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轉義務為服務

佛學知見(三十)-修行上的問題-轉義務為服務
紫虛居士96年9月16日講於花蓮準提精舍

一般人做事時,若心存義務的想法,則潛意識裏會有權利的相對看法......
有義務的心態,好像受到某一種約束去做,問題沒想清楚而去做,結果就很容易出問題(產生怨氣)

應仔細觀照自己的內心(潛意識)是不是真的想要助人解決困難,或是潛意識有想要賺些利息,想要獲得某些東西,有權利就有風險,日後拿不到利息或本金,內心就認為當初熱心助人如今卻被反咬一口,這就是權利的心態。

修行人應把心轉為服務,不要有「有所得」的心態,不要精打細算、做多少應得多少回來,還希望多得一點,這樣是永遠不會有福報。義務及服務的心是不同的,很多人因某些因素會去壓抑個人的想法、表面上看不出.....
表面上、第六識沒有問題,卻把問題壓到內心深層,但問題並未解決,對於問題應勇於面對及破解,不可壓抑問題,探討問題的本質去解決它,而不是壓抑它,不然有一天終會顯現、爆炸

常看到一些人講話想要表達A意思,但聽者卻聽成C意思,為何會有此差異?這是潛意識在作祟,潛意識有壓抑一些問題,講話時就會把潛意識的思想加進,因此別人會聽成C意思,所以應坦然面對問題,一些思想出來自覺不妥,應去面對破解而不是壓抑

平時大家多想一想如何起心服務人,這類似如何發慈悲心,常有人問『為何慈悲心發不出?』這要透過很多的觀想,慢慢轉化個人心念。例如:我們日常看世間的事物都是實實在在,少有人能觀如幻,一般人不相信這一切如幻,因為一般人的潛意識都有堅固的執著-執為實有,把世間一切都當實有,這種狀況很難改變,認為世間的子孫、功德、福報、眾生一切都是實在,這種心是非常堅固很難破除,人會覺得有壽命、時間、空間及方向,也就是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很堅固,一般人難破除、很難觀如幻,必須常觀想這些都是根、塵、識湊合起來,今因有眼根、眼識才會把這些原子、分子看成這個樣子,慢慢去觀,由實在的東西轉成「湊合的東西」,這要花很長的時間,要常去觀照,觀到潛意識都轉變,才能做到真正如幻,這是佛教的觀想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