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ilates zip up" is a core engagement exercise that involves drawing your lower abdominals in and up, starting from the pelvic floor and moving toward the navel, as if zipping up a tight pair of pants. This technique strengthens the deep core muscles
Engage the core: Exhale as you gently "zip" up from your pelvic floor toward your belly button.
-Feel the muscle engagement: Think about pulling your lower abs inward and upward, creating tension without sucking in from the top.
-Keep breathing: Continue to breathe normally and do not hold your breath.
Frank Chen Rehab
一點點觀念的改變,就會對身心造成不可思議的影響,讓我們先從自己開始吧! (圖片文字部分,可點選放大觀看)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pilates zip up
橋本氏甲狀腺炎 ( Hashimoto’s thyroiditis ) (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功能異常)
症狀:
疲倦、怕冷、便秘、臉色蒼白貧血、聲音沙啞、體重增加、肌肉關節疼痛、膽固醇升高、頭髮乾燥纖細、月經失調、憂鬱。
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5-10倍。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常見症狀為硬且有多發性結節的甲狀腺腫。此外,亦可能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病人可能一開始只有甲狀腺腫,後來慢慢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怕冷、便祕、疲累、無力、浮腫、皮膚及頭髮變乾變粗等) 。少數則出現甲狀腺亢進的症狀,例如: 緊張、心悸、手抖、體重減輕、大便次數稱加,甚至凸眼等。根據台大醫院內分泌科張天鈞教授所著的『甲狀腺疾病』書中統計作者從民國69年3月至76年2月期間,經過甲狀腺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佐以甲狀腺抗體測定證明是橋本氏甲狀腺炎的106例病例,其中甲狀腺機能正常的佔了大多數(72.6%),而甲狀腺機能不足者占約四分之一(22.7%),僅有4.7%的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然而,此種功能狀態並非一成不變的,所以臨床上必需長期追蹤。
此外,橋本氏甲狀腺炎也須注意是否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白斑,紅斑性狼瘡,惡性貧血,第一型糖尿病...等),其中要特別注意是否合併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會影響醫師用藥順序。
『橋本氏甲狀腺炎』林安琪醫師
鑑別診斷:(TSH、T4...)
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功能異常
TSH(促甲狀腺分泌激素)是用來診斷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功能亢進時,TSH 下降;功能低下時,TSH 上升。
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原因大多是自體免疫疾病,其他常見的原因有多結節性甲狀腺腫。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大多是自體免疫疾病(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 ,其他常見的原因有甲狀腺手術,接受放射線治療,藥物誘發。
=亢進的表現為過度活躍,易怒,情緒改變,失眠,不耐高溫,出汗,心悸,疲勞,無力,呼吸困難,口渴,多尿,大便次數增加,月經量少或無月經,性慾減退,勃起功能障礙(有 50%的男性性功能障礙),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增加(10%病人體重增加)。
=低下的表現為食慾減少,體重增加,皮膚乾,掉髮,聲音低沉,疲倦,便祕,怕冷,抽筋,腕隧道症候群,月經過多,之後進展成月經量少或無月經,智力和運動活動減慢,睡眠呼吸中止。
糖尿病神經病變:原因、症狀與護理建議
糖尿病神經病變:原因、症狀與護理建議
前言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發生率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而增加。此病變會影響周邊神經,導致痛覺、感覺異常,甚至可能引發肢體潰瘍和感染,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因此,了解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原因、症狀,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預防是非常重要。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原因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主要與長期高血糖對神經的損害有關。高血糖會導致血管損傷,使神經供血不足,從而損害神經纖維。此外,高血糖還會引發一系列氧化壓力和炎症反應,加重神經細胞的損傷,進而引發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因病變類型和影響的神經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周邊神經病變
- 最常見的類型,通常影響四肢,特別是腳部。症狀包括麻木、刺痛、灼燒感或疼痛。隨著病情進展,病人可能會失去感覺,增加受傷和感染的風險。
2. 自律神經病變
- 這類病變影響控制內臟器官的神經系統,可能導致胃腸問題(如便秘、腹瀉)、膀胱控制問題、心率、血壓變化,甚至性功能障礙。
3. 局部神經病變
- 此類病變影響特定部位的神經,如眼部、面部或軀幹。症狀可能包括肌肉無力或癱瘓,例如眼球運動困難或面部下垂。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護理建議
1. 血糖控制
- 穩定血糖是預防和減輕神經病變的關鍵。通過飲食管理、規律運動和藥物治療來維持血糖在合理範圍內,有助於減少神經損傷的進一步惡化。
2. 腳部護理
- 糖尿病病人應每日檢查腳部,尋找任何裂口、水泡、潰瘍或紅腫現象。避免穿不合腳的鞋子,並保持腳部乾燥,以降低感染風險。若發現傷口或感染跡象,應立即就醫。
3. 疼痛管理
- 對於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醫師可能會開具止痛藥物,如抗抑鬱藥、抗癲癇藥或外用的止痛藥膏。此外,物理治療和針灸也可能有所幫助。
4. 生活方式調整
- 戒菸、限制飲酒,並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幫助改善循環和神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減少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展有顯著的幫助。
5. 早期識別和定期檢查
- 糖尿病病人應定期接受神經病變檢查,包括感覺測試和反射測試,以便及早發現並及時處理神經病變。
結論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一種難以逆轉的併發症,但通過積極的血糖控制、日常護理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病人可以有效降低神經損傷的風險。病人應該定期進行檢查,並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來減輕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了解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相關知識,對糖尿病病人來說是有效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應該將蜂蜜視為糖的一種
蜂蜜主要成份是葡萄糖和果糖,吃下後人體可以很快地吸收它.血糖很快就會飆高,所以,應該將蜂蜜視為糖的一種。
醫師呼籲要將糖尿病控制好,要養成控制飲食,規律運動、按時服藥及不聽信謠言。如有控制糖尿病上的任何問題,最好都和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糖尿病足部自我照護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腳部出現以下的狀況,建議儘快到醫院找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檢查和治療:
-間歇性跛行症狀:走一段路之後,下肢有無力,甚至疼痛的問題時,建議找心臟血管外科或是內科醫師評估有無血管阻塞問題。
-腳上的傷口超過一周沒有癒合。
-傷口周圍皮膚出現發紅,腫脹,發熱或疼痛,或是傷口有異味或有分泌物,建議至整形外科或是感染科醫師評估有無感染。
-腳趾有蒼白,發紺甚至缺血症狀。
-如果腳上有傷口,同時出現發燒,畏寒等全身感染症狀。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腦中風患側忽略臨床表現及復健照顧注意事項
腦中風患側忽略臨床表現及復健照顧注意事項 物理治療師 林蕙君
患側忽略(英文:Hemispatial neglect),又稱單側忽略(unilateral neglect)、半側空間忽略症,患者一側大腦受損導致對身體另一側的視覺,聽覺及感覺出現無意識或意識缺失,大腦沒辦法接收和處理另一側的感覺信號。患側忽略多因腦部後頂葉皮層或顳頂交界處受損造成。腦部損傷大部分是因中風造成,右側大腦半球受損導致身體左側忽略較多。
臨床症狀:
1.患側感覺忽略:病人無法察覺患側身體部分的視覺,聽覺或觸覺等刺激。對患側的事物常常視而不見。
2.患側動作忽略:患側肢體的動作執行上出現障礙,比如:左側手無法依指令作出動作。
3.肢體空間忽略:在判斷空間的左右、上 下、遠近關係上受損,常常左右不分。請患者舉患側手腳,會舉健側手腳。
復健治療技巧:
1.視覺搜尋(利用鏡子):因病人較少看向忽略側,可藉由聲音提醒或視覺提醒病人的視線看向忽略側。利用增加眼睛動作範圍來增加被忽略側的注意,讓病人慢慢意識到被患側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最後能自己主動注意患側。
2. 肢體刺激活化訓練:鼓勵患側肢體在患側邊空間參與活動可慢慢改善患側忽略的症狀。
3.病人衛教:
①增加病人注意患側肢體的活動, 比如可用健側手撫摸患側肢體、按摩或以毛巾擦拭患側肢體。
②躺臥時,多練習翻身側躺至患側,並以健側手觸摸患側手。強迫其注意患側邊肢體。
③可將物品放在患側,由患側與其對話,提醒患者用健側手越過身體中線到患側邊拿取物品,若患側患側手有動作,則要鼓勵使用患側手拿取。
④因初期對患側邊注意力仍不足,在家中行走或活動時需確認環境走道擺設之安全性。
⑤活動或復健須提醒注意患側手的位置,避免手臂下垂、或放在危險的姿勢下,造成肩脫位或損傷。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影像報告是致病的診斷嗎?普遍迷思
摘自下列網頁:
影像報告是致病的診斷嗎?普遍迷思
在骨骼肌肉超音波室裡,許多心急的民眾往往在結束檢查後,詢問超音波的結果;儘管在臺中醫院復健科排的檢查項目,都是醫師親自執行的,不是不會解釋,也不是吝於給予解釋的時間,還是只能請病患回門診,聽原來看診的醫師如何說明。
普遍台灣的民眾都相對依賴檢驗檢查,尤其是在健保制度下,檢驗檢查的排程相對其他先進醫療國家,都非常快速便捷,加上網路資訊發達,病患往往內心都有個自認的診斷,結果對醫生在門診時的問診和理學檢查不屑一顧,一心只希望醫生能安排他想做的檢查。
其實檢驗檢查都是客觀的觀察結果,每個醫師都可以開立,但真正醫術高明的醫生應該是在安排檢查之前,藉由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大體便可將診斷濃縮範疇,再輔以檢查來幫忙確認和治療。
這也是為什麼在超音波室裡,我們沒有綜觀的病史和理學檢查,便很難跟病患解釋結果.骨頭有沒有骨折相對單純,照了x光便可知曉,除了少數沒有位移又很小的骨裂,在x光上可能很難看得清楚,當然也可以使用超音波再做檢查.但其他軟組織的疾患,就不是這麼簡單了。人體的組織隨著年紀的增長和使用的頻次習慣不同,自然也會有相對應的退化,在超音波顯影上就不若年輕組織的樣貌,但這種退化的呈現和病態的組織樣貌又很相像,所以沒有問診和理學檢查,是無從分辨的。
一個部位的問題往往都有兩種或以上的鑑別診斷,例如肩膀疼痛,可以是頸椎的神經痛也可以是肩旋轉肌的問題,倘若沒有醫師在診間做出鑑別,便以報告上退化的影像作為診斷,就有可能產生治療無效的結果。
所以請尊重醫師為您安排的檢查,並請耐心的回診聽醫師的說明和後續的治療,才能最快的解決您的病痛。
結構異常 ≠ 有病 ≠ 一定要治,
越了解,越安心,
身體和心情也會跟著輕鬆很多。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女子連4天大吃麝香葡萄「差點爆肝」專科醫曝傷肝的意外陷阱
現代社會中,每三位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這種疾病通常沒有明顯自覺症狀,容易被忽視;但若長期放任不管,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擁有超過40年臨床經驗的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栗原毅在著作《肝臓専門医が教える脂肪肝が気になる人の魔法のスープ》中指出,透過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能消除肝臟內的脂肪,還能讓代謝、解毒、免疫力全面提升。這樣的變化不僅能預防肝臟疾病,還能遠離糖尿病、肥胖、腰痛、甚至失智症等多種健康隱憂。
「果糖」是肝臟一大殺手
栗原醫師指出,糖分攝取過量的原因,不僅是飯、麵、甜點吃太多,還潛藏在許多意想不到的日常飲食中。他提及一個病例,有位女患者連續4天每天吃下一串別人送的麝香葡萄,結果肝臟指數急劇惡化;停吃後僅約一周便恢復正常。這正是果糖造成的影響。
水果中主要的果糖與飯或麵包中的葡萄糖不同,雖然不易使血糖上升,也不引發胰島素分泌,但卻僅在肝臟中代謝,容易造成肝臟負擔。看似無害,實際上是對肝臟非常不利的糖。
水果偶爾當作嗜好品享用無妨,但若為了健康而大量攝取,應立即停止這種行為。
看似健康的傷肝陷阱:乳酸菌飲料、無油沙拉醬、蔬果汁
果糖不僅存在於水果中,也廣泛使用於甜點、汽水等各種加工食品中。許多人每天為了健康飲用的乳酸菌飲料、為了減肥選擇的無油沙拉醬,看似健康,實際上可能正是導致脂肪肝的元兇。
運動飲料、能量飲料、100%果汁、蔬菜汁等飲品、甚至罐裝調酒也都要小心。尤其是飲料形式的果糖,吸收速度極快,會直接衝擊肝臟。因此盡量避免成份標示裡含有「果糖葡萄糖液糖」的產品。
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因為即使生病也往往沒有明顯自覺症狀,發現時常已屬重症。不過,一旦調整生活習慣,肝臟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活力。
若最近感覺容易疲勞、體重變重、情緒低落,不妨懷疑是脂肪肝在作祟。當脂肪肝改善後,這些不適也會隨之消失。根據栗原的臨床經驗,許多患者在調整飲食與習慣後,僅一周就能讓肝臟指數大幅改善。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4個訓練肩胛骨穩定的運動 (關節鏡旋轉肌修補術後聚焦在肩胛胸廓關節的物理治療)
也可以拿來作平日的肩部之運動
* 注意下巴內收也會幫助肩部的健康
下巴內收合併肩胛骨後縮
● 動作:
下巴內收(像雙下巴),頭 部中立不傾。
▶ 同時肩胛骨後縮並下壓。
▶ 全程維持5秒後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