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扁平足 (pronated foot)

孩子的足部要健康發育,運動十分重要。近年來兒童扁平足問題比20世紀80年代上升約20%,比較明顯,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鍛鍊。兒童應該多做一些運動,如足尖運動、腳趾抓玻璃球運動以及跳繩、打籃球等彈跳性運動,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發育。
【2006/03/03 民生報】
目前是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副院長的鄭裕民表示,扁平足與長短腳、骨盆不正、脊椎側彎完全是兩回事。
鄭裕民指出,一般人五歲前大多有扁平足,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肉發育,到了青春期大多能恢復正常,少數扁平足有家族病史。高雄醫學大學曾針對一所國中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扁平足比率約佔13%,較歐美國家的5%為高,且男性多於女性。
扁平足俗稱「鴨母蹄」,是指足部舟狀骨向下移位,造成「內縱足弓」的塌陷,在踏地時內縱足弓會消失,同時後足部會呈現「外翻」的現象。大部分幼兒扁平足沒有症狀,有些人走長遠路或跑步會感到疼痛、吃力。通常入學前觀察即可,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六、七歲正值足弓發育時期,可靠運動如墊腳尖走路、在沙灘跑步、用腳夾東西等方式來訓練腳的抓力,很少需要外科手術。穿矯正鞋的主要功能在於緩解疼痛,讓腳舒服些,並無法改變扁平足的事實

後天扁平足 可運動改善  http://j.mp/2si7fHW
矯正鞋墊可以矯正足形,但需由專業人員評估、取模、修模等,隨著腳丫子變大,也需要再訂新的矯正鞋墊,雖然有效,卻未必經濟實惠。
腳板扁平、走路姿勢怪、腳容易疲倦,鞋的內側較快磨損,腳中央沒有凹陷痕跡而是平坦一片,手指幾乎無法插入腳底,就是扁平足。有扁平足的小朋友可先鍛鍊足部肌肉,多給足部刺激,使足弓慢慢成形,若超過5、6歲,扁平足情況仍很明顯,就要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現代人對小孩極其呵護,過度照顧下小孩失去跑跳跌撞的機會,足部缺乏刺激,使得現代小孩的下肢發展及運動能力大不如前,若體重超出標準,足弓更易發育不良。
扁平足缺乏天然的避震器,將來可能有蹠痛、拇指外翻、舟狀骨突出、足底筋膜炎及小腿肌肉疲勞等困擾,嚴重可能影響其他身體部位,如膝蓋、骨盆、脊椎,將來也不適合穿帆布鞋、高跟鞋等。要想矯正,就要先釐清扁平足類型,先天扁平足如先天跗骨黏合、先天韌帶鬆弛、家族性遺傳,後天扁平足則常見於體重增加,影響足弓發育;缺少運動,足部肌肉力量不足,無法維持足弓的形狀及彈性;小孩太早用學步機,骨骼未發育完成,就被迫承受身體重量,或太早穿鞋,減少了腳底刺激。
若單純只是後天因素,多屬於「非結構性或稱功能性」的扁平足,即站立時足弓受力便塌陷,坐下後足弓便恢復,矯正空間及機會較大,可透過以下運動,持之以恆來改善狀況:
1.彈跳性運動,如籃球、跳繩等。
2.腳尖站立的運動,試著墊腳走一小段路,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小腿緊繃,或配合拉筋運動伸展小腿肚。
3.腳趾頭抓毛巾,可在毛巾上壓重物增加難度,短短3分鐘就有鍛鍊效果,多練幾次,但每次時間不宜過長,避免肌肉過度疲乏而疼痛。
4.戶外活動,走在不平的接觸面,如草地、沙灘等,提供足底刺激。購鞋時,後跟要硬,避免足跟外翻,最好高度能超過足踝。

【民生報記者林秀美/專題報導】
扁平足會變成長短腳、骨盆不正、脊椎側彎?
一家銷售全台的鞋廠,找醫師背書,促銷一種矯正鞋。 骨科足踝醫學會理事長鄭裕民嚴正駁斥指出,廠商危言聳聽,已造成家長心慌;他並對醫界同儕為業者不當背書感到遺憾。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副院長的鄭裕民表示,最近常有扁平足兒的家長,憂心忡忡地持廣告傳單前來詢問,孩子將來會不會變成長短腳 、骨盆不正,甚至脊椎側彎?
鄭裕民仔細一看廣告傳單,內容竟以文圖標示「扁平足長短腳骨盆不正脊椎側彎」;「如果脊椎是一棟大樓,我們的雙 腳就是這棟大樓的地基。地基不正,大廳就會從歪斜。足部問題可能會形成長短腳,長短腳會造成骨盆不正,骨盆不正就 會導致脊椎側彎。」一旁還有醫師簽名背書。
看了這樣的廣告傳單,鄭裕民痛心地說,扁平足與長短腳、骨盆不正、脊椎側彎完全是兩回事,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業 者如此誇大宣傳,根本是混淆視聽。而且這種矯正鞋售價高達七、八千元,對家長是不小的負擔。
前台中榮總復健科技術主任譚仕馨表示,扁平足主要是足部不合乎人體力學,造成不耐久站,不耐久走,因此,重度扁平足 者不用當兵,但絕不會造成脊椎側彎。有些長短腳、骨盆不正病患或許會造成小角度脊椎側彎(約十度左右,但不是真正的脊椎側彎) 。 只有青少年不明原因型(基因有缺陷)或神經肌肉病變型的脊椎側彎,才會惡化成幾十度甚至百度側彎。大角度腰椎脊椎側彎的患者 ,反而會造成骨盆不正、假性長短腳。

低足弓與跑步運動傷害有關嗎? | 綜合運動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j.mp/2so0hkL
這個研究除了發現足內旋與跑步運動傷害無關之外,還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本來被認為會導致跑步傷害的腳型-足內旋,在這個研究中發現並不盡然如此,經過統計分析後發現,反而稍微有一點的足內旋(7度到10度)的跑者,穿著正常足弓的跑鞋去跑步,產生運動傷害的機率反而是最低的(如下圖),因此,傳統認為的足內旋會導致跑步運動傷害這個觀點,在這篇研究中完全被推翻了,不過,對於這個結論還是要小心注意,因為這篇研究雖然樣本數很大,但是蒐集的受試者都是跑步初學者,因此,足內旋對於菁英跑者或者多年經驗的跑者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還是不清楚的。
筆者在這裡給大家一點建議,如果是一般輕微程度(7-10度)的足內旋(foot pronation)或者功能性扁平足的跑步初學者,是不需要穿內建足弓支撐的跑鞋的,反正跑量也沒有太大,可以在跑步的時候順便刺激訓練支撐足弓的肌肉,但是,如果考量到跑齡漸漸增加,跑步的強度太高,或者跑步的累積距離太遠,足弓可能會疲勞,而產生一些累積性的運動傷害的話,可以考慮在平常穿的鞋子內加一點足弓支撐,讓支撐足弓的相關肌肉在非訓練日可以得到一些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