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教育是百年大計

遏止人才流失 學者:須改善大環境 | MSN 新聞頻道
遏止人才流失 學者:須改善大環境
【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綜合報導】行政院在昨天通過科技基本法修正條文,改善國內人才流失問題。對此,經濟日報今天的社論指出,將矛頭指向薪水,是過度簡化台灣面臨的問題,人才的政策、制度及資源分配才是台灣應改善的重點。中央大學副校長李誠受訪時也說,建設好的環境比改善薪水更關鍵
針對我國人才流失的問題,行政院昨天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條文,放寬研究人員投資與兼職的規定,讓研究人才支援業界,提升產業競爭力。此外,中研院也在近日提出《人才宣言》,認為台灣已成高階人力的「淨輸出國」,若政府不再提出有效政策,臺灣累積多年的產學競爭力將逐步流失。
經濟日報在今天的社論〈人才問題的真正關鍵〉一文中指出,台灣近年來流失很多人才到亞洲國家,人才宣言及其相關的政策建議,也確實指出國內一些僵化、不利引進及留用人才的制度限制,但宣言中提出的問題,卻多將矛頭指向薪水。社論認為,這樣的看法過度簡化了台灣面臨的問題
社論也指出,台灣人才的關鍵問題有三方面,分別是政策、制度和資源分配。台灣的教育政策也受到政治扭曲,導致高等教育浮濫、發展方向不明、技職教育瀕臨瓦解等問題。在高等教育制度方面,公立大學應擁有更多自主權,並自行承擔更多責任,走向法人化。此外,政府也應重新檢討學術評量及資源分配的方式,避免少數單位壟斷太多資源。
「薪水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台灣自己沒有把大環境弄好、沒有好的學生、好的研究經費才是關鍵。」李誠在日前受訪時強調,大陸下令在全球挖角優秀人才,並給予最好的研究經費,正是美國50年代至歐洲挖角科學家的翻版。他也說,政治人物不應繼續內耗,馬總統要拿出魄力讓人看到遠景,重新建設好的教育和居住環境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在日前受訪時也指出,韓、星、港和大陸教授的薪資雖為台灣的2~4倍,但研究和專業人才不見得要去其他的國家,因為他們的研究和工作能受到重視和尊敬。然而,台灣目前只要拿高薪,就會被貼上肥貓標籤,即使有彈性薪資規定,也沒有人敢負責。
-------------------------------------------------------------
大陸高教有舞台 不像台灣「吃大鍋飯」
中國時報【葉芷妘/台北─浙江採訪報導】
學者、海外留學生陸續出走到大陸任教,台灣人才面臨流失危機。大陸浙江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陳弘信,原本在元智大學任教五年,去年二月轉戰大陸高教,「廣大的教育市場、學校提供的舞台是吸引我到大陸教書的原因」;美國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蔡立耑,畢業前夕,在美國經濟學會上被延攬到大陸廈門大學任教,蔡立耑說,台灣待遇偏低、學術國際化不足是他最後選擇到廈大任教的原因。
台灣學術界論輩分、看資歷,越資深、大咖的教授拿到國家計畫經費的比例相對高於助理教授。陳弘信表示,大陸高教重用年輕人,願意給年輕學者舞台,浙大管理學院院長、副院長年齡都在四十五歲左右,新聘專任副教授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三年一聘。
除了聘約,薪資也比台灣優渥,蔡立耑說,台灣教授的薪水就像「吃大鍋飯」,他強調,重金不一定挖得到人才,但至少要有配套措施,「讓人才可以安身立命,無後顧之憂,才有條件全心投入學術工作。」 陳弘信則點出台灣少子化帶來的危機,「少子化使台清交以下的大學,生源素質降低;反觀大陸,要能進浙江大學,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學生相對優秀努力,不怕會收不到好學生。」蔡立耑不諱言,台灣學生沒有念書的動力,更別說做研究了。
=================================
教育是百年大計,人才的流失,對國家是很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