姿勢、僵硬的肌肉盔甲、各式各樣的症狀與疾病,示現在身體的層面,所以當我們重新踏上認識身體的歷程,也就意味著開始觸及我們內在隱藏且陌生的自己。
《觀想》一個會哭泣的胃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禪修坐姿

宗門實修法座 ─《四不共加行》
之後說「安座於舒適墊上…」什麼是舒適的墊子呢?談到這種舒適的禪修墊,它是有一定標準的,但是我們可能不容易找到這種標準的禪修墊,因此各自可以去找,自己覺得舒適的禪修墊子就可以了。
之後說「約束身要穴道」這是很重要的,當我們開始修持的時候,最主要有兩個要點:第一是從心上,依靠心來修持;第二是依靠身體來修持。
第二個是透過身體修持的力量來幫助我們的心得到穩定。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依靠身體,所謂約束身要穴道來幫助我們的心得到穩定,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所以一開始,各位身體的座姿是很重要的。
身體的座姿,從腳部開始,首先是金剛跏趺座,也就是雙盤。但是單盤也可以,也就是右腳放在左腳上,稱為半跏趺座。甚至也不一定要這樣單盤,就像平時的散盤也是可以的。我們最好就說到這裡,再說下去的話就變得太容易了。
接下來是手持定印,也就是右手掌置於左手掌上,兩手拇指指尖相觸。
接著是背脊、脊椎的部份,我們的脊椎不能夠太彎,太彎駝背的話,會導致昏沈、想睡覺。如果太挺、太直,就會讓我們的氣往上,這樣也是不好的。因此我們不能夠太彎,也不能夠太挺直,而要適中的。所謂適中就是直的,放鬆的直就好。但是脊椎下端的部份自然有一點點彎,向內收就可以了。
再來就是喉部了,我們的下巴如果往上翹也不行,或者下巴太往內收的話,會導致呼吸困難,所以在喉部的位置有一條線,就這樣稍微放著就可以了。
接下來是談到肩膀的部分,平衡的放鬆即可。兩個手臂跟我們的腋下中間稍微打開,跟身體有一點距離,因為腋下這個部位有一個昏沈的穴道,如果手臂能稍微打開,讓腋下能夠透點風的話,可以幫助我們不昏沈。
接著是視線,我們的目光自然地往前看,不要刻意看得太遠,也不要看得太近,就是自然的直視前方就可以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以上是對身體要點簡要的介紹。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多做運動既能減肥 也可改善學業成績

多做運動既能減肥 也可改善學業成績-Yahoo!奇摩新聞

(路透紐約25日電)多做運動可能不僅能解決肥胖問題,同時也能改善學業成績。一項美國研究發現,體能適中學生的成績較體能較差的同儕高。
麥卡錫(William J.McCarthy)教授和他「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同事表示,每多花費1秒跑或走完1英里體能測試的中學生,學業成績也相對下降逾1分。
麥卡錫在一封寄給路透健康部門(Reuters Health)的信中指出,學校和家人想改進學生的課業表現,就要注意這點。
為了維持最佳腦部功能,「有適當的心肺功能和維持健康身材是好事」。
麥卡錫和同事將參加2002年和2003年標準化數學、閱讀及語言測驗的749名5年級學生、761名7年級學生和479名9年級學生的成績,和他們的體態作比較。
受測驗的學生當中,約有半數是女性,60%為白人、26%西班牙語系,而其他7%則是非裔美國人、亞洲人與太平洋島民。受測驗的學生當中,約32%過重,約28%肥胖。這項研究報告公佈在「小兒科期刊」(The Journal ofPediatrics)上。研究人員根據他們在平地跑或走完1英里的時間來評估其心肺功能。研究的最大容許時限為15分鐘,男孩平均在10分鐘內完成,而女孩則平均低於11分鐘。麥卡錫的團隊發現,約有2/3的學生低於國家對性別歲數的標準體能要求。相較於他們,到達或超過平均體能要求的學生,在學業方面有較好的表現。而年紀、社會和經濟地位、性別、種族和體型都和學業表現沒有關聯。
研究也發現,相較於有理想體重者,過重或肥胖者的測驗成績也明顯低落。中央社(翻譯)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菩曼仁波切開示言教

菩曼仁波切言教
菩曼仁波切開示言教

*
內心的智慧即是決定安樂的因素
*
世間的煩惱都是由"心"造? 自然也由"心"滅 
*
平常在生活或職場遇到不平,在冷靜分析之後,要用怨恨或平靜的態度面對,全看自己的選擇,有時候你越排斥某事或某人,隨之而來的煩惱會越多 
*
反之,順應人事的話,壓力反而就會減少 
*
你是心,心是你,你要轉逆境煩惱,不要讓逆境煩惱來轉你,有智慧就不會被情緒枷鎖所困.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尋找工作之中的感動

尋找工作之中的感動 » 嘉嘉的夢想空間部落格ESLIFE.WS
尋找工作之中的感動

對當時的我而言,工作完全是未知的東西。即使有心工作而採取行動,到頭來依舊一無所成,愈是行動,資金消耗得愈快。「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從根本改變自己才行……」我當時這麼想。

於是,我開始拜訪活躍於社會上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經掌握工作意義、閃閃發亮的工作者,請教對方如何才能擁有他們那樣的人生。當時的目標是:一天拜訪一個人,一天找到一個新發現,並且持續一年365天。這些前輩們教導我許多事情。

「所謂的失敗,不過是你決定放棄。你不放棄的話,人生就只有成功一途。」

「不要期待旁人,而是該相信自己。」

「只要你改變自己的想法,一切就會跟著改變。」

對於當時失敗連連的我,這些話有如當頭棒喝。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我身上。

「改變生活態度與想法即可。」

■人山人海的停車場

這是我尚未找到夢想時遇到的事。當時工作還算順利,但就是不確定自己為何工作,不管做什麼事都有氣無力的、提不起勁來。當時我的事務所位於新宿,距事務所100公尺左右有一座停車場,我一向把車子停在那裡。

那座停車場的管理員是一位剛滿60歲的老先生,每天都精神奕奕、開朗待人。工作時總是動作迅速、手法俐落,完全看不出他已經60歲了。我每天都會遇見這位管理員,他也都會笑容滿面的跟我打招呼。

「早!今天又是一個晴朗的好日子啊。」

聽說他以前在大企業上班,退休之後,純粹是因為住在附近,才開始擔任停車場管理員。

某天早上,開車前往公司的路上突然下起雨,我才想起自己沒帶雨傘。抵達停車場的時候,外頭已經變成傾盆大雨。我下不了車,正想著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只見管理員老先生跑了過來。我把車窗搖下一個小縫,以免大雨噴進車內。

「你忘了帶傘吧?因為剛剛才開始下雨……喏,這把借你。」

他說完,把手裡的雨傘遞給我。

把自己的雨傘借給客人,自己淋雨回家也無所謂——一般人很難有這種想法,他卻不以為意的遞出雨傘,我不禁欽佩起他那種寬大的胸襟。老先生向來如此,總是先替客人著想。

或許由於地點好,那座停車場經常一位難求。沒有車位的時候,管理員就會在停車場前面架起寫著「客滿」字樣的大型看板,並且在入口拉上繩子,防止車輛進入。除了老先生之外,其他還有3、4個管理員,輪班管理停車場。其他的管理員值班的時候,一遇到客滿,他們架好看板、拉好繩子之後,就窩在狹窄的管理室裡看漫畫、獨自下圍棋打發時間。

可是,老先生跟其他管理員完全不同。

每次客滿的時候,他就會站在停車場的繩子外側,一臉抱歉的對想要進來停車的駕駛人鞠躬道歉。

「車位滿了,對不起……」

其中也有駕駛人會對他吐苦水。

「好不容易才找到停車場,沒位子真是傷腦筋啊。」

「真的很抱歉……」

而且他一定深深的低著白髮稀疏的頭鞠躬,直到看不見對方的車子為止。由於附近沒有其他停車場,白天常常客滿,老先生就必須整天站在停車場前忍受各種抱怨和謾罵,不停致歉,無論下雨颳風都是如此。

每次看見老先生的身影,我就忍不住想:

「就算做到這種地步,薪水還不是跟其他管理員一樣……」

就在某一天,我一如往常在停車場停車時,老先生帶著一股異於平時的氛圍,面無表情的走來。然後,有些神色落寞的對我說:

「其實……我就做到這星期了……」

「咦!為什麼呢?」

我驚訝的問道。

「我太太得了肺病,所以打算兩人到空氣清新的鄉下養老。謝謝你的照顧……」

他說完,對我深深一鞠躬。

「啊~~太可惜了……可是,受照顧的人是我才對。」

我感到一股難以言喻的寂寞。

就在老先生值班的最後一天。為了聊表感謝之意,我決定帶禮物給他。抵達停車場的時候,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映入眼簾。

管理室那間狹窄的組合屋有一扇小窗戶,此刻卻完全看不見室內,因為裡面堆滿了色彩繽紛的美麗花束。不只如此,管理室門旁邊的禮物堆得幾乎有1公尺高,而且足足有兩排。

大量花束和五顏六色的包裝紙,讓原本死氣沉沉的組合屋綻放出猶如童話國度的光輝。人山人海的停車場裡,道謝聲不絕於耳。

「謝謝大叔常常借我雨傘!」

「那次多虧大叔替我搬那麼重的行李!」

「大叔讓我曉得打招呼的重要性!」

那群人圍繞的對象,不用說便是老先生。接著,大家輪流和老先生合影留念。拍完照,再和老先生握手、致謝,甚至有人拿手帕捂著淚眼。老先生手裡抱著大量感謝信,仔細端詳每一個人,彷彿在確認記憶似的頻頻頷首。

上班的最後一天,由身邊的人告訴自己,迄今是以何種態度面對工作。這時獲得的最佳禮物,就是從人際關係中激盪出的感動。過去的所有痛苦和辛酸,都在那一瞬間化為感謝的話語,讓人實際體會活著的美好。

我也排在隊伍的最後,等待和老先生說話的機會。

「大叔,抱歉要增加你的行李了,這是一點小禮物。」

「哪兒的話,實在不好意思……你太客氣了,真的很抱歉。」

「我真的很感謝大叔。多虧有大叔,我每天早上才能以愉快的心情展開工作,實在很捨不得大叔離開。」

「不不不,我哪有什麼功勞?我能做的就只有打招呼和道歉而已,一點長處也沒有……真要說的話,我只是一直告訴自己要樂在眼前的工作。」

「我終於找到自己的夢想了!我要當停車場管理員。」

我當時真的這麼想。蔬果店也好、書店也好、乾洗店也好,總之我什麼工作都想嘗試。關於工作是否有趣這個問題,假使只期待工作的實際內容,多半要大失所望。因為既沒有有趣的工作,也沒有無聊的工作。

「沒有無聊的工作,不過是面對工作的態度讓工作變得有趣或無聊。」

這就是我從管理員老先生身上學到的事情。

■化工作為感動的守則

如何才能讓工作變得更有趣,以及從中獲得感動的祕訣。重點就是以下5條守則:

1. 思考工作的意義。

2. 樂觀面對問題。

3. 反躬自省。

4. 相信自我可能性,秀出自我風格。

5. 永不放棄。

【文/摘自《人山人海的停車場─三個故事改變你的職場人生》:方智出版】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Poor Posture Equals Pain

Total Fitness: Fitness, Nutrition, and Healing
Poor Posture Equals Pain

Even just a forward head posture can contribute to neck and upper back pain, and can also cause the spinal curvatures to change in the lumbar or lower region of your spine. This also changes the angle your pelvis tilts at, leading to increased back pain and stability problems with your hips, knees and ankles. Why? Simply because, generally speaking, your muscles are pulled too tight, others become too loose, and some take over and do too much work, all of which pull your joints out of alignment. Most people are walking around with joints out of optimal alignment, seriously predisposing them to a greater risk of injury and increased recovery time. This can happen doing something as mundane as lifting a heavy box overhead onto a shelf, or picking up a weighty laundry basket. It is also why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you go back to the chiropractor or osteopath, the joint just seems to keep coming out of alignment, causing you pain.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不看人待己,只看人待人

傳單(中) | whiteshadow_hk on Xanga
「不看人待己,只看人待人。」一個人的品德,並不需要自己親自領教,而只需留意一下對方如何對待別人,就可以大約了解。這句跟孔子提倡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有異曲同工之妙,簡單而言:一個人是否有德行,一定要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他人。從這點上來評價,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這樣就是有德行的人。這正是所謂的「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不是最後得到什麼樣的結果,而是在追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

博客來書籍館>山寺日記
這世上過多的話語和想法會讓人思緒混亂。感動,是不需要太多話語來表達的,像「我愛你」這樣簡短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人感受到無限溫暖。
  有時候,一小段文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本書是韓國把溪寺主祭祀釋性遇(性遇法師)的作品。簡短且充滿智慧的內容,是你這輩子絕對不可錯過的81篇珍貴文字!透過本書可以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當你在人生的路途中遇到挫折、或生活不平順時,翻閱本書,一定會有一番體會,趕走原有負面的思想和情緒,它可以成為你的人生指標,改變你的人生。
  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不是最後得到什麼樣的結果,而是在追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


佛教是講求懷疑體悟。大疑大悟

博客來書籍館>學佛的觀點決定終點
巴利藏增支部《葛拉瑪經》中的開示十項修行的信任原則:不可只因它是口傳已久、奉行已久、道聽塗說、載諸典籍、符合我見、符合哲理、順乎我思、合我理論、說者看來可信、導師所說等,就信以為真。…每當你親身體驗到:這些是善的、無害的、為智者所讚、遵行後得到有益或快樂的,就要實行這些。

  這本書的出版緣起,目的是希望所有接觸佛教的人,能開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佛陀在《葛拉瑪經》的開示,對所有理論與現象生起體察分析。佛教不是一般的宗教信仰,佛陀也不希望學習的人盲目跟隨。如禪宗古德曰:「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也只有對生命產生疑情的人,才會引發超越社會制約的量子跳躍,開顯生命的新世界。


慢性疼痛者應有的觀念

博客來書籍館>60秒解除慢性疼痛
  • 對於慢性疼痛這個問題,你找尋的應該是漸進式的進展,而非一勞永逸的萬靈丹。
  • 千萬不要相信藥物會讓你的疼痛永遠消失,如果你有這樣的期待,就很可能讓自己陷於失望的深淵中。
  • 患有慢性疼痛,並不表示一定要停止一切活動,事實上,如果你把它當做是一種選擇,慢性疼痛反而讓你有機會展現另一種較佳的生活方式。
---------------------------------------------
作者的這幾句話,真的是金玉良言。短短的幾句話,把很多人的問題都點出來了。
有慢性疼痛者,必須細細體會。別掉入深淵。


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每天揉捏300下 搭配泡澡 拒當腹翁、腹婆

NOWnews【重點新聞】每天揉捏300下 搭配泡澡 拒當腹翁、腹婆
每天揉捏300下 搭配泡澡 拒當腹翁、腹婆

(2007/12/26 20:41)
每天揉捏300下,讓囤積在腹部的脂肪愈來愈軟化,一個禮拜內就會有明顯的改變。

記者林仙怡、劉秉家、梁家銘/台北報導
吃過了聖誕大餐,很多人開始擔心肚子上的肥油又多了一圈,中醫師教您一個健康又省錢的腹部減肥法,叫做揉捏減肥招,只要每天揉捏肚子300下,天天持之以恆,據說一個禮拜之內就可以看到成果,再配合中藥泡澡的方式,針對最難減的肚子更有效。
想知道自己有多胖嗎?馬上往肚子上一捏,掛在上面的一坨肉立刻很不識相的突出來,尤其到了年底,慶祝活動多,吃大餐的機會更多,想要對抗肚子上的肥油,看清楚了,這個動作很有效。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就是這樣子捏(肚子),放、捏高,放,先按下去,然後捏,然後就繼續持續這樣子,一整條的脂肪配合這樣子動。」
光是這樣一揉一捏,讓囤積在腹部的脂肪愈來愈軟化,不管看電視還是工作空檔,揉捏減肥法每天至少做個300下,據說一個禮拜內就會有明顯的改變,再配合中藥泡澡來減肥,在攝氏40到43度的水溫中,加上煮過的荊芥、羌活、玫瑰、乾薑、海鹽和薄荷,每天泡個20分鐘促進新陳代謝,邊泡邊揉捏肚子,對抗頑強的腹部脂肪。
吳明珠表示,「5分鐘泡了出汗,就爬起來稍微休息一下,不要讓他說很不舒服,(水)不要淹過心臟。」
腹部一向是最難瘦的部位,即使用這招醫生實驗過的揉捏法,也要持之以恆,不過,可別因為太想減肥,揉捏時用力過猛捏到紅腫瘀青,還沒變瘦先受害。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什麼是佛法 什麼不是

宗薩欽哲仁波切:什麼是佛法 什麼不是 - 『乘度母舟 出生死海』 - Yahoo!奇摩部落格
薩欽哲仁波切:什麼是佛法 什麼不是

今天晚上主辦單位要求我做的開示主要是為了新的佛教徒所講的。不過我看到好多比我還老的(比我時間還長)的這種佛教徒在坐。
也許,我們自己該想一想,有哪些地方使佛教很不同很特殊。因為,偶爾我們會碰到有人問我們說佛教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當然,也有人這樣想(或講)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雖然路不同,但最後的目標都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人認為佛教一定有他特別的地方。
也許為了回答上面的問題這個目的,可以聽聽今晚我要怎麼說。
對於已經做了很久的佛教徒而言,如果你對今晚我所講的有很堅固的瞭解呢,也能夠讓你在未來漫長艱苦的修道的過程中更加堅固。
很多人認為佛教等於是不信神的,沒有神的宗教,這個講法我們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我們知道佛教徒確定佛教不是個信神的宗教,雖然這樣講我們並不是說佛教否定神,但不信神並非佛教特別的地方,其實有很多哲學和意識形態都是不信神的。我經常碰到有的人吹噓我們佛教不相信神,這個好像是佛教非常獨特的一點,其實並不是的。
也有人認為,佛教這種非常獨特的哲學或者是意識的形態是「慈悲」,這麼講也許可以說對,但這中間也有很多繞圈子和有陷阱的地方。如果你說的是一般的「慈悲」,那這個佛教也沒有多麼特殊,很多宗教也都是這樣談。所以,「慈悲」也不能說是佛教特別的地方。
這邊我們不能談「菩提心」,為什麼呢?因為「菩提心」是佛教裡面一個大乘的支派,如果我們談到整個佛教,不能把「菩提心」拿出來說。
也有佛教徒認為「佛性」一定是佛教非常特別的地方,因為印度教沒有談到「佛性」,基督教也沒有談到「佛性」,所以,當我們講到「佛性」的時候,這一定是佛教非常特殊的地方。我對這個地方也非常懷疑,也是我們該非常小心的地方。因為,如果說你真正完全瞭解「佛性」,也許你會有辦法為自己自圓其說;但是如果你所認為的「佛性」是非常美妙,充滿大的力量,非常神聖的這麼樣東西的話,那麼,很多別的宗教也同樣談到神充斥在所有地方等等,所以在這個地方也沒有什麼特別。那麼,我們身為佛教徒,是不是認為「佛性」像剛才講的,非常美呀非常偉大會發光動地呀等等,你看到佛經上都是這麼寫的,這是我們一般佛教徒對「佛性」的概念。對於這一點,我把他留做和大家討論甚至爭論的一個主題,如果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現在談到「空性」,那麼「空性」一定是佛教很特別的地方吧?如果你正確的瞭解「空性」那當然是可以,但是,你有某一個部分的無分別或很大的部分的無分別,那在印度教也同樣的淡,那麼,在這個地方佛教也不是真的特別的。
講來講去,佛教到底特別在哪裡呢?為什麼在座的各位有的把頭髮剃掉了,犧牲了一切你所擁有的東西到底為了什麼呢?又為什麼有些人穿著這種絳色的袍子,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當然是我們非常重要要知道的一點。
經常有小孩子(8歲左右)問你,你信這個佛教,那麼這個佛教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當這種的人問你的時候你就無話可說,因為對於8歲的小孩,你就無法把宗論的東西搬上來跟他講。當然,這種問題問你的時候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宗教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神啊,這個回答當然最簡單了。但有一些人比如我被洗腦了,認為佛教的確是很特別的。如果我做回教徒,那只要看一本《可蘭經》就可以了,然後一天祈禱五次就可以了,可是我選擇了做佛教徒,有上千本經典等著我去讀,有十萬個以上的大頭在那邊等著我磕,有十萬個以上不同的咒子等著我念,我選擇這條路當然有一個很好的道理,這是第一個目的。
第二個目的(或理由):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突然之間靈性的道路變得非常非常多,你只要隨便走到書店到那個新時代運動的書架前,或者你打開你得網頁網站,你就會看到成千上萬的新的宗教有好多新的老師提供好多新的不同的辦法給你。就算在佛教之中也是,我們有這麼許多不同的方法,這麼許多不同的教授,許多新的老師。在台灣尤其是,這種事情就更多,我在印度碰不到的喇嘛在台灣都碰得到。
每個人心裡頭都總會有這類的問題,就是說當這麼多教授出現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問這個問題--哪個是正確權威的教授?哪個是非常正確權威的老師?
如果上面這類問題您從來沒有問過的話,它的答案只有兩種:第一個就是您一定是修行靜觀非常有成就的修行人;第二個,如果你不是前者,也就是說你不是修行靜觀非常有成就的修行人,那麼就是說,你是一個非常容易被操縱的人。
大家一定都看過這樣一個事情,原來有一位商人,結果有一天他跑到印度去,和一位大喇嘛照了一張照片,把那個照片拿回來,在很有名的雜誌上發表了,還有一些文章,於是就馬上有一群一堆的人馬上跟這這個上師,這種事大家都看過對不對?
佛曾經講過--真正只有佛能夠來判斷一個人。所以,以一個個人來說,他沒有辦法來判斷哪一個人是真正正確的,哪一個不是正確的。所以今天晚上要講的第二個理由,或第二個目的,也就是說你聽過今天晚上要講的東西之後呢,也許你能比較容易的判斷哪一個是具備權威的正確的教授,不過要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老師恐怕更難。那佛教特別的地方在哪裡?佛自己曾經教導過「四法印」,那麼,今天晚上要講的就是「四法印」這個可能在座的某些人過去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如果有任何一個教授或者一本書或者一種修持的方法是建立在「四法印」上頭呢,那他就是佛的一個教授,不管他叫什麼名字,都沒有關係。

第一個,所有組成的事物,所有組成的現象都是無常。
第二個,有漏皆苦,就是一切煩惱都是痛苦。
第三個,諸法無我,就是一切的現象都沒有實存的本性。
第四個,NIRVANA寂靜,也就是NIRVANA超越涅造,NIRVANA超越造作。


任何一樣教授如果包含這「四法印」或者至少不和「四法印」矛盾,他就是一個正確的有權威性的一個佛教的教授。這一點是非常非常實際的一個東西。譬如說,你現在到一個廟,你去那邊祈禱,你點了香去供佛,如果你這麼做沒有以「四法印」為基礎,或者你做的事與「四法印」矛盾的話呢,你這樣做不但不是個佛教徒,實際上你只是個神道教徒。也就是說你把佛當成神看,你把寺廟當成教堂看,但是如果一個人要隨時都很留意這四件事,也是很難的。
像我自己,雖然我成為佛教徒已經30年了,我這一生也碰到過很多最偉大的老師,我也學會了怎樣向我的上師向佛祈禱,「四法印」我也學過,我至少學了二十年這麼多年,有的時候我生氣或情緒不太好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就向佛菩薩祈禱,這個也好,也沒有什麼錯,有時候我祈禱,如果答案沒有出現,我就會有種感覺,學佛到底有什麼用呢?這就表示「四法印」實際還是沒有真正進到我的腦子裡。
舉例來說,也就是說,沒有意識到第二點,有漏皆苦,也就是一切煩惱都是痛苦的,或者說沒認識到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知道這些東西呢,也只是概念上的瞭解,其實並不真正的瞭解他們。這就是為什麼會去祈禱,就是為什麼要求祈禱的那個東西那個結果一定要出現。如果結果不出現,那絕對不能怪我,只能怪神。這件事在座的每一位都會有同樣的經驗,尤其是越久的佛教徒越會這樣想,是不是?因為一個越久的佛教徒對佛對你的上師期望值就越高,所以這四點要好好想是很重要的。
這四點,這四個法印就是說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的,這四點並不是由佛講出來的,好像佛的一個判斷,好像佛定出來的一個規矩。這「四法印」實際上是對真理的一種描述,但最先講出來的是佛。並不是兩千五百年前佛出行於世,然後佛講了「四法印」以後,於是組合的現象才從那個時候開始無常,並不是這樣的。任何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這個至於佛來佛不來,佛說法或者不說法,都毫無一點區別,這個是事實,是實相。如果把「四法印」一個一個仔細的去看呢,你會得到很多的益處。所有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光這一點就能把我們自己從很多沒有必要的成見中解放出來。
最先,講一下什麼是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我們中國人說的諸行無常。當我們說組合的現象,就是說把幾個實體或把幾個部分或把幾個分離的個體放在一起,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你就會知道就算是科學家必須要承認,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現象不是組合而成的。
當我們說組合的時候,你就會認為,哦,有兩個,三個或者是四個這種固定不變的東西把它放在一起,其實這個「法印」所講的遠比這個維繫得多,最先呢,一切的東西都是和時間有關係,當我們說到時間的時候,有三個部分組成,哪三個部分?開始,中間和結束。如果你不講這三個部分,就不可能講時間。當我們說到時間好像停止了,那麼這個講法本身就是矛盾的,根本沒有這種事。因為開始有一個終結,所以中間有一個開始。昨天結束了,那麼今天才有可能發生,今天又在慢慢慢慢的結束之中,明天就在這中間逐漸的出生出來。這個是我們談的時間。我們上面那樣講時間實際沒有什麼錯誤在裡面。我有一種感覺,當佛教徒談到無常的時候,多半的人會覺得這種講法是非常悲哀的,令人難過的這種講法,當談到無常都是這個樣子。其實並不是。也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農夫能夠種田,能夠種稻米為什麼?就是因為無常。
當我們討論這個幾個法印的時候,你所要知道的一點是,當我們不知道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的時候,那個時候最先的錯誤都是從那時開始的,當你不知道組合的現象是無常的時候,那就表示你認為現在這個現象會永遠繼續下去。然後,你就會有希望,然後就會有期望,這個又會帶來懼怕,然後又會有失望啊等等等等。所以知道這個其實很重要。
這個就是我們的無明,也就是我們不知道組合的現象實際上是無常的。那麼這些我們有很多的這種(例子),有一些東西我們可以接受無常,譬如說天氣是無常,但我們也只能接受這種事情是無常。當然,我們知道天氣是有很多事情組合而成的。如果我們能夠把對天氣的這種無常瞭解不用全部,如果一半或者四分之一的這種瞭解用在生命的其他方面的話,那麼我們生活得就會非常好。如果是這樣子,那些唱熱門歌曲唱出另外的調子來了。他就不會唱「我永遠愛你」,他會唱「我今天愛你,但這是個組合現象,明天怎麼樣呢?我就不知道了」,對方也能夠瞭解這個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的關係也許會更好也不一定。但是,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戀愛雙方都會認為說這個愛一定能夠繼續下去,這個就是說我們不瞭解第一個法印。
那麼第二個法印就是有漏皆苦,也就是所有的煩惱都是痛苦。這個其實和第一個法印很有關係。第一個說一切組合的現象是無常,這個有什麼不對呢?這種情況就會引出某種不安定性。舉例來說,我們永遠不知道其中一個現象它什麼時候會終結。譬如說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哪一天要死,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給了你一個預定的日子,那麼大家每個人都可以好好的計劃一下,對不對?那我們都知道,她(生命)一定會結束,而且正在結束之中,但是我們不知道下一刻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痛苦。當我們知道下一刻會怎麼樣的時候,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懼怕,各種各樣的期待,各種各樣虔誠的信心。不過很不幸的是,這一切都包括在痛苦裡面。
第三個在這「四法印」裡是非常特殊的一點,也就是說一切現象都沒有不改變的本質,沒有實存的本質。這邊講的是「空性」,明天我們講的是「律宗論」,將有很多時間談這一點。完全為了新的來聽的人呢,我會講下面這樣子--事情的真相或者一個現象的真相並不是它對你顯現出來的樣子,或者我們可以把這個講法改成這麼說,就是你認為或你預期的那個現象是什麼樣子,或許那並不是那個現象本來的樣子,也就是說,現象的真相是遠離或者與我們所期望的樣子是不一樣的,那麼第三個是很困難的一個。
甚至說佛教徒談到「空性」的時候或《心經》談到「空性」的時候,這個也是空,那個也是空,這個也是空。那裡面說無眼耳鼻舌身意啊,最後說一切都是空,在《心經》裡有這麼講。也許給你講無眼耳鼻舌身意,這些大家都可以瞭解。但是跟你說「一切的現象是空」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實際上你該用描紅的筆在旁邊好好的把它劃出來。眼睛當然是一種現象,鼻舌身意這些都是現象,但是跟你說沒有眼睛這也是一個現象,沒有鼻子,沒有耳朵,這個也是個現象。所以當最後講「一切現象都是空」的時候呢,是非常大的一句話。為什麼呢?因為這句話它跟你說,眼睛是空的,沒有眼睛也是空的。所以,談這個談得太多了就沒什麼意思,因為《心經》最後的那個咒--大悲咒(中文講遠離或超越)這些其實我們是沒有辦法去討論它的,要瞭解這個你要有很多的功德,要稍微讀一點點書這樣才能夠瞭解。
第四個,NIRVANA寂靜,或者說NIRVANA是超越過造作或無造作的,我認為對我個人來說第四個法印這句話是真正最特別的地方。因為任何宗教和哲學裡面,當他們談到成就,談到天堂的時候,總是有捏造,好像做出來的這種感覺在裡面。但是如果你認為成佛是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境界,那麼這樣就是錯的
但是呢,在所有的佛教的畫裡面都會看到這種影響。譬如說,現在讓在座的各位畫一尊佛,一尊圓滿成佛的佛,那麼每個人都不忘掉他頭上要畫個光環,對不對,那是某一種狀況。這個「四法印」是讓佛教很特別的地方,這四點尤其是最後一點NIRVANA寂靜,你恐怕很難在別的宗教或別的系統裡面能夠找到同樣的這句話,就是說,成佛是超越過這種造作。
你恐怕也很難找到任何一個宗教對你講,修道的這個「道」本身呢也是痛苦的,或者任何一個宗教會承認你所修的這個「道」本身實際上是一種煩惱,但這些話佛教都講,甚至無常也是。也非常不容易找到哪一個宗教或哪一個系統他會說「一切組合的現象都是無常」的,那現在我們講了「四法印」,現在你到了一個寺廟或廟堂裡面去,你該怎麼禱告祈禱呢?我們現在說有一個人到廟裡面去禱告,當一個人瞭解了「四法印」以後他去祈禱的最大的動機就不會是你看到了某個問題你希望把某個問題解決,這個不是他祈禱的最大動機了。如果你祈禱的動機是因為你碰到了一個問題,希望問題通過祈禱解決,如果你有這樣子的概念呢,基本上有了這種「常」,常見的概念而不是無常,因為你希望某一個人或什麼樣的人能夠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一個人到了寺廟裡面去祈禱的時候,他應該知道,所有組合的現象包括你所遇到的問題本身都是無常的,因為你有這樣的瞭解,那這種祈禱是非常有利的祈禱。同樣,瞭解這一點的人去祈禱,會沒有一點厭倦的不斷的去祈禱,他不斷的祈禱,不是因為他盲目的相信這個問題最終會解決,原因是他瞭解「一切現象都是無常」。同時他也瞭解到他的祈禱和他所祈禱的目的都「沒有實存的本性」,同樣,當一個人真正瞭解到這「四法印」的時候呢,他根本不會執著於任何祈禱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任何祈禱最終的結果就是達到NIRVANA,而NIRVANA是什麼,NIRVANA是超越任何造作的,這個「四法印」我認為是所有佛教徒應該知道的,但是,有關它的知識也是無窮盡的,並不是簡簡單單這四件事這樣子。
我沒有太多要講的,如果大家有問題可以問,不然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

問:想請教仁波切,如果我們平時在家裡面修一些東西的話,完了之後我們都要做回向,比如回向世界和平,眾生離苦得樂,這個跟剛剛仁波切講的「四法印」我們要如何去融合?
答:這個問題問得不錯。當你回向的時候,你意圖並不是想讓你的這種祈禱或你所修持的東西變成「常」,變成固定不變的,不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讓你的功德變成「常」,變成固定,可以說,是讓你的修法的功德又加了一層保險,這是真的,這是真的,不是開玩笑。因為我們平常各種各樣的功德,因為我們的煩惱非常的至盛,又生氣呀等等,把我們自己的功德又毀掉了,所以說菩薩用這個辦法把功德回向,回向實際就像我們的一個保險一樣,保了一個很大的險把她保住了,回向的時候實際上是我們把這個你為了眾生你為了成佛回向的功德能夠逐漸減輕你自己的煩惱。
因為功德是無常的,為什麼,因為功德也是組合的,功德是無常的,同樣,無明也是無常的,他們兩個都是無常的,那我們怎樣做呢?第一點,身為一個非常簡單的修持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們首先要讓無明第一個去面對無常,而不是把功德第一個去面對無常,在修行上,你不用擔心怎麼讓功德變成無常,就好像吃藥一樣,你有病,就吃藥,吃了藥把病治好了,這樣子作呢,就會慢慢把自己提升到了某個階段,慢慢的,當你達到了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你以前吃的藥變成了你要去掉的東西。

問:謝謝。我想請教仁波切,在藏傳佛教的文獻裡面,有一部龍樹菩薩的著作,他特別有一個表達叫做「佛種從緣起」,我想請仁波切說明一下這句話,謝謝。
答:主要是有兩個學派,舉例來說這本書,有東西把它包住了,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本書,但要看到這本書有兩種趨近的辦法,或者有兩種解釋的辦法,一個是把遮蓋它的東西拿掉,這個把遮蓋它的東西拿掉的過程,可以解釋為這本書出現的種子,但是也有一某些學派反駁這種看法,這個學派的看法認為--沒有種子叫做「佛種」這個東西,所以,當龍樹菩薩在他的作品裡講到「佛種從緣起」,他所站的角度是把遮蓋住「佛性」的東西把它去掉。這兩個學派實際上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學派,一個學派談得比較多的是怎麼去掉遮蓋的東西,另外一個學派根本不談書被什麼東西遮蓋住,怎麼去掉他不談這些,他主要和你談這書是什麼樣子,這書是如何。在佛教比較後期的學者,他們認為,談把遮蓋的東西拿掉這種是你在做學生也就是你學佛教哲理時期學生比較適合的辦法,第二個學派(講法)是談這個東西它的狀況是怎麼樣得,也就是談書本身,這個狀況對修行的人非常好。第一個學派就是談怎樣把遮蓋去掉多半是龍樹菩薩的弟子。第二類這種學者多半是受到彌勒的影響,兩個都很好。

問:我想請問一下,首先在我們的生活中,假如我們希望自己是一個佛教徒,如何保持一個不退的心又不是過分猛烈的精進,因為,佛陀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了,譬如說琴弦不能太緊也不能過度鬆弛,那麼在這裡,我想請問,尤其現在社會環境裡,誘惑的原因又有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保持自己的精進以及心靈的放鬆。另外一個我曾經在想有關「空性」的表達,我在想,譬如說看一面鏡子,我們看鏡子裡的東西,應該是「空性」的,就是斷業界了,或許有人會認為說,既然什麼都是「空性」的,就隨便它去了。我就告訴我的一些朋友說,我們照鏡子,我們應該以希望更好的樣子來看鏡子裡的東西,是more better感覺更好的。舉個比較誇張又很切身的例子,在現在青年朋友當中,經常有人認為同性戀這種東西是一種時髦,對這種時髦的東西種有一種偏頗的資見,認為說我們應該去追求,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去告訴他們或者我們該怎樣認知?謝謝。

答:第一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個人性的問題。我覺得你在開始修持之前應該好好的去研讀,因為好好的研讀可以作為你修持的一個很好基礎。同時,如果談到研讀,開始最好先研讀佛所說的話,即佛經,而不要研讀後來的尤其是現代的這些作者所作的東西,如果您的問題是針對台灣或者某一個台灣人來問的,那麼我真的很誠懇的建議你走大乘的路子,我曾非常深入誠懇仔細的想過,這個實際對於台灣人來說是最好的一條路。因為大乘就像一棵樹一樣,它有很多樹葉呀等等的,金剛乘就像樹上少數開的花兒呀結的果實。實際我們台灣人有很大的功德,我們有這樣大乘的一種環境。當然,下面可能是我說得比較很有限成見得看法,如果有大乘背景的一個人後來變成一個密乘的一個行人,這個人不管怎樣好歹還像個人的樣子,有很多一開始就跳到密宗裡的不管是道家或者是任何這種背景的人,這些人後來就越搞越不像話了。對於在座如果有這種大乘的行人,我也要建議各位應該去學小乘的,而不應該認為由於發心小所以叫小乘,這種不在乎看不起的態度這是不對的。我非常高興有很多大乘的老師在各處給各種各樣的教授,甚至把電視一打開某幾個台也在播這些,看到這個就非常高興,當然,有很多密乘的老師要到台灣來,有很多老師要從加德滿要訂票到台灣來都訂不到。看到這樣的事,還是比較讓人愉快的,但是看不到斯里蘭卡和緬甸的出家人來這裡就令人悲哀,因為不管大乘或金剛乘的行者,我們不管怎樣吹噓自己多了不得,我們都要記得小乘是佛教這棵樹的樹根,如果這棵樹根完蛋了,整棵樹都會倒下去。第二個問題談到同性戀,我倒不覺得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如果我們說這件事情奇怪呢,其實人本來就是非常奇怪的東西,從無始以來我們作了許多奇怪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頭腦比較清楚的一個人,你走到今天的一個百貨公司裡面你就會知道人類這麼多世代以來作了多少瘋狂的事情。也許這樣講你會認為從道德的觀念判斷也許是這個樣子,但是在這邊這點你要非常小心,你什麼東西都從道德的角度去看呢,很容易讓你自己認為你好像高人一等,你好像比別人更清淨更聖潔這樣子
===================================================
宗薩欽哲仁波切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好的老師是常能顛覆我們想法的人,好的老師是能刺激我們思考的人。把不起眼的問題作仔細的探討,才是有深度的。而不是以情緒來反應。
台灣是個很有福份的國家,很多了不起的老師,都出現在台灣寶島,教導我們。
把心打開,聞、思、修。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入大學 擬設英語聽說門檻

入大學 擬設英語聽說門檻-Yahoo!奇摩新聞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也提醒,台灣是M型化社會,大學普設英語聽說能力門檻「太傷了」,將剝奪一些孩子進大學的機會,何況並非每個孩子未來工作上都需要會聽、講英文,「國際化」不需要搞得「全民皆兵」!


對佛教有興趣的人,推薦網站

藏傳佛教依法不依人
藏傳佛教依法不依人
作者 很低調、很年輕,是法王旁的重要中文翻譯。來自台灣,算是台灣之光喔!


久坐不利健康 運動也無法彌補其害

研究:久坐不利健康 運動也無法彌補其害-Yahoo!奇摩新聞
研究:久坐不利健康 運動也無法彌補其害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1/19 10:35" 賴秀如

(法新社巴黎19日電) 科學家今天表示,即使每天規律的適度或高度運動,其他時間久坐不動也還是會造成生活型態相關疾病。
讓脈搏加速的運動對健康有益無庸置疑,因為運動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種種問題。
但是最新的科學發現也指出,長時間坐著不動,靜靜休息也會造成同樣的健康問題。
瑞典一個研究團隊的結論是:久坐應被定義為「肌肉不活動」而不僅是「沒有運動」。
這份刊登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British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者應視為不同的行為,影響也不同」。
由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 (KarolinskaInstitute) 的艾克布洛姆-巴克 (Elin Ekblom-Bak)領軍的研究團隊提出一個新名詞:「無所事事生理學模式」(paradigm of inactivity physiology),並且重新定義久坐不動的生活模式。
該團隊指出,最近一項研究也顯示,即便是規律適度或高度運動的澳洲成人,坐著看電視的時間每天增加一個小時,代謝症候群比例就上升。
每天運動30分鐘大約可抵掉久坐一小時所增加的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比例。也就是說,當一個沙發馬鈴薯,足以扼殺你在跑步機或腳踏車上辛辛苦苦的努力。
所謂代謝症候群指的是高血壓、腹部肥胖、高膽固醇或胰島素抗阻 (insulin resistance)等徵狀出現3種或3種以上。
研究員說,目前尚待研究的是,久坐不動與上述徵狀是否確有因果關係,若然,是如何形成的?
一個可能因子是「脂蛋白脂(酉每)(lipoproteinlipase,LPL),這種(酉每)在分解體內脂肪的過程,扮演關鍵角色。
研究顯示,肌肉活動受到抑制的老鼠,LPL明顯降低,比起另一批可以到處晃來晃去的老鼠,僅有後者的十分之一。
該研究報告也指出,可以晃來晃去老鼠所分泌的LPL,「和運動量稍高的老鼠沒有明顯差距」。
「這也顯示局部肌肉的收縮本身比收縮強度更重要」。
該研究建議大家不僅僅要經常運動,還要避免坐在同一個地方太久。
不搭電梯改走樓梯、離開工作桌,休息個5分鐘、能走路就不開車都是推薦良方。(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
最近教育部要花費120億游泳池,或許應該把全國的人行道作加強,可以幫助的人更多。

南部缺水!學校缺錢!教部砸120億 全國蓋泳池 http://bit.ly/7T3OMN




中港星競逐人才 名師外流 大陸7倍薪挖角

中港星競逐人才 名師外流 大陸7倍薪挖角-Yahoo!奇摩新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國際人才競爭逐漸白熱化,香港、新加坡等地挖角行之有年,近來中國大陸也加入戰局,頻向台灣招手,已有不少教授「帶槍投靠」。而社會科學、人文領域被挖角情形又比理工嚴重,原因是後者有實驗室和研究團隊等「不動產」,前者幾乎是個人行動,「收了書包就走!」
行政院廿三日舉辦「全國人才培育會議」,如何留住優秀人才,成為整場會議的焦點。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全球化趨勢下,世界各國都透過各種優渥條件積極爭取人才,香港的大學將改為四年制,需從各國找來至少一千名教授;新加坡針對非居住民人才,提供五年所得稅率優惠;大陸也提出「十一五規劃」,打出要吸引港台澳等地二百萬名專業人士。
面對如此嚴峻的情勢,台灣究竟被挖走多少人?政府並沒有明確統計,但從小規模的調查可略見端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曾表示,九十一年至今中研院已流失二十七位研究員,其中香港挖了九位,新加坡挖了二位,大陸則有一位,其他主要分布在歐美。
更令人擔心的是,近年挖角呈現領域上的傾斜,文科比理科嚴重,中研院經濟所過去十年流失十%的研究員,居各單位之最。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表示,近年來學界知道被挖角的約有卅五人,社科學門二十六人,工程學門七個,自然學門二人。
近年引起注意被大陸挖角的,幾乎全是社科領域教授,包括九十五年六月台大教授巫和懋、朱家祥及政大教授霍德明(皆為經濟學,至北京大學任教),九十八年的政大教授李怡宗、劉玉珍(商管,至北大)。
人之所以流失,待遇是一大因素,據了解,港、星的教授薪水至少是台灣的三倍,大陸目前平均年薪約人民幣十萬元,仍低於台灣水平。但對於個別教授「很敢給」,彈性非常寬,近年來針對「高引用率教師」的挖角,額外加碼已喊到一年一百五十萬人民幣,算一算已將近是台灣一般教授的七倍。平均來看,大陸公立學校也有十五%的教授平均月薪超越台灣。
兩岸人才競爭越演越烈,與學術交流日趨頻繁有關,根據移民署的統計,九十七年大陸人士來台進行文教交流為二萬八千人,九十八年一至九月就已達三萬四千人。大陸學者一團接著一團來,看到優秀教授就直接「拉人」,去年十一月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與「江蘇團」來台,便直言「歡迎」台灣教師到大陸發展,「工資、房子、實驗室都能個別談!」
對於挖角衝擊,以文科為主的政大尤其擔心害怕,校長吳思華呼籲,政府在規劃各種「彈薪方案」時,務必注意學科之間的平衡,如果還是和科技預算綁在一起,人文領域還是會被忽視,最該被救的反而沒被救到。
副總統蕭萬長說,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有限,唯一有的資源就是「人才」,掌握人才就是掌握國力,未來既要延攬人才,也要保住本土優秀人才。
------------------------------------------------------
未來的時代是以人才為主的知識經濟,各國無不掌握人才,希望政府能更加有遠見地處理規劃。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朱經武:大學搶人才 願景很重要

朱經武:大學搶人才 願景很重要 - 名人經驗談 - 校園指南 - udn校園博覽會
朱經武:大學搶人才 願景很重要
2009/11/06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剛卸任的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昨天在台北指出,大學已經不是關起門來研究的單位,研究、教學、公眾參與都很重要。另外,他贊同台灣承認大陸學歷,讓台灣的好人才在競爭中成長。

世界各大學都在搶人,搶好老師、搶好學生。朱經武指出,如果要招攬到優秀人才,大學一定要先訂下清楚的目標和願景,要讓人才相信:在這裡可以讓他們理想成真。

朱經武舉他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的經驗,他要求「上下都到外面爭好人才」、「全世界有好的人都要盯住」。他常帶副校長、院長到外校宣傳,自己偶爾也在媒體受訪。他說,兩年前大陸申請的學生暴增,後來發現和他在申請學校截止日前一天上過媒體有關,「學校公關很重要!」

朱經武回憶,五年前香港科大開始收大陸學生,第一年收到七千多份申請,包括北京的一流學生。他認為台灣承認大陸學歷,雖然短期內會排擠台灣畢業生發展空間,但長期會刺激兩岸人才切磋,台灣優秀人才也會反省精進。

學校要給師生願景。朱經武表示,許多人學成後會考慮回國服務;但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待遇好不好、有沒有機會。反過來說,能否提供令人滿意的待遇和夠大的表演舞台,才是能否把人才留下來的關鍵
------------------------------------------------------------------------
延攬人才 副總統:國際水準待遇
Address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3/5/1zbdj.html>
-------------------------------------------------------------------------
錢財只能暫時留人,有好的舞台,才是留下人才的長久之計。



英國研究警告 沉迷電腦另一隱憂:佝僂症-Yahoo!奇摩新聞

英國研究警告 沉迷電腦另一隱憂:佝僂症-Yahoo!奇摩新聞
英國研究警告 沉迷電腦另一隱憂:佝僂症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1/23 14:50" 張稚昀

(法新社巴黎22日電) 兒童長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的壞處多了一項。英國科學家今天表示,長時間看電腦可能導致兒童罹患骨骼彎曲的佝僂症。
  佝僂病主要成因是長期維他命D不足。罹患佝僂病的兒童有疼痛、畸形且無法正常發育的O形腿。
  此病主要與極度貧困有關,且常常讓人聯想到19世紀的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只要飲食均衡、多曬太陽就可以輕易避免罹病。
然而,醫生本月表示,這個疾病在英國再度「令人不安的常見」起來。
英國東北部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教授皮爾斯(Simon Pearce)表示:「現在的小孩傾向待在室內玩電腦,而不到戶外享受新鮮空氣。」皮爾斯也是一份維他命D攝取不足研究的主寫人。
他在記者會上說:「這表示他們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較往年要低。」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份報告是以英國為主,不過世界上其他的工業化國家可能也有一樣的趨勢。
那要如何解決呢?曬太陽雖然可以幫助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但也升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另一個選擇是調整飲食。油脂豐富的鮭魚,鯖魚,沙丁魚和鯡魚,都富含能夠防止佝僂病的維生素。
不過若不喜歡難聞油味或嫌魚肉太貴,還是有其他選擇:牛奶。(譯者:中央社張稚昀)


理性的探討,才有良性的溝通,進步的空間

從這幾篇文章去比較

多管齊下 衛署全力突破疫苗緩打潮
Address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3/115/1zb5h.html>

不滿疫苗報導 楊志良續批媒體
Address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3/11/1zb1k.html>

劉小弟之父 提8大疑點駁衛署
Address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3/78/1zaua.html>

在部落格上講疫苗的事是有可能會被告的,所以寫文章要小心啊。
Address : <http://www.wretch.cc/blog/billypan101/16260722>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在學校待這麼久 德交換學生不解-Yahoo!奇摩新聞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慈濟大學附屬高中這學期有3名德國交換學生進入高一就讀,這禮拜課程結束後,即將轉到台北的高中就讀,3人從中文程度完全是零,至今已能聽懂簡單對話、取中文名,還學書法、茶道及國術。
德國學生范鐵諾(Valentin Julian Harder)、葉露露(Lydia Hannawald)、貝心亞(Synthia Julia Bastron),透過國際愛優生交換學生計畫,去年9月來台就讀慈濟大學附中高一,為了讓3人學好中文,還分別編在3個班,由於一句中文也不會說、聽不懂上課內容,校方上午安排3人到慈濟大學華語文中心學語言,下午才回到高中班上,和台灣同學一起上課。
3人一開始並不適應台灣的高中校園生活!貝心亞說,她從來沒在學校「待這麼久」。原來,德國的學校早上9點才上學,下午1點就放學了,中午還可回家午餐,台灣學生卻得在學校待上超過8小時;此外,台灣學生上課都不會發問,只有老師一人在台上唱獨角戲,也讓三人覺得驚奇,但三名外國學生也不太會說中文,只有在英文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
三人在慈濟中學除了學語言,最喜歡的就是學「中國功夫」,參加國術社學紮馬步、打拳耍刀,威風得很,葉露露還把上課過程畫下來,一邊畫、一邊把同學的名字寫在紙上幫助記憶;此外也有花道、茶藝、二手物品做手工藝等活動。

在學校待這麼久 德交換學生不解-Yahoo!奇摩新聞
---------------------------------------------------------------
每次出國總有感覺,台灣人那麼認真,整體卻仍比不過先進國家。是方向錯了? 方法錯了?
這個時代方向比努力重要,值得思考的問題。

** 一生都要學習做人 ** - 曼達拉娃之家 - 曼達拉娃.咪咪 - Yahoo! BLOG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大學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 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非常歡喜。
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 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

星雲說:「學習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 ,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 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
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學習認錯是美好的, 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
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
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 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 萬事都能消除。
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 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
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相互了解、
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 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
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
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 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人在哪裡 心就在哪裡 **

** 一生都要學習做人 ** - 曼達拉娃之家 - 曼達拉娃.咪咪 - Yahoo! BLOG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天氣冷,膀胱過動症特別嚴重 - Dr. Joyce 黃如玉的脊骨神經健康生活館 - Yahoo!奇摩部落格

 

天氣冷,膀胱過動症特別嚴重

分類:健康新知

2010/01/12 19:31

這兩天強烈冷氣團冒出來,天氣變得很冷很冷。

有許多女性有膀胱過動症 (overactive bladder),一遇到天氣冷的時候,風一吹來,就會很想上廁所。症狀上的呈現,像是頻尿 (一天要上八次以上的廁所)、漏尿、或是突然間很急很急的情況都有,我聽到一些女性會跟我說,有時候真的很急都會覺得快要來不及,所以只要天氣冷,或是在通勤的路途上都會很緊張很擔心。

這一類型的問題,會提出來的人不太多,不過因為骨盆會影響的層面很廣,所以我平時在體態評估時,有時候會因為個案體態的狀態,特別詢問到排尿、排便、生理期、睡眠等等相關的問題 (脊骨神經醫學認為相關的問題,常常第一次見到我的人會覺得有點怪,我的腰痛跟排尿和睡眠有什麼關聯?! )

也因為我都問的比較仔細,所以才發現,真的有很多的女性都有這一類型的問題。根據加拿大的數據,35歲以上的女性當中,是每五個人裡就有一位有膀胱過動症的傾向,比例算是很高的!!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多半會建議骨盆底肌肉的訓練,像是排尿時的收放練習,或是鼠蹊部、臀部的伸展等等。前幾天才有一位已經困擾多年的媽媽跟我說,她在這幾個月開始做這些我教她的運動之後,現在終於能夠很清楚的分辨骨盆底肌肉的用力方式了,所以她只要一有空,在捷運啊、等人啊、開會啊,就會做一些骨盆底肌肉的收放練習。到現在,那種很緊急需要排尿的狀況已經改善很多,不過天氣一冷,有時候症狀還是會比較明顯,需要持續的練習可能才能完全把這個問題克服掉。

如果你也有膀胱過動症的類似情況,千萬不要想說很怕自己會一直想上廁所就不喝水,可以嘗試看看骨盆底肌肉的練習,在排尿的過程中訓練收放的感覺,雖然要花一點時間,可是當你開始知道怎麼用力之後,這個很討人厭的問題就不會一直跑出來,天氣冷的時候,也不會一直跑廁所很麻煩囉!!

天氣冷,膀胱過動症特別嚴重 - Dr. Joyce 黃如玉的脊骨神經健康生活館 - Yahoo!奇摩部落格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尼采) - 『乘度母舟 出生死海』 - Yahoo!奇摩部落格

尼采是德國的大學家,他二十歲就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如果是平常人,即使不發瘋,恐怕也無法正常工作,但是,尼采卻能以剛健的意志,征服病魔,並建立起自己的哲學。
尼采雖然身體不好,可是他鄙視弱者、讚美強者,他說:『什麼是善?勇敢就是善;什麼是惡?懦弱就是惡。』
他認為經不起逆境考驗的弱者,他們的痛苦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所以他說:『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你要做個鬥士,用自己的信心把自己武裝起來,激發你奮進的意志,發揮、創造你的天賦,勇敢的與使你痛苦的因素作戰!
你不要期望別人憐憫你,憐憫不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罪惡。當你接受別人憐憫時,你的戰鬥意志就被剝奪了!
人生在世,千萬不要心懷怨恨『怨恨生於弱者,其禍害及於弱者自己』
「怨恨」會蒙蔽我們的智慧、傷害我們的心神,耗費我們的精力,怨天尤人,到頭來只會傷害了自己,絕對傷害不了你所怨恨的對象!
不能心懷怨恨,那要怎麼紓解情緒?那就是『戰鬥!』
要在痛苦中『積健為雄』,顯現出生命的力量,做個散發生命光輝的強者!

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尼采) - 『乘度母舟 出生死海』 - Yahoo!奇摩部落格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好冷…病號多 大醫院一床難求-Yahoo!奇摩新聞

好冷…病號多 大醫院一床難求-Yahoo!奇摩新聞


好冷…病號多 大醫院一床難求
更新日期:2010/01/01 04:11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2010年元旦連續3天假期碰上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基層醫療院所多休診,高雄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急診湧現病患潮,一張張床擠滿走道,8成以上都是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老人家,一床難求窘境令焦急等待家屬頻搖頭。

一連好幾天,高雄市緊急醫療網發出醫學中心急診滿床警訊!高醫、高榮、高雄及左營國軍總醫院急診室走廊都有推床,這些這波寒流氣溫變化湧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呼吸照護中心的病患需求最多。

高榮急診部部長張宏泰表示,病患為了等張空床,待在急診室走道3天算是平均值,最壅塞的胸腔內科病床有人甚至在急診室等了整整1星期;而加護病房也幾乎是全滿,導致有些需進駐加護病房觀察的急性創傷病患,必須轉院3、4間才找到病床。

張宏泰強調,有時急診室連推床都用完了,更別說呼吸器,如此窘境下,病患送來只是徒增危險性,都會轉告對方醫院要妥善向家屬說明清楚,以免讓家屬誤會醫學中心在「推」病人。

衛生局醫政科指出,高雄早晚溫差10度以上,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輩威脅甚大,一週來,心肌梗塞、腦中風病患明顯增加,醫師呼籲有清晨運動習慣的長輩可以適時偷懶一下,因為心血管疾病發作時間點都在清晨起床前後。

健保住院新制上路 禁醫院趕人
更新日期:2010/01/01 03:14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手術傷口還沒好,醫院會不會為了節省成本,提早趕人出院?」台灣健保住院給付新制「DRG」今天上路,由於此新制是以病人「出院日」為計算基準,為避免未痊癒就被趕出院的「醫療人球」,醫改會提供多項住院病患符合出院的具體指標,確認手術傷口無感染、無併發症再出院,以保障病患權益。

今天起出院的病人,一律適用健保新制給付,但民眾搞不懂「豬(D)、鴨(R)、雞(G)」到底是什麼東東,唯一關心的是住院就醫權益是否受影響?

「豬鴨雞」給付 一五五項目

中央健保局醫管處經理蔡淑鈴表示,目前住院給付是病患住越久,醫院就可領越多錢,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住院診斷關聯群改變「論量計酬」方式,採「同病同酬」包裹式支付,同一類疾病、採類似治療,再依住院病患年齡、性別、有無合併症及出院狀況等條件,給醫院定額給付。醫院不再做越多領越多,必須靠經營更有效率獲利。

健保局第一年先針對剖腹產、疝氣、骨折、痔瘡等一五五項實施DRG同病同酬新制,占所有住院一千多個項目的十七%,多數重症不受DRG限縮。

醫改會研發組黃經祥副組長指出,DRG制度做得好是「醫病雙贏」,它可誘導醫院給病人最適當的治療並避免醫療浪費。如果醫院用心照護,原本要住院五天的病人,住四天就康復回家,醫院即可淨賺一天醫療費用。如果醫院因醫療疏忽、用藥不當,讓病人住了七天,多住兩天的醫療費用,健保局會打八折。

出院標準 健保局網站報你知

黃經祥說,民眾還是會擔心發生大病小醫、小病大醫,民眾最無助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病應該做什麼檢查、吃什麼藥?手術後是否已符合出院條件?健保局有必要公開這些資訊。

醫改會說,健保局高屏區網站的「民眾服務區」列出一般就醫須知的「出院狀態」,可說是「聰明就醫要訣」民眾可上網參考,若不符合任一標準,醫院就不能趕病人出院。

健保局並強調,絕不允許醫院要求尚未康復的病患提早出院,近期將明訂一五五項出院指標,並監控病人出院後回來急診比率、出院後重覆入院比率。若醫院影響病人就醫權益,民眾可向健保各分局或0800-030598專線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