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別搞錯!尿酸值正常痛風也找上門

小心!別陷入數字迷思!尿酸未超標,仍然有可能是痛風!1名6旬黃姓阿嬤,右膝痛了半年,到醫院被診斷退化性關節炎,尋遍許多醫師求治都未見效,吃藥甚至釀成腳水腫,卻仍然無法治癒。到醫院檢查X光與抽血,一切正常。而且尿酸檢查,醫師說沒有超過7.0,但是,怎麼治療都沒效。最近疼痛情況更嚴重,透過朋友介紹到瀚群骨科,經過開立降尿酸的藥物,服用數日之後,竟然疼痛都好轉了。

另1名上班族陳先生,3個月前在搭捷運時不小心腳扭了一下,3天後腳踝開始腫又痛。找中醫推拿、針灸,以及找西醫進行X光檢查、吃藥,卻找不出什麼問題,即使也有抽血檢查尿酸,醫師都說正常,尿酸值沒有超過7.0,但是,就是好不了。吃了止痛藥只有1、2天暫時效果,即再度痛起來。奇怪的是,到門診求診時,雖然檢查尿酸值為6.8,但是服用降尿酸藥物之後,症狀就完全好轉了!

尿酸值低 仍有可能是痛風

尿酸是人體代謝嘌呤(Purine)的產物,過量的尿酸會形成結晶堆積在關節或發炎的組織,甚至在脊椎產生神經壓迫,以及股骨頭產生髖關節缺血壞死,尿酸的症狀可說是百變,並非僅有大拇指會感覺疼痛。正常人體的尿酸值,男性為3.4~7.2mg/dl,女性為2.4~6.1mg/dl,但是醫學上最大的迷思是許多人在尿酸於6.0以下時,仍然產生痛風的症狀,但也有人尿酸高於9.6以上,並無任何不適

尿酸控制不良 恐引起神經症狀

建議不要在7.0的數字上判斷是否是痛風,而應該以症狀表現作為判斷依據。如果長時間疼痛服用止痛藥物控制不良,或是扭傷挫傷後一段時間,仍然好不了,檢查尿酸值高於6.0以上,應該考慮短期使用降尿酸的藥物。可以使這一種躲在背後的發炎因素現形,並予以清除。因為長期尿酸控制不良,不但會引起關節磨損變形、神經症狀、皮膚痛風石,甚至會造成腎臟功能減損,必須小心注意。

別搞錯!尿酸值正常痛風也找上門 | 名醫開講 | 華人健康網
http://j.mp/2vMtQ44

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人工膝關節術後復健運動(0-2週)

人工膝關節手術後初期的復健目標為減少腫脹、增加活動度、訓練大腿肌力。簡單的幾個動作其實在家就可以做。有任何疑問需洽詢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活動原則
1. 兩週內以休息及輕度日常活動為主,建議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以避免跌倒。感覺恢復良好時多走幾次無妨,若感覺腫脹不舒服則建議休息
2. 上樓梯時,好腳先上,開刀的腳再跟上。下樓梯時,開刀的腳先下,好腳再下。
3. 復健以大腿肌力訓練及關節活動度訓練為主活動至關節緊繃或稍感疼痛即可,切勿操之過急或忍痛活動。
4. 騎腳踏車、機車、開車請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戴大為 醫師 Ta-Wei Tai MD: 人工膝關節術後復健運動(0-2週) http://j.mp/2HsMoej
---------------------------------------------------------
注意事項:
開完刀就馬上可以活動了。
活動時有稍微疼痛下,也是可以活動的。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走路姿勢 和酸痛習習相關

走路時左右晃動 腰部臀部容易痠痛

還有走路時左右晃動而常跌跤或絆倒,原因就出在骨盆旋轉、長短腳和臀中肌無力,會有對腰部、臀部的痠痛症狀。

挺著啤酒肚子走路 恐椎間盤突出

挺著啤酒肚子走路,是因為臀肌無力,伴隨經常性的腰部疼痛、肌肉拉傷,甚至腰椎關節磨損或椎間盤突出。

影響所及絕不僅於此,像是會造成足部與腳踝的病症,就有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扁平足與高足弓引發腳底痛、胼胝、雞眼與疣…;膝蓋與小腿的問題,涵蓋膝關節退化、髕骨疼痛、小腿痠痛腫脹、脛前肌痛…;

健康之道,首先就是學會正確體態與步態

走路這7種錯誤姿勢 會害死你的骨盆、關節 - Yahoo奇摩新聞 http://j.mp/2vaf2MC

-------------------------------------------------
值得思考的文章。如何從根本解治問題才是重要的。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常年駝背用電腦 熟男竟失聲

一名年約50歲的室內設計師,常埋首在電腦桌前畫設計圖,還得在吵雜環境下與裝潢師傅溝通,必須扯開嗓子用吼的,才聽得見彼此聲音。近來他感到喉嚨沙啞,發聲卡卡無力,就醫發現聲帶萎縮,除經常大吼大叫外,長時間用電腦駝背,竟也是造成他失聲的原因
收治病例的汐止國泰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王亦群說,研究指出,頸椎排列和發聲共鳴有相關性,例如直笛,管徑直順,笛聲就響亮,若彎曲,聲音就變得悶悶的,同理若姿勢不正確,會導致頭頸部排列不正確,將壓迫到咽部軟組織,進而影響共鳴。
王亦群表示,姿勢不良多與看電腦、滑手機或平板等3C產品使用有關,駝背時背部肌肉往前伸展,胸肌被壓縮,位於胸腔內的肺部、橫隔膜也受影響,每次吸氣量減少,發聲就易疲累;吸一口氣後發聲時間長短,稱為最大呼氣量,應介於10到15秒,太短就可能有問題。
除駝背外,長時間盯電腦、低頭滑手機,頭頸前伸成「烏龜頸」,如同直笛管徑被彎曲,後頸部肌肉也會緊繃;而凸肚則代表腹肌無力,無法用腹部力量呼吸與發聲,這時若需要大聲講話,就會聳肩、扯開喉嚨吼,反而傷喉嚨,恐造成聲帶長繭或瘜肉。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峰指,聲音過度使用、吸菸、扯開喉嚨嘶吼、胃食道逆流、腫瘤等,都是造成嗓音異常的原因;治療方面則要視成因,若屬過度使用族群,除了適當休息外,也可用改變姿勢等聲音復健方式改善
王亦群表示,要改善聲音,可透過肩頸、下頜、胸腔等部位的肌群伸展與肌力訓練,包含枕骨下肌與胸腔肌群伸展,及頸部後縮肌群、舌骨下肌群、頸部屈肌、肩胛肌群的肌力訓練,每個動作停留3到5秒,重複動作5到10次,有助於改善烏龜頸與駝背;而縮小腹與採腹式呼吸,則可改善凸肚。
至於日常保養喉嚨方法,林志峰建議,可收下巴並放慢說話速度。王亦群也提醒,要避免大吼大叫,用腹部力量發聲;每天飲水約2000c.c.,且不要一次豪飲大量,最好每隔10到15分鐘喝一小口,才能有效滋潤聲帶;也要少飲酒抽菸,避免刺激聲帶,而咖啡會利尿、喝牛奶易生痰,喝完別忘喝杯水。
此外,不少人感覺喉嚨卡卡時,會習慣性清清喉嚨,王亦群說,此舉會讓聲帶過度用力,最好避免,想清喉嚨時不妨以喝水取代。(江慧珺/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