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脊椎側彎個案報告-一個月9度 - 閻曉華脊骨神經醫學網

第一,照正統西醫的治療方式,大於20度以上的側彎必需穿背架矯正,且穿著時間愈長愈好,照美國新式美式側彎矯正方法(CLEAR institute method),大於30度以上的側彎患者一定要添購側彎矯正椅,每日在家進行兩次治療,每次20分鐘。這些是筆者過去所接受的教育,也會如此建議台灣的患者,但因為買不到美國的側彎矯正椅,所以如果患者無法主動維持姿勢的話,建議應製作背架,以協助姿勢的維持。

但筆者卻發現穿著背架的患者,很多人還是無法維持正確的姿勢,就算藉由外力的引導,所得到的姿勢改變都十分短暫,可能是因為這些患者長時間穿著背架,平時並沒有機會及時間練習姿勢維持,所以離開背架後,幾乎都無法將身體主動帶到良好的位置,尤其是進行正確的脊椎延伸。這也是筆者第一次發現既沒有穿著背架又沒有側彎矯正椅協助的情況下,病患還能維持得住矯正的效果。

第二,短期密集治療的時間,以過去德國許瑞士的治療方式,他們進行持續6週的訓練,每天約5-6小時,現代英國的許瑞士療法診所則進行連續4週,每天一樣5-6小時的訓練,以美國CLEAR institute的規定,若家住得比較遠的患者,可進行短期密集訓練,30度以內的側彎,進行一週的密集訓練,30度以上的側彎,則需進行2週的訓練,每次密集訓練分為二次共5小時。當初也因為該個案住得較遠,考量之下才建議患者進行短期密集訓練,一開始筆者也不預期可以達到國外的矯正效果,因為所進行的時間較國外所建議的時間少,所以筆者便延長了每次的治療時間,希望能增加個案對正確的姿勢體態的認知,進而更容易達成側彎的矯正,結果成效出乎想像。

第三,不需要很強的肌耐力,也能矯正側彎及維持良好的姿勢,這是這次筆者由該個案身上所觀察到和以往所學最不一樣的地方,令筆者相當驚訝。從德國許瑞士的運動矯正法來看,他們的患者幾乎每個都像奧運選手一樣,不但可以做到標準的呼吸運動,而且練到後來他們的體態都類似運動員的身材,肌肉十分明顯。對於這個個案來說,肌耐力是相當不好的,不可能用這種方式來達到減少側彎的角度,筆者改變了治療策略,教導個案以最少的力量,去達到最好的姿勢,這點在此個案身上可看到效果。

而這也似乎與目前正統台灣復健領域的觀點相違背,目前台灣普遍對於側彎的運動建議脊椎的牽拉運動(包括吊單槓、倒立、身體軀幹的延展運動)、肌力訓練(主要以背肌、腹肌及對稱性的核心肌群訓練),雖然筆者以前就知道這種運動對於側彎的幫助十分有限,但透過這個個案可以向大家證明,矯正側彎不一定要靠牽拉及肌力訓練來達成,因為上面所提到的典型復健科或骨科提供的運動方式,這個個案一樣也沒做,她有做的是非對稱性的核心肌群訓練,而且做得很差。所以肌肉力量絕對不是矯正側彎的唯一項目,筆者也發現,有時過強的肌力,也有可能會限制脊椎的延伸及姿勢的調整。

第四,主動長時間維持良好姿勢的重要性,這點是矯正側彎最難達成的部份,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筆者認為這是左右側彎矯正成敗的關鍵因素。由筆者所接觸的個案來比較,這裡有其他患者的肌耐力遠比這個個案好很多,運動做得比她還標準,呼吸運動的強度也較強,且平時長時間穿著背架來協助維持姿勢,但以往認為這些較有優勢的患者,應當矯正的效果較好,但事實看起來又不是如此,所以由這個個案來看,她因為沒有穿著背架,但自己有注意姿勢,又隨時有家人對她的提醒,使她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良好姿勢的維持,所以在側彎的矯正上才能看到一些成果。

那或許有人會想問,說不定這個個案也是短暫地維持姿勢,我們要如何能得知是否該病患能長時間維持姿勢呢?這點就可透過觀察來判斷,從個案一走進來,筆者就會不動聲色地先看她的站姿、走路的步態、休息時的坐姿及站姿、喝水及倒水時的姿勢、吃點心零食的姿勢等,任何小細節都是筆者觀察的重點,最重要的是需要筆者對該個案的姿勢調整的提醒是愈來愈少,這就表示她可維持良好姿勢的時間及頻率都增加了。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維持良好姿勢有多難,當側彎姿勢變成習慣,要建立新的姿勢的難度就很高,就有點像要將原本以右手為慣用手的人改為左手,原本我們習慣且不需思考就能用右手做很多事,但要刻意改過來時,很容易會忘記,而且會很順暢地再用右手來完成。

要改變原有的習慣,並建立新的姿勢習慣時,需要給大腦時間學習正確的姿勢,除了學習之外,就要不斷的練習,這種新的路徑才能被建立起來,當路徑被建立起來的時間愈久,大腦就可以不經過思索就能維持住良好的姿勢位置。但到底要多久路徑才能被建立,每天要花多久時間練習?這點筆者也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需要到筆者對他們所要求的標準"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地維持姿勢",筆者認為把這些東西能夠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才是最好的學習,不過該個案也沒有達到筆者的標準,但也能夠有部份的成效,所以只要願意做,做多做少都會有效果,就怕患者什麼都不做,只等著真正的治療時間才來做,一旦沒有平時的練習及自我要求,做什麼療法都會看不到長期穩定的效果。

第五,儘可能避免不良的姿勢,這個部份的重要性不亞於良好姿勢的維持,避免長時間不良的姿勢可以減緩側彎惡化的速度,若不小心做出這些不良姿勢,也要能主動進行正確的運動,將這些不良姿勢的影響降到最低。許多人會認為穿著背架就可以避免不良的姿勢,所以就疏忽了主動避免不良姿勢的重要性,因為筆者也見過長時間穿著背架的患者,其胸椎左右隆起的差異也十分明顯。 避免不良姿勢是消極的不使側彎惡化,若要極積的改善側彎,還是要以建立及維持正確的姿勢為主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脊椎側彎個案報告-一個月9度 - 閻曉華脊骨神經醫學網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goo.gl/ti0qm

------------------------------------------------------
想矯正脊椎側彎,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被動式的治療,效果一般不顯著。
很多人(包括自己)有輕度的脊椎側彎,當然只能盡量避免不良的姿勢了。

找出慢性咳嗽的真相

找出慢性咳嗽的真相
I S B N 13:9789868219922
作 者:郭漢彬
裝訂/頁數: 平裝 / 182頁
版次: 2
出版社:合記圖書出版社



找出慢性咳嗽的真相 - 林口長庚內科部 線上學習網 - http://goo.gl/JU2vr
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
不管那一科的醫師,要正確診斷,都應該細微觀察,體會病人,及面對問題應有的思考邏輯,而不單純只是依賴影像學和檢驗數據。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正面心態看待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醫學的進步,讓癌症不再是絕症,但治療過程的辛苦、未來的不確定,常讓正在面對癌症的家庭忐忑不安,有些人甚至會因心理無法調適,而放棄或中斷治療,影響康復的機會,相當令人惋惜。
生病並不代表必須每天嘆氣,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幫助病患培養興趣,能給病友動力和目標去追求人生美好的事物,而正向態度也被證實可以有效延長癌症患者壽命。
身為病患身旁的家人、朋友們也很重要,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抵禦病魔時,在旁陪伴的親人或許只要一張笑臉,就能讓病患獲得莫大的支持力量,這份心靈的治療更是抗癌不能或缺的藥劑。
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病人必須建立情緒與壓力紓發的管道,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疾病所帶來的考驗,也可以選擇一個喜愛的興趣活動,陪伴病人暫時忘卻疾病所帶來的煩惱,一起走過抗癌路。

----------------------------------------------------------

不管任何疾病,即便是一個小病,正面的心態也是有幫助的。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藥品丟棄問題

消基會:台灣每年丟棄藥品高達136公噸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zlUrz

消基會:逾5成民眾認為開藥浮濫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8Ymnr
很多民眾會保留吃不完的處方藥,下次有相同症狀時再吃,等於自己當醫生,相當危險。

請把用藥留給專業 - 投圓筆記─我欣賞、我擁有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goo.gl/OcbBn
----------------------------------------------------------
曾聽同業說過此問題,今日果真上了新聞。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單盤 雙盤 最好加坐墊

(七)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說明:(一)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二)初習靜坐無法兩腿雙盤,則採用單盤。隨各人生理狀況,自由選取金剛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用功,則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種姿勢。

說明:(一)正襟危坐為歷來儒家所慣用的靜坐姿勢。

南懷謹先生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 http://goo.gl/HXjYx

平日不動、假日集中時間大量運動,容易受傷

民眾可從日常生活中增加「身體活動量」,逐漸累積達到運動健身效果。平日不動、假日集中時間大量運動,可能只會換來全身傷害,得不償失。 書田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組長蔡佩玲曾碰過一名40多歲金融主管,主訴腰痛就醫,治療後復原又反覆就醫,持續兩、三個月都找不出原因。最後才發現,原來他假日都會去騎自行車運動健身,腰部肌肉過度使用導致腰部不斷受傷,健身不成還換來全身痠痛。

假日才運動… 全身傷貼滿藥布 - 要活就要動 - 美容養生 - udn健康醫藥 http://goo.gl/x0uCw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有哪位醫師不希望他的病人好!

【元氣周報/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2013年1月《健康事務》(Health Affairs)期刊上的一篇論文,分析美國40,916醫師,平均有50.7月的時間花在處理未解決的醫療糾紛,如果以行醫40年來算,則佔了將近其醫療生涯的11%。懸而未決的醫療糾紛,對醫師的傷害和醫病互信的打擊,遠超過金錢的賠償損失。
台灣的醫療糾紛雖不若美國嚴重,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使得有些醫師採取非必要的防禦性檢查,甚至因而喪失行醫的熱情。
醫療糾紛,主要原因是治療的預期與實際結果產生嚴重落差。造成結果落差的原因很多,每個案件不同,但共同的是缺少了信任與認同。
幾年前當我發現乳房有硬塊時,立刻找一般外科蘇醫師,檢查判斷是惡性,他簡單扼要的說明並建議開刀,手術時的冰凍切片檢查證實是惡性腫瘤,同時替我裝上人工血管,以便後續的化療。化療由腫瘤科劉醫師負責,我也全程配合。我可以上網找最新的治療資料,也可以尋求第二甚至第三意見,但我沒這樣做,因為我對兩位醫師的醫術醫德深具信心,而且除了都是同事外,蘇醫師還是我同班同學,相信他們一定會給我最適當的治療,我只要安心做個好病人就好了。
既信任,就會認同,所以如果手術出了意外、化療的併發症危及生命或乳癌病情無法控制,我也認了。
一般人不具醫療背景,如何選擇一個可以信任的醫師呢?上網搜尋、親友病友介紹、口耳相傳或是醫療人員的轉介都是好方法。一位朋友的內科醫師幫他轉介給一位外科醫師,但他上網找不到這位外科醫師的資料,會不會是太年輕而沒經驗?我的建議是為求心安,請其內科醫師另外介紹資深醫師;或是先看這位年輕醫師,聽他的說明,問他的經驗,感受他的誠意,看他是否能贏得你的信任,也就是對不對味, 俗語不是說「醫生緣,主人福」嗎?其實,有哪位醫師不希望他的病人好!
要贏得初次來看診病人的信任,醫師除了態度誠懇和溝通良好外,經驗的累積和醫術的精進自會散發出自信的光彩,而這樣的自信是會感染到病人的。當然,精湛的醫術可是要靠不斷的努力、前輩的指導、同儕的切磋和團隊的力量才能激發磨練出來。
醫病關係是一種雙向的互動,病人對醫師的信任也是激勵醫師更努力精進醫術、照護病人的一大動力。我們一向希望醫師「視病猶親」,的確,有些醫師會說:「如果是我的親人,我會怎樣做……」,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希望病人「視醫如友」?不是常聽到人說:「某某人是我朋友……」,言下之意,是信任,是認同。也許未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是相信大家都是希望醫病關係能朝著信任與認同的和諧方向走,以達到雙贏。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
劉秀枝/信任與認同 就能減少醫糾 - 健康名人堂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goo.gl/uG53Y



化妝水的作法

價值單一是比國中生不能念EMBA更嚴重的問題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價值單一是比國中生不能念EMBA更嚴重的問題 - 樂多日誌 - http://goo.gl/FBgdw

我不太了解為甚麼乙級證照可以等同高中學歷,那有高中學歷的可以直接去申請乙級證照嗎?不是說誰比誰高級,根本就是兩個沒關係的東西不是嗎?
如果乙級證照跟高中學歷有可類比性,甚至可以等同,那沒道理高中學歷不能去申請乙級證照,這是邏輯的問題。台灣到處都是這種不合邏輯,治標不治本的規定。要不就是技職體系沒有一條精益求精的學習道路,要不就是社會沒有給在技職體系裡面的人適當的報酬與尊重,到最後就算念技職體系,每個人還是要插大。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問題的根源不解決,只會用乙級證照等同高中畢業這種不合邏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就是台灣沒辦法進步的原因。
看到技職體系的龍頭台科大也完全把重心放在寫SCI SSCI Paper以及申請國科會計畫就覺得很有趣。台灣的價值太單一,這是遠比國中生為甚麼不能念EMBA更重要的問題。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日曬對健康有其重要性


攝取維生素D防高血壓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p3a08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幫助預防高血壓,如果體內維生素D濃度過低,很可能增加高血壓風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歐洲人類遺傳醫學會年會。
研究人員分析三十五份研究報告,含括歐洲、北美共十五萬五千多人。研究計畫主持人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的維瑪爾‧卡拉尼。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身體含有高濃度「25-羥化維生素D」,就比較不會出現高血壓問題。
維瑪爾‧卡拉尼表示,以前有些觀察研究報告發現,體內25-羥化維生素D濃度偏低,得高血壓的風險就會比較高,不過研究結果還沒有定論。
這次研究顯示,身體中的25-羥化維生素D濃度每增加百分之十,高血壓風險就會減少百分之八點一。
維瑪爾‧卡拉尼分析,肥胖的人很容易面臨維生素D不足窘境。民眾可以透過曬太陽、飲食攝取、吸收維生素D。 美國波士頓醫學院曾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發表研究指出,維生素D濃度較高的人免疫力比較好,較不容易罹患一些疾病。若維生素D不足,則可能增加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第二型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風險。

別忽略了牙齦

牙齦的按摩,雖說重要,但要小心為之。
提出一個觀念讓我們去思考如何作較佳?

笑有很多用途

一般人走路時,膝蓋會處於輕微彎曲,並利用肌肉收縮維持

中風復健取巧 小心反使肌肉退化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VuqCf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中風後復健對於日後行動能力的恢復非常動要,而且應把握中風後三個月黃金期,積極進行;不過,臨床上竟有1名70多歲老太太,因中風緣故,導致單腳肌肉無力,雖經復健長達3個月,已能藉由拐杖行走,但卻因取巧,利用膝蓋打直的省力方式走路,導致磨壞膝關節,肌肉再度退化。

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宜瑾指出,膝蓋打直走路的方式若養成習慣,不但難以矯正回來,長期下來,恐使症狀惡化,導致復健更加困難。

一般人走路時,膝蓋會處於輕微彎曲,並利用肌肉收縮維持,但中風患者因肌肉失去力量,喪失行動能力,就必須仰賴復健,幫助回復正常走路;吳宜瑾說,復健過程較易痠痛,許多患者無形間會出現將腳打直、膝蓋往後頂等錯誤姿勢,這時關節結構造已卡住,長期下來,不但關節會磨損退化,甚至會連帶出現下背痠痛、肌肉無力、韌帶拉傷等情況。物理治療師吳宜瑾進一步說明,要避免錯誤的走路方式,其實在家就能自行練習,若為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躺在床上,將枕頭置於腳膝蓋下,讓膝蓋微彎,並試著讓腳離開床面,練習抬腳,若為可活動的患者,則可利用登階上樓梯的運動,幫助鍛鍊肌肉。

復健須經歷長時間的過程,除了每天勤做練習,家人也應給予支持和協助,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生活品質;吳宜瑾呼籲,復健過程中,若有痠痛等現象,就必須休息後再繼續,且應依照自己的狀況,加強運動強度,循序漸進才能避免症狀惡化。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PAD 周邊血管疾病


臨床上遇到一位因糖尿病引起血管阻塞的患者

要和腰椎狹窄引起的跛行作區分(pseudoclaudication)
下樓梯較嚴重 (同knee pain患者)
站立較嚴重 (但同樣走路時也會引發疼痛)
cf:而上樓梯時小腿出力,血管因而受阻

可以鍛鍊下肢及膝蓋的運動

膝痛病人的簡單運動 (Quad Set)

把膝關節後面往下壓毛巾,可注意到臏骨往上移動。

貝茲健眼法

賢哥健康站(Hango's Health Site ) - http://goo.gl/SkqWq 講解很詳細,簡單化幾個生活習慣如下:

http://www.lapislazuli.org/TradCh/magazine/199905/19990501.html
二、眼睛應是經常眨動的,這有保持濕度的功效,也避免眼睛呆視, 當我們聚精會神地看書、電視、電腦或電影時會忘了眨眼睛, 心不在焉或沉思時也會忘了眨眼睛,造成視力衰退。
一、經常眨眼睛,呆視是壓力,會減少視力。
情緒放鬆,不要刻意瞇眼
三、你的頭和眼睛整天移動, 想像靜止的東西朝你的眼睛和頭動的反方向移動 當你在房間或街上走動時,注意地上或路上似乎朝著你過來, 兩邊的景物似乎是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二、眼睛不停地移動,從一點看到另一點,先看清楚的部分, 其他不是很清楚,當你看一張椅子,不要試著全部都看,先看後背, 記得邊眨眼睛邊迅速地將視線從椅背移到椅座和椅腳。

超有效~改善眼睛疲勞~眼睛訓練運動~8字圓訓練法 @ ~多 重 象 限~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TgFMD
主要是眼睛(眼珠子)動,不要用脖子去代替眼珠的運動

用放鬆而持續的方式去做: 心、食、動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護眼觀念

護眼有一套!圖解專業眼科醫師的正確護眼術

作者:戶張幾生
譯者:孫金羨
出版社:臺灣東販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519912

這本書提供一些簡單可行的護眼方式(習慣),值得一讀。

但也請不要忘記頸椎和眼睛是息息相關的。

頸部肌肉發炎 她眼球不能動 - 筋骨毛病多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goo.gl/TcN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