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頸椎病的非典型表現

摘自網頁

http://www.ioohu.com/book/info/info_35911.html

頸椎病是頸椎結構退化,使鄰近組織、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受到壓迫與刺激所致的一系列症侯群。其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體位性頭暈、上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等。
臨床上採用X線或CT等檢查方法,對頸椎病的診斷並不難。然而,頸椎周圍組織因受刺激、壓迫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常會有一些少見、不典型的表現。正因為人們對頸椎病並發的一些非典型症狀缺乏認識或未加足夠重視,也影響了對頸椎病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那麼,頸椎病在臨床上有哪些少見或非典型表現呢?
1.頸心綜合徵:由於頸脊神經等部位的交感神經受頸椎骨增生物刺激或壓迫所致的心臟症狀及心電圖改變,本綜合徵易誤診為冠心病。其特點是:(1)發作常與頭頸部位置突然改變及受刺激或壓迫有關,轉動頸部、向上高舉手臂或咳嗽、打噴嚏時心前區疼痛可明顯加劇;(2)心前區壓迫痛或鑽痛,時間多為15分種以上,有時可達數小時,硝酸鹽類不能緩解發作;(3)心電圖出現ST-T波及心律失常改變,擴冠及抗心律失常治療未見改善;(4)頸椎攝片可見明顯病理改變,按頸椎病治療後心臟異常症狀可獲改善或消失。
2.血壓升高:頸椎病可導致血壓不穩定,尤其以血壓增高較多見,臨床上稱為「頸性高血壓」。其發生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及交感神經刺激引起功能紊亂有關,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特點為:(1)有典型頸椎病症狀和體徵,同時血壓增高;(2)常伴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及頸心綜合徵的表現;(3)多有睡眠障礙、頭暈、情緒不穩定等表現;(4)服用降血壓藥效果不佳或無效,但按頸椎病治療後血壓常隨之下降正常。
3.吞嚥困難:主要表現有吞嚥困難、食管異物感、聲音嘶啞等。因吞嚥困難最為明顯,故臨床又叫「頸性吞嚥困難」。此病多與食道後壁受頸椎前緣骨刺壓迫或刺激而引起狹窄痙攣有關,尤其當頸椎骨刺位於頸6椎附近時,即使骨刺很小也極易妨礙食管運動而產生症狀。臨床易將此症誤診為食管癌或癔病球。臨床表現是: (1)吞嚥困難或食管異物感時輕時重,發作時常與頸部突然改變及受壓迫有關;(2)除具有頸椎病症狀外,同時伴吞嚥困難、胸悶、嘔吐、乾咳、發嗆、聲音嘶啞等症狀;(3)頸椎側位攝片及CT掃瞄可見頸椎前緣骨刺向前突出的改變及食管受壓程度;(4)使用激素、消炎痛、芬必得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4.聽力障礙:頸椎病可能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短暫失聽等聽覺改變和聽力障礙。其原因是由於耳及腦部缺血引起神經核功能障礙所致。特點是:(1)症狀常在頸部受壓或突然轉動時明顯;(2)排除藥物及其它因素所致;(3)治療頸椎病可能使聽力障礙恢復或好轉。
5.視力障礙:頸椎病可引起視力及視野等改變。臨床上將頸椎病引起的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眼脹痛、怕光等稱為「頸性視力障礙」。其原因可能與頸椎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繼發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臨床表現有:(1)當頸椎受壓或改變位置時會同時或相繼出現眼部症狀,且兩者密切相關; (2)開始常是一眼或雙眼脹痛、怕光、間隙性視力模糊,隨後可出現視力障礙及眼部其它症狀;(3)眼科用藥治療效果差,但通過治療頸椎病後症狀可緩解、視力下降也可明顯改善。
6.下肢活動障礙:頸椎病發生脊髓側束受骨刺壓迫或刺激時,可出現下肢運動或感覺障礙。其特點是:(1)早期患者可出現下肢無力、麻木、疼痛、跛行、走路輕浮如踩在棉花上的感覺;(2)個別患者可出現單側下肢或雙下肢癱瘓,且症狀常有改變,但無顱神經及語言障礙;(3)下肢症狀在個別病例可為頸椎病的首發表現,而頸部常見症狀很輕,臨床上極易誤診;(4)交感神經受壓急性發作時可有尿頻、尿急、排尿不盡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狀,脊髓型頸椎病可造成持久性排尿障礙。
通過瞭解病史,對有典型臨床表現及頸椎照片或計算機斷層掃瞄等檢查的患者作出頸椎病的診斷並不難,但對中老年患者,且症狀不典型,按原發病治療無效者,如伴有上述提到的特殊表現,應考慮有可能與頸椎病相關。這樣可以減輕少誤診,漏診,並及時有效地治療原發病。

==============================================================
頸椎問題可以引起很多症狀,臨床上若有頸部酸痛、手麻及合併上述症狀,就必須考慮是否為頸椎病引起的非典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