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夾小球抬臀床上運動

約一年前來過門診的退休大學老師,到門診致謝,因為她很久沒看門診了,不知為何要來致謝。
她說:因為我建議她以運動來改善膝痛和腰痛,目前她的腰痛和膝痛已改善,連半夜上廁所的次數也減少 (3次-->1次),她很高興,但也說,運動治療的第一年很辛苦(因為老師的年紀應60-70多歲),並說把小球夾在兩膝併抬臀的床上運動,對她而言最有幫助。
病人常常令人驚喜,雖說運動治療效果很好,但對一位有點上了年紀的人,個人並不是抱有很大的期待,只希望"多少有一點幫上忙就好了",寫下這個故事,除了要記下這個運動 (病人就是老師),也對人無窮力感到敬畏。
只要有學習能力,機會就是存在的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腳的調整

腳的前後(anterior-posterior)調整:
靜態:可觀察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和腳下湧泉的位置來調整。
動態:觀察湧泉和對側髖關節(骨盆)的對應。

能先調整骨盆的左右位置更好。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失智症,不可輕忽的問題,是可以提早預防的。

失智症倍速增 威脅下世紀健康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MtORd

台灣失智症患者 2046年達62萬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5Cr1v

全台失智估19萬 長照待健全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uTPD1

失智症15萬人 安養院嚴重不足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sIQ6o

7成失智家屬曾想同歸於盡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5TPYk

失智症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台灣失智症協會2010年將經建會提供的人口推估資料,套入台灣目前的失智症盛行率計算,原預計我國失智症人口將在2056年達到62萬,不過今年重新推估時發現,此現象恐提前10年報到,這個現象與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有關。

失智症患者並不適用於重視吃飽、睡好、身體乾淨等身體上的長期照護,往往需要長期陪伴,但政府針對失智症擬定的政策、制度仍不足,尤其居家照護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壓力繁重,幫家屬減輕負擔的「喘息機制」卻可能因供需間的落差導致「看得到,吃不到」,此外,由於照護人力的薪資過低,導致人力短缺,且長期照護中心的硬體建設也未規劃完全,因此政府應儘速改善。

高霈馨表示,照顧失智症病人是相當耗費心力的工作,尤其主要照顧者多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往往最後也罹患身心疾患成為病人,高達7成曾有與病人同歸於盡的念頭。高醫師建議家有長者,尤其是失智症高危險群65歲以上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動脈硬化、巴金森氏症、中風等,出現疑似記憶力或其他認知功能缺損時,應就醫進一步檢查。

----------------------------------------------------------------------
多翻閱一下這類書籍,作一些準備。
照中醫的說法,能補腎就能補腦,可是要想靠吃補來補腎,多數人常常適得其反。
真的不能隨便吃補:
薑母鴨又油又酒… 補出胰臟炎 - 秋冬養生秘技 - 美容養生 - udn健康醫藥 http://goo.gl/WbyDL

按摩也需注意

婦人愛按摩 傷及內頸動脈險中風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v1cRr
頸部亂按摩 年輕人中風 - Yahoo!奇摩新聞 http://goo.gl/zKlBu

門諾醫院神經內科吳令治醫師表示,經由腦部斷層掃描進行血管檢查,發現這位婦人左側內頸動脈一條血管嚴重狹窄,另一條頸動脈血管也有異常現象;血管超音波檢查則是發現左側內頸動脈血管內膜剝離阻塞,使得左腦血液受阻,並造成眼動脈血液回流,因此造成左眼因缺血而出現視力模糊症狀。

無獨有偶,吳令治醫師最近又接獲另一名40多歲男子,因用力按摩頸部,導致中風案例,這名男子也因腦中風而造成左眼視野受損;吳令治醫師指出,脖子部位的病因不一而足,可能源自血管內膜剝離,也可能來自其他因素,民眾若發現身體異狀,譬如一手一腳同時麻痺、無力,或是眼睛忽然看不到又恢復,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千萬不要輕忽,應立即就醫診治。
有鑑於此,吳令治醫師特別呼籲,任何年紀的人務必要避免按壓頸部前側,以免傷到血管導致嚴重中風,但若是一般後頸部肌肉痠疼,適度的按壓倒是無妨。尤其是從事按摩、指壓行業的工作者也要特別留意,避免拍打、按壓客人頸部前側,以免產生不良的後果。
---------------------------------------------------------------
頭部的血液皆經由頸椎而上,頸椎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若是不能按壓,但又有放鬆肌肉的需要時,不妨把肌肉束拉起來按壓,可以避免此一危險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近日遇到一位北部的朋友,小孩住院數次,上背部不適。個人淺見,身體的問題不大(或說原先只是個小問題)。
小孩生病,多是被父母帶著去看病,所以父母親其實是一個重要關鍵,決定了小孩的身體健康,思考等等。
臨床上常可觀察到小孩無意間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動作習慣及思考模式。
以前聽人說:六歲前決定一生…,實有幾番道理。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身體、講話、觀念等) 。凡事就先從自己作起吧!

下圖摘自胡適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