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暈眩 (dizziness vertigo)

 

摘自下列網頁 (書本摘要):
耳鼻喉科名醫告訴你,最新暈眩症療法:70%的暈眩是耳疾所致!簡單的翻身、眼球運動和手指體操,頭暈不再來。

暈眩的病因,多半來自耳朵、腦部,或因腦部而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其中又有70%的暈眩,是從耳朵引起。所以,治療暈眩,你可能得先找耳鼻喉科醫生,不是腦科。

◎你的頭暈是哪一型?從症狀察知病情:
口齒不清、雙重視覺、走路搖晃、手指不靈活,可能是腦中樞出問題!
暈眩超過20分鐘、耳鳴、噁心想吐,反覆發作,這多半是梅尼爾氏症。
腳底發軟、眼前一片黑……這種內因性暈眩,只要消解壓力後,就不再發生。
多數頭暈屬於「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躺床上翻個身就暈,晚上沒法睡。

為何中年婦女特別容易暈眩?因為骨質疏鬆導致「耳石」脫落。

此外,這本書有許多值得讚許的章節,特別是長期服用的藥物也會造成頭暈這篇專欄。事實上,有許多藥物容易引起頭暈或是姿勢性暈眩(如不當濫用降血壓藥),這類病患在臨床上很常遇見,卻輕易被人忽略,這更印證了暈眩教學的名言:「頭暈的病人反而要少吃止暈藥,否則越吃越暈。」


觀念: 巧妙小動作 腰痛自療法

 

摘自下列網頁 (書本摘要) 健康誌:巧妙小動作 腰痛自療法

不做體操!不花時間!

  「用巧妙小動作」改善腰痛才是一勞永逸的療法

  迄今我已出過五本腰痛的相關書籍,但全是以體操(運動療法)為主題的書。我在診間時,也會建議腰痛的患者「用體操來治療」或「繼續做體操」。

  然而老實說,本身也有腰痛的我,平時根本沒在做體操。以前,常常為腰痛煩惱的時期,我每天都做體操,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這並不表示我的腰痛完全不會再復發,只要稍微一不留意,腰仍然會隱隱作痛。

  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採「巧妙小動作」改善腰痛術來治腰痛。所謂的「巧妙小動作」改善腰痛術,是在站、坐、走之類每天一定會做的動作中,加入改善自己腰痛的姿勢或小動作,一邊維持平時的生活中一邊進行,所需時間是「0分鐘」的腰痛治療法。

  腰痛是從每天錯誤的生活習慣逐漸產生,和「生活習慣病」有一樣的特質。屬於生活習慣病代表的糖尿病,是因為吃了太多美食,又懶得運動而惡化,腰痛也是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加上對腰造成負荷的動作而使症狀惡化。

  想預防糖尿病病情惡化,不是一味地增加藥劑量,最重要的是要先改善生活習慣。腰痛的治療也完全一樣,止痛藥、打針或體操都是治療腰痛的選擇項目,但在那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改善腰痛的姿勢與動作,並養成習慣,是很重要的一環。而輕輕鬆鬆就能執行這件事的方法,便是「巧妙小動作」改善腰痛。

  「巧妙小動作」改善腰痛術,絕非只是權宜的處理方式,或暫時性地解決腰痛。而是只要確實去執行,就能改善腰痛的根本解決之道。反過來說,只做體操而不改善平時的姿勢與動作,腰痛是絕對好不了的

過去,醫生會積極地以手術治療腰痛。然而,現在對於腳痛或沒有麻痺感的腰痛,很少有整形外科醫生會建議患者動手術。再加上有些患者在手術後腰痛反而惡化,因此以手術治療腰痛的案例日漸減少。此外,進行腰椎內固定手術時,幾年之後,固定處的上下方椎間盤會逐漸受損,因此必須審慎評估到底需不需要開刀。


閃到腰而痛得不得了時,一動就會很痛苦。然而,目前也逐漸發現,一直躺在床上靜養反而不利於腰傷的恢復。如果疼痛難耐,在床上躺個一、兩天也無妨,但要留意,疼痛穩定之後就要馬上恢復日常活動。

閃到腰時即使會痛、也要盡量保持日常活動,才會好得比較快

肌肉結實的職棒選手,也有人因為腰痛而退出球壇,相反的,沒有肌力的老年人,也有許多並沒有腰痛問題。

經過實驗,讓腰痛的人鍛鍊肌肉後,結果發現「雖然成功提高肌力,腰痛卻不見改善」。看來,改善腰痛不需要鍛鍊肌肉。反倒有些人是因為鍛鍊肌肉而導致腰痛。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舉手 學問大 (shoulder)

 

尼西動作知識家~教你『舉手』這件小事!!


肩胛肱骨節律(Scapulohumeral Rhythm) 



認識胸痛 ( Chest pain )

 

對於胸痛的處理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基本原則,那就是:成年人突然感覺胸部不舒服時,一定要想到可能與心臟方面有關,並且依此方向採取必要的行動。假如結果證明不是心臟病發作,僅是虛驚一場罷了,那也沒有什麼損失。

胸痛的原因
大部分的胸痛,都是由一些輕微的病因所引起的,其實胸部是一個很複雜的部位,各種不同的器官與神經分部於其中,這些器官都會造成類似心臟病發作的症狀。舉凡來自於肺部的肺炎、肋膜炎、肺氣腫、肺腫瘤、肺栓塞、氣喘、氣胸等等;來自於胸壁的肌肉、骨骼、神經的疼痛;來自於消化系統的有胃炎、食道炎及膽囊病變;來自於主動脈的主動脈瘤破裂與脊椎炎、關節炎等等。所以胸痛對於醫師而言,是一大挑戰,常常必需靠詳細的病史問診與身體檢查,有時尚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如此反覆推敲,才能得到確切的解答

從心臟引起的胸痛 
很多人都以為,心臟病發作的疼痛,應是一種劇烈的刺痛,或者是認為它的位置應該在左胸上,其實典型的胸痛,是一種壓迫或緊勒住的感覺,通常它的位置是在胸口的正中央,逐漸擴及左肩、左臂、左手與下巴。如果是冠狀動脈完全被阻塞,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肌梗塞,這種胸痛常是相當難以忍受的,而且並不會因為患者停止原來進行中的動作就自行消失,亦不會因含舌下硝化甘油錠而使胸痛症狀解除。
另外一種與心臟病有關的就是心絞痛,它通常是因冠狀動脈硬化的緣故,而發生部分阻塞與心肌缺氧。它的胸痛本質與心肌梗塞相當類似,都是胸口壓迫的感覺,只不過症狀比較沒有那麼不舒服,且發作的時間很短,常因運動與情緒改變而引起,在這些運動結束或壓力解除後,症狀便迅速消失,對口含舌下硝化甘油錠效果相當好。假如心絞痛復發的頻率越來越頻繁與嚴重,這是警告你的心絞痛已相當不穩定,心肌梗塞已近在眼前,必須立刻找醫師進行治療。
另一個與心臟血管有關得可怕胸痛,就是主動脈剝離,死亡率相當高,它表現的是一種劇烈的撕裂刀割的感覺,可能是從前胸、後背腹部上下的傳播,合併厲害的冷汗,它通常發生在沒有好好控制嚴重高血壓的病人,嚴重高血壓造成主動脈剝離,甚至破裂死亡。
心包膜(包住心臟的那一層覆膜)受到侵害,如病毒與肺結核感染,就會造成心包炎。它的症狀和心臟病發作相當類似,但是它會因為深呼吸與平躺的姿勢而加重;醫師常會作完整身體檢查,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來確定。 另外,心律不整,亦會造成胸口的不舒服,不管是心跳不規則或太快、太慢,病人都會有心悸與胸悶的感覺,只不過這種感覺,一般的醫師都會誤以為是冠狀動脈疾病,而忽略心律不整的可能性。

從胃腸到引起的胸部不適 
很多人的胸口不舒服是因為胃腸到問題引起的,如消化道發炎、潰瘍與逆流性的食道炎。它們通常會合併腹部上方與胸口下方位置灼熱感及上腹的觸痛常發生在躺下、吞嚥吃下東西或彎腰的時候,站起來或是喝點流質的東西後,就會覺得舒服一點。若是服用液狀制酸劑後,症狀在幾分鐘內應可減輕;若合併出現食道痙攣,心絞痛常用的舌下硝化甘油含片亦有減輕疼痛的效果。醫師在診斷後,常會給予口服制酸劑,教導病人少量多餐,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維持規律的生活與避免飯後躺下等等,對於因腸胃道引起的胸部不適應該會有效果的。

從肺部引起的胸痛 
有時胸部疼痛,實際上是因為肺部的病變引起的,常會誤以為是心臟的問題。這部分的胸部不適,要非常小心,有些病因是非常危險的必須立刻急救處理。 肺部是由一層叫作肋膜的包膜所包裹的,如果肋膜發炎、感染或刺激,也就是肋膜炎發生的時候,病人每次深呼吸或咳嗽都會讓人痛的受不了,運動或身體的活動並不會加重病情且疼痛發生在胸口上,通常位置與潛在的病灶所在位置有關。如肺炎與肺栓塞都是造成肋膜炎的嚴重疾病。
另一種胸痛引人注意的狀況是:突然單側的胸痛,同時也有呼吸短促的症狀,有可能是氣胸發生了。此時胸部的聽診在疼痛測上是聽不到呼吸聲 ,若再照射胸部X光攝影,就可完全肯定氣胸的發生,通常需緊急處理,以避免肺部塌陷的範圍繼續擴大。 此外,氣喘、肺氣腫、肺癌等等,由於呼吸道的阻塞,呼氣不順,亦可造成胸悶,胸部不適,都需要醫師的詳細問診檢查而確立治療。

胸壁的疼痛 
胸壁上有肋骨、肌肉等等,如肋骨骨折,腫瘤骨轉移或肌肉的拉傷,都會造成胸部疼痛,只不過胸痛通常位在潛在的病灶上,而深呼吸,咳嗽會加重疼痛,這一點與前面提到的肋膜炎相當類似,只不過胸壁的疼痛會有觸痛點,它亦會因身體姿勢的改變而加重。雖然這種疼痛相當讓人受不了,但是少有立即生命危險的,只要好好休息,合併止痛藥的使用就可以了。

結論 
大部分的胸痛雖然是輕微的病因造成的,但我們仍要學習辨認哪些是有立即生命危險的胸痛,如:心肌梗塞、肺栓塞、主動脈剝離與氣胸,若你對病症辨認上有些遲疑,或病症相當的不舒服,請立即至最近的醫院急診求診,即使是虛驚一場,也沒有關係,若真的是心臟病發作,說不定因此及早救回一命呢!切記。


摘自下列網頁

認識胸痛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走路與肩胛骨 (shoulder scapular)

 

放鬆肩部,感受肩胛骨因手臂重量而自然往下沉


摘自下書 
肩胛完全指南



根本治療

 


摘自下列網頁
尼西健康小學堂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Top 3 Stretches for General Foot Pain (一般性的腳部疼痛)

 

Top 3 Stretches for General Foot Pain

一般性的腳部疼痛 (機械性),學習影片的動作,應該多會有幫助。

若沒有明顯的改善,就須尋求醫療方面的協助。

走路 重要的觀察

 

Trendelenburg Sign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 Dr. Nabil Ebraheim

站立腳,用臀部的力量(臀中肌)去支撐。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坐姿矯正 ★

 

《咖呼的運動小教室》頸椎篇—正確坐姿

腰椎維持正常前凸,身體上半身重量平均放在兩側屁股上,身體重心微微向前移 (大概感覺鼻子的位置超過肚臍) --> 感覺上半身的重量平均放在兩個膝蓋上 (這樣腰椎就可以免除身體重量的負擔)。側面來看,耳朵、肩膀、大腿骨的關節呈一直線

頸椎 較安全的運動方式 (有頸椎症狀的病人,特別要注意)

 

《咖呼的運動小教室》頸椎篇—頸椎旋轉

下巴後縮,手壓住下巴,維持下 (或用頸部肌力保持),才開始作運動


《咖呼的運動小教室》頸椎篇—躺著收下巴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慢性C肝拉警報 引發關節疼痛

 

慢性C肝拉警報 引發關節疼痛

47歲的楊小姐(化名)有慢性C型肝炎病史,近6個月來有多處關節痛的情形,包括雙手指關節、膝及手腕,早上會痛得特別厲害且合併難以忍受的僵硬感,但關節並無紅腫症狀。

剛開始楊小姐覺得不嚴重,但之後疼痛頻率增加,因此她開始用一些外用止痛藥緩解症狀。

她到骨科就診,因無明顯關節紅腫現象,影像學檢查也沒有發現骨頭有異常現象。她服用一些止痛藥,症狀會好些,血液檢測有低濃度的類風濕因子,骨科醫師懷疑她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此將她轉介到風濕科門診接受進一步評估。

楊小姐有明顯多發性關節痛症狀,卻缺乏典型關節炎的徵象(紅腫熱痛),調閱骨科醫師之前照的影像,關節並沒有明顯骨頭缺損或破壞,風濕科醫師也幫她做了些免疫學檢查,發現有低濃度「抗核抗體(ANA為1:80)」,發炎指數輕微上升,「抗環瓜胺酸抗體」為陰性。

經臨床症狀及各項檢驗結果發現她有慢性C型肝炎相關的關節炎。

臨床上,慢性C型肝炎病患易有一些肝臟外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關節痛、肌肉痛、眼乾、口乾、皮膚紅疹、淋巴病變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血液可看到一些包括類風濕因子及「抗核抗體」等自體抗體,病毒除了在肝臟造成肝傷害外,還可引發免疫細胞不正常的反應,造成發炎相關細胞激素上升。

有些特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會有對稱性關節痛、晨間僵硬、血液中有類風濕因子等;但也有些不一樣的表現,如慢性C型肝炎相關的關節炎不會有關節破壞、不會有「抗環瓜胺酸抗體」等,且關節炎症狀較類風濕性關節炎輕微。

兩者的藥物治療也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較多種類且較重的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慢性C型肝炎相關關節炎則只需較少種類的免疫調節劑或較低劑量的類固醇,效果便會反應不錯。

有研究指出,同時控制C型肝炎病毒量,其肝臟外的症狀也會有改善。

在經過低劑量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治療後,楊小姐的關節痛明顯改善,晨間關節較不易僵硬,3個月後停掉類固醇,持續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目前她固定在腸胃科追蹤C型肝炎病情,以及風濕科追蹤C型肝炎相關風濕症。

(作者為國軍台中總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

C型肝炎病毒相關的風濕性疾病

作者:尤珊富醫師 │ 服務單位:高雄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 主治醫師

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具有hepatotropic 及lymphotropic特性,會在肝臟和肝臟外的器官致病,醫學上通稱為HCV症候群。而與HCV相關的風濕性疾病,其臨床特徵與血清學表現,常常會與非HCV相關的風濕性疾病有相似重疊之處;因此,在治療病患之前,做出正確診斷是必要的。然而,因為HCV感染和複雜的自體免疫功能改變,常常是共同存在的,故要能作出正確判斷與治療是有困難度的。

舉例來說,C型肝炎為台灣最常見混合型冷凝球蛋白血症候群(mixed cryoglobulinemia syndrome)之原因,而其治療原則須以治療C型肝炎有效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根除C型肝炎病毒為原則,或再配合改變免疫系統的方法,如:使用Rituximab、cyclophosphamide、類固醇,血漿置換術…等等。在臨床經驗中,治療策略應根據冷凝球蛋白血症候群的嚴重程度或疾病活動度來進行調整,以及針對每個病患的狀況作改變;冷凝球蛋白血症所致的皮膚潰瘍,乃是治療的一大挑戰,可分成局部(如:保濕、避免感染、清創)及全身(如:類固醇、免疫抑制藥)的治療方式。 

與HCV相關的關節炎,應與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加以區分;它可以低劑量類固醇和hydroxychloroquine治療,嚴重情況下也可考慮生物製劑(如:Rituximab)。 

原發性乾燥症很少與HCV感染有關,而乾燥症狀和肌痛,經常在C型肝炎患者出現。而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骨硬化症,纖維肌痛症….等),在不同國家的病患族群中,也都報導過可能與HCV感染相關,這代表遺傳或環境因子對疾病發生的影響。故這些疾病的處置,應根據每位病人的肝功能、血液、病毒、或免疫報告......等各方面結果來決定。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伏地挺身 俯臥撑 Push-Up (Wrists, Yoga, & Pain-free Practice)

練習伏地挺身的人不少,細節多注意更好。

手腕痛?手指麻?練瑜伽手腕痛的終極解決方案『不止足弓,手弓也很重要』【白白的實驗室】

很好的教學 
The Perfect Push-Up To Build Muscle (AVOID THESE MISTAKES!)




Wrists, Yoga, & Pain-free Practice

the space between your index fingers and your thumbs to point towards the top of your mat. This slight external rotation at the hands will rotate the arms and encourage well-balanced enlistment of the muscles that stabilise the shoulder girdle. Therefore your hands and wrists will have many more muscular friends helping you support the weight of your body.

While the mounds of your fingers should press into the floor, the knuckles can gently lift. This also helps engage the muscles that stabilise the shoulder blades, allowing the arm, hand, and wrist to be supported to muscular force and strong connective tissue that goes down to the base of the spine.

Practice with a firm mat instead of a soft one. Thick and soft surfaces (such as blankets) can create compression in the wrist. Soft supports (like two mats or blankets) create additional sinking into the soft surface and can create overextension (X) in the wrist.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咬合與動作障礙

有咬合問題的人,值得先思考的事

 Physiomotionlab 動作實驗室 2020夏季講座:咬合與動作障礙

本場試講座主題:『咬合與動作障礙
牙齒跟物理治療,聽起來沒有任何關係,
但實際上中間可是大有玄機
想知道齒列不正跟身體歪斜之間的關聯嗎?

引體向上 ( pull-ups )

臨床上不少人想用引體向上的動作來自行治療下背椎間盤的問題,要注意的是,不當的動作,會引發出另一個痠痛問題。

這個動作可以延伸出很多的(上臂)運動動作,細心體會。
How To Get MORE Gains From Pull-Ups (4 Mistakes You Need To Fix)



PULLING DOWN WITH ELBOWS

核心肌群有先啟動了嗎? (不只是肚子往內的形,而是要激發腹橫肌)


曲膝橋式(Glute Bridge) 運動 常見錯誤

這二天門診都出現,因橋式BRIDEG運動不當而造成下背痛的病人。

正確和錯誤作法
https://bit.ly/3yYhHaW

錯誤





正確


擷圖自youtube 
How To Awaken Your Glutes (DO THESE EVERYDAY!) ft. Dr. Stuart McGill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殊不知自己的動作跟影片示範天差地遠。即使動作外觀上一樣,也不表示身體啟動的肌群是我們要訓練的目標肌群。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看看電視或是Youtube影片就可以自行訓練了,殊不知自己的動作跟影片示範天差地遠即使動作外觀上一樣(註:外觀還是會有稍許的差異),也不表示身體啟動的肌群是我們要訓練的目標肌群。要相對安全的學習與有效的訓練,還是要有專業指導者帶領才好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呼吸 (respiratory)時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 muscle)的動作

 呼吸時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 muscle)的動作 影片

注意吸氣時,胸腔上部擴張,背後肩胛骨往下的感覺。
不要用頸部的肌肉代償。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會導致軟骨磨損得更快

高達九成的膝蓋痛都不需動手術,「運動療法」效果更勝藥物

換句話說,九九%以上的患者,都是經由非侵入性治療而改善

不過如果整天休息靜養,膝蓋周圍的肌肉或韌帶(連接骨頭與骨頭的強韌纖維組織)就會逐漸衰退(即所謂的廢用症候群),而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一旦衰退,就會對軟骨造成額外的負荷,使磨損愈來愈嚴重。
此外,在靜養之餘使用止痛藥,儘管能夠治好膝蓋痛,但若故態復萌地使用膝蓋,在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衰退的情況下,膝蓋痛就會再度發作。若採用以往的治療法,很容易陷入不斷發炎的惡性循環中

※ 本文摘自《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多做一件事 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和換關節風險

 多做一件事 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和換關節風險

退化性關節炎會使得關節僵硬、生活行動受限,且關節腫痛,讓病人更不敢動。不過研究發現,透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可以降低關節疼痛和日後置換關節的機會,且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可能另有原因!

減去少少的體重 就能降低疼痛和換關節的機會

鍛鍊肌力是最佳的復原方式 可以嘗試這5種運動

「增加大腿肌力能有效改善、預防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林杏青舉例,深蹲、分腿蹲、橋式運動或騎單車,都是很好的運動

即使疼痛,也可以在泳池中行走,或找到不會造成疼痛更嚴重的運動,「甚至服藥、較不疼痛後,可以嘗試強度更高的運動。總之,不要都不動,不動反而關節愈僵硬、愈難從事一般活動。」

不過林杏青也提醒,沒有運動經驗的退化性關節炎病人,亂運動反而會加重病況,最好諮詢教練、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因此出現以下4種狀況,就要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早晨起床關節僵硬、無法自由活動
久站或走久關節會痠麻脹痛
關節卡住、活動度受限或出現聲響
膝蓋無法打直

手抖個不停,到底是怎麼了?

 

手會抖的七個原因 第三個全台灣竟有100萬人都有!

當拿著杯子的手不自主地顫抖,或是明明在靜止狀態下手卻抖個不停,總讓人困擾,聽說有可能是甲狀腺機能問題,但做了檢查又正常,到底是怎麼了?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戴春暉醫師,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所謂「手抖」是一種症狀及現象,一般人常聯想到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其實不只有這個原因,其他疾病或因素也可能造成手抖。此外,其實不只有手會抖,顫抖也可能發生在頭頸部、下巴、軀幹等地方,不過手部是最常見的位置,也較容易發現。如果顫抖症狀出現在頭、頸部,病人往往不自知,通常是由旁人告知。

顫抖依型態可以分為:靜止型、姿勢型和動作型

靜止型(最常見是巴金森氏症)resting tremor

只有在部位肢體靜止不動的時候,發生抖動。多數靜止型顫抖症是由單側開始、不對稱地發生,例如可能是右邊肢體先開始,抖動非常厲害後,左邊才開始發生。

靜止型顫抖大多數和巴金森氏症有關,這類病人之後常合併有動作遲緩、肢體僵硬與行動困難的問題。當懷疑是巴金森氏症時,醫師會為病人進行多巴胺攝影檢查,或是多巴胺藥物試驗。目前台灣大約有5萬名巴金森氏症患者,年齡大約在50~60歲間。及早發現此病、給予藥物治療,並配合復健、運動,可盡量控制病情,延緩惡化程度。

動作型(可能與小腦病變有關)intention tremor

只有在動作時會發生顫抖,例如要去拿東西的時候就會開始抖。有時候,動作型與下段所述的姿勢型顫抖會混合出現。

常見的動作型顫抖症是與小腦的病變有關係,通常醫師會安排病人做腦部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再根據病因找出治療方式。

姿勢型(最常見,大多數是原發性顫抖症)

當病人在維持某一個姿勢時,例如雙手平舉、或手持杯子時,才會發生抖動。這類不自主的抖動現象,最有可能是「原發性顫抖症」,可能與遺傳或體質有關係。

原發性顫抖症有兩個好發年齡,一個是20~30歲的年輕族群,另一個是60~70歲這長青族群。有一半的病人有家族遺傳,另一半的人則是找不到原因;估計台灣約有100萬人有原發性顫抖症的問題,不過其中大概只有10%的人,會嚴重到需要就醫、用藥。

大多數的原發性顫抖症可以說是一種長期的小毛病,一般而言不至於非常嚴重,但可能會造成社交上的困擾。比方說,當大家同桌吃飯、想要舀湯喝時,手會不自覺得一直抖動,讓全桌的人都在注目,不過一旦當碗放下來時,一切又恢復正常了。通常剛開始發生時,抖動是輕微地,經過10年、20年才開始變得明顯,常常在過了20~30年後才會影響生活。

這些原因也可能手抖

手部或其他身體部位出現顫抖症狀,還可能有下面4個原因,醫師會為病人抽血檢驗,確認肝腎功能、電解質、甲狀腺等功能是否異常,區分顫抖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

身體代謝功能不穩定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導致的顫抖,很多年輕女性都有這個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疾病,而伴隨顫抖症的發生。不過只要經過治療,當甲狀腺的問題改善好,顫抖也跟著消失。

藥物因素某些鎮定劑、安眠藥,或腸胃科、心血管等內科用藥,會產生顫抖的副作用,病人可以參考藥袋上的用藥說明。如果是藥物引起的顫抖症,只要停止使用藥物就好了。

重金屬中毒:例如汞、鉛、砷等重金屬中毒的病人,會以顫抖症狀來表示。

酒精中毒過度的酒精使用也會引起顫抖症。對一般人而言,喝酒喝太多,確實容易手抖。不過對於原發性顫抖症的病人而言,小酌(輕度使用酒精)會壓抑小腦功能,對降低抖動反而有幫助,不過若飲酒過度,酒精會反倒會造成小腦功能混亂,最終還是會引起顫抖。


吃胃藥眼斜手抖 像得帕金森症

醫師指出,民眾普遍「吃胃藥當保養」,但體質特異者吃了,可能出現類似急性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應謹慎服用

案例一,〺多歲的小楊應酬腸胃不適,請醫師開胃藥回家服用,隔天雙眼竟無法自由轉動,只能朝向一邊看,嚇得趕緊掛急診。案例二,小一生偉偉感冒上吐下瀉,吃了止吐劑後,脖子也突然歪一邊回不來。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志祥說,部分胃藥含有metoclopramide(美托拉麥)成分,可抑制中樞神經達到止吐效果,但極少數人因體質特異,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例如急性肌肉張力失調症狀,也可能兩側手腳同時顫抖,症狀表現類似急性帕金森氏症。

高雄市大同醫院藥劑科組長王雅玲表示,根據國際臨床藥學資料庫MICROMEDEX最新通報,含有metoclopramide成分的止吐劑,臨床上有1%會發生焦躁、肌肉緊繃、手指震顫、頸和臉部攣縮等「椎體外症候群」。

她說若直接注射達一定藥量,發生率拉高到2~3%,「比例不算低」,12歲以下和女性,發生不良反應率可能高於這個數字。

陳志祥說,由於年輕患者並非帕金森氏症高危險群,診斷時很快可釐清是藥物引發,若是慢性疾病或中風過的中老年人,長期服用心血管疾病等藥物,搭配含有metoclopramide的胃藥,口服數周至數個月,就可能短暫出現類帕金森氏症症狀,診斷時須釐清腦部結構或血管是否病變。

他強調典型帕金森氏症的症狀為單側肢體持續顫抖,藥物引發症狀則是兩側姿勢性顫抖;若是因服用胃藥發生頭歪、眼斜等肌肉張力失調,除要求患者立即停藥,也會施打抗膽鹼或抗組織胺治療劑緩解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揮別網球肘,4招緩解動作自已來 ︱蔡永裕主任

 

揮別網球肘,4招緩解動作自已來

一般人多少都有網球肘的問題,可以試著自己作看看,之後手肘的活動是否比較輕鬆。

脊椎壓迫性骨折 還能運動嗎?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脊椎壓迫性骨折 還能運動嗎?

《傷癒初期先避免3類運動 不動反讓骨質、肌肉流失快》

有脊椎壓迫性骨折的人能運動嗎?當然要運動!很多人因為脊椎壓迫性骨折之後就不敢運動,甚至有的醫師可能會警告患者不可以再運動,以免因為跌倒而又再度骨折。所以這些人在骨折後完全不敢運動,只能吃鈣片、打鈣針和穿背架,但這樣反而會收到反效果

我在臨床看到很多病患,因為壓迫性骨折臥床休養了1個多月,結果因為臥床而導致全身肌肉萎縮、心肺功能下降、也讓骨質流失更多。即使後來開始復健,也因為過度倚賴背架,導致核心肌群愈來愈無力。後來雖然骨折的部位不痛了,但從此姿勢變調、走路步態變調、下背部筋膜緊繃和韌帶發炎,反而衍生更多的疼痛問題。

脊椎壓迫性骨折後的運動要非常小心,在傷癒初期(約半年)有些運動要先避免:

●激烈、衝撞性運動:如籃球、網球。
●長期彎腰的運動:如騎公路車。
●過度彎腰和旋轉的運動:如某些瑜伽動作、有氧運動。

*** 正常人作此類運動,也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所造成的傷害

《傷後運動需打掉重練 重訓先經醫師評估、有專家指導》
至於重量訓練並無不可,正確的重量訓練可鍛鍊核心肌群,甚至增加脊椎骨質,就怕姿勢錯誤或訓練過量,一不小心脊椎可能再度受傷。強烈建議患者從事重量訓練前要經過醫師評估,而且一開始一定要有專業教練在旁一對一指導。請記住,受傷後的脊椎已經不是原來的脊椎了,傷前的課表已不適用在傷後的訓練,務必打掉重練、循序漸進。

適合壓迫性骨折傷後從事的運動如下:
全身性的運動:例如走路、游泳、爬山、慢跑、健康操。
●復健性的運動:
1. 伸展運動:這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最安全的運動,而且可以紓緩因為駝背產生的緊繃疼痛。伸展的部位著重在背部肌群,包含胸椎和腰椎,伸展時一定要配合呼吸,吸氣是準備動作,呼氣時做拉伸。
2. 肌力訓練:針對核心肌群、上肢、下肢作肌力強化。如前所述,要循序漸進,最好有專家指導。
3. 姿勢矯正:絕大部分骨質疏鬆的人姿勢都不良,有了壓迫性骨折後會更惡化。矯正重點要針對駝背、骨盆傾斜、脊椎側彎和烏龜頸做調整。
●平衡和身體反應訓練:此訓練主要目的是避免跌倒。可做單腳和雙腳的站立平衡訓練,訓練時可用閉眼或身體重心位移來增加難度。做此運動時最好靠牆或在桌邊,重心不穩時可扶牆或桌子避免跌倒。 

***太極拳是可以考慮的運動

脊椎壓迫性骨折並不少見,不管開不開刀,最後都需要做復健。最好的復健是運動,做對運動,護脊增肌保健康。

原文刊登於康健網站(本文作者: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


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復健科門診當中,常常看到許多患者在骨折開刀完之後,常常自己覺得骨頭已經固定,之後長好就沒事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 才發現日常生活或是走路步行的功能為什麼一直沒能夠完全恢復?才來復健科就診。  骨折開刀真的自己就會好嗎?骨頭癒合之後就沒事了嗎?術後的復健有需要嗎? 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醫生說,我的手腕還必須固定不能動,那要怎麼做復健呢?」主動性休息(active resting)的觀念對於骨折的復健治療很重要 骨折癒合絕對是第一要務!專業的復健團隊會帶領病人在不影響骨頭癒合的情況下,來施作近端肘關節、肩關節的肌力訓練與強化遠端手指節的活動力,避免之後產生關節沾黏、肌肉萎縮、疼痛的後遺症。 這些復健治療的即早介入,可以協助患者在骨折部位癒合之後, 快速的恢復日常生活的功能。 復健科常用的一些深層電療處置,也可以協助降低術後疼痛以及關節沾黏,甚至減少術後非類固醇消炎藥的使用。

Active resting ( 不影響骨頭癒合下,要即早活動)的復健觀念,也可以在下肢骨折開刀兩週後開始進行。利用患側不受力的擺位,如躺姿、坐姿, 就可以進行許多核心、骨盆、大腿、小腿的關節活動和肌力訓練,而不影響到骨頭的癒合

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 
(本文作者: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 實康復健科診所資深顧問 毛琪瑛醫師)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就算治療之後還是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取決於是採取應急措施就結束,還是可以找到根本原因予以治療,並且避免再次發生相同的問題。

就算治療之後還是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取決於是採取應急措施就結束,還是可以找到根本原因予以治療,並且避免再次發生相同的問題。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痛到冒冷汗

  1. 脊椎敲擊時會痛、
  2. 半夜平躺特別痛
  3. 身高變矮或駝背、
  4. 晨間僵硬、
  5. 單側麻木或抽痛、
  6. 噁心想吐
  7. 發燒等,這類問題通常恐怕不單純是出自於肌肉或筋膜,應盡早就醫檢查。而若是
  8. 出現劇烈疼痛,甚至冒冷汗,更應即刻就醫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深蹲反而腰痠背痛? 仰臥起坐 空中踩單車運動 常見錯誤

 

深蹲反而腰痠背痛?2種深蹲法正確施力,不傷腰背更有效︱毛琪瑛 復健科醫師【早安健康】

任何運動,正確的姿勢都關鍵。
太極拳中,非常強調立身中正,可以思考和影片中的蹲法,有何不同?

仰臥起坐 常見錯誤 |毛琪瑛醫師
仰臥起坐一般民眾很容易作錯,也有其他姿勢的作法,選擇合適自己肌耐力的方式,如果有任何不適或沒有產生效果,一定要立刻停止及專業人士請教。

空中踩單車運動 增加腰部扭傷風險 |許雅雯醫師
也同上述道理,注意腰部姿勢的變化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語言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嗓音疾患的一部份關鍵

語言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嗓音疾患的一部份關鍵,它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藥物、手術,對於常見的聲帶結節 (俗稱聲帶長繭﹚聲帶萎縮等疾病都有顯著的療效。


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走路不穩 不一定是腰椎問題

 65歲走路不穩、四肢沒力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65歲李先生近期走路不穩,雙下肢力量大不如前,症狀愈發嚴重,擰毛巾、開瓶蓋等都需旁人協助,甚至得靠輪椅才能移動。就醫檢查發現,他的頸椎椎間盤突出,導致頸椎椎管狹窄且嚴重壓迫脊髓,緊急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將突出椎間盤切除重建脊椎,才逐漸恢復四肢力量。

常見椎間盤突出、骨刺等退化疾病造成頸椎狹窄,若壓迫脊髓容易出現走路不穩、四肢肌張力上升以及感覺變遲鈍等症狀。病患走路像走在棉花上,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  此外,頸椎狹窄的病患,易有下肢肌肉無力但緊繃、跨步困難且步伐變小等問題。由於該類病患通常不會出現典型的雙手雙腳的痠、麻、痛等因脊椎退化所造成的神經症狀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施羅特 (Schroth) 家族專注脊柱側彎治療 (scoliosis)

 

閻曉華說側彎第七章 簡介德國Schroth脊椎側彎療法

脊柱側彎治療 - 德國施羅特(Schroth)三維治療法

施羅特 (Schroth) 家族專注脊柱側彎治療近百年,提倡以支具 (Cheneau brace) 附以運動鍛練、特殊的旋轉呼吸、肌肉伸展等來矯正弧度,為脊柱側彎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是手術治療外的另一個選擇。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Scapulohumeral Rhythm 肩胛肱骨節律

 ** 肩部動作很常見的問題

Scapulohumeral Rhythm

同上連結 https://youtu.be/kkNnc6ssbPI?t=58

First setting phase of scapula

手臂外展的前30度,肩胛骨只有很小的往內移動

When we perform abduction, the GH-joint contributes 90-120°. The combination of scapular and humeral movement result in a maximum range of elevation of 150-180°.  Also by abduction Inman et al. reported an inconsistent amount and type of scapular motion in relation to GH-motion this time during the initial 30°. In this early phase, motion occurs primarily at the GH joint, although stressing the arm may increase the scapular contribution. 



It describes timing of movement at glenohumeral and scapulothoracic joint during shoulder elevation.

  • First 30 degrees of shoulder elevation involves a "setting phase":
    The movement is largely glenohumeral.
    Scapulothoracic movement is small and inconsistent.

  • And after the first 30 degrees of shoulder elevation:
    The glenohumeral and scapulothoracic joints move simultaneously.
    Overall 2:1 ratio of glenohumeral to scapulothoracic movement.

Scapulohumeral Rhythm - Physiopedia

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

板機指 (trigger finger) 手指運動

 

主婦大掃除告別「扳機指」疼痛 可做這3招 | 元氣網 

「關節阻擋運動」,則伸出需要運動的指頭,用另一手食指與拇指輕輕固定住近端或遠端的指節,之後彎曲手指。藉由活指間關節,讓屈指肌腱滑動

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持續的閉氣用力 伐氏操作(Valsalva maneuver)

持續的閉氣用力_伐氏操作(Valsalva maneuver) 是日常生活中時常可見的動作, 例如:咳嗽、嘔吐、提舉重物、用力排便等等,都是類似的行為。  

所謂伐氏操作(Valsalva  maneuver)的標準動作,主要是在深呼吸之後閉氣用力。這樣的動作會造成會厭軟骨關閉、胸腹腔內的壓力上昇、進而出現一系列心臟血管的血液動力變化。


The Unconscious Chronic Valsalva Maneuver (UCVM) is today’s greatest non-environmental threat to our physical, mental, vocal, emotional and artistic health.
SOLUTIONS FOR DECREASING YOUR USE OF THE UNCONSCIOUS CHRONIC VALSALVA MANEUVER (UCVM)
  • Core Work
  • Meditation
  • Awareness
  • Breath Therapy
  • Physical Therapy
  • Vocal Entrainment
  • Movement Re-Education
  • Diaphragm Strengthening


The message is clear: warning clients against Valsalva – indeed, actively intervening to prevent Valsalva – is the new professional standard for coaches. Allowing your clients to lift under Valsalva is legally indefensible.


摘自以下網路資料
持續用力的血液動力變化 Valsalva maneu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