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硬頸:再談姿勢—黃卓兒|美國聲樂界流行的“Physical / Body Awareness and Freedom”(身體意識)學派

總的來說,我們或坐或站或唱歌,頸部最好維持在「軟頸」(soft neck)狀態,任何看得見或觸摸得到的硬頸都不利於歌唱,所以下次唱高音時不妨前後輕搖頭部以放鬆頸部及喉頭的張力。

所以頭連接頸的支點或許較你認為的高和中間一點,大約就是耳朵對下、下顎以後的位置,這位置我們叫作pivot。以這個支點作軸心,放鬆頸項輕輕點頭

應該感到頭的重量垂直向下傳到脊椎骨及下身,頸部肌肉再不必用力支撐頭部,頭頸感到輕鬆,頸部肌肉放鬆拉長,整個人感覺高了,甚至有懸浮感。現在走到之前房間那個特定位置,繼續保持這個支點的認知,以此為軸心把頭向後仰望,再看一下最後方的眼線景象是否和之前測試的不一樣?


我們有需要用盡身體的空間和促進身體關節的運動
我們亦可以用手嘗試從腰間由側向前摸索第十對的位置,定好第一和第十對肋骨在身體的方位,我們就知道裝在胸腔裡(或作rib cage)的肺部大約有多大(對!就是較你想像的大許多)。筆者的一位音樂老師學生一開始低音聲量很小,解釋過以上肋骨和肺部結構後,我著她「用全個肺吸氣」把低音「唱入整個胸腔」作共鳴(當然這樣說是想象而不是科學真相!),立即她的低音就有了質地和聲量。

【樂人專欄:「合・唱歌」聲樂教育專欄】唔准咁硬頸:再談姿勢—黃卓兒|美國聲樂界流行的“Physical / Body Awareness and Freedom”(身體意識)學派,即提倡我們認識、感受身體構造及運作機制,再而自主靈活地運用身體作各樣可能性的學說 - 樂人谷 https://tinyurl.com/yg2kn2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