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半夜老是抽筋不只是缺鈣!醫師列 3 大原因「靜脈曲張」也在其中

 摘自網頁 https://heho.com.tw/archives/80929

大家可能都有一種經驗,睡覺睡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被自己抽筋的腿「痛醒」。當下可能會覺得自己是著涼了,或是缺鈣造成,但其實如果常常抽筋的話,就要留意是否有其他問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造成夜間小腿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懷孕、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長時間過度勞累、神經肌肉疾病、內分泌紊亂、藥物作用等,然而上述常見原因中,常常被忽略的就是靜脈曲張,若出現症狀卻未及時治療,甚至可能會發生靜脈血栓甚至致命的肺栓塞,不可不慎。

一、電解質不平衡
這可以說是最常見、也最沒有健康隱憂的原因。一般來說,多數抽筋都發生在運動流汗過多,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因此球場上隨時常見球員運動到一半、或是到了半夜才忽然抽筋。
劉殷佐建議,想要改善這個問題,每天至少喝 8 杯水、睡前伸展肌肉、不要用棉被床單緊勒腿部肌肉、鞋子要合腳、睡前泡足浴、補充礦物質與電解質。

三、慢性疾病上身
神經損傷,像是坐骨神經痛、糖尿病也會引起神經病變。像是高血糖會造成周邊神經的病變,導致神經傳導會不正常的放電、收縮,引起抽筋跟疼痛。另外,如果是慢性慢性腎臟疾病需要洗腎的患者,因為體內的電解質劇烈變化,也容易抽筋。

關節炎也一樣是跟抽筋互相影響的,因為在抽筋的時候,腳會往上縮,可能會造成腳踝、膝蓋等關節的磨損。而關節的壞損,也可能傷害到神經,引起抽搐、疼痛。研究也發現,容易抽筋的人也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因為呼吸中止,身體自然抽搐來打斷睡眠。

三、心血管問題
包括靜脈曲張也會造成下肢抽筋!
動脈栓塞有80%是來自心臟的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有剝離或是堵塞的狀況,就可能會造成下肢的栓塞;所以包含高血壓、靜脈曲張、腳踝水腫、心臟衰竭和心絞痛,都可能導致腳頻繁抽筋。

劉殷佐介紹,造成靜脈曲張的原因在於,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造成靜脈因壓力過高而失去彈性,使得血液回流不易,或瓣膜功能異常,導致靜脈血管擴張變形與病變,如長時間需要站立工作的族群,如櫃姐、空姐、餐飲業者、醫療人員或在傳統市場工作者等,都是高危險族群。

此外,下肢靜脈曲張除了會引起下肢反覆的腫脹痠痛抽筋外,還會造成小腿皮膚脂肪硬化、傷口難癒合潰爛,嚴重時恐怕需截肢,但靜脈曲張一開始發生時,症狀往往不明顯,多數人只會感到腿部腫脹痠痛或夜間抽筋,以為只是疲勞所致,甚至自己想用力「把腳扳回來」,結果問題沒有解決,反倒疼痛肌肉拉傷,影響行走與日常生活。

做到這些事還是抽筋?你該做檢查了!
劉殷佐提醒,常抽筋的中高齡族群,平時要保持運動習慣,做好體重控制以減輕下半身負荷,同時多補充青菜水果及喝牛奶,若是長時間久坐或久站,可以動一動雙腿,睡覺時做好蓋被或穿襪子等保暖動作,都有助於防止抽筋。

如果抽筋反覆發作,甚至像是小肌肉像手臂、手指都會抽筋,那就要考慮,有可能真的是慢性疾病或藥物導致的問題。這時候應該要就醫或者詢問醫師是不是藥物影響所致,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整與調整。

--------------------------------------

半夜睡覺腳抽筋超困擾 原來與四大因素有關!

身體任何一個部位都可能發生所謂「肌肉痙攣」造成肌肉僵硬的抽筋現象,常見發生在剛運動完或是夜間睡覺時。洪育忠指出,如果發生抽筋的頻率太過頻繁,大多與以下四大原因有關:

1.曾有劇烈運動
2.電解質不平衡
3.血液循環不好
4.神經肌肉病變

洪育忠強調,尤其是過度運動的民眾、電解質容易不平衡的孕婦、年長者都是容易抽筋的族群,當夜間睡覺時體溫下降、血液循環變慢時,半夜就更容易抽筋。

晚上腿抽筋 台大醫院神經部

抽筋指的是肌肉突然而猛力的收縮,而導致肌肉劇烈疼痛的現象。會導致常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經肌肉病變,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 下等﹞,或是體液的流失﹝如大量流汗、腹瀉、使用利尿劑、洗腎等﹞。一般的抽筋 是比較會在運動或走路時發生的,然而晚上發生的腿抽筋,除了少部分與以上的原因有關外,大部分找不到什麼特別原因的。

肩旋轉肌腱破裂,什麼時候需手術? RCT ROTATOR CUFF TEAR

 

摘自下列網頁
https://tinyurl.com/yrv9vupn

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建議,如果出現疼痛或是功能變差(例如無力),就需要治療。而大部分的人,可以先採取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1.  休息:限制高舉過肩的活動,這要長期的保護及限制。
2.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就是一般的止痛藥,可改善疼痛及消腫。
3.  物理治療及肌力強化運動:可改善疼痛及訓練肌肉避免再次受傷。
4.  類固醇注射:如果上述方法都沒效,可以局部注射少量類固醇,對於抗發炎有一定的效果。5.  PRP注射:目前尚在研究當中,但效果可能比類股固醇注射好一些。

以下是建議手術的情形:
1.  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
2.  撕裂的範圍很大,而且肌腱與肌肉尚未萎縮。
3.  肩關節的功能變得很差,沒有力氣。
4.  肌腱的撕裂是因為最近的創傷。


建議參考文章

謝霖芬:常見的肩膀肌腱問題與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