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血壓高可能停藥嗎?

問:醫師說我的血壓長期偏高,要我吃藥,但聽說一吃藥就「停不了」,到底血壓要到什麼情況才需要吃藥?(58歲,蔡媽媽)

答:以正確方式量血壓,兩次的收縮壓都超過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mm/Hg,建議就要看門診。一般我們會請病友在家測量,睡前一次、起床一次,將五至七天的數值給醫師評估。如果判斷是高血壓,就看你有沒有其他併發症,例如糖尿病、高血脂,家裡有沒有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像心肌梗塞,或有沒有腎臟病、腦中風,如果有,建議該吃藥,目的在於降低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但同時,我們也會要求病友改變生活型態。

原則就是少鹽、少酒、戒菸、減重、運動。控制每日盬分的攝取不超過六克,並且少喝酒,若是啤酒,男性每天在700c.c.以下、女性470c.c.以下;若為紅酒,男性不要超過240c.c.,女性則為160c.c.。體重控制在BMI值18.5到24之間。一周運動五天,每天30分鐘以上。

若血壓只是稍高了一點,我會建議病友先改變生活方式。一段日子後若血壓沒有降,再合併吃藥。通常如果改善生活型態後,血壓都會下降,藥量可視情況來調整。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只靠用藥,那可能就得一輩子吃藥了。改善生活加上吃藥,血壓很可能會降到正常值,未來就有希望不用吃藥,但前提是由醫師來決定,病友千萬不能自行停藥。

(諮詢/三軍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陳韋良)

全文網址: 血壓一吃就「停不了」? - Q&A天地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80753#ixzz2jCcRP1ey

治療手法要注意禁忌

「按摩必須避開頸動脈,如不慎按到血栓脫落,血栓往腦部跑,就會造成中風。」安泰醫院復健科主任李德修指出,正確按摩具有舒緩效果,但民眾很難判定市售按摩器,適合按那個部位,最保險方法就是遵守按摩器的使用規則,忌諱長時間使用。

眼科醫師洪啟庭、呂大文表示,視網膜是附著於眼球內壁的感光薄膜,功能有如照相機底片,婦人有飛蚊症,意味著她眼睛玻璃體老化,與視網膜間的密合度變差;她未就診,卻以按摩方式敲打頭部,反而對眼睛造成更大拉扯,嚴重時可能失明。

「再也不敢坐按摩椅了!」這名婦人嚇得說,眼睛經過多次雷射,將視網膜剝離的外圍區域固定,才漸恢復視力。醫師吳文權提醒,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或眼內炎、虹膜炎者,最好不要亂用按摩器。

新陳代謝科醫生謝欣宏表示,糖尿病患者常因血管、神經病變,傷口癒合和感痛較差,使用按摩器或按摩椅,常會造成力道越大,傷害更大。

全文網址: 狂用按摩椅 飛蚊症變視網膜剝離 - 百病漫談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81356#ixzz2jCbzOt8A

大多數下背痛的病患往往是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或動作習慣不良

大多數下背痛的病患往往是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或動作習慣不良,引發腹部、背部、骨盆區域的部分肌肉緊繃、無力,慢慢累積成腰椎的壓力,導致下背痛,這類背痛其實只要學習正確姿勢,經復健強化肌肉就能改善疼痛,並不需要特殊治療。

「背痛整合門診」 找出病因遠離背痛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goo.gl/8dq1Uj
----------------------------------------------------------
治病要針對原因,才能一勞永逸。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別等失智老人闖禍才關心

二○○七年十二月日本有名失智老人闖入火車站軌道,被高速通過的列車撞死,鐵道業者後來要求家屬賠營運損失,協調不成交由當地法院判決,今年八月當地法院以家屬未盡到對這位老人的注意義務,有連帶賠償責任為由,判決應賠營運損失總計七百二十萬日圓。
看日本社福界認為此判決沒考量家屬照顧能力畢竟有限,要求監護失智家人的家屬所負擔的責任太重,再看台灣最近發生幾件失智民眾不小心偷商店的商品而被移送法辦案件,既然台灣失智老人加上得「早發型失智症」的中年人總計十八萬人,是不是該趕快找出保障失智民眾及家屬的權益,以及維持社會正常運作的適當平衡?
對此企業經營者、司法人員、警察如要處理失智民眾的脫序行為,造成的刑事、營運損失案件,可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的失智症篩檢量表,以及今年發表的《阿嬤妮》動畫及舞台劇,輕鬆了解失智症是什麼,做出合理調查判決、做好事先預防工作。不然家屬怕失智家人在外面搞出問題,只好關在家裡減少社會參與機會,如此將更難減緩失智症病情。
如要提高家屬照顧失智家人的意願及能力,至少該在心理及照顧方法提供支持。像是台灣有人整理同時照顧失智父母的經驗出版《爸媽,我在這裡》書本,日本漫畫《看護工向前衝》也提供不少照顧方法。
另外到現在有多少民眾知道各地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庭照顧者諮詢專線、曉明基金會長期照顧諮詢專線的聯絡方式?
政府希望有效照顧失智民眾,今年把內政部社會司跟行政院衛生署合併成衛生福利部,如仍沒辦法有效照顧,強硬合併兩個運作方式不同的專業單位就沒有意義。 (作者為社工師)
自由電子報 - 別等失智老人闖禍才關心 - http://goo.gl/vO2ZBY

健.康.有.術-注重坐姿 動刀後體悟健康第一

經歷過疼痛

修正坐姿勤快走動

經過人生的一大關卡,許虞哲體會到,工作非一切,身體健康才應放在第一位。現在,他常勸同仁坐辦公室不要坐太久,每隔1個小時就要叫自己「下個課」,起來走動走動。
許虞哲說,國內大概有80%的成年人,都有下背部疼痛的經驗,若是放任不管,有些會演變成椎間盤突出,成因在於姿勢不良或過度勞累,造成肌肉緊繃或肌腱發炎,因此坐姿非常重要

健.康.有.術-注重坐姿 動刀後體悟健康第一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mnfzpja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下班後運動 未必更健康

下班後固定運動半小時,未必讓人更健康。美國南加大醫學教授大衛·奧古斯表示,除了睡眠時間外,建議全天都維持較動態的生活型態,比坐一整天後,固定運動半小時更理想;很多人都有固定的運動時間,但上班時卻都黏著座位,很少活動。
大衛·奧古斯教授表示,每半小時就起身活動5分鐘就算是較動態的生活方式,對上班族來說,看似容易其實不容易做到。
醫師指出,保持動態並非隨時隨地都得劇烈活動,而是不要經常坐著不動,只要常起身走動,就是較動態生活型態。奧古斯教授說,多走路,少坐車也可增加活動量;健康的人可以少搭電梯,走走樓梯。
奧古斯教授進一步表示,一般的活動如走路就能讓免疫機能正常,人體就是在動態的生活下才會更健康,人體的設計本是如此,但這不代表人一定要在固定時段激烈運動或跑馬拉松才會健康。
適當活動不但可改善血液循環,以代謝已累積的肌酸,也能藉由牽拉肌肉來放鬆緊繃的肌群。多數筋骨痠痛都是姿勢不良導致肌肉保持部分收縮狀態,而長久下來過度使用肌肉才發生痠痛情形。因此藉由適當伸展、活動可有效改善重整肌群張力,更可放鬆肌肉。
全文網址: 下班後運動 未必更健康 - 運動天地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82470#ixzz2ihcM9Y20
假日才運動… 全身傷貼滿藥布 - 運動天地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 http://goo.gl/x0uCw

image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年輕型中風患者罹病多半是因生活習慣不良導致

根據美國最近一項研究顯示,20到54歲首次中風人數激增,2005年更佔了近2成的中風總人數。台灣雖然人口老化,但門診也發現年輕人中風比例已高達10%,換句話說,每十位中風患者就有一位不到45歲。
不同於老年型中風常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顫動而發病,年輕型中風患者罹病多半是因生活習慣不良導致,像是熬夜、睡眠過少、抽菸等。尹主任特地藉此案例,呼籲民眾平時應多注意飲食,並多補充水分、養成良好運動習慣,遠離中風威脅!

(法新社巴黎24日電) 根據今天公布的兩項研究,中風人口達空前年輕化。研究警告,到了2030年,中風引發的死亡、行動不便及病倒案例可能倍增,部分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導致。
這兩項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過去20年來,20到64歲的中風人口增加25%,來到31%,1990年前為25%。
75歲以下的中風案例現在占62%,中風死亡率占45%,病倒及行動不便則占72%。
研究人員發現,20歲以下年輕人每年有超過8萬3000人罹患中風,約占整體的0.5%。
他們警告,中風年輕化的狀況將持續,除非採取緊急辦法,讓人們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做法是減少攝取鹽巴、卡洛里、喝酒和抽菸。
研究警告,到了2030年,全球因中風引發的行動不便、病倒或死亡情況將增加1倍以上,中低收入國家情況尤其嚴重。(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生活不健康 中風空前年輕化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kbfr2ur
18歲女大生腦中風 過勞少運動造成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goo.gl/d8AxhF

是沒醫生不是沒醫德

近日民代指控桃園多家醫院未設夜間兒童急診,讓許多小孩形同「人球」,只能轉診至有夜間兒童急診的醫院。衛生局批判此現象是醫院「沒醫德」,並要求醫療院所限期改善,否則祭出重罰。此話一出,讓醫界基層大喊無辜和心寒,直呼:「這不是醫療崩壞,那什麼才是醫療崩壞!」

醫療環境制度惡化

台灣醫療崩壞已是眾所皆知,許多醫師轉進醫美、到大陸當「飛刀手」、甚至乾脆脫下白袍轉職他業。桃園多家醫院沒有兒童夜間急診的主要原因,是醫院根本沒有足夠的醫師人力。沒有醫師,自然無法看診,與醫德何關?
醫師出走的原因,跟醫療環境、健保制度及醫病關係的惡化有關,若當局僅是一直以「醫德大帽」來落井下石,對已經搖搖欲墜的醫療體系,只是有害無益。倒不如偕同專家學者及醫勞盟等醫界人士,共同針對醫師人力流失的原因來探討與解決,才能對症下藥。
有民代表示就算醫院沒有小兒科醫師也應該由急診醫師處理。但俗話說「隔科如隔山」,一位兒童專科醫師的養成需要好幾年的訓練,其醫療診治有其專業性。過去急診曾發生過多起他科醫師看急診兒童個案,結果誤判病情、插管過深、壓胸過大力等狀況,風險過高。

資源不均人力流失

究竟是怕誤診所以轉診「沒醫德」,還是明明不會看的病硬要看,最後延誤到診治黃金時間,或是誤診誤治才是沒醫德?我想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兒科崩壞只是台灣醫療崩壞的冰山一角,醫勞盟也多次呼籲當局應正視此問題,並趕緊力挽狂瀾。過去「防微杜漸」沒做,現在更該「亡羊補牢」,否則未來各科醫護人力持續流失,民眾對於醫療崩壞就不僅是「有感」而已,還會身受其害。醫療資源的不均,以及醫護人力的流失皆是當今的大問題,冀望各界人士能重視。

林子堯 醫師
有話直說:是沒醫生不是沒醫德(林子堯) | 蘋果日報 http://tinyurl.com/lyoqfpk
發燒42度被3次轉院 病童像人球互踢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mfyxvgf
有話直說:健保保單下 醫生變成申報代碼(陳正哲) | 蘋果日報 http://tinyurl.com/l54dvj7

醫護缺患者少 彰化17鄉沒夜間急診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goo.gl/iG553y
急診醫師不收小孩? 6歲女童腹痛遭拒收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lgqmm6j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免疫力高就好?迷信蜂膠靈芝 關節炎「腫痛僵」加劇

免疫力出問題,拚命「吃補」當心變成「吃苦」!罹患過敏、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不少病患竟以為進補就可以提高免疫力,減緩惡化,拚命吃靈芝、蜂膠、冬蟲夏草或巴西蘑菇等保健食品,甚至中草藥,結果反而刺激免疫反應,症狀更惡化,類風濕性關節炎更腫、更痛
一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的50多歲婦人,聽左鄰右舍介紹,就買了許多蜂膠產品,每天使用,沒想到連吃一個月下來,關節的腫、痛症狀加劇,才吞吞吐吐問醫師:不是免疫力提高,症狀就會好嗎?自體免疫疾病是「免疫失調」,並非「免疫力不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強調,自體免疫疾病是一種人體內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偏偏有許多病患觀念錯誤,一味的進補,追求提升免疫力,結果適得其反,讓「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攻擊力道加劇,加速病情惡化。
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在台灣約有10萬人,病程漫長,又好發於中年、女性,不少病患一聽到需要長期吃藥治療並監測病情,乾脆逃避,甚至求助另類療法、中草藥,等到關節嚴重扭曲變形,為時已晚。
魏正宗提醒,包括晨間關節僵硬合併嘴乾、眼乾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症狀,女性應該提高警覺,不治療,不只關節疼痛、腫脹、發炎和僵硬,還會造成早發性骨質疏鬆,甚至傷害心臟、肺部功能。
全身上下,只要會腫、會痛的關節數目超過一個以上,魏正宗指出,就應該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其中免疫抑制劑是臨床使用最普遍的生物性免疫調節藥物,藉由干擾發炎過程,抑制風濕性關節炎惡化,可有效減緩骨頭和關節的傷害速度。
飲食也有禁忌,包括油炸、過甜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應避免的地雷,而所謂能增強免疫力的中藥,或靈芝、冬蟲夏草、蜂膠和巴西蘑菇等,也建議單味藥以及大量使用,且使用前最好先諮詢醫師自己體質是否適合。

背痛關節疼 躺著不是辦法

有背痛或關節痛毛病的人,1/3以上習慣躺到床上休息,但最新研究顯示,這可能是最糟的方式,因為這會拖延治療的時機、降低活動度及延長康復的時程。 英國健康顧問研究小組委託的研究,針對1000名25歲到65歲的有疼痛問題的人進行訪調,發現其中35%以為,上床休息可消解疼痛。然而,更好的因應方式其實是接受物理治療以及有計劃地運動
50歲以上的人,99%有背痛問題。而女性受膝蓋疼痛所苦的比例高過男性,前者為1/3,後者為1/5。據英國估計,因背痛與關節痛而告假,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7億英鎊,相當於台幣2659億元。
物理治療師說,缺乏運動會使疼痛與僵硬程度惡化,也會造成肌肉萎縮,甚至導致增胖,進而對疼痛的部位帶來更大的壓力,採取預防措施、及時治療並持續徵詢專家的建議,才有助化解問題。
研究也發現,50歲以上的人,最常服用止痛劑來緩解背痛問題,比例高達6成。40歲以下的人則最信任物理治療師,求診比例達1/5。
--------------------------------------------------
這篇文章的觀念很重要。躺著休息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工作中隨時動動 勝過高強度運動

邱吉爾、海明威、達文西都知道它的好處;矽谷以至北歐地區的時髦辦公室也知道:「站著工作好處多。」不只是站著,許多最時髦辦公室都備有跑步機辦公桌,以鼓勵人們工作邊散步。聽起來像一時流行,卻有科學根據。

在富裕世界,人們普遍懶散。經常開車、看電視的人每天必須多走19公里,活動量才能跟上仍然過著有如古代漁獵生活的少數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仿效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有害身體健康,嚴重者甚至可能致命。

這種論點可能不令人意外。多年來,各國主管當局一再呼籲人們多運動。真正令人吃驚的是,即使運動量符合官方認可的程度,長時間不活動還是有害健康。根據最新研究,你最好持續從事低強度的活動。它們甚至可以低到你不把它們視為活動。即使只是站起來也算,因為如此可以刺激肌肉。

全文網址: 工作中隨時動動 勝過高強度運動 - 養生抗老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80897#ixzz2hcEVIy6z
Power By udn.com

被遺忘的失智人口(伊佳奇)

重陽節的前夕,衛福部重申今年底台灣將設立120所日間照顧中心,以提供喘息服務,來照顧失智症老人,但類似苗栗縣親民教養院的事件可能層出不窮,關鍵在於沒做好制度與人力規劃。

政府照護比率過低

流行病學的盛行率推估,2012年底全台失智症人數已經超過19萬人,媒體常有與失智症老人有關的社會新聞,如果政府在全國設置足夠的專職照護失智老人日照中心,理論上,是可讓家屬得到喘息休息,但是全台日照服務仍然嚴重不足,因為政府在玩數字遊戲。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僅有94家社區日間照護中心,預計今年底可望達到120家,以每中心約可容納30名失智症長者估算,收納人數不到4千人,與19萬失智人口是不成比例,換言之,仍有至少18萬以上的家庭得不到政府長期照顧的喘息服務。
從實際數據來看,2012年底,全台90家日照的服務量為1千483人,這人數並非全是失智症老人,因90家日照中心包括:72家混合型(有失智與失能的老人)及18家失智症型(僅收失智老人) ,為何如此?有三項重要因素:(1)失智症專業照護人力不足,不易招募。(2)成本考量。因為只要收1位以上失能者,混合型日照中心的照顧人力比,就可從 1:3改為1:8,人力成本立即降低1/3。(3)有90%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因腦神經退化,在病理中會出現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問題,不易照護,失能老人智能尚屬正常,較好照護。
表面上,如果年底全台有120所日照中心,但其中真正全部照護失智症老人的日照中心,連一半數量都不到,所以今天若要落實「台灣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有心提供失智老人的日間照顧及其家屬的喘息服務,那就必須朝下列方向努力。

改革制度擴充員額

1. 提升現有失智症專業照服人力的薪資與福利:目前在失智症醫學研究領域普遍肯定,失智症患者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是同等的重要,非藥物治療就在於職能活動融入在患者生活之中,所以相當耗費人力;在國外,往往是3位專業人力來照護1位失智症患者,如果台灣法規是1:3,那現有照護工作量就相較吃重,政府有必要提升現有失智症專業照護人力的薪資與福利,以鼓勵現有職場人員,並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2. 提升現有人員的失智症照護專業能力,並培訓新進人員,能研發出個人化的職能活動,達到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少精神行為症狀的產生,並可減緩失智症的退化速度。
3. 允許私人設立營利的日照中心:自由市場是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政府已考慮對國內保險業開放經營長照機構,也應開放民間經營日照中心,讓政府對一般及中低收入失智症老人提供社福服務,讓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去接受私人經營日照中心的照護,讓私人日照中心能與公辦民營的產生市場區隔。
良法美意在於是否能落實,因徒法不足以自行。

大學教師、曾為失智症家屬
被遺忘的失智人口(伊佳奇)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zSScto
危機增 台灣老年人口增幅加大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kby8hgr

值得借鏡 三星長期贊助 搶挖人才

凡是到過MIT媒體實驗室的人,總會對研究室裡各式三星顯示器留下深刻印象,有些已使用,有些尚未拆封。三星電子是MIT媒體實驗室贊助會員,每年贊助大筆研究經費,重金禮聘資深部門主管,挖走炙手可熱的創意人才。反觀台灣企業,沒有一家名列媒體實驗室的贊助名單,多數企業負責人很少看到公司在5至8年以後的發展。
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曾說,「一個天才可以養活百萬人。」對於人才培育,三星從來不省錢,每年從歐美各大名校搶人才,MIT媒體實驗室更是三星挖角的重鎮。據了解,MIT媒體實驗室特別設立知識長(CKO)一職,負責指導多項關鍵科技研發團隊,現任知識長賀茲曼具備數位生活與資訊生態體系多項專長,他和他的研究團隊都成為三星鎖定的挖角對象。
MIT媒體實驗室的贊助企業橫跨各個領域,從電子到娛樂、玩具到電信、家具到金融等,凡是贊助企業會員,每年會受邀參加該實驗室春秋兩季學術活動,隨時可以參觀第一手的研究,可以贊助某些博士後研究員,同時可享有特定研發專利成果。
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曾大力引進MIT媒體實驗室的精神,設立創意中心,遺憾的是,目前該中心已遭整併。
MIT媒體實驗室裡面臥虎藏龍,有許多大師級的人物,當三星積投資並挖角世界一流人才時,為何台灣企業毫不熱衷?MIT生化博士何小台指出,「 MIT媒體實驗室進行的是跨領域的創新研究,著眼未來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發明,多數台灣的企業負責人並不看這麼遠。台灣雖有很多國際級大企業,但多數負責人著重於眼前的獲利增加或效率的創新與提升。」
值得借鏡 三星長期贊助 搶挖創意人才 - Yahoo奇摩新聞 http://tinyurl.com/moqfnse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肌少症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不一定是正常老化現象!研究發現,除了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變差等原因會造成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以外,因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運動不足等原因所引發的「肌少症」,也可能是老人走路越來越慢的原因

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湯振青表示,一般而言,3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1年會減少1到2%,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則會快速增加。而在老化的過程中,生理狀況逐漸衰退,加上老人常帶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活動量減少,這些都是加速肌肉質量減少的主因。

2010年歐洲老年醫學聯盟便針對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提出標準定義和診斷方式。簡單來說,年齡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秒鐘正常行走速度小於1公尺或手握力差,加上肌肉質量與同性別年輕人之平均值相比,低於2個標準差以上,就可診斷為肌少症。

此外,近來研究也發現,肌少症常伴隨體脂肪的增加、代謝速率的下降,進而引發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而肌肉力量減少與活動能力下降,則會增加老人家跌倒及骨折的風險,造成老人家失能及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間接導致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湯振青指出,雖然目前對於肌少症的發生原因並未完全清楚,但近年來的研究已發現,透過適當的運動、營養策略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並改善肌少症。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只要一發現老人家身體不對勁,就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錯過任何疾病的徵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
若是肌少症引起的活動問題,開刀並不是根本的解決方式,即便開刀是必要的方式,若能作適當正確的肌力訓練,也會有不少的助益。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不喝牛奶 3族群的補鈣策略

根據近三年全台骨密度檢測結果,國人31%有骨質疏鬆問題,45%骨密度不足,而骨鬆危機也反映在骨折率上,台灣人骨折發生率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七名,這數字令人怵目驚心

■補鈣策略:黑芝麻、深綠色蔬菜、豆腐含鈣量也很高。

在一般人印象中,含高鈣的食物無非是牛奶與小魚乾等。的確,平均每100cc牛奶含有111毫克的鈣質,每100克小魚乾的含鈣量更高達2,113毫克,但對吃素或不喝牛奶的人來說,補充鈣質可能得另尋途徑。

乳糖不耐的人只要喝牛奶就會拉肚子,這時不妨改吃優格補鈣。優格中的乳酸菌已先行把乳糖分解掉,即使是乳糖不耐的人,吃優格也不會腹瀉;優格中的乳酸還會促進腸道蠕動,且讓腸道形成偏酸的環境,有利於鈣質的吸收。台大生物科技研究所、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劉睿說,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優格比牛奶更好。

若吃全素、不碰奶製品的人,也有其他的補鈣選擇,例如傳統豆腐、黑芝麻、深綠色蔬菜也都含有鈣質,素食者可以多吃。

每100克黑芝麻含有1,456毫克的鈣,但楊淑惠指出,市售芝麻糊即飲包裡面添加許多澱粉,真正的芝麻含量不多,如果要攝取足夠鈣質,最好把芝麻炒焙過後直接吃。她曾經親身試驗,每天細嚼慢嚥吃兩湯匙的黑芝麻,「這是做得到的!」

由於製作豆腐、豆乾的過程中會添加石膏(含硫酸鈣),因此大多數豆製品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楊淑惠提醒,豆腐有鹽滷與添加石膏兩種做法,大部份盒裝豆腐都是用鹽滷法製造,然而唯有添加石膏的傳統豆腐才含高鈣,消費者購買時要看仔細。

至於豆皮是豆漿上層的浮膜製成,並未添加石膏,所以不含鈣質。

豆漿雖然富含蛋白質,但也不含鈣質。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祕書長邱雪婷如果自覺鈣質攝取得不夠多,她會買加鈣豆漿來補充。加鈣豆漿的鈣質吸收率大約為30%,和牛奶差不多。不過市售的加鈣豆漿只有「減糖」,沒有無糖,想要控制體重的人還是要酌量。

另外,像莧菜、紅莧菜、芥蘭、紅鳳菜、綠豆芽、秋葵等常見蔬菜也富含鈣質。

楊榮森本身也是素食者,但他注重均衡飲食,且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非常勤奮,照樣保有一身好骨本。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不喝牛奶 3族群的補鈣策略 - 康健 - 健康樂活 - udn聯合書報攤 http://bit.ly/1dVIRxj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關節疼痛鏈/踝關節受傷 膝關節也會遭殃

關節疼痛鏈/踝關節受傷 膝關節也會遭殃 - 筋骨毛病多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bit.ly/18JLEZd


人體206塊骨頭,那就有100多個關節,其中有六個大關節,下半身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上半身有肩關節、肘和腕關節,腰椎也很重要。

關節一失衡 就容易損傷

宜蘭縣潘健理診所院長潘健理說,關節是兩個骨頭交接的地方,它有傳遞力量和緩衝力量雙層效果,也就是體重或動作發生時,力量從一個骨頭到另一個骨頭,就會經過關節
但是在傳遞過程中會產生活動度,關節是可以彎曲的,又要穩定又要有活動度,常常一不平衡就會損傷,或是關節鬆掉。關節一鬆掉,就開始磨損,造成退化,所以很多人的膝關節退化,是因為它鬆掉了。

髂脛束緊繃 膝外側疼痛

「我以前是籃球隊,卻把膝蓋搞爛,有切身之痛!」潘健理年輕時熱愛運動,曾經是醫學院籃球院隊,因為不懂運動傷害,把膝蓋弄壞,只好放棄最愛的籃球,鑽研疼痛和復健。
潘健理說,近年來跑馬拉松、練三鐵的人多了,來求診的人也增多,跑步的人最容易罹患「髂脛束症候群」,車子有煞車系統,人體在跑步、騎車的時候也有煞車系統,這個煞車系統就是髂脛束(位於膝蓋外側),跑馬拉松反覆使用,肌肉就會變得很緊繃。一旦髂脛束變緊繃,它會把膝蓋骨往外拉,會造成臏骨外傾,跑步時磨擦,會產生膝蓋外側疼痛現象,運動選手的膝蓋痛和退化性關節痛是不一樣的。

踝關節受傷 影響膝關節

以跑步來講,膝關節最重要,但很多人的膝關節疼痛是踝關節造成的,女生穿高跟鞋腳會扭傷,男生打球扭傷,踝關節的問題日積月累不處理,就會變成膝關節的問題;膝關節問題不處理,就會變成髖關節的問題,它會一直往上發展。
潘健理說,放著舊傷不管這是很要不得的,因為它會影響到下一個關節,一個不穩定的踝關節,膝關節旁邊的肌肉會刻意去維持踝關節的穩定,反而犧牲了膝關節的穩定度,它是環環相扣。

關節相串聯 找出疼痛鏈

長年累月運動的人,常會感覺整隻腿疼痛,通常不會是單一的關節不好,他一開始可能只是某個關節受傷,久了之後連膝關節都有問題,過一段時間,屁股、腰都會痠,這有個特殊的名字叫「疼痛鏈」,簡單來講就是禍不單行。
當它以整隻腳的症狀來呈現的時候,問診上要非常仔細,把它整個受傷的歷史串在一起,才知道治療的順序。一般不是專門看運動選手的醫師,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往往收不到效果,而且無法根治。應該找出「鏈」在哪裡,甚至有些運動選手的腰痛是從腿來的,治療腿就好了。

傷害或退化 最怕放任不治

常見的關節疾病,除了運動傷害,再來就是關節退化。罹患「髂脛束症候群」的人,潘健理建議拉筋,但對有些人來說並不容易,他會用「乾針」治療,也就是以沒有藥物的針去刺激髂脛束,產生反射作用,肌肉就會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