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武術的範圍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武術的範圍 - 八卦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goo.gl/5yW6b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強調,我練中國武術是在「習武」,不是「練拳」,「練拳」是「習武」的內容之一,不是全部,習武的目標是「人」,「拳」只是工具,所以「練拳」的目標也是「人」,不是「拳」,此所以,先師宮寶齋先生說:「練『武理』,不是練『武力』」,是「拳練人」,不是「人練拳」。 據說圯上老人要傳兵書給張良之前,先考驗他的是「人品」而不是「機智」,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查也」,屠龍刀一定是要交給張無忌這種憨厚之人才不致於害人害己。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習武名人」沒有被正確認識,「諸葛亮」不見他上陣殺敵,為何被封為「武侯」?他是「武人」?還是「文人」? 晏子被稱為「政治家」卻能領兵作戰,「晏子」是文人還是武人? 「孔子」門生中能帶兵打仗的不在少數,「孔子」是否習武? 「墨子」及門人奔走於各國之間試圖消彌戰爭,「墨家」是否「武人」? 許多武術門派都爭著當「岳飛」的徒子徒孫,可見過岳飛的書法、文章?「岳飛」是文人還是武人? 「戚繼光」、「曾國藩」、「左宗堂」、「鄭成功」是否都是「習武之人」? 中國歷史上的這些「習武之人」幾乎都是「文武雙全」,然而「文」、「武」是一件事?還是兩件事? 明朝徐有貞著「文武論」說:「文武為二事則天下無全才」,離開「文」則學不好「武」,沒有「武」的根基也學不好「文」,「文」與「武」不是兩件事,在「人」身上,這是一件事情。 中國武術各門各派的祖師都是學兼文武的「大宗師」,沒聽說一個「武夫」可以創宗立派的,我們常說「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為什麼?哪裡博大精深?如果後學者學養不及前人,如何能體會那個「博大精深」? 西安的秦俑坑中出現一把劍,具有「記憶金屬」的特性,我們知其珍貴,是因為現代科學家具備了「記憶金屬」的知識。 那一輛銅馬車成為珍寶,是因為我們知道製作那個一體成形的「傘蓋」有多困難。 我們知道「稀土」的價值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因為在此之前,我們根本不認識「稀土」。 我們如何認識「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有賴於我們這些徒子徒孫有多少學養、見識。 那麼今天「中國武術」的徒子徒孫是什麼格局呢? 曰:「打鬥而已」! 岳飛也是打鬥,鄭成功也是打鬥,那是為國為民的格局。 今天「打鬥者」的極限稱為「極限格鬥」,那是自願進入籠子之內,把自己當成羅馬時代的奴隸或野獸,成為一個「娛樂觀眾」的工具,而這竟然是許多「中國武術」後繼者與推廣者的努力目標! 「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被簡化成「神鬼戰士」,這也成為眾多「中國武術學習者」的唯一目標與學習內容~「給我打鬥,其他免談」。 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東西,都是放給一般人玩玩的,你真的以為那就是「西方價值」嗎?你真的以為西方世界就是這樣訓練他們的菁英嗎?那你真是受騙了! 任何國家的「精緻文化」都嚴謹的保留給他們的「菁英人士」,這是一個國家的本錢,如同一個酒莊儲存的老酒,深藏在地窖之中,鞏固著酒莊的價值。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精緻文化」,能否品嚐出它的深厚,有賴於品嚐者的修養,而學習品酒的門徒們如果只求一醉,永遠沒有機會品嚐醇酒。 我教八卦拳二十多年,時常鼓勵學生去學個樂器,讀點古文、小說,改善人際關係,找個正常的工作等等,然而大多數的學生都只在乎學拳,認為那些事情與武術無關,「我是來學八卦拳,你教我八卦拳就好了」。 學生指導老師「應該如何教?」、「應該教什麼?」是現代的怪事,卻也是今天的平常事,武術學生也是如此,甚至蔚為風氣。 「習武」的內容不止於「練拳」,不止於「打鬥」,凡與「人」的本質有關的事物都是武術的教學內容,簡化武術的人也制約了自己,這種人是沒有資格學中國武術的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任何技術都醞含練習者本身的內在涵養。
古人的武術內功,據說也能開發人之智慧潛能。若僅放在打鬥的思疇,真是太可惜了。所謂的武、醫、道。三者實為一體。
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實際上大大影響了未來的學習發展。一邊學習,一邊藉由學習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
宮寶齋、何靜寒兩位師徒,真不愧是名師高徒,令人欽羡。