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200員工罹癌 三星認錯賠償

200員工罹癌 三星認錯賠償
常年接觸苯 3C產品「命換來的」
南韓
【韓政燕╱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第5大企業的三星集團是南韓人的驕傲,然而它也是部分員工用命換來的代價。《華盛頓郵報》前天揭露,約有200名三星半導體工廠員工,因長期暴露在有毒化學物質下罹患白血病及罕見疾病。三星長年避而不談,直到上月才鬆口道歉,承諾賠償。

據維權團體Banolim統計,三星在首爾以南的器興區半導體廠,至少有58名員工罹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相關的疾病,另有人罹患乳腺癌和腦癌。這些人在工作過程中都曾接觸到放射線和苯。
58歲計程車司機黃相基的女兒,2003年進入工廠工作,2007年因白血病辭世,年僅22歲。黃相基發現多人有類似情形,且都是20至30歲的年輕人,於是他開始與維權團體合作調查內幕。

工廠沒教毒物防護

一名受害女工表示,工廠只要他們保持生產線乾淨,卻沒教安全處理化學物質,「工廠的重點是產品,不是工人」。一名1995年入廠的韓姓女工,工作2年開始經期異常,無法直行走路。2001年被判罹患腦癌,現已癱瘓。她母親難過得把所有三星的產品換掉,表示一看到三星的標誌就好心碎。
《華郵》指,三星起初願私下和解,支付醫療費和喪葬費,但當黃說想將此事通報政府求償時,三星高層態度丕變,開始推卸責任。

判決引起媒體關注

南韓政府在2009年駁回工人的索賠。黃不甘上訴,纏鬥2年後,法庭2011年判決下令政府得付賠償金。這起判決引起媒體關注,三星電子董事長權五鉉終在今年5月14日鬆口,稱會對罹癌工人和家屬提供合理補償。

200員工罹癌 三星認錯賠償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ym8orz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Effects of physical therapist-guided quadriceps-strengthening exerci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Study Design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vidence for physical therapist-guided quadriceps-strengthening exercises as a treatment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Background Although quadriceps strengthening is often included in the plan of care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published in 2003 found only limited evidence that exercis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no exercise for this common condition. Methods The PubMed, Embase/MEDLINE, an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 from inception to January 9, 2014, were search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the use of quadriceps-strengthening exercises to interventions consisting of advice/information or a placebo. Outcomes of interest were pain measures and function, as measured with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as assessed with the 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scal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using a best-evidence synthesis and graphically illustrated using forest plots without meta-analysis. Results Seven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se studies reported strong evidence that isolated quadriceps strengthening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ain and improving function than advice and information alone. In addition, compared to advice and information or placebo, there was strong evidence that quadriceps-strengthening exercises combined with other interventions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ain immediately postintervention and after 12 months, but not in improving function.
Conclusion The literature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quadriceps-strengthening exercises, with or without other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Level of Evidence Therapy, level 1a-.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4;44(6):391-402. Epub 25 April 2014. doi:10.2519/jospt.2014.4127.

胸廓出口症候群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

Picture

什麼是胸廓出口症候群? 簡單的來說,供應上肢的神經與血管都必須經過胸廓(thoracic outlet)部位才會進入上肢。一但這部位受到壓迫就會連帶引起神經與血管的類似症狀。最常見的抱怨包括手臂酸、麻、痛、手部冰冷、感覺沉重…等等。患者可能會描述:“我覺得我的手在睡覺,感覺似乎不是我自己的手。老是得常常甩甩手來叫醒它!”少部分有嚴重壓迫血管的患者可能會有上肢顏色變化(變白或變紫)。

臨床上最常發生胸廓出口症候群的人包括車禍患者、經常需要舉手工作的人(畫家、老師、修車技工、油漆工…等)、經常需要抬手過頭運動的運動員(如:棒球、游泳、排球、網球選手…等)或經常久坐辦公桌的電腦族。這些族群因為急性受傷或慢性重複性傷害的關係,大多有著頸肩部位肌肉過於僵硬的問題。另外骨架較為瘦小的女性由於天生鎖骨與肋骨之間的空間較小,更容易因為肩頸肌肉稍微緊繃而產生症狀。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 can be defined as a compression of the neurovascular bundle as it passes between the neck and axilla. Common compression points are between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scalene, between the first rib and clavicle, underneath the pectoralis minor, or potentially the presence of an extra cervical rib. Patients with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ypically present with forward, rounded shoulders and a history of repetitive overhead motion.
Both the neural and vascular structures can become compromised, but >95% of all cases are neurogenic.*
If you are suspecting a patient with neurogenic TOS cluster your TOS tests results with other neuro-dynamic tests.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ests
Adson's Test
Costoclavicular Brace Test
Hyperabduction Test
Roos Test

Thoracic Outlet Tests - The Student Physical Therapist - http://bit.ly/1ww2S75
我的手在睡覺-談胸廓出口症候群 - 台灣凱羅健康協會 - http://goo.gl/1M7snr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長期臥床易骨鬆

台灣65歲以上老人達270萬人 ,推估約有10萬名長者需長期臥床,研究顯示,長期臥床者由於肢體活動不良,骨流失狀況與太空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相當,連續半年臥病的病人骨密度約流失25% ,等於狂掉了1.5個T值。
黃兆山醫師還表示,在運動對骨骼健康研究中,荷重撞擊運動與骨密度有直接關係,長期臥床者由於肢體活動不良,無法進行基本的行走等負荷體重之運動,骨流失狀況與太空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相當。
若持續臥床24週,相當近半年,骨密度竟流失高達原本的25%,等於T值下降1.5,十分驚人。

長期臥床易骨鬆!上肢運動學兩招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goo.gl/tyopfF

選難行門 成T型人

在資訊氾濫時代抱持獨立思考及終身學習能力,跨越科技、管理及藝術成為T型人,不斷選擇難行門追求卓越

對於想要真正實踐夢想與抱負的畢業生,施崇棠忠告他們:「不斷選擇難行門。」

施崇棠期許台大生 選難行門 成T型人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FwjLRd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喝茶當喝水 便祕更惱人

明明有便意,卻沒時間解便或解不出來?總是覺得解不乾淨?這些排便不順的困擾,常讓人擔心,會不會是腸道出了什麼問題。大腸生病,究竟會出現什麼異常的症狀?該如何告別惱人的便秘?

一吃完東西,就想解便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當食物經口腔、食道,進入胃中,胃壁被撐飽後會刺激胃腸道的蠕動,引起直腸胃反射,讓人容易有便意。經過從小到大的衛生教育訓練,可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在比較放鬆的時機跟適當的場所,進行「解放」。

倘若食物只進不出,感覺有一肚子大便,馬桶蹲了半天,用盡吃奶的力量,卻只擠出一身汗,這就是令人相當困擾的便秘。

要特別提醒的是,不管便秘再怎麼惱人,也不要濫用瀉藥、浣腸,因為拉肚子比便秘更容易讓肛門受傷。在大腸直腸科門診裡,十個肛門裂傷的患者中,約有八個是因為瀉肚子,僅有兩個是便秘。而且自行使用浣腸,若是角度不對,也常常會戳傷直腸,導致肛門流血、發炎,甚至是腹膜炎。

女性、年長者易便秘

加速腸道蠕動是保健法門

為什麼年紀漸長,就連輕鬆排便,都成為奢求?經常便秘,會不會導致大腸癌?本週由專攻慢性便秘、大腸癌診治的郭立人醫師,分享「腸道健康」的關鍵養生之道。

食物從進食、消化到排泄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平均從一至三天不等。

而解便是人體排除食物殘渣的生理反應。呈ㄇ字形分布的大腸,大致可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主要功能是將食物殘渣裡的水分及電解質吸收,並形成糞便,再經由肛門排出體外。

從右下方的盲腸到右上方的升結腸,這一段大腸的管徑比較粗、腸壁比較薄,以方便容納小腸送來含水量多的食物殘渣。而位於人體左側的大腸管壁,則比較厚,管徑也相對變得比較小。

所謂的便秘,定義相當廣,不管是超過三天沒有排便,或是有些人每天都可解便,但糞便卻很硬,又或是有些人,有便意卻解不出來,都算是便秘,但成因各不相同。

舉例來說,很久才大便一次的便秘,常見於女性及年長者。女性是因為腸道神經分布的密度較低,腸道的蠕動較慢。而年長者,則是因腸道的神經退化,而有蠕動較差的現象。這類患者最重要的腸道保健方式,是加速腸道的蠕動。

起床喝250毫升溫開水

可緩解腸道的乾燥現象

可以早上起床先喝一杯二百五十毫升至五百毫升的溫開水,緩解腸道的乾燥現象。而腸道缺水,就像是沒有水的水溝,就算是吃了纖維素、軟便劑、瀉藥,仍是無法把水溝裡的污泥沖刷出去。而且不建議以茶、咖啡或冰水來取代,主要原因是含咖啡因的飲品,有利尿作用,有可能讓人體更缺水。飲冰水,雖可加速腸道蠕動,但也會促進胃酸分泌,有時會讓人肚子痛,所以還是溫開水來得好。

長時間久坐、久站不動,也會讓胃腸道蠕動變差,建議可多運動,強度要達到會心跳加速、會流汗,才足夠。此外,可適量攝取優格、優酪乳,以及含水溶性纖維的蔬菜、水果,來增加腸內益生菌、益生質的數量。必要時,可經由醫囑,服用含纖維素的糞便成形劑,跟食物一起吃。可混在食物殘渣裡,增加糞便的體積,幫助排便,需要一至三天,才能看到效果。

若是天天排便,但像羊糞一樣一粒一粒,掉進馬桶裡會馬上往下沉,甚至撞擊出「鏗鏗」聲,則代表水分明顯不足,最佳的解決方案是適當喝水。一般健康者,建議每天至少要飲用兩千毫升的水,簡易的觀察方法是水分夠,尿液顏色應是清清的,若是深黃色,就是水分攝取過少。

如果是有便意,很費力才能解出一些糞便,老是覺得解不乾淨的女性便秘患者,則要懷疑是否有直腸與陰道的結構鬆垮,使得直腸前壁往陰道突出,引起直腸膨出症。這類患者在解便時,力量是往前方的陰道擠壓,缺乏往下的力量,因此,常常會有慢性便秘的困擾。若適當喝水、吃蔬果、多運動,都起不了作用時,就必須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便秘與大腸癌無相關

卻易造成痔瘡等併發症

經常便秘,會不會導致大腸癌?是便秘患者最關心的議題。目前的研究認為,便秘與大腸癌,並沒有相關性。

若是右側的升結腸,長出腫瘤而出血,往往會有微量的血絲混在糞水裡,但肉眼根本看不出異常,必須做糞便的篩檢,才能驗出大便有潛血的反應。

如果是左側的降結腸、乙狀結腸,長出腫瘤,因腸道的管徑小、糞便已成形,因此,較容易有腸道阻塞,使大便越來越細。或只剩下水分可以通過,出現大便水水的、次數變多,這些大便習慣改變的症狀,需要做肛門指診加大腸鏡,才能確診。

既然常便秘,不會致癌,那為什麼,還要注意腸道的養生,避免便秘?主要是,因為排便順暢比較不會產生腸道的併發症,如:大腸憩室炎、痔瘡、肛裂。

大腸憩室症是一種腸道老化的現象,舉例來說:七十歲的長者,約有七成,都會有大腸憩室症。此症較好發在腸壁比較薄弱的位置,形成一個有如氣球的囊袋。若便秘時,用力大便較容易增加腸道的壓力。萬一,糞便或是不容易消化的種籽,如:芭樂籽,塞到憩室裡,會引起大腸憩室炎,導致肚子悶痛、不適。若憩室破裂、穿孔,嚴重可能會導致腹膜炎。


喝茶當喝水 便祕更惱人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wgRrjm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online學習。教育界的工業革命。

教改作文分數獨大引發抗議聲浪,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大家糾纏細節問題,家長關心升學,老師沒做太大改變,大願景沒有出來,改變不太大,他鼓勵online學習。他表示這是教育界的工業革命,不加入就會落伍了
林百里表示,教育是很大的事情,小學生上課方法跟祖母上課方法一樣,但現在小學生晚上用臉書上網,他質疑學習行為不一樣,為何教學不改?林百里說,小孩在臉書上文章寫很好,但臉書語言不能當考試用,讓他心裡不禁想:那人類溝通是用臉書,作文寫很好又怎樣?反而記者寫作文寫得好是專業訓練,他認為,未來世界的訓練都會很不一樣。(王郁倫/台北報導)
【更新】林百里:大家都用fb作文寫很好又怎樣? | 即時新聞 | 20140619 | 蘋果日報 - http://bit.ly/1lERXnP

【更新】林百里批教育不是工廠學生不能整批出貨 | 即時新聞 | 20140619 | 蘋果日報 - http://bit.ly/1lESmGN
教育要用啟發的,要鼓勵創造力,創造力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每個人生來不一樣,最重要是發現每個人的熱情,啟發他潛能,這是教育新的概念。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降血壓「低鈉鹽」炒菜 男子血鉀飆高險心律不整

高血壓,「低鈉」準沒錯?55歲的王先生,因為高血壓長期服藥治療,體貼的王太太心想都說高血壓患者要少吃鹽,於是改買「低鈉鹽」來炒菜、煮湯,一吃半年,沒想到再回診抽血時,血鉀濃度竟飆高,差點引發肌肉無力、心律不整。藥師警告,高血壓患者常用ACEI、ARB等降血壓藥易與低鈉鹽交互作用,須小心。

低鈉料理千萬小心!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蔡蕙君表示,服用ACEI、ARB等降血壓藥物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因為藥物本身會降低鉀離子的排出,使體內血鉀升高,如果再吃鉀離子偏高的低鈉鹽,血鉀濃度上升加劇,恐造成反效果,弄巧成拙。

蔡蕙君說,血鉀濃度太高,可能造成肌肉無力、心臟異常、心律不整等嚴重症狀;建議服用此類高血壓藥物或腎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應定期抽血檢查血鉀濃度,並採用一般精鹽料理食物、一天不宜超過5公克,才能控制血鉀濃度。

不只高血壓患者要當心, 另一名32歲的林小姐,最近因賀爾蒙失調狂冒青春痘,醫師開了四環黴素抗生素,但傷胃的她,又自行吞胃藥,幾天後,病情不見好轉,焦慮回診才發現,原來是胃藥與四環黴素抗生素交互作用,降低了抗生素藥效。

蔡蕙君強調,一般民眾常怕吃藥傷胃,其實,不是所有藥品都會傷胃,也不一定要搭配胃藥,一般俗稱的胃藥是指制酸劑,為中和胃酸,成分多含鎂鹽或鋁鹽,易與其它藥品產生螯合作用而影響胃腸的吸收,尤其是皮膚、呼吸道感染常用的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或恩菎類(quinolone),併用會在體中形成「螯合物」,影響抗生素吸收,使抗生素達不到治療濃度。

根據衛生福利部訪查全國1078位社區健保藥師的「國人用藥觀念調查」也發現,有4成6藥師曾發現民眾將鎮靜安眠藥與酒精一起吃,引發藥效加重危險;3成2曾發現民眾將葡萄柚與降血壓藥物一起吃,反而血壓過低等。

藥小心!降血壓「低鈉鹽」炒菜 男子血鉀飆高險心律不整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sq32hC降血壓藥+低鈉鹽 血鉀濃度飆高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sq2RTu

接觸菁英、找到最佳的學習環境

他鼓勵學子們趁早訂下目標,並積極接觸那個方向的菁英、找到最佳學習環境,「只要努力,這些菁英就會注意到你,影響你的思考模式」,「我因為這樣,獲益很多」

udn聯合書報攤 - 穆拉德:諾貝爾獎得主、威而鋼之父穆拉德(Dr.Ferid Murad)  - http://bit.ly/U9HR4h

每多坐2小時 恐增加10%罹癌率

每多坐2小時 恐增加10%罹癌率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U9GtyD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現代社會裡,上班族們一旦開始工作後,每次坐下就會經過好幾個小時後,才會站起來走動,而下班之後回到家後,多數民眾也是會坐在椅子上休息,那麼你有統計過一天內你坐椅子的時間嗎?

根據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每多坐2小時,就會增加10%罹患癌症的風險。該研究主要是隨機抽取英國400萬人以及7萬癌症病患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若是每多坐2小時,恐增加罹患肺癌率6%、腸癌率8%及子宮癌率10%,另外,研究也認為長時間久坐,能量消耗的少,所以,容易造成體重上升、肥胖,也會引起血脂與血糖的上升,而這些其實都與癌症息息相關,併且無法透過運動降低風險。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什麼是DRG論病例計酬?

【白畫醫學】什麼是DRG論病例計酬?讓餐廳老闆告訴你 | 即時新聞 | 20140616 | 蘋果日報 - http://bit.ly/1lrb5Be

不爽健保擴大同病同酬 台大名醫KUSO公告拒收孕婦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lrcZBM
健保嚴限支付上限 台大名醫KUSO反嗆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lrcS9f
施景中解釋,日前外院轉來一位植入性胎盤的高風險產婦,醫療團隊把她從鬼門關拉回來,醫療費用大約是二十萬元。健保署一開始只願付十萬元,經過醫院多次申覆爭取,才勉強增加四萬元,另外六萬元醫院只能自行吸收。他擔心未來會有醫院因此倒閉,步上美國實施DRGs的後塵,不但侵害患者的就醫權益,也讓醫師不敢投入重症。

創造醫、病、健保的三贏 (黃達夫) | 蘋果日報 - http://bit.ly/1oh31aY

健保住院包裹給付 再納254項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i0mmxo

論病例計酬DRG & 總額預算制 @ 氣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bit.ly/1lrfTqa

怕虧本 這11種人醫師不敢救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U9FL4u

醫師為什麼跑光光(洪宗賢) | 蘋果日報 - http://bit.ly/1pA29O5

脊椎彎成這樣醫院卻擔心虧本拒開刀 | 即時新聞 | 20140630 | 蘋果日報 - http://bit.ly/1oh2KF8

山寨版DRG  | 蘋果日報 - http://bit.ly/1zARmtz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罹患膀胱過動症別害羞!訓練骨盆底肌肉改善

罹患膀胱過動症別害羞!訓練骨盆底肌肉改善

膀胱過動症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一般患者對膀胱過動症和尿失禁容易產生混淆,並有錯誤的認知,認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或婦女產後難免會發生的疾病,以致拖延多年才就醫。其實,無論是膀胱過度收縮所造成的頻尿、急尿乃至於尿失禁,這一些情況都已經有治療方法,也可訓練與加強骨盆底肌肉來加以改善,通常可以得到不錯的成果,患者不應該默默忍耐,甚至足不出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

解救膀胱過動症!微脂體+肉毒桿菌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tYxhrq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研究:空氣汙染 恐致心律不整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空氣汙染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並非危言聳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報告顯示,「室外」空汙造成全球每年近370萬人死亡,學界多認為與空汙可能提高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風險有關,但缺乏直接的臨床證據。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團隊日前發表於臨床期刊《心臟》的研究指出,空汙會使肺部血管內部形成小型血栓,並增加心律不整比例,而這兩種症狀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從2003至2009年追蹤英國及威爾斯地區,共40萬名心肌梗塞患者、60萬名心血管疾病死亡者,以及2百萬名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就醫紀錄,並比對患者在連續24小時至4天不等的時間內,接觸方圓50公里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以及直徑超過2.5與10微米的懸浮微粒等空氣汙染物質的狀況,結果發現空汙確實造成心律不整及肺部小型血栓增加。

該校社會與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阿里米洛雅維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統計上雖無法證實空汙直接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確實增加民眾心律不整及肺部血栓比例,對75歲以上的女性影響尤其明顯。

英國心臟基金會則透過《心臟》期刊指出,空汙可能導致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或心律不整患者,更容易心臟病發,代表高危險者應儘量遠離空氣汙染。

研究:空氣汙染 恐致心律不整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Tvpma5

【公庫】清新空氣藍圖抗PM2.5:看看香港,想想台灣 | 即時新聞 | 20140601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uyxzlW
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亞洲四小龍空氣品質,新加坡第一,台灣墊底。以粗的懸浮微粒PM10為例,台灣比香港高出二成。然而,香港在對抗懸浮微粒的工作努力,卻遠超過台灣二成以上。

耐心、熱情、堅持

江振誠,一位只讀到高職的主廚,憑著對餐飲的熱情,成為台灣首位米其林三星主廚
江振誠說,他知道自己不適合念書,因此專注把廚藝做到最好。他舉開餐廳為例,餐點如果偏辣,口味就一定要到位,讓人想吃辣時,腦海第一個就想到你,否則想做辣又想清淡,餐廳沒有鮮明特色,消費者也不會注意到你。

江振誠觀察到,台灣年輕人通常缺乏耐心,也不夠積極,只想在短時間內獲得成績,但往往是不可能的,他建議年輕學子秉持耐心、熱情與堅持,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不要等待上司下指令才去做,否則很難有競爭力跟世界各國的人士競爭
座談會開放讓學生提問,淡水商工餐飲科畢業的許文馨考上台科大後,為了當甜點師傅的夢想,毅然休學拜師學藝,但家人不諒解,罵她「看不到未來」,痛苦的她說,希望「學長」給她建議。

技藝可以學習 熱情學不來
江振誠鼓勵她選擇喜歡的工作,「有熱情最重要」。江振誠說,太多年輕人沒有方向,只為符合別人的期望而工作,一輩子茫茫然。
耐心、熱情、堅持 江振誠:別等指令做事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ht1Bdz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黃達夫/用藥利弊 服用前先搞清楚

去年美國心臟科醫學會發布新版降膽固醇藥物史達汀(Statins)的使用準則。標準的放寬可能使得使用該類藥物的人數倍增。該準則的發布引起了一些爭議。

史達汀準則 專家質疑

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醫學書籍作者John D. Abramson以及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的心臟內科專家及JAMA的編輯Rita Redberg,一齊在紐約時報以「不要讓更多病人服用史達汀(Don't give more patients Statins)」為標題,嚴正表達對於更新版準則的質疑。

兩位作者直言,心臟科醫學會這個決定「獲利的是藥廠,對於病人而言,利益有限」。他們根據研究數據分析,認為對於已診斷有心臟病的人,史達汀的使用,可減少心臟病發作及中風機率。

但對於沒有心臟病史,只是膽固醇較高的人,並不能降低他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服藥者中大約有近20%會產生副作用,包括肌肉損傷(痠痛或弱化)、神經功能下降(健忘)、糖尿病、白內障、性功能障礙等。

生活習慣好 勝過藥效

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80%的心血管疾病因抽菸、缺少運動、不健康飲食以及不良生活習慣造成。兩位作者認為最危險的是,病人往往以為服了藥就等於買了保險,而忽略了自己生活上該注意的事,譬如戒菸、食量的控制或每天多走10分鐘的路等。而且,研究發現,以生活習慣的改變去降低膽固醇,比服用藥物效果更好。

最後,兩位作者還提到這次心臟科醫學會更改使用準則,所根據的臨床試驗是藥廠出資,參與制訂準則的一些專家都曾經是藥廠的有給顧問,心臟科醫學會雖是非營利組織,但也長期接受藥廠捐助。

作者們強調,醫療準則的訂定,必須以病人利益為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考量,所以,應該由一群完全沒有利益衝突、與藥廠沒有任何關係的專家、學者來制訂。

膽固醇未降 先受其弊

事實上,在這更新準則發布的前一年,布朗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教授,心臟內科專家Barbara Roberts就出了一本書(The Truth about Statins),從她追蹤服用史達汀的病人(包括她的先生)的觀察,以及參與降膽固醇藥物臨床試驗的經驗,加上眾多臨床試驗數據分析後,提出見解。

她也認為,對於沒有心臟病的人,只是根據膽固醇的數據高低而去服用史達汀,可能未蒙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利,反而受到導致罹患糖尿病等副作用之弊。

我非常同意三位作者提出的警告,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現今有很多預防疾病的藥物,都必須長期服用,甚至一輩子服用。最好,在服用以前,對於該藥的作用與副作用深入了解,與醫師認真討論利弊得失,再做決定。服用以後,當有一些症狀發生時,也要請教開立處方的醫師,可不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

門診時限短 沒空討論

在台灣三、兩分鐘的門診時限內,醫師根本沒時間與病人討論用藥的利弊,或主動關心副作用的問題。以服用史達汀為例,我相信當病人發生肌肉痠痛、記憶力變差、糖尿病等問題時,可能自己去掛復健科、神經內科、新陳代謝科門診了!結果,不是去停用史達汀,而是吃更多的藥物。

大家都知道,台灣健保藥費占健保支出的百分比,遠高於先進國家,政府一而再地打壓藥價,使不少進口藥品因利潤太低而退出台灣巿場,嚴重影響國內的用藥品質。

藥費支出高 濫用造成

其實,台灣藥費支出高的原因,並不是藥價的問題,而是濫用與浪費的問題。很多病人的病痛是藥物引起的。我的建議是,自己的健康要自己顧,當醫師要為你開處方時,最好,請醫師好好解釋其作用與副作用,是不是非吃不可?有沒有比吃藥更好的辦法?

(本文作者黃達夫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15個傷腰壞習慣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長久累積下來,可能都是造成腰部傷害的主要原因,因此,避掉15個NG壞習慣,才能保護腰椎的健康。
「坐一整天,腰都痛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人把腰痛歸咎於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其實引起腰痛真正的關鍵,不光是久坐或久站,還包括了姿勢不正確,使得腰椎在不經意間受到傷害
根據醫學統計,約有7成的人一生中至少有過1次的長時間腰痛,西園醫院骨科微創中心主任魏志定表示,人體是直立的動物,平時仰賴脊椎支撐住軀幹,其中腰椎5節最寬厚,但也承擔了人體大部分的重量,加上腰部的活動頻率高,也因此,當姿勢不良、體重過重或外力衝撞腰部發生傷害時,便容易出現下背痛的情形。
尤其姿勢不良是引發腰酸背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魔鬼藏在細節裡」,魏志定及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宋敦仁、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職能治療師林顯瑜都提醒,一般人在日常坐、臥、行走時,最容易存在的傷腰的NG動作有以下15種:

NG1彎腰搬重物、抱小孩

骨科與復健科門診中,常見腰痛患者主訴搬重物或抱小孩時閃到腰,痛到唉唉叫,而共同的特點就是直接彎腰把重物或孩子抱起。經過檢查之後,有些只是肌肉或韌帶拉傷,受傷部位的肌肉有明顯的壓痛點,通常休息一、兩週便可好轉;但也有些是在彎腰抬重物的瞬間,腰椎不當受力,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這類疼痛往往非常劇烈,且往後只要姿勢不當,便可能反覆發作,痛苦不堪。
正確做法→搬重物或抱小孩時,務必先蹲下,兩腿略為張開,以作為支撐重力的根基,雙手將重物往身邊靠,再穩當地緩緩抬起,盡可能讓脊椎直立。這樣的姿勢主要是利用腿部的大肌肉群來承載負荷,壓力比較容易分散,不至於像彎腰時壓力集中在彎曲度最大的腰椎部位。如果是長時間抱小孩,最好用揹巾固定,可以讓脊椎的受力較平均,並避免腹部前凸(骨盆後傾)及背部過度向後彎的不當姿勢。

NG2彎腰洗菜、燙衣服

不管是拖地、刷馬桶、洗菜、洗衣服、折衣服或燙衣服yy,彎腰做家事的動作也很傷腰,原因在於彎腰時腰椎承受的壓力,往往是倍數於站立時,所以,如果日常生活中彎腰(特別是彎腰的同時又負重)的動作越頻繁,腰椎退化的速度就相對越快。
正確做法→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彎腰的動作,如刷牙、洗臉、洗碗等動作時,應準備一張小凳子,使雙腳可以輪流休息,也可以坐在洗手台前刷牙、洗臉,以減輕背部肌肉負擔。洗手台及洗衣槽的高度要恰當,盡可能調整成在脊椎可以保持直立的狀態下操作。另外,善用長柄拖把、掃地機、直立式掛燙機yy等家事小幫手,可以減少彎腰做家事而傷腰的情況。

NG3雙手上舉放棉被

換季時,將打包好的衣物、被褥放進櫥櫃上層,或是坐飛機時將隨身行李放進座位上方的行李櫃時,雙手抬重物向上並往前推,做這一連串動作時,腹部常會不自覺向前挺,腰椎則向後彎,頓時腰椎後側關節承受的力量加重,可能導致急性的椎間盤突出,或是腰椎曾經受過傷的人,也容易因這個動作,而使得腰痛再度發作。
正確做法→向上抬重物時,要稍微留意一下,最好同步縮小腹,避免腰椎向後太過彎曲,而壓迫到腰椎後側的關節。

NG4穿高跟鞋長時間站著

女性為了拉長身形,並凸顯前突後翹的完美體態,常喜歡足蹬「恨天高」,而身體為了平衡鞋跟的高度、維持住重心,胸部便會向後拱,骨盆則向前傾,腰椎往前凸,脊椎原有的S型曲度因此產生改變,而上半身的重量集中壓迫在腰椎後側關節,容易引發腰部疼痛,甚至形成骨刺。
正確做法→需要長時間久站或行走時,最好改穿平底鞋,或是鞋子前端有防水台,前後高度差距不超過3公分的鞋款會比較舒適,也不至於對腰椎造成傷害。

NG5邊走邊滑手機

除了老年人容易駝背外,現在的學童總是揹個大書包,年青人或壯年人則是經常邊走邊滑手機,一個個走起路來都是一副駝背樣。其實,當背部往前傾的時候,身體為了維持平衡,會不自覺的將腹部向前凸起,此時上半身力量便壓迫在腰椎上,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腰部肌肉酸痛,甚至椎間盤滑脫或是長骨刺。
正確做法→走路時要抬頭、挺胸、收下巴,一旦養成不駝背的習慣,不只腰椎不至於受傷,胸腔也不再受到胸椎前傾的壓迫,肺活量與心臟功能都有可能因此而獲得改善。

NG6長途開車

開車時,駕駛在狹小的空間裡屈坐著,四肢因握方向盤及踩踏板而向前伸,加以許多車款的椅座設計並不理想,脊椎呈現非自然彎曲狀態,一、兩個小時開下來,容易導致腰背部的肌肉僵硬,脊椎退化、椎間盤磨損的危險性因而增加。
正確做法→開車之前,座椅先調整至能使身體坐正、頸部活動自如,背部和腰部脊骨有足夠和均衡的承托。彎曲的膝蓋稍高於臀部的位置,使用腳踩踏板時,足部能夠活動且用力自如。有些情況,無論怎樣調整座椅,也無法使腰部有足夠的承托時,便應在腰部放置一個小枕頭或伸展靠壁做為支撐。更重要的是每隔30分鐘,就必須找機會下車,做3分鐘的柔軟操,再繼續上路。

NG7彎腰騎機車

機車在台灣是很常見的代步工具,很多騎士在騎機車時,習慣身體向前傾,兩腳則向內夾,容易造成腰椎前端過度壓迫。而等紅綠燈或暫停時,有些人則是會歪斜著身體,用一隻腳協助支撐車體,長久下來,也容易造成脊椎歪曲,甚至骨盆不正及薦髂關節功能失調等,而經常腰酸背痛。
正確做法→騎機車時還是要注意挺直身體,安全帽盡量選擇輕量級,但必須合乎安全要求的款式,以免加重上半身加諸於腰部與骨盆部位的壓力。而等紅綠燈時,最好兩腳同時穩當著地。

NG8伏首桌前或癱在沙發上

學生或白領階級免不了經常坐在桌前,有些人會將整個上半身趴向桌面,腰椎向前傾,使得腰椎肌肉容易疲勞疼痛;也有些人是下班後習慣癱在沙發上,或是閒適地以腰部懸空的坐姿,讓腰椎與薦椎承受龐大重力。也有些人喜歡盤腿坐,並採身體微微向前傾的駝背坐姿yy,殊不知這些坐法,都可能使腰椎承受數倍至 10餘倍的上半身壓力,長久下來,容易造成腰椎骨錯位、椎間盤突出及肌肉疼痛、下肢水腫等症狀。有時甚至腰部肌肉疼痛會向上延伸至背部,更嚴重者引發坐骨神經痛,而有腳痛、腳麻、間歇性跛行等症狀。
正確做法→選擇有椅背的座椅,坐時要將脊椎挺直並靠著椅背,使背部有適當的支撐以保護脊椎,而雙腳的膝關節呈現直角,高度與髖關節差不多或稍微高一點點,如果椅子太高造成膝蓋過低,則要調整高度或放個腳踏墊,讓腳板可以自然地平放在地表。

NG9翹二郎腿

有些人坐著時喜歡翹二郎腿,這種姿勢容易使臀部歪向一邊,腰背肌肉張力及骨骼排列因此失去平衡,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壓迫側的椎骨及椎間盤便因承受較大壓力,而引起病變或提早退化。
正確做法→能不翹二郎腿最好,如果一時間還無法調整過來,那麼翹腳時,最好左右腳輪流替換,以減低腰椎向單邊傾斜歪曲的機會。

NG10起床或坐起時動作太快

小朋友或年輕人手腳靈活,坐下或起身總是動作迅速,而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逐漸老化,肢體的協調性與骨質密度都逐漸變差。如果還是習慣一早起床就從床上彈起,或是坐著起身時動作太快,光用腰力及腿力就突然站起來,這些動作都可能造成腰椎與腰部肌肉的傷害。
正確做法→起床時先翻身,向左或向右側躺,然後用手部幫忙撐起上半身,再把腳移到床外,緩緩起身;如果是坐著要起身,也要用雙手撐一下椅座或雙膝,以免傷了腰。

NG11睡太硬或太軟的床舖

睡覺時是全身組織器官放鬆休息的黃金時間,太硬的木板床欠缺適當的彈力,無法配合脊椎正常的S型曲線,且身體重量會局限在幾處支撐點上,像肩胛骨、屁股、腳踝和髖關節等部位,會與床板「硬碰硬」,這樣睡一晚,全身肌肉容易緊繃僵硬,胸椎與腰椎也容易變形。至於太過柔軟的床舖,則欠缺支撐力,躺下後身體整個陷進軟墊中,脊椎正常角度無法維持,關節受力則因此增加,無法獲得適當的放鬆,睡醒後會更加疲累。
正確做法→選擇軟硬度適中的床墊,如果是睡木板床,可在床上加二層厚棉被,或是選擇彈簧床,以雙手用力下壓約呈現5公分凹陷的軟硬度最恰當,比較能夠支撐肢體,也有助於脊椎軟骨關節附近肌肉的放鬆。

NG12趴在桌上午睡

不管是午休時趴睡桌上,或是晚上睡覺採趴睡睡姿,對腰椎的健康都有不利影響。前者腰椎向前傾,腰椎肌肉容易疲勞疼痛,也容易拉傷後側韌帶;後者則會使腰椎更向前凸,背部肌肉往前拉扯,肌肉與骨骼組織並無法在睡眠中獲得充分的休息。
正確做法→午休時若有時間小睡一下,比較建議睡床上或睡沙發上,如果是在工作場所不允許,則不妨準備一個空氣頸枕,午睡時套在脖子上,再找一張有舒適靠背的椅子,閉眼放鬆坐著休息。至於晚上睡覺,則較建議採側睡或NG13仰躺的姿勢,並在兩腿間夾個抱枕,讓脊椎能夠得到充分的放鬆;如果是喜歡趴睡的人,建議可以在肚子下方墊一個小枕頭,有助減少腰椎壓力及可能衍生的傷害。

NG13躺在床上看書、滑手機

有些人習慣睡前閱讀或滑手機,採行的姿勢是頭、背靠著床頭、雙腳平放的半躺姿勢,接著越看越溜下去,使得腰部後方懸空,且脊椎呈現不自然的屈曲狀態,這些姿勢容易傷腰椎、薦椎及膝蓋,長久下來,容易出現腰背酸痛等問題。
正確做法→最好是不要坐在床上閱讀,坐在書桌前閱讀才是最正確的;如果真的要在床上閱讀,必須在床頭與腰部之間加個小枕頭,使腰椎保持正確的姿勢。

NG14突然用力打噴嚏、咳嗽

突然打噴嚏或咳嗽時,會有很強的反作用力,容易拉傷背肌及增加腰椎椎間盤的壓力。
正確做法→打噴嚏及咳嗽都是反射動作,很難控制,當感受到好像馬上要打噴嚏或咳嗽時,不妨將膝蓋、髖關節稍微彎曲,這樣的姿勢可以分散掉部分腰椎原本可能承受到的壓力,能避免腰椎受傷的機會。

NG15常快速奔跑、跳躍

運動傷害也是造成腰椎受傷的常見原因之一,特別是一些過程中會與人衝撞或大幅度扭轉肢體、快速奔跑或跳躍等動作的運動。
正確做法→做這些運動前,最好先做8~10鐘的暖身操,延展身體肌肉與筋膜等軟組織,且過程中要特別小心。如果是中老年人,身體機能及修復能力都較差,日常運動建議選擇散步、快走、划步機、踏步機或游泳等較適宜。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75期】
腰受不了!15個傷腰壞習慣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otK71i

年輕就還來得及~ 張忠謀給學子的11個忠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7)日應邀參加國防醫學院103年班畢業的「正冠」典禮,並進行題為《畢業是開始》的專題演說。身為台灣年輕人最想跟隨的夢幻老闆,18歲之前的張忠謀,其實是在躲避戰火中成長的;後來赴美求學的他,有幸在哈佛接收世界的能量,壯大自己。

張忠謀樂於和年輕學子分享他的生命經驗,因為,經歷過動盪時代的他,非常清楚在青年期間的學習,對人生的進步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2007年,張忠謀曾經應邀前往交通大學新生入學典禮發表演說,他特別分享了牛頓的這句話:「如果我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管你是大學生或畢業生,要如何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以下是張忠謀歷久彌新的珍貴分享: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第一點: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

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點:「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

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點: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

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點: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了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了解。徹底了解比你看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了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夏克萊(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了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念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了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點: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了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份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

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份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份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

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

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讀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

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是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

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編按:本文為張忠謀2007年在交大新生入學典禮演講內容)
畢業季/年輕就還來得及~ 張忠謀給學子的11個忠告!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bit.ly/1otsZJ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