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Statin導致認知功能受損之案例報告

 Statin 類藥物,在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有重要角色。然而,使用 statins 安全性是不容忽視的議題,近年的病例研究報導了 statins 引起神經及精神方面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認知障礙、記憶受損、混亂、失眠、憂鬱,這些案例通常為非嚴重,且常在停藥後可恢復正常。雖然當今的醫學證據並未建議將「認知功能」作為是否使用 statins 的考量,衛福部仍於2013年公告:「Statin 類藥物應於仿單加註對發生可逆性認知障礙的警語,提醒民眾使用這類藥物與認知功能障礙 (如:記憶力減退、記憶障礙、認知混亂等) 可能有關。我們報告一例疑似使用 pitavastatin 後發生認知功能受損及產生自殺意念,而在停藥後顯著緩解的案例。藉以提醒醫療團隊:在 statin 類藥物治療期間應對情緒和認知狀況的變化持謹慎態度,對於少見嚴重的情緒改變 (例如:惡化憂鬱症狀、出現自殺傾向等) 更不應被忽略。若懷疑為 statins 所導致,可停用藥物,進行臨床觀察1-3個月直到認知症狀恢復。

藥學雜誌電子報143期 https://tinyurl.com/y66quodh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日修改「史他汀」藥物仿單,將失憶症、記憶混亂、血糖上升、糖化血紅蛋白濃度上升等藥物相關副作用也加入仿單當中。

服史他汀藥,恐記憶混亂… | 新北市藥師公會 https://tinyurl.com/yy2ha3be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宣布降膽固醇藥statin恐損記憶及肌肉疼痛,血糖提高等副作用 @ 小松鼠部落格  https://tinyurl.com/y67baoyv

--------

Pitavastatin 仿單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頸椎出狀況,百病爬上身!想不到的5種症狀竟都是頸椎病

頸椎出狀況,百病爬上身!想不到的5種症狀竟都是頸椎病
https://tinyurl.com/yxfkudqz

血管症狀
頸椎病患者由於椎間盤的退化病變,椎間隙狹窄,椎骨間距離較正常人減少,使椎動脈屈曲而致血管腔狹窄。

此型頸椎病除了頸部痠痛不適外,還容易出現以下症狀:
❶ 放射性腦血管痙攣,表現為頭痛、頭暈;
❷ 腦部缺血,當頭轉到某一方位時即感到頭暈、噁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症狀,甚至昏倒;
❸ 出現肢體突然麻木、感覺異常、持物無力或暈倒,但並不伴隨意識障礙,起來後可立即行走


頸椎是大腦指揮全身生命活動的神經傳達通路,一旦這些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一般人想像不到的頸椎病表現。

視力障礙

頸椎病的症狀包含視力減弱、間歇性的視力模糊、單眼或雙眼腫脹、流淚、畏光;嚴重者甚至出現視野縮小。視力障礙的發生,起因於頸椎病造成大腦視覺中樞缺血、缺氧所造成,患者通常因為病情,直覺反應到眼科就醫,以致病情延誤。

乳房疼痛

頸椎病會讓患者感到一側的乳房或者是胸大肌有間斷性的隱隱作痛或是陣痛,當頭部轉向一側時會更為明顯,容易被誤診為心絞痛或者是胸膜炎。

吞嚥困難

許多頸椎病患會出現咽喉發癢,吞嚥的時候出現異物感,而後出現間歇性的發作。吞嚥困難會伴隨著噁心、嘔吐等症狀。時常被誤以為是消化系統的問題,但在透過食道鏡和胃鏡檢查後,結果往往都顯示正常。

下肢癱瘓或大小便困難

頸椎病患者嚴重時會出現四肢麻木,且有時伴隨著頻尿、排尿不乾淨或大小便失禁等,但因為症狀與頸部距離太遠,所以容易被忽略,其實上述症狀也有可能是頸部病變而來。

高血壓

頸椎病導致血壓升高的情況,很容易誤以為其他類型的高血壓。頸椎病會伴隨著頸部疼痛、緊張、麻木的情況,這些症狀和交感神經過度刺激有關,而刺激交感神經會引起的血壓升高或降低,升高時稱為頸性高血壓。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前十字韌帶受傷 ACL injury

一次嚴重的受傷,如滑雪意外或跌倒便足以令前十字韌帶斷裂 ,但大部份的前十字韌帶受傷都屬「非接觸性」:當膝部轉幅太大或轉向太快,都可能令前十字韌帶撕裂。很多女士在投球或籃球活動時,只是簡單地因為跳躍後著地不當,便導致前十字韌帶撕裂

 


SUDDEN SPOPS & CHANGES IN DIRECTION, JUMPING AND LANDING

HEAR A POPPING SENSATION IN THE KNEE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an be injured in several ways:

  • Changing direction rapidly
  • Stopping suddenly
  • Slowing down while running
  • Landing from a jump incorrectly
  • Direct contact or collision, such as a football tackle

Signs and symptoms of an ACL injury usually include:

  • A loud pop or a "popping" sensation in the knee
  • Severe pain and inability to continue activity
  • Rapid swelling
  • Loss of range of motion
  • A feeling of instability or "giving way" with weight bearing

Programs to reduce ACL injury include:

  • Exercises to strengthen the core — including the hips, pelvis and lower abdomen — with a goal of training athletes to avoid moving the knee inward during a squat
  • Exercises that strengthen leg muscles, particularly hamstring exercises, to ensure an overall balance in leg muscle strength
  • Training and exercise emphasizing proper technique and knee position when jumping and landing from jumps
  • Training to improve technique when performing pivoting and cutting movements
ACL injury -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https://tinyurl.com/y7aetrsk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Tears (for Teens) - Nemours KidsHealth https://tinyurl.com/yhs89vbz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The Whispered Ah

有顳顎關節(TMJ) 問題的人,宜多加體會。


有呼吸、發音 放鬆的方法。日常生活可以多作此運動。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弓箭步(Lunge)

簡單的動作,但是容易做錯。

注意腰部不能往前跑

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姿勢矯正原來和你想的不一樣-透過大腦學習訓練法破解駝背及不良姿勢矯正

很多人誤解駝背及不良姿勢的問題來自於肌肉的不對稱,但肌肉的不對稱只是姿勢不良及駝背的結果,人體的姿勢會維持在不好的位置,大部份都是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

矯正姿勢及駝背就是破壞身體原有的平衡反應,所以要用正確的方式來進行,而非強迫身體用過多的力量矯正駝背及不良姿勢,利用錯誤的方式矯正,將會給脊椎及肌肉帶來更多的問題,最後導致疼痛及關節退化。

透過大腦學習訓練法,將更有效地改善肌肉及脊椎的負擔,並在體內重新建立新的平衡,才能長久改善駝背及姿勢不良問題,並維持脊椎健康。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腹式呼吸誘發腹橫肌

 

腹式呼吸誘發腹橫肌

會摸到鼓起來,如果是凹下去就是練錯了。

在日常生活中多應用。

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

Functions of the vastus medialis muscle ( VMO )

 值得去注意和訓練的肌肉,有膝蓋問題的人,一定要多感受一些

 

Functions of the vastus medialis muscle (preview) - Human 3D Anatomy | Kenhub

VMO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 Ask Doctor Jo

A skeletal muscle attaches to bone (or sometimes other muscles or tissues) at two or more places. If the place is a bone that remains immobile for an action, the attachment is called an origin. If the place is on the bone that moves during the action, the attachment is called an insertion.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HOW TO TURN YOUR HEAD #2

連結如下

NECK PAIN RELIEF: HOW TO TURN YOUR HEAD #2 - YouTube


硬頸:再談姿勢—黃卓兒|美國聲樂界流行的“Physical / Body Awareness and Freedom”(身體意識)學派

總的來說,我們或坐或站或唱歌,頸部最好維持在「軟頸」(soft neck)狀態,任何看得見或觸摸得到的硬頸都不利於歌唱,所以下次唱高音時不妨前後輕搖頭部以放鬆頸部及喉頭的張力。

所以頭連接頸的支點或許較你認為的高和中間一點,大約就是耳朵對下、下顎以後的位置,這位置我們叫作pivot。以這個支點作軸心,放鬆頸項輕輕點頭

應該感到頭的重量垂直向下傳到脊椎骨及下身,頸部肌肉再不必用力支撐頭部,頭頸感到輕鬆,頸部肌肉放鬆拉長,整個人感覺高了,甚至有懸浮感。現在走到之前房間那個特定位置,繼續保持這個支點的認知,以此為軸心把頭向後仰望,再看一下最後方的眼線景象是否和之前測試的不一樣?


我們有需要用盡身體的空間和促進身體關節的運動
我們亦可以用手嘗試從腰間由側向前摸索第十對的位置,定好第一和第十對肋骨在身體的方位,我們就知道裝在胸腔裡(或作rib cage)的肺部大約有多大(對!就是較你想像的大許多)。筆者的一位音樂老師學生一開始低音聲量很小,解釋過以上肋骨和肺部結構後,我著她「用全個肺吸氣」把低音「唱入整個胸腔」作共鳴(當然這樣說是想象而不是科學真相!),立即她的低音就有了質地和聲量。

【樂人專欄:「合・唱歌」聲樂教育專欄】唔准咁硬頸:再談姿勢—黃卓兒|美國聲樂界流行的“Physical / Body Awareness and Freedom”(身體意識)學派,即提倡我們認識、感受身體構造及運作機制,再而自主靈活地運用身體作各樣可能性的學說 - 樂人谷 https://tinyurl.com/yg2kn2hs




李文吉醫師 骨科專欄: 「打骨針!」 ---- 淺談 類固醇 (steroid) 關節注射

演變至今日,以訛傳訛的講法,讓民眾 杯弓蛇影、聞「打骨針」而色變,深怕一打針,骨頭就會「腐去」。事實上,關節或肌腱注射類固醇,是一種很好的對症療法; 只要醫師懂得 慎選病人、在適當的時機打、知道怎麼打、打哪裡、…, 那麼,它就是一項很好的治療,不必一味排斥,因噎廢食。

李文吉醫師 骨科專欄: 「打骨針!」 ---- 淺談 類固醇 關節注射 https://tinyurl.com/yznry3qq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吐氣練習 respiration


transverse abdominis (腹橫肌)training

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骨科醫生:你吃飯時的這個動作,正慢慢改變顏值和頸椎

人們在各種不好的習慣上,往往出奇的一致,比如"低頭就碗"的吃飯姿勢。

別以為這隻是一個小習慣,長期低著頭、弓著身,會加速頸椎和脊柱老化。

2017年歐洲脊柱協會向全球發出警示:低頭60°,相當於在脖子上壓了50多斤的重量。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所謂的"靜養",不是完全的減少運動,甚至不活動了,這樣做只會讓肌肉萎縮,加重癥狀。

當大家在生活中、運動時開始發現膝蓋會有發酸、發麻甚至出現疼痛和彈響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我要減少運動量,每天不能走太多了,能不動盡量少動"。
時間長了,肌肉開始萎縮,腿部力量變差,反而加重了癥狀
其實,我們所謂的"靜養",不是完全的減少運動,甚至不活動了,這樣做只會讓肌肉萎縮,加重癥狀。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減少運動,降低繼續損傷的風險,但是需要你正確的處理現有的癥狀。

摘自
锐博运动康复陈老师
http://bit.ly/2S022EX

運動中帶著覺知 (awareness)

 

認識你的「點頭關節」(下)|身心教癒﹣亞歷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 Chinese https://tinyurl.com/ygojvxzw



在亞技的說法裡,這種不重視過程只追求「結果」的方式,我們稱之為「End-Gaining」(中文可翻作「短視近利」或「結果導向」)學習認知到自己是否處於「End-Gaining」的態度與狀態,也是亞技學習的重點之一

現在,讓我們以「低頭看手機」當作為一個實驗動作,用亞技原則來試試看。請注意,重要的不只是這個動作本身,而是過程:

覺察 Awareness
拿起你的手機,低頭前先觀察感覺一下自己的狀態,也觀察自己是否因為想著要做這個練習而緊繃了某處的肌肉或憋住了呼吸?

抑制慣性反應 Inhibition
如果你觀察到了任何「緊繃」,先不要急著改變或調整,給自己一秒鐘暫停一下,延展你的注意力到全身以及整體環境。

有意識的身體引導 Direction
想著:「讓我的頸部放鬆,讓我的頭平衡在頸椎的最上端,讓脊椎得以隨之延展」 請記得,不要急著去做「拉長頸部」的動作,而是讓想法帶領着自己釋放過多的肌肉張力,讓想法帶領動作。持續保持「讓我的頸部放鬆,讓我的頭平衡在頸椎的最上端」 的想法。

動作 Movement
接著,從頭部與頸椎最上端的「點頭關節AO joint」輕輕地低頭,你可以感覺到和剛才有什麼不同嗎?大多數的人都會發現自己的肩頸肌肉比較放鬆,感覺頭也變輕了。 

請保持好奇心,試著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與探索自己動作模式中的頭-頸關係,什麼時候你無意識地讓沈重的頭部遠離了平衡狀態?下次在你低頭看手機、看書、打電腦前, 不妨提醒一下自己頭頸間的巧妙平衡吧! 另外,無論是什麼姿勢,都不要一直維持相同狀態,事實上,當你開始不再忽略身心傳來的訊息後,你自然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起來走一走、動一動、休息一下了!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總是聽說練足弓! 它怎麼練? 又該怎麼用呢

总是听说练足弓!它怎么练?又该怎么用呢

撐起足弓本質上是一個動作,既然是動作那麼就肯定有發力的肌肉。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一下這些肌肉,這樣才能你的大腦才能更好的建立起對它的控制。

屈腳趾就是這個肌肉的作用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彎曲的是近端的關節不是遠端的趾尖。

當整個肌肉的鏈條能夠串聯起來,運動發力的效率才會更高,運動的姿勢才能更好。 既然是整個下肢的運動,那麼那塊肌肉都不能少。 總是聽說練足弓! 它怎麼練? 又該怎麼用呢

案例 : 沒有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自己吸收消失了,是真的

案例 : 没有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自己吸收消失了,是真的

腰椎間盤突出(HIVD),到醫院請教醫師意見。先做幾個月的復健保守治療,是常用的選項。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譯文分享」呼吸 respiration 是怎樣影響體態,導致不對稱代償模式

引自 「译文分享」呼吸是怎样影响体态,导致不对称代偿模式


呼吸、姿勢和體態之間有著緊密的關係。 三者協調工作,並且互相影響。 由於涉及到肌肉之間的連接,一個系統的任何變化都會影響到另外兩個系統。 如果一個人的步態發生了改變,那麼他的呼吸方式也會改變。 如果一個人由於損傷無法正常地站立,那麼他的身體姿勢以及呼吸都會隨之改變。 實際上,呼吸、姿勢和步態並不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它們三者是同一系統的三個部分,我們都被稱為活著的、有行走能力的、有呼吸的人類。 三個系統都依賴於重疊的肌肉組織,這些肌肉組織根據身體的需求改變其功能。 除去呼吸、姿勢或步態的正常功能,整個系統就會因為肌肉功能的改變而變得不同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太極拳架式

手臂部動作不當,引起頸椎問題的人太多了。
太極拳理論(武術)為現代人提供了一條很好的解決思路。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1個月替5位假心臟病「患者」,排除了心臟病! 醫生診斷需嚴謹

1个月替5位假心脏病“患者”,排除了心脏病!医生诊断要严谨

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分不清?小心拖久關節變形

 

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分不清?小心拖久關節變形 - 今健康
https://tinyurl.com/yzyspel9


類風濕關節炎較容易有關節腫脹變形,甚至有時會有紅、熱的情況,特別是在早上起床的時候;退化性關節炎則常見在長時間做事情的時候出現關節疼痛。

類風濕關節炎不一定只會出現在手指關節,許多患者也常見患部出現在手腕、手肘、肩膀等處,甚至出現在膝蓋也屢見不鮮。梁培英主任提醒,平常感覺到的關節疼痛、僵硬若一開始只是感覺緊繃,動一動就舒緩,但其後慢慢發現腫痛的關節逐漸變多,且越來越不舒服,疼痛越來越明顯,此情況就得特別注意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要多加留意。例如抽菸、女性族群、40歲以上、牙齒健康不佳,例如有牙周病者,這些都列在風險名單中。

即便是抽血檢查有類風濕因子,也未必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劉志偉醫師也表示,類風濕因子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有關,需到風濕免疫科檢查做進一步確認。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 今健康 https://tinyurl.com/yenzztth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認識你的「點頭關節」

認識你的「點頭關節」(上)|身心教癒﹣亞歷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 Chinese https://tinyurl.com/y8q7ab3j

 許多醫生與研究都警告大家不要狂當低頭族,以避免頸椎病變找上身。但是,不知道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不低頭要怎麼做所有低於視平面的事情?其實,低頭無罪,重點是我們該如何做這個動作

正確的骨架結構可以幫助你有效率的使用身體,肌肉不需要耗費過多的力氣便能讓你輕鬆舒適的直立,並且讓生活或運動中的所有動作更輕易完成,而低頭這個動作與亞歷山大技巧中重視的「頭-頸關係」息息相關。亞歷山大先生認為「頭-頸關係」是重建身體骨架、全身動作模式與協調的重要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在亞技原則的「有意識的身體引導(Directions)」裡第一項為:讓你的頸部放鬆、讓你的頭平衡在脊椎最上端。




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乾燥症 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

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以破壞人體的外分泌腺

原發性只有口乾及眼乾的症狀,繼發性則除了口乾及眼乾的症狀外,還伴隨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全身性硬皮症、膽道硬化症等症狀

原因
自身的免疫系統無法辨識外來有害物質與自己本身的差異,因而開始侵犯自己的器官,導致慢性發炎、疼痛及衰弱等現象。

好發於40-60歲更年期後的女性

乾燥症除了乾燥之症狀外也常見其他症狀:關節疼痛或關節炎(60-70﹪),雷諾氏現象(35-40﹪),食道功能異常(33-35﹪),淋巴腺腫大(15-20﹪),血管炎(5-10﹪),肺病變(10-20﹪),腎病變(10-15﹪)。原發性乾燥症之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症狀和好發關節部位相同,惟症狀較輕,且不會引起關節軟骨之侵蝕。

除了淚腺和唾液腺之外,乾燥症也會影響其他的器官,只是比較少。其中最常見的是前面提過的慢性關節炎。其他像是皮膚、肺臟、肝臟或腎臟也都可能因為發炎造成病變。神經系統也可能會受到影響而造成一些神經學上的症狀,像是麻、刺痛或是無力,甚至因為中樞神經病變而造成類似中風的症狀。此外,許多病患也會抱怨長期沒有特殊原因的疲倦感,影響到工作與生活。

眼睛:常會有眼睛乾澀感、異物感及灼熱感、發癢、模糊、發紅或有畏光,感覺眼睛容易疲勞。皆因淚液不足,產生慢性乾燥性結膜炎。
唾液腺:吞食乾物困難、味覺改變、口灼感、蛀牙增加、胃食道逆流。
生殖器官:陰道乾燥。
消化器官:胃部也可能受到侵犯,而引起胃炎、胃酸分泌不足。

關節:在修格蘭氏症候群中,最常被使用的抗風濕藥物為奎寧,可以改善皮膚與關節的症狀。

修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 | 林新醫院 https://tinyurl.com/y5zrdm2h
淺談乾燥症 https://tinyurl.com/ydhgmn7z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長時間錯誤姿勢蛙泳CERVICAL SWIMMING

 

正中神經(Median nerve) 是人類和其他動物上肢的一條神經。它是由臂叢發出的五條主要神經之一。  正中神經是由臂叢的外側束和內側束會聚而成,起於C5、C6 & C7 (外側束)以及 C8 & T1 (內側束)的腹側神經根。  正中神經是唯一穿過腕管的神經。 正中神經穿過腕管時受到壓迫會導致腕管綜合症。

游泳一般被認為、溫和、健康的運動,但是還是要注意姿勢
臨床上表現出正中神經受損的症狀

比較正常頸椎X光
(下圖摘自 孔佑象物理治疗师 網路資料)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搶救退化性關節炎,先強化韌帶、肌肉

 林頌凱:搶救退化性關節炎,先強化韌帶、肌肉 - 康健雜誌 https://tinyurl.com/y23mja84

過去膝關節退化治療多著重關節軟骨,現在研究已發現,先救韌帶、肌肉才是關鍵。

20年前《美國老人醫學(Gerontology)》期刊著名文章寫道:「如果期待膝關節可以像身體器官一樣正常運作,就必須仰賴所有維繫其機械性穩定的組織,包含韌帶、骨骼、半月軟骨、以及關節囊⋯⋯而退化性關節炎最早發生的組織變化,就出現在韌帶附著於骨頭的交界處。」後來研究也證實,韌帶受傷、鬆弛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定。

如關節外圍鬆弛的韌帶未經強化治療,接下來導致骨骼的破壞和軟骨磨損,一步步地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站在專治運動傷害醫師的觀點,先治療鬆弛韌帶,強化膝關節支撐力道,可避免軟骨磨損、骨頭摩擦,避免走向最後的關節置換。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Popliteus Strain and/or Tendinopathy

 Popliteus tendinitis | Physio Check https://tinyurl.com/y68pzjcc

 Popliteus: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https://tinyurl.com/y6ays2un


Popliteus tendon tenosynovitis
In the case of popliteus tendinitis, the tendon of the popliteal muscle is inflamed. The muscle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knee and can cause symptoms, for example, whilst running. Running downhill can provoke the symptoms.

Function:
The function of the popliteal muscle is to flex and turn the lower leg inwards.
The job of the popliteus muscle is to internally rotate the tibia

Location:
The popliteal tendon is inflamed. This tendon runs from the back of the knee to the outside of the knee.

Cause and origin
Popliteal tendinitis can have several causes. The symptoms can occur with excessive inward rotation of the feet (pronation), with downhill running or always running on the same side of a sloped road. This causes excessive strain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popliteal tendon.

Signs & symptoms
The pain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knee and along the outside of the knee. The symptoms occur mainly during (downhill) running.

Popliteal tendonitis causes tenderness at the insertion of the poplilteus tendon on the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near the femoral insertion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DD:
Pain at the back of your knee can be caused by an injury to the hamstring muscles in the back of your thigh, by an injury to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in your calf, or by swelling from your knee joint (a popliteal cyst/Baker’s cyst).

膕肌(Popliteus muscle) - 小小整理網站 Smallcollation https://tinyurl.com/y4xetj3v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除了開刀,還有什麼選擇?

 改善疼痛,我們醫起: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https://tinyurl.com/y48equpp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可以透過增加活動、維持良好姿勢、減重、戒菸等方式來保養椎間盤,自然是再好不過。但萬一真的不幸椎間盤爆漿了,怎麼辦呢?是不是一定要開刀把椎間盤切掉才能治本?

其實倒也不一定,透過藥物、自我照護、復健等方式撐過急性期,一部分的椎間盤突出會縮回去一些,因此症狀上也可能會自然改善。(註一)只是說到底多少比例的人經過多長的時間才能有顯著恢復,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答案。

除了開刀,還有什麼選擇?

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我們也可以透過一種微創注射的方式,將微量的類固醇打到受壓迫的神經周圍,幫助受傷的神經消炎消腫、恢復健康。這種方法稱為「穿神經孔硬膜外類固醇注射(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 TF-ESI)」,文獻統計認為,雖然穿神經孔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的療效比開刀稍微差一些些,但是大約七成的病人可以獲得顯著(一半以上)的改善,甚至有三成可以完全康復!(註二)

此外,穿神經孔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可以讓大約一半的病人免於接受手術,這樣的保護效果甚至可以持續到第三年之後(註三)。

到底什麼才是治本?

話說回來,微創注射不能治本,開刀才是真正的「治本」嗎?


你知道腰椎手術之後可能有 10% 以上的機會,原本的症狀只能部分改善、甚至發生額外的不適嗎?(註四)
你知道腰椎減壓手術之後,10% 的人會在四年內發生上下節的退化而需要再次手術嗎?(註五)

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的「本」究竟是什麼?除了少數因為創傷而破裂的椎間盤,讓我們回想一下它們的成因:

彎腰搬重物
反覆彎腰
姿勢固定不動
體重過重
缺乏活動
抽煙

這些成因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生活習慣!沒錯!「生活習慣」才是椎間盤突出引發坐骨神經痛的本!若要「治本」,就是要改變成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同場加映:脊椎保健之道),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養背 (養背的關鍵,不要駝背)

養背,明年更年輕:脊骨神經專家設計的人體正確移動手冊,讓你耐久站、久坐,走跑跳撿搬,怎麼動都不腰傷背痛。 https://tinyurl.com/yxjw7kk2

第1章  背痛不是病,靠自己就能痊癒

第2章  我十幾歲就受背痛所苦,但現在再也沒有復發

第3章  養背的關鍵,不要駝背!

第4章  超過80%的背痛,可以自癒

第5章  規則1:正確走跑跳,背部不受傷

第6章  別讓地心引力壓垮你的背

第7章  規則2:不要駝背,不管站著或坐著

第8章  規則3:增強你的核心肌群

背痛是躲在床下的怪物,它讓你總是得躺在床上或地板,痛苦的翻轉身體,像隻熱鍋上的魚。

  多數的美國人都很清楚這種痛不欲生的感覺,消失一段時間後,又突然回復的不適感,迫使他們不得不取消計畫、失去工作。這種痛苦很難忍受,因此他們願意做任何事情來緩解,但什麼都試過了,仍然無效。
  背痛患者每年平均花費約新臺幣 75,000 元,進行只能暫時緩解的「治療」,但他們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然而,如果那種治療真能奏效的話,他們會願意花更多的錢嘗試,但多數方法都沒用,或是效果無法持久。於是,人們盡其所能配合疼痛來安排自己的生活,但這也行不通,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襲。
  它來的時候,不像肩痛或跛腳那樣,你沒辦法改用另一隻手就好,也不能拄著拐杖,依靠健康的那條腿,一拐一拐的走。當背部出現問題時,你的麻煩就大了。當背部受傷,你的生活也會跟著受創,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西醫和背痛間的關鍵問題是,西醫不太關注姿勢問題和改變,但是背痛主要源自長期姿勢不良。這表示,到最後還是只有自己能修正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上背痛半年竟是胃炎轉移痛、 當心肩背痛也是膽胰警訊

 上背痛半年竟是胃炎轉移 當心肩背痛也是膽胰警訊 https://tinyurl.com/y58ktf7g

40多歲的張先生上背部痛了半年,位置就在肩胛骨中間,俗稱「膏肓」的位置。他沒有外傷或運動傷害,痛感也不會因為動作而加劇或減緩,就一直這麼隱隱作痛,他也不知如何是好。後來他參加公司健檢,胃鏡檢查發現有慢性胃炎,開始服藥治療,沒想到上背痛竟然就改善了。

收治這名案例的書田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康本初研判,張先生上背痛應該是胃的轉移痛,因為胃的神經和上背部神經有重疊,雖然大部分胃病患者還是以上腹痛為主,但是有些人也會有上背疼痛的症狀,有時甚至比上腹痛更明顯。

另外,有些膽囊結石造成膽囊發炎,會引起右肩轉移痛,膽囊結石若掉到胰管開口造成疼痛,或是有酒精引起的胰臟發炎問題,也會引起肩胛骨中間的上背痛。

轉移痛和肌肉痠痛怎麼區分?康本初表示,肌肉痠痛經過休息、伸展放鬆、或是服用止痛藥,都會會有所改善,局部按壓會痛,放開就會緩和。但是消化系統的轉移痛就不會因為休息放鬆而改善,也不會因為壓某個部位或肌肉就更痛,反而可能因為飲食油膩、喝酒、喝咖啡而更痛。

如果發現上背痛、肩痛,但適度休息或復健治療後一直沒有改善,或是發現痛感會隨著飲食內容改變、有其他消化相關症狀,建議應持續就醫,進一步檢查,以免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

------------------------------------
胃不舒服?小心是膽結石而不是胃潰瘍 - 康健雜誌 https://tinyurl.com/yypdmxpe

而膽囊主要是膽管旁的儲存槽,當我們吃下含油脂的食物時,神經會刺激膽囊,將膽汁釋出,用以分解脂肪。

膽結石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腹內器官的疼痛,常常很難明確定位。膽結石引起的疼痛,分成兩種,一種是半大不小的石頭,從膽囊掉入膽管時,引起的管壁痙攣疼痛,通常都是來去像一陣風,最常發生在吃了油脂豐富的食物之後,膽汁排放將結石一起推入膽管。

這種絞痛感,在英文稱作colic pain ,我的病人常告訴我,會痛到想在地上打滾,直到石頭排入腸道之後,症狀會突然消失。

而另一種結石引起的問題,就是膽囊炎。試想,原本澄清的膽汁,混了雜質,自然容易發炎,若本身有糖尿病,或是長期臥床,免疫力弱的人,更容易併發細菌性的膽囊炎,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敗血症。

這種症狀就很模糊了,有些人是用上腹痛來表現,許多人把這種痛當作胃潰瘍在治療,當然,怎麼吃都不會好;另外這種痛也常會牽引到右肩膀,當膽囊發炎腫脹到一個程度時,深呼吸壓右上腹時,會劇烈疼痛,在理學檢查上的特殊名稱叫「摩菲症狀(Murphy’s sign)」。

若有長期的上腹痛,吃胃藥老不會好,建議要做個肝膽超音波,以排除膽結石的可能性,若知道自己有膽結石,一但有右上腹疼痛、發燒的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

------------------------------
飲食「少油水煮」小心膽結石!5種壞習慣你中了幾條?  https://tinyurl.com/y3o3wa8k

哪些壞習慣會導致膽結石?

油脂吃太少
油脂吃太多
空腹時間太長
不吃早餐
膽固醇過高

如果都不吃油脂,消化的時候就不需要膽汁,膽汁就只能儲存在膽囊裡,久而久之因為儲存太久,也變得又濃又黏,一樣形成膽結石。每天正常的油脂攝取量應該是3茶匙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