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毘盧七支坐法

摘自網頁:
http://www.hwayue.org.tw/tergar/lama_note_5.htm
禪修於身之安住,有所謂的「毘盧七支坐法」,它和氣脈關係密切。
人體有六個脈,分別關係到六種煩惱。要想減弱煩惱脈、增盛智慧脈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脈自然運行,令其正向作用自然產生。比如:中國的太極拳或其他利用運動來修持氣脈的功夫,事實上都是透過身體的運動而令心逐漸寂靜下來;因身心修練而得健康。但這些透過造作來修練氣脈的方法,並不能幫助我們減弱煩惱脈、增長智慧脈。修練氣脈的最好方法就是讓氣脈自然運行。

七支坐法要點如下:
1. 雙腿結跏趺坐。能採金剛跏趺坐最好,若不能,則採舒適自在的坐法即可
2. 雙手結定印,置於雙踝間之腿上。男眾右手疊在左手上,女眾左手疊在右手上,或是男女都將右手疊左手上。結印若不舒服,也可改為掌心朝下、自然垂放在膝蓋上(手臂若較短,則置於雙膝上方——以手、臂舒鬆為度。)
傳統說法:一切的萬法具備二種體性——方便和智慧,就如同鳥具備雙翼才能飛翔。一般而言,男性方便較盛,女性智慧較盛。就人體而言,右邊方便的脈較盛,左邊智慧的脈較盛。若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安置雙掌,將有助於禪修
3. 雙肩自然舒展、放平、放鬆。雙臂不要緊靠身軀,應鬆舒而自成圓弧狀。
4. 脊椎中正平直如箭。坐姿最重要的即是保持身體中正平直,不要後仰、前傾或側彎。身體彎曲時,氣脈也會彎曲(易致昏沈)。
5. 頸部中正、微收下顎。頭要不偏不倚、自然而放鬆地坐落在頸子上。這時下顎自然會有點微收,毋需用力收下顎。頸部兩側有脈,若張嘴、頭上仰,脈口也會張開,脈中的氣息便會不斷流動,煩惱氣也會擾動不息而使心無法安住。此外,當頸部歪斜時,身體也會不自覺地隨之傾斜。因此,當我們察覺到身體偏斜時,就要即時調正頸部。
6. 雙唇、上下齒微開,舌抵上顎。嘴既非張得太開、也非緊閉;上下唇、齒間稍有空隙即可。能舌抵上顎最好,做不到也無妨。
7. 眼張。要自然而放鬆地睜開雙眼,不要用力睜大眼睛或強迫雙眼定在某一視線上或時開時閉。可將視線順鼻尖往正前看、往上看虛空或向下看,此三者可互換。眼睛是禪定顯現之門,修止時,雖可閉著眼修,但最好還是張開雙眼。閉眼修止,會覺得心較安定,卻容易陷入昏沈、甚至癡滯之狀態。閉眼禪修對日後的修持無益。修勝觀時,則須張開雙眼,這會使心清淨無礙。
=====================================================
門診中可以見到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佛教是一個注重動作姿態的宗教,要真正解決酸痛方面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參考古人留下的寶貴資料,學習如何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