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脊椎氣動與拳術

氣功課上,老師提及:脊椎氣動,打出來的拳才有傷人的力量。
 
近日看到一篇有關太祖拳討論的文章:
 
拳術之勇,古來即有,而"太祖"盛名,宋時即彰顯於武藝,南北皆有所聞。
"無膁不成肢,無指不成拳;無膁無指不成太祖。"呂松吉老師首度公開太祖拳的口訣。
膁,是側腹的軟肉,這裡指上肢小臂的內側部位。肢,為肢(技)手,為俗稱"手是兩扇門"的一身之門戶。膁的作用如帶鋸的鎌刀,又有"內膁如刀"之說,配合肘關節的內關扣鎖,順對方來勢,以搓捋扣鎖,形成拑(咬)住之勢。無膁不成肢,意謂小臂內膁若無法發揮此間效用,則雙肢成了象徵性空洞的"敗肢(技)",喪失了攻防作用。
指,是雙手十指。無指不成拳,此"拳",乃拳法之拳,而非拳頭之拳。近身作戰,手指洞戳點擊的威力最大,特別是抵隙沾實之後全力一吐的貫穿力更為驚人,太祖拳的殺傷力,盡現於此。
太祖拳練指,有特殊設計的木桶("豆仔桶");置入黑豆,朝桶中插去,同時訓練內膁和手指,但須輔以大量珍貴的藥洗,並配合正確的功法施行,方能得效。欠缺一項,則適得其反。
太祖拳立法之主體,建立在"膁"和"指"的概念上,故曰:"無膁無指不成太祖"。
 
最後呂松吉老師對武藝的根本之道下了一個結論:
武術千門萬法的修煉過程中,許多人會轉而走向追求奇功異能的特殊技能之路,雖然也是一門功夫,但呂松吉老師根據自己一生的體驗,給後學們最實在的忠告──不論練任何武術都要謹慎思維,對身體有無幫助、有無好處,違背這個原則,即不加考慮,這才是武藝的根本之道。
 
 
其實膁不論是側腹的軟肉或是上肢小臂的內側部位,都是脊椎氣動的重要關鍵。可想而知,太祖拳應是很實戰的拳法,更重要的是,這樣也才不會造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